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新理想高复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泰囧》以3000万元的小成本投入,上映近一个月来累计票房已接近12亿,这真是耸人听闻
B: 顶着中考压力的初三学子们一定要充满信心,不要妄自菲薄自己,也不能轻言放弃。
C: 莫言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这消息真是大快人心
D: 嗜书如命的海口三轮车司机黄圣山十年如一日诵读经典,聊起中外名作家来如数家珍
2、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B: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都属于事理说明文,作者是美国人。美国的利奥波德在《大雁归来》中,大雁富有灵性,熟悉人类的游戏规则,还会低声细语和高声辩论,文章字里行间充盈着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C: 古时“黄发”指小孩,“垂髫”指老人,总角,古代儿童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的小髻,称总角。后来“总角”代指儿童。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
3、

依次填入下列空格处的短语,搭配最恰当的一项是( )

美是广泛的,_________,烟雨楼阁可谓之为美;_________,碧天黄沙可谓之为美;_________,倾国倾城可谓之为美;_________,潇洒从容也可谓之为美。但美的答案,远远不止于此。

A: 姑苏江南 大漠孤烟 明眸浩齿 羽扇纶巾
B: 大漠孤烟 姑苏江南 明眸浩齿 羽扇纶巾
C: 姑苏江南 大漠孤烟 羽扇纶巾 明眸浩齿
D: 大漠孤烟 姑苏江南 羽扇纶巾 明眸浩齿
4、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不知道地球为什么要发那么大的脾气,它把岩石融化成沙砾,把峻岭劈成深渊。
B: 四乡立即传升他的丑闻,老信客声辨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剪刀直扎自己的手。
C: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历尽心血,几年辛苦,凝结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D: 垂柳全乱了线条,抛举在空中,刹那间僵直了,随即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
5、下列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对于日本歪曲事实、篡改历史的行为,每一个中国人都义愤填膺。
B: 鲁迅先生写文章揭露反动军阀杀戮爱国青年的暴行。
C: 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的,则是茶堂倌振聋发聩的吆喝。
D: 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
6、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 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展转:同“辗转”,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
B: 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 , 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
C: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痴想:指不切实际、难以实现的想法。)
D: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酝酿:形容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7、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斜(倾斜) 笑(偷偷地) 人迹至(稀少)
B: 山(山顶) 怪(荒唐的) 心神凝(领会)
C: 住(声气阻塞) 莅临(到) 锋芒露(毕竟)
D: 赏(鉴定) 转(曲折) 而不舍(刻)
8、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海底两万里》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其他两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
B: 《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充满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C: “对着这灿烂的美景,他跟我一样惊奇地欣赏着。显然,这个安分守己的人,要把眼前这些形形色色的植虫动物和软体动物分类,不停地分类。”其中的“他”指的是《海底两万里》中的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
D: “当我们对着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其中的“他”是指《巨人传》中的贝多芬。
9、

选出无错别字的一项:( )

A: 绰号 铺垫 惭愧 各得其所
B: 诀别 渔塘 应和 小心翼翼
C: 铭记 捶打 脸颊 翻来腹去
D: 严历 挨凑 澄清 形影不离
10、下列文学常识和课文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林外史》是我国元末明初代吴敬梓写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集,主要描写的是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B: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德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莫泊桑,他和美国作家欧·亨利、俄国作家契诃夫并称为三大“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C: 《湖心亭看雪》选自《西湖寻梦》,作者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张岱字宗子,号陶庵,其作品擅长写景和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雅致。
D: 《刘姥姥进大观园》选自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红楼梦》讲述的是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两种版本,完成小题。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流传版】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映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敦煌版】

( 1 )你觉得“碧空”和“碧山”哪一个更符合诗句所反映的季节?为什么?
( 2 )从炼字的角度看,“孤帆远影”不如“孤帆远映”,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看法。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古诗文阅读

[甲]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乙]南夷服诸葛

[宋]洪迈

刘禅时,南中诸郡叛,诸葛亮征之,孟获为夷汉所服,七战七擒,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蜀志》所载,止于一时之事。国朝淳化中,李顺①乱蜀,招安使雷有终遣嘉州士人辛怡显使于南诏,至姚州,其节度使赵公美以书来迎,云:“当境②有泸水,昔诸葛武侯戒曰:‘非贡献征讨,不得辄渡此水:必欲过,须致祭,然后登舟。’今本部军将,贲金龙二条、金钱二千文,并设酒脯,请先祭享而渡。”乃知南夷心服,虽千年如初。鸣呼,可谓贤矣!事见怡显所作《云南录》。

(选自《容斋随笔》)

【注释】①李顺:北宋初期农民起义领袖。后文的“雷有终”“辛怡显”“赵公美”均为人名。②当境:本境

( 1 )阅读甲乙诗文,根据内容填空。

甲乙诗文抒写的对象都是①________(填人名),表达方式都是先叙述描写后②________,甲诗中的“三顾”指的是③________;乙文中的“贡献”是古今异义词,这里指④________。

