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对文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用描写的手法将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难言的感情蕴含其中。(《记承天寺夜游》) B: 作者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风景。先用俯仰两种视角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然后描写了青翠的竹木、五彩的山石这种朝夕时段代表性的景物和猿鸟鸣叫、鱼儿嬉戏这种四季的典型景物。(《答谢中书书》) C: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化动为静,本无生命的山,却像有着无穷的争胜之心,为下文作者的感叹埋下了伏笔。(《与朱元思书》) D: 文章结构谨严,先总后分,不按时节顺序,从夏到春冬在时序上是跳跃的,但其实在逻辑上是对比的,因为外在景观上的过渡,这种对比强烈却和谐。(《三峡》)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小大之狱 , 虽不能察,必以情。 B: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C: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D: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
3、 | 根据语境,下列加下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什么不到抗日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人的身体和手臂) B: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像山泉在呜咽 , 像波涛在澎湃。(凄切的声音) C: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我便从懵懂无知的孩童,蜕变成胸怀理想的青年!(模糊,看不清楚) D: 毛泽东怀着异样的情感猝然站起身来。(被马蹄声惊醒而突然惊惶) |
4、 | 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玉簪(zān) 炽痛(chì) 愧怍(zuò) 锲而不舍(qiè)B: 憔悴(chuì) 蜷屈(quán) 仄歪(zè) 头晕目眩(xuàn) C: 荫蔽(yìn) 谮害(zèn) 佝偻(lǚ) 心无旁鹜(wù) D: 倒坍(tān) 蓦然(mù) 家醅(pēi) 气冲斗牛(dǒu) |
5、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张皇失措 惶恐 春寒料俏 荒僻 B: 鸡零狗碎 琐屑 亭台轩榭 接济 C: 衰草连天 烦燥 消声匿迹 伎俩 D: 叱咤风云 炽热 巧妙绝纶 取缔 |
6、 | 有一位顾客买菜时,把白菜外层还不太老的叶给摘了,售货员要劝阻他,该怎么说?请选出语气委婉又能起到劝阻作用的一项( ) A: 同志,请小心,别把菜叶碰掉啦。B: 同志,请不要摘菜叶! C: 同志,请别那么自私! D: 同志,您不喜欢这菜吗? |
7、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龟裂(guī) 惩戒(chěng) 蜷伏(juǎn) 殚精竭虑(dān) B: 归省(shěng) 缄默(jiān) 辍学(zhuì) 拈轻怕重(niān) C: 星宿(xiù) 惬意(xiá) 冗杂(rǒng) 侃侃而谈(kǎn) D: 翘首(qiáo) 棱角(léng) 莅临(lì) 强聒不舍(guō) |
8、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重庆三面濒(bīn)水,清澈的江水孕育了重庆的清丽与柔媚。B: 新苗破土,绿芽初绽。春,已在耳畔(bàn),年少的你,切勿懈怠。 C: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阅读文学作品,需要你屏息潜心,聆(líng)听语言的声音。 D: 这棵大树屹立在山头,勇敢的迎接暴风雨,毫不畏缩胆怯(qiè)。 |
9、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散文《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选自《朝花夕拾》,都出自我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之手。 B: 《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皇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120篇。作者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 C: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罗素为什么而活着?我们可以从他的《我为什么而活着》找到答案:他为寻求爱情、寻求知识、寻求人类的苦难而活着。 D: 杜甫的《春望》抒发了诗人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王绩的《野望》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
