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②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③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

④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⑤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A: ①⑤③②④
B: ③④②⑤①
C: ③④①②⑤
D: ②⑤③④①
2、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贾爷爷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七十岁了还不想着颐养天年,而是去山区兴办企业,带动当地人民脱贫致富。
B: 朋友即将远行,小李在临别纪念册扉页上,潇洒写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祝福朋友克服成长路上的困难,学业进步,早日实现心中的梦想。
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在探讨学问时,往往会出现扑朔迷离的情况,但只要锲而不舍,继续深究,便会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
D: 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只能用心去感受它,真可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记载 横跨 陡峭 就地取才
B: 杰作 支撑 智慧 长虹饮间
C: 雄姿 古朴 恢复 入都要道
D: 胜景 序慕 陡坡 卢沟晓月
4、

请选出下列划线字字音全对的一项(  ) 

A: 红(fēi)   尺(zhǐ)   迁(xí)     期期艾艾(ài)
B: 管(sù)   笑(shěn)  文绉绉(zhōu)  相形见(zhuō)
C: 黑(yǒu)   钝(yú)   禁(gù)     藏污纳(gòu) 
D: 吞(shì)    美(bì)   默(jiān)   广无垠(mò)
5、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由于避暑山庄的湖区由多片大小、形状不一的湖相连而成,因而________,每个荷花池由于坐落的位置、温度、荷花品种的不同,________。而避暑山庄修建时借鉴了全国各地的名胜美景,将各地景色包揽入园,________。不同花期、不同品种的荷花,配上不同风情的园林建筑、装饰,可谓移步换景,韵味无穷,________!

①成了各具特色的荷塘景色

②荷花池也有多个

③想来最自在的生活也不过如此

④形成了一座园林、多种景观的园区特点


A: ②①④③
B: ②①③④
C: ②④①③
D: ①②③④
6、

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时间也真是不可捉摸: ,诸如此类,都显示时间的印痕。
①例如撕去的日历,飘落的秋叶,老人的白发,美女眼角的鱼尾纹
②然而,时间却又无处不在,无往而不在
③随手掇拾几个生活细节
④无形无影,无声无息,无光无色

A: ④③②①
B: ④②①③
C: ①②④③
D: ④②③①
7、

结合语境,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是 ( )
米芾是宋代著名书画家。他经常反复 历代的书法名画,研究学习名家的笔墨技法。他吸收各派大家之长,以水墨挥洒点染表现烟雨掩映的江南山水, ,创造了被后世称之为“米点山水”的绘画技法,开创了文人画山水的新局面。

A: 观赏 自出心裁
B: 观摩 自出心裁
C: 观赏 惟妙惟肖
D: 观摩 惟妙惟肖
8、在老舍先生的小说《骆驼祥子》中,老北京人力车夫祥子一直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下面选文中他在暴雨里所拉的车的来历是( )

地上的水过了脚面,已经很难迈步。上面的雨直砸着祥子的头与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他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就那么半死半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的任车夫在水里挣命。

A: 经过三年努力,自己买的新车
B: 卖了骆驼的钱买的车
C: 租人和车厂刘四爷的车
D: 虎妞出钱帮他买了二强子的车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描述毛泽东等共产党人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试图从其出身和成长经历中,找寻他们称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B: 李鸣生的《飞向太空港》是一部全景式地描绘我国第一次发射国外商业卫星——美国“亚洲一号”的全过程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品,它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
C: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根据观察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写就十卷本科普巨著,被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称之为“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
D: 《昆虫记》中,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短身燕尾礼服。孔雀蛾是一种长得很漂亮的蛾,靠吃杏叶为生。螳螂突出的优点是能够建造十分精美的巢穴。
10、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在“敢拼敢搏”后加“的精神”。)
B: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删除“和规模”)
C: 人的健康对于睡眠,就像呼吸和心跳一样重要。(将“呼吸”和“心跳”的前后位置互换)
D: 镇海口的海防纪念馆有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修改意见:或说“有序厅……等六部分”,或说“由序厅……等六部分组成”。)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卢梅坡的《雪梅》,完成下列题目。