( 2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朝开老臣心 直挂云帆沧海(《行路难》)
B: 南人不反矣 未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C: 必欲过 屈伸呼吸(《杞人忧天》)
D: 今本部军将 康肃笑而之(《卖油翁》)
( 3 )翻译文中画线句。

乃知南夷心服,虽千年如初。

( 4 )甲诗和乙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5 )结合甲乙诗文及课文《诫子书》《出师表》相关内容,探究“南夷服诸葛”的原因。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昆仑山的树

王宗仁

①昆仑白雪有着人人都能感受到的纯净和尊严,戈壁沙漠的幻影折射着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昆仑山下格尔木转盘路口、山中纳赤台兵站那一片片枝叶茂密的白杨林,记载着高原城镇从诞生到繁荣的历程。我每次重返昆仑山都要看看那些支撑着满天风云的老树,以及后来长起的新苗,每次来我都会放轻脚步。

②昆仑树绝不自傲,总是保持着永恒的崇高。它们的枝叶上挂着一位开国将军沉重的美好梦境,是他最早泼洒心血在莽原上培植了第一缕春色。

③这位将军就是被人尊称为“青藏公路之父”的慕生忠。天安门广场响起开国大典礼炮后的第四年,他带领着由军人、驼工、民工组成的筑路队伍,开拔格尔木,开始修筑穿越世界屋脊的青藏公路。当时格尔木只有撑在荒原上的6顶军用帐篷,是筑路人的营地。冻土地上第一次蒸腾着震撼雪山的热力。慕将军的远见不仅在于他和他的队伍要打通穷山恶水把路修到拉萨,还在于他为高原描绘出了公路修成以后明天的新景。奔赴格尔木之前,他特地在日月山下的湟源县城买了100棵杨树柳树苗。修路队伍在荒原一落脚,他就和大家把这些树栽在了帐篷一侧的戈壁滩上。两大片,杨柳分栽。将军拄着镢把,跨步走上一个堮坎,深情地对大家说:“公路修成后,我们要把昆仑山建成大花园,咱们共产党员要带头在这里扎根、安家,种树养花,还要生娃娃!”

④小苗落地生根。一场春风卷着细雨吹过,枝头的鹅黄嫩芽就探头露脸地拱出了荒原。亘古戈壁变得翠生生的撩拨人心,好像画家抹出一幅动感的水彩画。树苗一天一个样地疯长着,给它喝一盆水,它蹿一节个头。给它喂一撮肥,它会添一片叶。蛮荒了千百年的土地一旦逮住苗儿就受活得巴不得一夜长成材!时间在一明一暗的开合中扫净了高原人脸上的笑容。夏天还没过完,绝大多数树苗就在一场突降的六月雪中枯萎而死。勉强活下来了10多棵树,也遍体鳞伤的缺胳膊少腿。但它们顽强地站立着,凛然傲气!很有意思,活下来的树杨柳各5棵。老天爷竟然这样不偏不倚地平分秋色!将军在收拾残枝败叶打扫战场时,用低沉的声音告诉大家:所有死去的树一片叶子也不许糟蹋,给每一棵挖一个坑,把它们埋起来。它们总算给咱们绿了一回,是有功之臣呀!大家照此办理,荒原上凸起了一片小土丘,那是树坟。将军带头给这些土丘浇水,三天两头地浇。戈壁滩太干燥,怕它们渴着呀!奇迹出现,来年有些土丘上竟然冒出了嫩芽,死去的树复活了!大都是杨树。今天成荫林那一片杨树里就有一些是经过生死之洗炼挺过来的。

⑤昆仑的第二代树,是在上世纪80,90年代出现于山中的纳赤台兵站,是红柳。这是生长在戈壁滩上的一种灌木,枝条硬中有柔,每年春秋两季绽放出淡红色的米粒碎花。人称它“三春柳”,意思是说一年中除冬季外对它都是春天。栽植红柳的人是总后勤部模范共产党员、纳赤台兵站教导员赵国瑞。为了给寸草不生的纳赤台添一丝绿色,他带着兵们从老远的诺木洪红柳滩地挖来一丛丛带着原地土质的红柳,小心地移栽在兵站门前的青藏公路两边。夏浇纯净的雪水,冬灌暖暖的不冻泉水,像伺弄娃儿一样让红柳度过了客居兵站的第一年,又度过了第二年。红柳终于由客人变主人,和兵们厮守在昆仑山。至今那些红柳繁衍的后代,依然蓬勃在纳赤台的山上、河边和路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红柳的年轮里记载着一位军嫂的心血和功劳,她就是赵国瑞的妻子、共产党员蓝伟华。开初她每次从家乡来昆仑山探亲时,总会给红柳带些肥料什么的,喂养它们。后来她等不到丈夫回转内地,就索性卖掉房子、家具来昆仑山下安家,更方便地照管这些高原花木树丛。其中有一丛红柳被兵们称为“夫妻柳”,让人们永远记着赵国瑞和蓝伟华的故事。

