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辛集市育才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对句子修辞方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②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③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④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A: 比喻  拟人  对偶  夸张
B: 拟人  拟人  对偶  比喻
C: 比喻  对偶  排比  比喻
D: 拟人  对偶  排比 夸张
2、选出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 )
A: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B: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C: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D: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玉盘珍羞/直万钱
B: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C: 直挂云帆/济沧海
D: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4、

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世贸大楼废址已成为纽约新的旅游景点,游人看后无不神色黯然,叹为观止
B: 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有用心
C: 邻家的大哥对我说:“想到四个月以后就要参加高考,我就心有余悸。真的还没有准备好啊!”
D: 在兵乓球世锦赛中,李晓霞针对对手的特点,随机应变 , 巧妙运用各种战术,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5、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 盘(huán) 染(xuān) 饰(zǎo) 伤痕累累(lěi)
B: 量(diān) 子(shāi) 素(gǎo) 呱呱坠地(guā)
C: 诡(jué) 怯(nuò) 官(huì) 吹毛求(cī)
D: 睥睨(pì nì) 夜(sù) 子(huǎng) 浮光影(nüè)
6、宋江是个复杂的人物,如何客观评价他:( )
A: 假仁假义,是梁山的罪魁祸首
B: 大英雄,能屈能伸
C: 既仁义又糊涂的双重性
D: 愚蠢与虚假的典型
7、下列有关文学知识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孙悟空——大闹黑风山 (《西游记》)
B: 李白——唐宋八大家之一
C: 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水浒传》)
D: 《诗经》——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8、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阻(è) 寒(jìn) 问(jié) 琐(xuè)
B: 灭(qiān) 歪(zè) 琅(fà) 笨(zì)
C: 惧(dàn) 败(tā) 然(huò) 首(jiǎo)
D: 蜒(wān) 荒(miào)伎(liáng) 吊(yàn)
9、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
B: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如《捕蛇者说》《爱莲说》。古代常见的文体还有记、铭、表、序等。
C: 《藤野先生》和《故乡》都是我国现代作家鲁迅的小说作品。鲁迅的另一作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侧重于驳论,驳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论调。
D: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作者是吴敬梓。
10、

下面关于四部中国古典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代小说家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有诗句“不搽煤墨浑身嘿,似着朱砂两眼红。力如牛猛坚如铁,撼地摇天黑旋风。”描绘的是曾经大闹五台山的花和尚鲁智深。
B: “长坂桥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这是元末明初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赞颂“单骑救主”后又“大闹长坂桥”的赵子龙的诗句。
C: 在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中.自幼为僧的玄领唐太宗旨意到天竺国取三藏大乘佛法,他发誓不到西天,不取真经,断不回国;送别时,太捻土入酒,叮嘱他“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D: 清 代小说家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写宝玉过生日,与众女儿聚会大观园, 吃酒,行令,划拳,好不热闹。宝钗先是命婆子“将门锁上!”不教外人进入,其间 说了“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的酒底,引得众人发笑、后来不胜酒力,醉卧于芍药花丛中,被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在天晴了的时候

戴望舒

在天晴了的时候,

该到小径中去走走;

给雨润过的泥路,

一定是凉爽又温柔;

炫耀着新绿的小草,

已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

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试试寒,试试暖,

然后一瓣瓣地绽透;

抖去水珠的凤蝶儿,

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把它的饰彩的智慧书页

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到小径中去走走吧,

在天晴了的时候;

赤着脚,携着手,

踏着新泥,涉过溪流。

新阳推开了阴霾了,

溪水在温风中晕皱,

看山间移动的暗绿——

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 1 )给文中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2 )诗的第一节写了哪些景物?
( 3 )诗人怎样写小白菊“不再胆怯”,怎样写凤蝶儿“自在闲游”?
( 4 )诗歌对天晴后小径中的几个形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5 )第一,二节诗歌的节奏有什么不同?指出这种节奏的变化在感情的表达上起什么作用。
( 6 )这首诗采用了象征的描写手法。请指出象征的对象,并体会诗歌的深刻含义。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① 不亦( )乎 ② 人不知而不( )
③ 吾日三( )吾身 ④ 不( )矩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3 )“吾日三省吾身”从 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的修养。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

