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宁波市镇海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面对文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用描写的手法将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难言的感情蕴含其中。(《记承天寺夜游》)
B: 作者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风景。先用俯仰两种视角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然后描写了青翠的竹木、五彩的山石这种朝夕时段代表性的景物和猿鸟鸣叫、鱼儿嬉戏这种四季的典型景物。(《答谢中书书》)
C: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化动为静,本无生命的山,却像有着无穷的争胜之心,为下文作者的感叹埋下了伏笔。(《与朱元思书》)
D: 文章结构谨严,先总后分,不按时节顺序,从夏到春冬在时序上是跳跃的,但其实在逻辑上是对比的,因为外在景观上的过渡,这种对比强烈却和谐。(《三峡》)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小大之 , 虽不能察,必以情。
B: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C: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D: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3、根据语境,下列加下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什么不到抗日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人的身体和手臂)
B: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像山泉在呜咽 , 像波涛在澎湃。(凄切的声音)
C: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我便从懵懂无知的孩童,蜕变成胸怀理想的青年!(模糊,看不清楚)
D: 毛泽东怀着异样的情感猝然站起身来。(被马蹄声惊醒而突然惊惶)
4、

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玉(zān) 痛(chì) 愧(zuò) 而不舍(qiè)
B: 憔(chuì) 屈(quán) 仄(zè) 头晕目(xuàn)
C: 蔽(yìn) 害(zèn) 佝(lǚ) 心无旁(wù)
D: 倒(tān) 然(mù) 家(pēi) 气冲牛(dǒu)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张皇失措 惶恐 春寒料俏 荒僻
B: 鸡零狗碎 琐屑 亭台轩榭 接济
C: 衰草连天 烦燥 消声匿迹 伎俩
D: 叱咤风云 炽热 巧妙绝纶 取缔
6、

有一位顾客买菜时,把白菜外层还不太老的叶给摘了,售货员要劝阻他,该怎么说?请选出语气委婉又能起到劝阻作用的一项( )

A: 同志,请小心,别把菜叶碰掉啦。
B: 同志,请不要摘菜叶!
C: 同志,请别那么自私!
D: 同志,您不喜欢这菜吗?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裂(guī) 戒(chěng) 伏(juǎn) 精竭虑(dān)
B: 归(shěng) 默(jiān) 学(zhuì) 轻怕重(niān)
C: 星宿(xiù) 意(xiá) 杂(rǒng) 侃而谈(kǎn)
D: 首(qiáo) 角(léng) 临(lì) 强不舍(guō)
8、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重庆三面(bīn)水,清澈的江水孕育了重庆的清丽与柔媚。
B: 新苗破土,绿芽初绽。春,已在耳(bàn),年少的你,切勿懈怠。
C: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阅读文学作品,需要你屏息潜心,(líng)听语言的声音。
D: 这棵大树屹立在山头,勇敢的迎接暴风雨,毫不畏缩胆(qiè)。
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散文《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选自《朝花夕拾》,都出自我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之手。
B: 《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皇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120篇。作者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
C: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罗素为什么而活着?我们可以从他的《我为什么而活着》找到答案:他为寻求爱情、寻求知识、寻求人类的苦难而活着。
D: 杜甫的《春望》抒发了诗人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王绩的《野望》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0、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常识及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背影》截取了父亲艰难而努力爬过月台为“我”买橘子的背影,融注了深深父爱。朱德元帅的《我的母亲》也采用截取法,精选了母亲生活的几个片段,歌颂了温馨母爱。
B: 爱国情感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枣核》中风烛残年的海外游子对来自故土的枣核念念不忘,《最后一课》中面临亡国的人们对祖国语言的珍惜与不舍。
C: 《阳关雪》以行踪为序,通过对阳关雪这一自然景观背后所沉淀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探寻,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阿里山纪行》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了阿里山的美丽风光。
D: 《幽径悲剧》是季羡林的散文,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都市精灵》采用生动的描写和精辟的议论相结合的写法,表达了作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意识。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答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注释】:⑴崔雍、崔衮:李商隐的从表兄弟。⑵竹坞(wù):丛竹掩映的池边高地。水槛(jiàn):指临水有栏杆的亭榭。此指骆氏亭。⑶迢递:遥远的样子。重城:一道道城关。④秋阴不散霜飞晚:秋日阴云连日不散,霜期来得晚。

