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B: 新来的王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厚的印象 C: 通过这件事,使他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D: 诗歌只有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才能领略此中画意诗情,感受其意境美。 |
2、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渊(yuān)博 压榨(zhà) 锲(qì)而不舍 怒不可遏(è) B: 汲(jí)取 推敲(qiāo) 鲜(xiān)为人知 根深蒂(dì)固 C: 狡黠(xiá) 创(chuàng)意 孜(zī)孜不倦 拈(niān)轻怕重 D: 恭(gōng)喜 模(mú)式 不言而喻(yù) 义愤填膺(yìng) |
3、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戏》选自《呐喊》,体裁是小说。作者是鲁讯,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中的“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B: 《竹影》作者是丰子恺,他是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家和音乐教育家。 C: 《安塞腰鼓》作者是刘成章,体裁是散文,这种体裁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D: 《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是清朝的张潮。《口技》既可以作为描写场景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
4、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祖国的安定团结更加激发了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爱国主义热情。B: 我家花台上放着白玉兰、玫瑰两盆花卉。 C: 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D: 他那崇高的品德,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
5、 | 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据悉,目前只有部分省市推行高考招生新政,该“阵容”包括由上海、湖北等省市组成,且队伍日趋壮大,加入的省份数量呈上升趋势。(“包括”和“由……组成”去掉一个) B: 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将“多方面”与“多领域”互换位置) C: 通过央视举办的“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更加重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删去“通过”) D: 今年中国出境游的公民素质明显加强,境外受访者表示,中国游客的形象大有改善。(将“加强”改为“提高”) |
6、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纶(lún)巾 缄(jiān)默 有条不紊(wěn) 刻骨铭(míng)心 B: 木讷(nà) 挑衅(xìn) 脍(kuài)炙人口 海市蜃(shèn)楼 C: 丘壑(hè) 遒劲(jìng) 与日具(jù)增 惨绝人寰(huán) D: 烦躁(zào) 诀(jué)别 人才辈(beì)出 锋芒毕(bì)露 |
7、 |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意有误的一项是( ) A: 亘古(gèn) 晌午(shǎng) 妇孺皆知(rú) B: 狂澜(lán) 挑逗(tiǎo) 悲天悯人(mǐn) C: 颤抖(chàn) 诘问(jié) 忍俊不禁(jīn) D: 校对(xiào) 凛冽(lǐn) 忧心忡忡(chōng) |
8、 | 下列加横线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百团大战》这部电影中有许多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让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战争中八路军战士奋勇杀敌的牺牲精神。B: 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斗牛的表现才对。 C: 你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重蹈覆辙 , 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D: 雨果先生慷慨激昂的演讲,博得了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
9、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人们喜气洋洋,走亲访友,美不胜收。 B: “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樊锦诗兀兀穷年 , 把大半辈子光阴都奉献给敦煌石窟的研究。 C: 广播电视卫星发射升空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推波助澜 , 将其送入预定轨道。 D: 实验小学的老师们认真准备,置身事外 , 确保学生复学工作顺利开展。 |
10、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八卖炭翁 自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作者通过精炼传神的肖像描写,刻画出一个苍老、生活艰辛的卖炭老翁形象。 B: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一极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真实地反映老翁的悲惨境遇,突显其内心的忧伤、痛苦。 C: 第二节前四句通过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写出了“宫使”对卖炭翁的掠夺,刻画出其蛮不讲理、霸道凶残的面目。 D: 第二节后四句写被掠夺的结果。“一车炭,千余斤”极言其多,而且是老翁生活的一切依凭,却只因为是“宫使驱将”,所以“惜不得”。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列问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B: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C: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D: 果/得于数里外 ( 2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①但微颔之________ ②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 ③山门圮于河________ ④是非木柿________ ( 3 )下列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以为顺流下矣 ②以钱覆其口B: ①其反激之力 ②何陋之有 C: ①肃遂拜蒙母 ②遂反溯流逆上矣 D: ①笑而遣之 ②而钱不湿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②尔安敢轻吾射! ③尔辈不能究物理。 ( 5 )甲文中体现卖油翁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乙文告诉我们________的道理。(都用原文回答)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①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