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1 )请说说“梅雪争春未肯降”中“争”字的妙处。

( 2 )这首诗后两句蕴含很深的哲理,试作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方山子传(节选)

苏轼

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宗:尊崇,敬仰。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 1 )请解释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至承天寺________

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

③余告之________

( 2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 3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俯 而 不 答 仰 而 笑 呼 余 宿 其 家

( 4 )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野的馈赠

洪烛

①中国人食笋的历史久远。“其蔌维何,维笋及蒲。”早在《诗经》时代,竹笋就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食品。晋朝戴凯所著的《竹谱》一书中,曾介绍过70多个竹子品种及不同竹笋的风味。宋代德清僧人赞宁在所著的《笋谱》中,也记有80多中竹笋品种。

②有人说,竹笋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雅食。很符合文人雅士的心情与口味,松、竹、梅被称作岁寒三友,竹子自然成为清高的象征。

③历来文人墨客多有歌咏,苏东坡有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诗圣杜甫曾写过“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的诗句,道出他对竹笋风味的喜爱。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在江西品尝过,“猫头笋”,念念不忘珍品美味,写下了“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狸”的有名诗句。清代画家郑板桥对家乡的竹笋也是念念不忘:“江南竹笋赶鲋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④有经验的厨师,连煲笋之汤都舍不得倒掉,每做别的菜,就要兑一点进去,相当于味精了:“食者但知他物之鲜,而不知有所以鲜之者在也。”笋之调味,快达到魔法的境地了。连残汤剩汁都能画龙点睛,把一道新菜全“盘活”了。至于这种奇妙的笋汤(又叫笋油)的提炼办法,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详细记载:“笋十斤,蒸一日一夜,穿通其节,铺板上,如做豆腐法,上加一枚压而榨之,使汁水流出,加炒盐一两,便是笋油。其笋晒干,仍可作脯。”

⑤林洪的《山家清供》,给鲜笋起了个外号,叫“傍林鲜”:“夏初竹笋盛时,扫叶就竹边煨熟,其味甚鲜,名傍林鲜。”根据他的讲授,鲜笋最好现摘现吃,一分钟都别耽误,就在竹林边,用芳香的竹叶为燃料,当场煨烤;可见环境或氛围也能激活新笋那天然的鲜美。这绝对是最正宗的“绿色食品”了,不仅就餐环境是一片绿林,烹饪方法也是返璞归真的。不知竹林七贤之类古老的隐士,是否就地取材,使用这种“叫化鸡”式的吃法?想来只有超凡脱俗的人,譬如隐于山林者,才能体会到竹笋至真的味道。而所谓的“真味”,就是于平淡中见神奇,有一颗淡泊的心,才能遭遇这种潜伏的神奇

⑥春天的雨一下,就是春笋旺盛的生长期了。“好竹连山觉笋香”,春笋尝鲜的好时节就在眼前了。

( 1 )作为一种美食,你认为竹笋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请用一个字高度概括。
( 2 )为什么说竹笋又是一种雅食?
( 3 )请根据诗词对偶和押韵的特点在第③自然段的方框内填充一个恰当的字
( 4 )所谓的“真味”,就是于平淡中见神奇。正如隐者食笋一样,淡泊者都能在平素的衣食住行中,遭遇这种潜伏的神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再举一例这样的生活现象。
( 5 )积累链接:请默写出苏轼承天寺夜游时,于庭下所见美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冷风暖香