进城

山伯这辈子,去过一次县城,唯一的一次。

那天早上,跟往常一样,鸡叫第四遍的时候,山伯就起床了。一般情况下,张牙舞爪洗下脸,咕咕咚咚灌一碗水,一边啃着馍一边就下地了。可那天山伯一边往外走一边说:“今儿个到县城一趟。”

在灶台前忙绿的山娘愣了一下,撵出门外,瞅着山伯朦胧的轮廓,嘟囔道:“麦还没割完呢。”“丢不了。”山伯头也不回,闷声闷气地丢过来一句。“麦都焦了。”山娘还不死心。庄稼人,土地就是他们的命。“值个啥?!”山伯走得执着。匆忙。山娘又叫道:“你没进过城,认识路?”“鼻子下边就是路!”山伯的话硬硬的,不容置疑。

望着山伯的身影消失在弯弯的山道上,山娘轻轻叹息一声。昨夜里他就烙饼似的翻来覆去没睡踏实,有啥关紧事?咋不吱声呢?去城里干啥?城里跟他们唯一有牵连的就是他们的儿子山子。

两年前,县里建铝厂,在全县范围内物色工人,山子有幸被选中。上班第一天,山子要赶镇里的班车,天不亮就上路了。山伯提出送他一程,山子说成啥也不让,到最后山伯也没有送成。

按照惯例,昨天是山子休班回家的日子,结果,山子没有回来,难道是因为这个?听山子说,铝厂在县城边上的一个乡,他要转好几趟公共汽车才能到单位。农闲时节,老头子曾想带着她到山子工作的地方看看,一想到复杂的路线,就打了退堂鼓。他今天是咋了?真的去找山子?他会不会迷路?

后半晌的时候,山子回来了。一个人。山娘诧异地问:“没见到你爹?”山于一愣,不高兴地说:“他去干啥?我没见。”看到山子的反应,山娘哼哼唧唧的,不敢多说。山子说:“他啥时间去的?”山娘说:“一大早就去了。”山子黑着脸说:“我一大早就从厂里回来了。真是的,不嫌丢人!”山娘胎想数叨儿子两句,张了张嘴还是把话咽了回去。她明白,老伴弯腰驼背,走路不利索,形象不雅观,山子是嫌弃山伯到单位给他丢脸了。

等到了天黑,山伯才一身疲惫地回来。看到山子,他不自然一笑,低眉顺眼地说:“我摸到你们厂,他们说你回家来了”看到山伯蓬头垢面的样子,穿的衣服也分辨不出颜色,山子的火气一下子上来了,气呼呼地说;“你去干啥?没事就不能在家歇着?”山娘不满地瞅了山子一眼。山伯嗫嚅着说:“昨个儿我听说公路上发生了车祸,一辆货车撞到了一辆公共汽车上,死伤了好几个人……我怕你回家搭乘那辆公共汽车……吓得我一夜没睡。阿弥陀佛,没事就好。”

山娘这才知道老头子去找山子的真正原委。事后,山伯对她说:“给你说了有啥用?让你也跟着担心?”

结尾一:多年后,等到山子理解到父母那满满的爱、暖暖的爱时,这时候,别说孝顺他们,连对他们说声对不起的机会都没有了,因为他们已经藏在了坟里边,似乎依然害怕年少不懂事的山子。

结尾二:多年后,山伯已经去世,山子将山娘接到城里。山娘总会在夜晚看着山伯的照片出神,而山子总是埋怨自己当初没有早点接山伯进城,现在连弥补的机会都没有了。每到此时,山娘都会说同样的一句话:“我进城,就是你爸也进城了。”

(作者:侯发山;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编)

学校《文苑》杂志推出了“文学作品大家赏”栏目,本期赏读的是小说《进城》。

( 1 )“照应”是文章的结构技巧,常见的种类有伏笔照应、首尾照应、文题照应等。这篇小说有两个不同的结尾;通读全文后;你认为哪个结尾更能体现照应这一结构技巧?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不少于50字)

( 2 )“文学作品大家赏”栏目邀请你作为特约撰稿人,给这篇小说写一段赏析性文字,请完成这个任务。写作提示:①首先说明你赏析的文本是由哪个结尾构成的;②从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语言表达方面任选一个角度来赏析;③结合文章内容:④不少于100字。
实用类文本阅读