10、 |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常识及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背影》截取了父亲艰难而努力爬过月台为“我”买橘子的背影,融注了深深父爱。朱德元帅的《我的母亲》也采用截取法,精选了母亲生活的几个片段,歌颂了温馨母爱。 B: 爱国情感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枣核》中风烛残年的海外游子对来自故土的枣核念念不忘,《最后一课》中面临亡国的人们对祖国语言的珍惜与不舍。 C: 《阳关雪》以行踪为序,通过对阳关雪这一自然景观背后所沉淀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探寻,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阿里山纪行》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了阿里山的美丽风光。 D: 《幽径悲剧》是季羡林的散文,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都市精灵》采用生动的描写和精辟的议论相结合的写法,表达了作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意识。 |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答题。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刘安世传(节选) 刘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①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谏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②有触忤③,祸谴④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选自《宋史》) 【注】①除:任命,授职。②脱:倘若,如果。③忤(wǔ):违反,抵触。④谴:贬谪。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①主上方以孝治天下________ ②若以老母辞________ ③或帝盛怒________ ④复前抗辞________ ( 2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3处。旁 侍 者 远 观 蓄 缩 悚 汗 目 之 曰 “殿 上 虎” 一 时 无 不 敬 慑 。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 ( 4 )选文写刘安世母亲与旁侍者,有何作用?结合内容,请简要分析。 |
眼睛
黄昏,诗人常到湖边公园寻找灵感。公园有几排长椅,一对对亲密偎依的情侣给美丽的日落景观增添了一种浪漫的情调。诗刊上便常出现这位诗人写的爱情诗。
一天黄昏,一条长椅上出现了一个长发姑娘。她的背影看上去很美。别的椅子上都是坐着一对,形单影只的她自然引起诗人的注意。于是诗人就朝她走了过来,这才发现她有一双好美的眼睛:似清泉、似山溪、似月光下的水波……①______
姑娘端坐着一动也不动,神色沉静,似陶醉在日落的美景中……诗人回去了,就写了一首关于她眼睛的诗。
此后,诗人每天黄昏都到公园去,那姑娘也总是端坐在那儿。诗人感觉到自己心里已有一种强烈的渴望。终于,他控制不住自己了,让自己写的有关她眼睛的诗做媒,去和她相识。
然而,姑娘的话让诗人大吃了一惊——“其实我的眼睛什么也看不见,我是个盲女。”诗人不信。“我何必骗你。”姑娘认真地说。诗人心里的渴望很快退潮般消失……诗人好久没再去公园。
一个月后,诗人又到公园去。那姑娘还是坐在那儿,只是身旁多了个英俊的小伙子。那个小伙子搂着姑娘的肩头,很亲密,诗人不由自主地走过去……
“我是个盲人,你不后悔?永远不后悔?”小伙子回答:“我就是你的眼睛!”
听了这句话“我就是你的眼睛”,②_______,好诗!
然而,诗人并没用笔把这首诗写出来,只是默写在他心里。
诗人又好久没有到公园去过。当他再一次去公园见到那姑娘已是三个月之后。那天,黄昏的景色很美:燃烧的斜阳,朦胧的远山,展翅的白鹤,平静的湖水闪着金光……可是,姑娘身旁却没了那英俊的小伙子,诗人怀着一种异样的心情走了过去,发现在姑娘俊俏的脸上有两道泪痕。
“你……怎么啦?”
“你,你是谁?”姑娘问。
“我是那个……诗人。你男朋友呢?”
