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安国职教中心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选项中没有任何错误的一项是( )

A: 心有灵犀 鞠躬尽瘁 有益身心(yì) 癖嗜(pì shì)
B: 磨顶放踵 废寝忘餐 掮客 术(qián)泱泱然(yāng)
C: 简明厄要 危言耸听 猝然长逝(cù) 临帖(tiè)
D: 专心致志 销声匿迹 优胜劣汰(liè) 踌躇(chóu chú)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 骈进 宽宥 画龙点睛 言不及意
B: 秘诀 恣睢 根深蒂固 走头无路
C: 惘然 端祥 与日俱增 前仆后继
D: 统筹 虚妄 顿开茅塞 不足为据
3、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然(wǎnɡ) 笑(chǐ) 阴(huì) 发(jiǒnɡ)
B: 恣(sūn) 胆(qiè) 褴褛(lán lǚ) 予(jǐ)
C: 穿(chuō) 抽(yē) 桥(zhàn) 拮据(jié jū)
D: 异(chà) 愕然(è) 闹(xì) 牡蛎(mǔ lì)
4、

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语字形都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B: 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履辙
C: 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是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蓝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D: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练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
5、

选出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 )

A: “他没有什么模样,头不很大,圆脸,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特别亮的是颧骨和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这段话描写的人物是《水浒》中的鲁智深
B: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其中他在《二十四孝图》中歌颂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孝道。
C: 在《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在小人国里遭到一种像人的名为“耶胡”的畜生的围攻,幸亏一匹具有智慧的马“慧骃”来给他解了围。
D: 《童年》中的外祖父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谢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过去。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树枝抽得失去知觉。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水平。
B: 不努力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C: 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D: 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B: 学校开展的感恩活动,掀起了同学们互助、互学、互进,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C: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D: 我不管置身于多么混乱的环境,只要拿起一本好书,才会忘记一切。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人民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 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感叹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 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 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问生活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9、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蓄(zhù) 粗(kuàng) 临(lì) 轻怕重(niān)
B: 絮(dāo) 蔽(yīn) 狭(ài) 根问底(báo)
C: 然(chàng) 然(mù) 羞(qiè) 人听闻(hài)
D: 流(tǎng) 突(wù) 恿(sǒng) 参不齐(cī)
10、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粗(guǎng) 透(tī) 忽(shū) 人声鼎(fú)
B: 窗(xián) 强(juè) 衅(tiǎo) 面面相(qù)
C: 良(xún) 深(suì) 弃(bìng) 无动于(zhōng)
D: 危(bīn) 分(miǎn) 外(fèn) 心旷神(yí)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 1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 2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哪两个方面描绘了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 1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皆以美徐公 ________

②时时而________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 3 )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你更欣赏那一位?说说你的看法。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水缸里的爱
当许川在饭桌上慢吞吞地宣布他考进重点中学时,父亲说:“那不行,我已跟刘村的木匠师傅说好了,下个月起,你跟他去做学徒。穷人家学些手艺才是正经。”
母亲看了看许川,叹息着说:“是啊,谁让我们家穷?你发些钱来帮衬家里。”
许川不言语。他是这个家里年龄最小的,比他大两岁的哥哥早就在干活儿挣钱了。
“明天你去告诉老师就说咱们没钱读书。”父亲说。
许川的班主任周老师,是个又矮又瘦的老头儿。其实他不老,五十多岁,但因为长相显老,所以同学们都认为他是个老头儿。
许川把他不能上重点中学的事告诉了周老师,周老师拍拍他的肩,说:“是你爸爸一个人的意思?”
“不,我妈也这么说。他们说我们家太穷了,爷爷奶奶都生病,我们得齐心协力赚钱养家”。
周老师考虑了一下说:“是啊,这事是有点难。你爸妈要养活一大家子人不容易,不过我想,我可以去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许川很高兴,说:“真的?”
周老师摸了一下他的头说:“我试试看能不能说服他们。你想我教了你五年,我的口才还行吧?”
许川笑起来,带着崇拜的神情仰望着他说:“当然行,我相信您。”
周老师哈哈一笑:“走吧走吧,我和你一起去。”
等周老师到许川家的时候,已经是掌灯时分,父母刚从田里回来,他们看见周老师,显有有些慌乱。“您看,这家里是乱糟糟的。”
母亲手忙脚乱地收拾着屋里的杂物。周老师说;“你们别忙活了,我只是跟你们聊聊。嗯,孩子,你可不可以到外头去?我想时间不会太久。”
A许川站在院子里,天还不是很热,夜晚特别凉爽,很多小虫子朝着亮光飞舞
不一会儿周老师出来了,后面跟着许川的父母。周老师摸摸许川的头说:“好好努力,为你爸你妈争光。”
B父亲攥住许川的手,一直把周老师送出院子。母亲回头看了看许川,好像不认识他重新再认识一遍似的。她的目光里充满了兴奋,这使许川忐忑不安的心安定了些
“老师说你是块读书的料,不让你读书太可惜了,所以我们全家都得为你做出牺牲”。
许川低着头,听着父亲有些严厉的声音,心里充满了愧疚感。他们没日没夜地干活儿,而他却仍然要依靠他们血汗钱读书。
“爸爸,我……不去读书了,我也要去干活挣钱。”
“那你老师不是白上咱家里来了?书呢,还是去读。不过他也得为这个家做贡献。明天我跟你大林伯去说说,让你在开学前到他的建筑工地找份活儿干。”
每天天不亮,许川就起了床,母亲说:“娃啊,天还早呢,再睡会儿吧。”
许川说:“我去挑水。”
河在远离村子的小金沟,许川担着两桶水静悄悄地走到周老师的院子里,又静悄悄地把水倒进水缸里。周老师的两间矮房子黑咕隆呼的,只有风吹得门前的树枝“哗啦哗啦”响。许川想到周老师早晨起床看到满缸水时的惊讶神情,不由轻轻地笑了。
那天早晨,许川又往周老师家挑水的时候,发现水缸里的水满着,水缸盖上压着一张纸条,上面似有字迹,借着淡淡光,周老师工整的字迹映入眼帘:孩子,我知道是你往我家挑的水,你正是长身体上,工地干活又辛苦,要多休息,下次不要挑水来了。这袋干粮带上,给你在工地干活儿吃,许川用手摸了一下,袋子还是热的。
许川离开周老师家,走出很远很远的时候,他回头看了看,见周老师的家灯亮着,许川想:黑暗中,又矮又瘦的周老师一定倚着门看着自己行走的方向吧,想着想着,泪水模糊了他的眼睛。