人性得到尊重时

唐剑锋

①人性是什么?有人说,人性是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有人说,人性是人的天然属性,不可能先天带来,却可以后天塑造。对于人性,我们中国人一向认为:“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甚至认为:“人之初,性不善。性相近,习相远。

②对于人性,西方人的看法与我们相近,在西方人眼里,“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们生活在世上,不仅要吃饭、穿衣、工作、生存,也要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这原本无可厚非。其实,这是最基本的人性之需,是近乎人情的人性,更是现实的人性。

③人性得到尊重时,人才能良心发现,并使良心上升为道德。而对道德的形成、涵养却历来都有不同的看法。孔子眼里的道德,那是充分尊重人性,只有人性得到尊重的道德,才能靠得住、行得通,而这样的道德才会走稳、走远。

④怎样才是尊重人性呢?孔子的弟子子贡,是一个土豪,有钱也任性。他在外面做了善事,不收报酬。回来后遭到孔子一顿骂:“混账!你无端抬高了道德的门槛,把贫穷的善人阻拦在行善的门外。此前贫穷者在行善时,因为获得酬赏而弥补了经济损失,所以他们会善行不倦。现在被你一搅和,行善的门槛提高到了只能付出而一无所获,这让贫穷者还如何做得起善事呢?”在孔子眼里,道德的门槛过高,很多人就会迈不过去;行善而有所获,人们才会尊崇道德,弘扬道德。

⑤孔子的另一名弟子子路,救了一个落水的农夫,农夫把牛送给他作为救命之酬。子路牵牛而归,受到了孔子的表扬:“子路这娃懂事,此后人人都愿意效仿他做好事。长此以往,这个国家的社会风气就会好起来。”空喊的道德有何用?只有落到实处的道德才有用,才可信可行。做好事不吃亏,才会跌倒了有人扶,才会遇难了有人伸手,才会有了困难有人帮忙。谁也不会因为做好事“流血又流泪”,谁也不会因为行善事而吃亏、有后顾之忧。

⑥三年前,韩寒去台湾,把钱包丢了,很快就找回来了。然后蒋方舟去台湾,也把钱包丢了,很快也找回来了。又不久,一名杭州男子去台湾,也丢了钱包,这次没找回来,只好垂头丧气回家。他回到杭州时,发现钱包已经寄回来了。起初大家感叹台湾人道德水平高。然后发现,台湾地区民法规定,捡到丢失物品之后,六个月内有人认领的,拾得人应将物品归还,但可向失主索取物品价值十分之一的报酬。在台湾,做好事得报酬,天经地义。

⑦好事不白做,是对人性的一种肯定、一种尊重,也是对做好事人的一种回报、一种认可。不是因为做好事拿了回报,就不高尚,恰恰因为做好事、行善事、讲道德,才更应该不能让他们白做好事,白当无名英雄。只有让做好事、行善事、讲道德的人,名正言顺有回报,人们才愿意效仿,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不是空喊口号。这同时也是告诉人们,君子和小人的不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人爱财,不择手段。从而近君子远小人,做君子不做小人

( 1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西方人认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B: 生活在世上的我们,不仅要解决吃饭、穿衣等生存问题,还要提高生活质量。这是人性最基本的需求
C: 子贡在外做了善事不收报酬,是因为他觉得人性得到尊重时,人才能良心发现,并使良心上升为道德。
D: 作者认为,做好事的人,应该得到相应的回报,并得到大家的认可。
( 2 )下列对本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说理透彻,有理有据,语言简洁精炼,有独特的个人见解。
B: 第⑥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列举几个人在台湾丢失钱包的遭遇,阐述了“做好事得报酬,天经地义”的观点
C: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人性应得到怎样的尊重。运用论证方法论述了人性应得到怎样的尊重,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D: 作者在文中呼吁:要让做好事、行善事、讲道德的人,名正言顺有回报
( 3 )有人认为做好事就不应该追求回报,而作者却倡导做好事应该得到回报和认可。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看法。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题目:爱在我身边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少年冷血Re-Anima”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