姑娘沉默了一阵,才开了口:“车祸……死了。两个月前,我们去登记结婚,为了救一个小孩,他……”③_________,然后在姑娘身旁坐了下来。
不知过了多久,诗人终于鼓起了勇气,说“我愿意……做你的眼睛。”“我有眼睛。”姑娘顿了一下,接着说,“他临死前,要求医生把眼角膜移植给我,手术成功了。是他给了我一双眼睛……”从此,诗人不再写诗了。
( 1 )在①、②、③处各填上一句话,下列选项中恰当的一项是( )①诗人心里一震 ②诗人心里在一阵悸动 ③诗人的心儿颤抖了
A: ①②③父亲画的最后一幅画
齐良己
铁栅三间屋,笔如农器忙。
砚田牛未歇,落日照东厢。
勤劳是我父亲齐白石一辈子艺术生活的特点,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刻苦努力,至老不衰。正如上面他自己写的诗中所说的,他作画像________,从早上忙到太阳落山。在七十余年的画画生涯中,他差不多天天都要作画。二十七岁以后,只有两次害病,一次遭父母之丧才搁过笔,父亲的勤奋是持久而有恒的,即使到了晚年,他也没睡过早觉,每天照例黎明即起,吃过早饭,便要画上几幅,对艺术真是孜孜不倦。
回想起父亲一九五七年逝世这一年的春夏之际,他的精神有些不济了,健康情况已大不如以前,还丝毫不服老,顽强地和衰老作斗争,画了一幅花中之王——牡丹,这是父亲一生中最后的一幅画。
记得那天早晨,风和日暖,父亲不用扶持,竟自己从卧室走到画室中来。按习惯,我知道他要画画了,赶忙铺开了纸,准备好了颜料等东西。父亲和往常一样站着,挽起袖子,不慌不忙,先看看准备好了的笔、墨等用具,在笔筒里仔细找出他想用的那几支笔,又用手摸了摸纸,仔细辨别了纸的正反面(这些都是父亲的老习惯),然后拿起笔,对着纸停视了许久,然后小心翼翼地蘸了洋红。我一看用大笔蘸洋红,就知道要画牡丹了,这是父亲一生中最喜爱画的花卉之一。我赶紧抻直了纸。这一天,父亲的情绪很好,兴致极高,用墨用色,信手拈来,斗大的花朵比真花大有夸张,笔尖用极重的洋红,笔根水份又饱满欲滴,画得淋漓尽致,颜色美艳绝伦。花叶由下至上,由墨绿至老黄,有墨有色,泼色泼墨,随心所欲。色未干时用苍劲的笔法勾的叶筋,笔笔见功,使得茁壮茂盛的叶子能分出阴阳向背和前后的层次来。父亲勾完最后一片叶子,我便照例把画用铁夹子夹在横在屋里的一根铁丝上。父亲坐在椅子上,看了许久,又拿回画案上,特别小心地添加了几笔动叶,再挂起来,才点点头:“要得(湖南话:可以了)”。父亲画画,从来都是这样严肃认真的。即使已经画过上百遍的东西,也要反复端详、修改,方才成幅,并不像有些人一挥而就。到了晚年,名扬海内外了,仍一丝不苟,从不粗制滥造。这幅画也同样是挂上拿下,反复几次,认为没有大的问题了,最后才苍劲地题上“九十七岁白石”的字样。没想到,这幅牡丹竟是父亲辛劳一生的最后一幅画。
父亲非常喜爱画牡丹,他一生画了多少幅牡丹,已记不清了。我记得只要是每年牡丹花开的季节,他必到公园去观赏牡丹的各种姿态,那些天便要反复画上几幅。尽管画得很多,却从不重样,画的方法也每每有新的变化。但无论如何变,都能把牡丹的富丽堂皇、欣欣向荣的姿态描绘得十分突出。这一幅牡丹,一变过去枝叶分开的画法,而是花、枝、叶浑然一体,色、墨融合在一起。干老花新,迎着朝阳,随风摇曳,我们似乎听到了枝叶的沙沙声,感到了花间的清香扑鼻。
啊!多鲜艳的牡丹,我望着想着,这也许就是父亲美好的心灵世界真实的写照吧!
( 1 )结合开篇小诗,根据自己的理解,补上文中划线句子的内容。正如上面他自己写的诗中所说的,他作画像________,从早上忙到太阳落山。
( 2 )文中画线句子中的“竟”字有什么含义?先看看准备好了的笔、墨等用具,在笔筒里仔细找出他想用的那几支笔,又用手摸了摸纸,仔细辨别了纸的正反面。
作文:
罗曼·罗兰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的确,信念支持着人生。信念是呼吸的空气,信念是沙漠中旅人的饮水,信念是我们心中的太阳。信念坚定的人,为了它无怨无悔地工作,尽心尽力的奋斗,甚至甘愿洒下最后一滴鲜血。正如丁玲说: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能适应。
请以“信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