( 1 )首句写出骆氏亭怎样的环境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 2 )本诗是怀友诗,为什么结尾要写“枯荷听雨声”?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刘安世传(节选)

刘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谏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选自《宋史》)

【注】①除:任命,授职。②脱:倘若,如果。③忤(wǔ):违反,抵触。④谴:贬谪。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主上以孝治天下________

②若以老母________

帝盛怒________

前抗辞________

( 2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3处。

旁 侍 者 远 观 蓄 缩 悚 汗 目 之 曰 “殿 上 虎” 一 时 无 不 敬 慑 。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

( 4 )选文写刘安世母亲与旁侍者,有何作用?结合内容,请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眼睛

黄昏,诗人常到湖边公园寻找灵感。公园有几排长椅,一对对亲密偎依的情侣给美丽的日落景观增添了一种浪漫的情调。诗刊上便常出现这位诗人写的爱情诗。

一天黄昏,一条长椅上出现了一个长发姑娘。她的背影看上去很美。别的椅子上都是坐着一对,形单影只的她自然引起诗人的注意。于是诗人就朝她走了过来,这才发现她有一双好美的眼睛:似清泉、似山溪、似月光下的水波……①______

姑娘端坐着一动也不动,神色沉静,似陶醉在日落的美景中……诗人回去了,就写了一首关于她眼睛的诗。

此后,诗人每天黄昏都到公园去,那姑娘也总是端坐在那儿。诗人感觉到自己心里已有一种强烈的渴望。终于,他控制不住自己了,让自己写的有关她眼睛的诗做媒,去和她相识。

然而,姑娘的话让诗人大吃了一惊——“其实我的眼睛什么也看不见,我是个盲女。”诗人不信。“我何必骗你。”姑娘认真地说。诗人心里的渴望很快退潮般消失……诗人好久没再去公园。

一个月后,诗人又到公园去。那姑娘还是坐在那儿,只是身旁多了个英俊的小伙子。那个小伙子搂着姑娘的肩头,很亲密,诗人不由自主地走过去……

“我是个盲人,你不后悔?永远不后悔?”小伙子回答:“我就是你的眼睛!”

听了这句话“我就是你的眼睛”,②_______,好诗!

然而,诗人并没用笔把这首诗写出来,只是默写在他心里。

诗人又好久没有到公园去过。当他再一次去公园见到那姑娘已是三个月之后。那天,黄昏的景色很美:燃烧的斜阳,朦胧的远山,展翅的白鹤,平静的湖水闪着金光……可是,姑娘身旁却没了那英俊的小伙子,诗人怀着一种异样的心情走了过去,发现在姑娘俊俏的脸上有两道泪痕。

“你……怎么啦?”

“你,你是谁?”姑娘问。

“我是那个……诗人。你男朋友呢?”

姑娘沉默了一阵,才开了口:“车祸……死了。两个月前,我们去登记结婚,为了救一个小孩,他……”③_________,然后在姑娘身旁坐了下来。

不知过了多久,诗人终于鼓起了勇气,说“我愿意……做你的眼睛。”“我有眼睛。”姑娘顿了一下,接着说,“他临死前,要求医生把眼角膜移植给我,手术成功了。是他给了我一双眼睛……”从此,诗人不再写诗了。

( 1 )在①、②、③处各填上一句话,下列选项中恰当的一项是( )

①诗人心里一震 ②诗人心里在一阵悸动 ③诗人的心儿颤抖了

A: ①②③
B: ③①②
C: ②①③
D: ③②①
( 2 )文中画线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分析。(不超过12个字)
( 3 )文中小伙子说的“我就是你的眼睛”和诗人说的“我愿意……做你的眼睛”的含意有什么异同?试作简述。
( 4 )文章以________为线索,采用抑扬笔法,例如写________为“扬”,写________为“抑”。
( 5 )对结尾“从此,诗人不再写诗了”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感到自己不懂真正的爱情,写不好爱情诗。
B: 诗人的爱情生活受到打击,无心写诗。
C: 姑娘与小伙子的爱情经历就是最动人的爱情诗,最好的文字都不能尽情展现。
D: 诗人懂得真爱往往只有一次,一旦错过便永不再来。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父亲画的最后一幅画