⑥第三代树是纳赤台兵站门前的两排“党员树”,100棵白杨。上世纪末的一年“七一”前夕,站长姚万清少校带着20名党员栽下了这些献礼树。每人5棵,100棵树代表着20名党员扎根高原奉献祖国的宏愿。这时兵们已经积累了在冻土地上育树的一些经验,这年还没等卷着雪粒的北风降临,他们就给白杨树“穿靴戴帽披袍”全副武装起来。所谓穿靴戴帽披袍就是用棉纱或草秸把树根、树冠和树干保护起来。还好,第一年大部分杨树成活了,他们又补栽。第三年再补栽,一直保持着100棵杨树。

⑦今年夏天,我到昆仑山深入生活,特地看望了这些将军树、夫妻树、党员树,并一一和它们合影留念。

( 1 )解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①冻土地上第一次蒸腾着震撼雪山的热力。

②红柳终于由客人变主人,和兵们厮守在昆仑山。

( 2 )几代昆仑树分别栽在什么地方?分别寄托了栽树人怎样的意愿?
( 3 )请从修辞的使用及其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段中描写昆仑树的文字作简要尝析。
( 4 )作者为何要“特地探望”昆仑树“一一和它们合影留念”?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像花生一样活着

耿艳菊

①乡下老家种植着大面积的花生,父亲则是种植花生的大户。很多人慕名向他请教,父亲笑眯眯地点起一支烟,说:“花生啊,好活……”声音拉得倍儿长,像讲自己的孩子一样骄傲。

②好活?!还真是如此。似乎从有记忆开始,秋田里就是一望无际的花生。这一种就是几十年,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③印象里,每年在麦子将要熟的时候,父亲就开始种花生了。一个三角撑子,一把铲子,就是全部工具。不几天,小种子已在土里发了芽。等到麦子收割完,青青的小苗已摇曳满地了。看着它们,我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宝贝得不得了。父亲开着农用车一趟一趟拉麦子麦秆,车轮碾在花生苗上,花生苗扁下去,流出了青色的汁液。我们心疼得直哭,父亲却哈哈大笑,说:“没事的,它们结实着呢!”

④果然,一段时间后,再见到它们,都好好的,青色的叶间还缀满了小黄花。父亲告诉我们,别小瞧这不起眼的小花,一朵花就是一颗白白胖胖的花生。他又给我们讲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特性。我们听得有趣,情不自禁地数起了那些小小的花,一朵,两朵,三朵……心里溢满了欢喜

⑤花生的生命力之强简直让你不敢相信。有一年,麦收过后,邻家图省事,就把田里的麦茬点燃了。谁知火势借着风力殃及到我家的地,一地青青,几个小时后,变成了一片黑乎乎的天地。【A】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第二天,父亲就去街上重新买了花生种子。没想到,夜里一场雨后,黑乎乎的田里又冒出了绿绿的嫩芽。

⑥花生特别易于管理。一遍除草剂,就任其自由生长了。长长的夏天,容易干旱,花生可不怕。【B】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 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秋天收获的时候,又会碰上连绵的风雨天,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果实长在下,雨水反而滋润了它。

⑦犹记得刚毕业那会儿,我没有经验,只在一个小公司里做着一份打杂的工作,时常心灰意懒。秋忙时节,正赶上放假,我便回去帮父亲收花生。父亲见我闷闷不乐,问缘由,我一股脑儿道出了心中的烦恼和困惑。父亲听了,一边拔花生,一边和我聊起了小时候学过的课文——许地山的《落花生》.他借用许父的话,说:“花生不像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生发羡慕之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下,等到成熟,人们才把它挖出来。你看,花生就是这样低调,把自己置于泥土中,一点一点壮大自己,结出珍贵果实。”

⑧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拔出一株花生,抖抖土。白花花的花生,太阳下,晃人的眼,那一刻,我心里豁然开朗。

⑨花生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呢?像贫苦人家的孩子,容易养,给口吃的,便虎蹿着往上长。它不挑三拣四,安于自己的环境,不抱怨,不气馁,不喧哗,本本分分,安安然然。不管生活赐予的是灿烂阳光,还是一地风雨,它都顽强地活出自己的样子。风光是你们的,热闹是你们的,它只把自己藏在朴实的泥土下,悄悄地成长。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5年第7期,有删改)

( 1 )将表格填写完整。

段落

主要事件

③④

a________

花生被大火烧过,夜里一场雨后又冒出绿绿的嫩芽。

⑦⑧

b________


( 2 )第④段中,我们“心里溢满了欢喜”的原因是什么?

( 3 )结合语境,任选一句赏析。

A.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B.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请从动词选用的角度赏析。)

( 4 )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根据选文内容分析。(两点即可,)

( 5 )联系实际,谈谈你从结尾划线句子中得到的启示。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感恩 ,助我远航”为题,写一篇以记叙为主的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③不少于600字。④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主席少年*”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