包利民

腊月的天,冷得干燥,就像空气中凝结着永不会融化的冰。走在街上,忽然觉得周围有了一种灵动,那是一丝带着甜味的温暖气息荡漾过来,仿佛使寒流有了脉脉的涟漪。

②街上每隔上百米,便有一个卖烤地瓜的,面前是一只改装过的豆油桶,那些甜甜的香味就从其中溢出来。行色匆匆的人们,都会略略停顿一下脚步,那气味,那感觉,会让他们瞬间想起家的温馨。这条街是我每天上下班常走的,虽然不曾买过一只烤地瓜,可心里每次都会充满了温柔的感激,只为他们给了我一种微甜的心情。

③已不知是从哪一天起开始注意那个女人的。只记得每次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也就三十多岁吧,全身都围裹在厚厚的棉衣里,前面的三轮车上,一只大铁桶里炭火正红,地瓜的香甜将她围绕在中间。在她的脸上,挂着一丝笑意,没有顾客的时候也是如此,仿佛心里想起了什么幸福的事一样。第一次看见她的笑容,我有一种感动,甚至震动,惊讶于在寒风街头做小生意的她,竟能露出如此清澈的微笑。不像她身前身后的同行们,即使笑也满怀沧桑与无奈,偶尔还会和顾客诉说一下生活的艰辛。而她却没有,就如地瓜的馨香把她的心也变暖变甜起来。

④常有两个小女孩出现在她身边,七八岁的样子,像姐妹俩,她们也不多停留,只是和那女人说上一小会儿话,便牵着手跑开。而女人也总是喊住她们,掀开桶盖,拿出两只热气腾腾的烤地瓜,塞在她们手上。几乎每天下班的途中,都会看到这样的一幕,暖意融融,让人徒生羡慕。

⑤新年的前两天,我下班路过那条街,女人仍在将暮的街头站立着。想想明天就开始休假,会有半个多月的时间不再路过,心中一动,便走上前去。我深深吸了口气,感受着那种甜甜的气息。好一会儿,我才迎上那张笑脸,此刻,那两个孩子刚刚拿着地瓜跑远。我说:“我要买两个烤地瓜!”女人便打开桶盖,说:“你挑吧!”女人的眼睛清明见底,我指着两个最大的,她却说:“这两个不行呢!我要带回去给孩子!”一副很不好意思的神情,我讶然问:“你不是刚刚给过吗?”女人愣了一下,笑着说:“哦,你说刚才那两个孩子啊!她们可不是我的孩子 ,她们的爸爸在前面拐角摆修鞋地摊儿,腿脚有残疾,挺不容易的。两个孩子跟我好,我每天都给她们烤地瓜,她们倒是越吃越甜呢!”

⑥铁桶里的热气扑散出来,女人将头上的帽子摘下,我看见她发间带了一只很漂亮的发卡,一朵淡粉的梅花。见我看她的头发,她说;“快过年了,女儿送我的,说我戴上好看!”一种幸福与满足写满了她秀气的脸,那一刹那,冰封雪冻间都充满了温情。离开的时候,我轻轻说了声“谢谢”,她微笑着点头,眼睛亮亮的,发上的梅花将我的心映亮。

⑦年后回来上班的时候,竟有了一种期待的心情。只是那条熟悉的街上,不见了那个微笑如花的女人。一连很多天,都是日复一日的失望。满街的香气仍在,却再也没有了那张寒风中最暖的笑脸。我想,那样的女人,无论过着怎样的生活,都该是满怀幸福的吧。

( 1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

腊月的天,冷得干燥,就像空气中凝结着永不会融化的冰。

②从意义和作用等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语。

( 2 )选文③段中对烤地瓜女人同行们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 3 )读完全文后,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烤地瓜女人的优秀品质。
( 4 )作者以“冷风暖香”为题,有什么好处?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你都上中学了,怎么还这么幼稚!”大人说。“我本来就是个孩子啊……”我心想。

“别以为自己是个初中生了,就什么事都能做!”大人说。“可是我已经长大了呀”我心想。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像这样的情况往往不少。

请你以“我已经长大了”或者“我还没有长大”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人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坠落、”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