齐良己

铁栅三间屋,笔如农器忙。

砚田牛未歇,落日照东厢。

勤劳是我父亲齐白石一辈子艺术生活的特点,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刻苦努力,至老不衰。正如上面他自己写的诗中所说的,他作画像________,从早上忙到太阳落山。在七十余年的画画生涯中,他差不多天天都要作画。二十七岁以后,只有两次害病,一次遭父母之丧才搁过笔,父亲的勤奋是持久而有恒的,即使到了晚年,他也没睡过早觉,每天照例黎明即起,吃过早饭,便要画上几幅,对艺术真是孜孜不倦。

回想起父亲一九五七年逝世这一年的春夏之际,他的精神有些不济了,健康情况已大不如以前,还丝毫不服老,顽强地和衰老作斗争,画了一幅花中之王——牡丹,这是父亲一生中最后的一幅画。

记得那天早晨,风和日暖,父亲不用扶持,竟自己从卧室走到画室中来。按习惯,我知道他要画画了,赶忙铺开了纸,准备好了颜料等东西。父亲和往常一样站着,挽起袖子,不慌不忙,先看看准备好了的笔、墨等用具,在笔筒里仔细找出他想用的那几支笔,又用手摸了摸纸,仔细辨别了纸的正反面(这些都是父亲的老习惯),然后拿起笔,对着纸停视了许久,然后小心翼翼地蘸了洋红。我一看用大笔蘸洋红,就知道要画牡丹了,这是父亲一生中最喜爱画的花卉之一。我赶紧抻直了纸。这一天,父亲的情绪很好,兴致极高,用墨用色,信手拈来,斗大的花朵比真花大有夸张,笔尖用极重的洋红,笔根水份又饱满欲滴,画得淋漓尽致,颜色美艳绝伦。花叶由下至上,由墨绿至老黄,有墨有色,泼色泼墨,随心所欲。色未干时用苍劲的笔法勾的叶筋,笔笔见功,使得茁壮茂盛的叶子能分出阴阳向背和前后的层次来。父亲勾完最后一片叶子,我便照例把画用铁夹子夹在横在屋里的一根铁丝上。父亲坐在椅子上,看了许久,又拿回画案上,特别小心地添加了几笔动叶,再挂起来,才点点头:“要得(湖南话:可以了)”。父亲画画,从来都是这样严肃认真的。即使已经画过上百遍的东西,也要反复端详、修改,方才成幅,并不像有些人一挥而就。到了晚年,名扬海内外了,仍一丝不苟,从不粗制滥造。这幅画也同样是挂上拿下,反复几次,认为没有大的问题了,最后才苍劲地题上“九十七岁白石”的字样。没想到,这幅牡丹竟是父亲辛劳一生的最后一幅画。

父亲非常喜爱画牡丹,他一生画了多少幅牡丹,已记不清了。我记得只要是每年牡丹花开的季节,他必到公园去观赏牡丹的各种姿态,那些天便要反复画上几幅。尽管画得很多,却从不重样,画的方法也每每有新的变化。但无论如何变,都能把牡丹的富丽堂皇、欣欣向荣的姿态描绘得十分突出。这一幅牡丹,一变过去枝叶分开的画法,而是花、枝、叶浑然一体,色、墨融合在一起。干老花新,迎着朝阳,随风摇曳,我们似乎听到了枝叶的沙沙声,感到了花间的清香扑鼻。

啊!多鲜艳的牡丹,我望着想着,这也许就是父亲美好的心灵世界真实的写照吧!

( 1 )结合开篇小诗,根据自己的理解,补上文中划线句子的内容。

正如上面他自己写的诗中所说的,他作画像________,从早上忙到太阳落山。

( 2 )文中画线句子中的“竟”字有什么含义?
( 3 )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中划线字词的表达效果。

看看准备好了的笔、墨等用具,在笔筒里仔细出他想用的那几支笔,又用手摸了摸纸,仔细辨别了纸的正反面。

( 4 )齐白石能把“牡丹的富丽堂皇、欣欣向荣的姿态描绘得十分突出”,除了认真的态度和专业技法外,你认为还需要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罗曼·罗兰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的确,信念支持着人生。信念是呼吸的空气,信念是沙漠中旅人的饮水,信念是我们心中的太阳。信念坚定的人,为了它无怨无悔地工作,尽心尽力的奋斗,甚至甘愿洒下最后一滴鲜血。正如丁玲说: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能适应。
请以“信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5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痛彻心扉.”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