②学习也是实践,不断的学习实践是人们获得才能的基础和源泉。没有学不会的东西,问题在于你肯不肯学,敢不敢学。自幼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就会比一般人早一些表现出有才能,人们却误认为是什么“天才”,捧之为“神童”。其实,“天才”和“神童”的才能主要也是后天获得的。当所谓“天才”和“神童”一旦被人们发现后,捧场、社交等等因素阻止了他们继续勤奋学习,渐渐落后了,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反之,本来不是“神童”,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③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都不是“神童”。牛顿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以前睡觉,常常通宵达旦工作。爱因斯坦读中学的成绩并不好,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学习也不出众,毕业后相当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后来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当了七年职员。就是在这七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学习、工作着,利用业命时间勾画出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发明家爱迪生家境贫苦,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在班上成绩很差。但是他努力自学,对于许多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为了研制灯泡和灯丝,他摘写了四万页资料,试验过一千六百多种矿物和六千多种植物。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比一般人的工作时间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七十九岁时,他宣称自己已经是一百二十五岁的人了。任何人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苦的努力,都能有这样、那样的贡献,都会获得一定的才能。
④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巴尔扎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
⑤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由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马克思终身好学不倦,为了写《资本论》,花了四十年的功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马克思是我们的光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选文有改动)
( 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 2 )文章第②段中说,所谓“天才”和“神童”由于不注重后天的勤奋学习,“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请你举出一个典型事例。( 3 )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 )结合本文和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请你从取得成功原因的角度谈谈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并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条关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限于选文以外)父亲的手电筒
袁继明
时至今日,依然难以忘记那一幕:那耀眼的铁皮手电筒所发出的光亮和朦胧夜色中父亲瘦小而又强大的身影。从此,夜路上惨淡的月光,路边鬼魅般伸展着的树木,远处荒坟上传来的猫头鹰的叫声,便都染上了一种深沉的温情和格外的明亮……
幼年和少年记忆里的父亲是威严的。他的话多是指令性的:“不许打架!”“不能抽烟!”“别老惹你妈生气!”而感情上面对面的交流几乎是没有的。他从来没有打过我,我对他却有着格外的畏惧。
至于父亲少有的温情也都是通过母亲传递给我的。在外求学和工作的日子里,每次往家里打电话,总是在听完母亲的一顿唠叨要挂电话的时候,才会隐约听见电话那头父亲的声音,母亲便会最后又补上一句:“你爹让你多吃点,别太省钱……”
每次回家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找出家中那个老式的铁皮手电筒,装上三节一号电池,看它是否还能“正常工作”。就是这个普通的铁皮手电筒,它让我第一次体会到父亲深沉而又彻底的爱。
那是我十六岁那年的秋天,家里所有人都忙着收庄稼,从早晨一直忙到晚上九点多,父亲夜里还要看护即将收获的果园。可能是因为农活太多着急的缘故,父亲第一次大声训斥了我:“都多大了,也不知道帮家里忙,果园里没人,昨天丢了不少果子!”我当时很难理解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所承受的生活的压力和重担,只觉得自己已经比同龄孩子懂事多了,为什么父亲还是那样对我,我含着泪水独自来到果园。深秋的天黑得很快,夜风的寒气和树枝纠缠,发出鬼魅般的呻吟。让我一个独自守在这里太不近人情了!不知道过了多久父亲来换我回家,在手电筒的光晕下,我看到父亲嘴角还沾着饭粒,忙碌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本该惬意地吃完晚饭的,是什么原因让他吃得如此匆忙?除了父亲对我的担心和关爱,我找不出任何理由,一时百感交集,不知说什么好。
“爹,你这儿沾着饭粒……”我用手轻轻地帮父亲擦去脸上的饭粒,父亲不知所措地愣了一下,对我说:“赶紧回家吧。”
我沿着崎岖不平的小路一步步摸索着往回走,当我正想象着这样难挨的夜晚父亲将会怎样度过时,突然一束光从身后打过来,本来漆黑难走的路变得明亮了!我知道这是父亲手电筒的光,我回头告诉父亲不用帮我照路了,父亲没有说话,也没有动。我转回头继续往前走,淡淡的月光和手电筒的光将我的身体投影出两个影子,一高一矮,像一对一同前行的父子。
这一刻我突然明白,父亲的爱就像这手电筒的光,默默地为我亮着,照耀着我不断前行着的道路……
( 1 )文章开头画线句中“那一幕”指的是下文所写的哪一件事情?请用简洁语言加以概括。示例:父亲借助他人来传递温情。比如:父亲通过母亲给“我”打电话时关照“我”多吃点,别太省钱。
( 4 )请你揣摩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以第一人称写出父亲当时的心理活动。(不少于30字)我用手轻轻地帮父亲擦去脸上的饭粒,父亲不知所措地愣了一下,对我说:“赶紧回家吧。”
一个孩子,因为有了期盼,就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一只丑小鸭,因为有了期盼,就蜕变成一只白天鹅,绽放出生命的美丽;一场春雨,因为有了期盼,就化作春的使者,满怀深情的祝福儿童……
请以“因为有了期盼”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记叙文。 ②不得仿作、套作、抄袭。
③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④书写工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