( 1 )从许川的角度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 2 )文中划线句子A有什么作用?

( 3 )B划波浪线的句子作者着力描写了父亲和母亲的动作和神态,目的是什么?

( 4 )许川是怎样的一个孩子?请结合原文分析。

( 5 )文章到后面几段才写到“水缸”,却以“水缸里的爱”为题,请从文章结构和主题角度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伟大的谎言
张森凤
这是一对深山里的父子。父亲是个乡村医生,他常教导儿子,做医生讲求的是诚实,有时一句谎言可能会断送病人的生命。打儿子懂事时起,他就没见过父亲讲过半句谎言,父亲的每一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真理。
12岁那年,父亲带着他进山采药。父子俩进入了密林,莽莽苍苍几百里大山,父子俩带足了干粮、帐篷等生活用品,打算在这里多呆一些日子,多采一些好药。谁料就在第三天晚上,一场灾难向他们袭来:一场特大暴雨袭击了密林,然后又爆发一场山洪,大水卷走了他们所有的生活用品,其中包括辨别方向的指南针。
“我们还能走出密林吗?”儿子问父亲。
父亲说,能,当然能,虽然没有了指南针,但我们还可以看太阳、看北极星群的方向,饿了,我们可以采野果子吃。只要我们不失去信心,就一定能走出去!
从父亲的话中,儿子受到了鼓舞。父子俩上路了,他们从太阳的起落中辨别方向。渴了,就喝一口山泉水;饿了,就啃一口野山楂;困了,就躺在厚厚的落叶上睡觉。
然而,第四天上午,爻一场灾难向他们袭来:一条毒蛇偷袭了父亲,毒液迅速地弥漫了他的全身,他的口中吐出了白沫。看着奄奄一息的父亲,儿子绝望了,没有了父亲这个主心骨,他真不知何去何从。
这时。密林下,一丛白色的小花映入了父亲的眼帘。父亲微笑了,断断续续地说:“孩子,我们有救了!这是一种……叫‘还魂草’的小花,是专门……医治剧毒蛇毒的,你出山去。找个医生,让他……带着金银花……速来救我……‘还魂草’跟金银花捣在一起,可治……蛇毒……”看到儿子担心的目光。父亲又说,“放心,这种蛇毒,三天之后,才会……死人,你速去速回……”
看到父亲那么肯定的眼神,儿子深信不疑了。他采下几株“还魂草”,发狠地往密林外跑去。顺着父亲交代的落日的方向,两天后,儿子终于跑出了密林。母子俩一起去镇上找了个医生。可医生只看了那“还魂草”一眼,就摇头说:“这只是一种无名的野萝卜花,根本不能解除任何毒性。金银花虽有解毒功用,但也只能解除茵毒,根本不能解除蛇毒啊!”
可是母子俩不信,他们带上这两种药草。带着一群人,按照父亲的“三天”期限重新赶回密林时,父亲的尸体发出一股恶臭,早已死去。那个医生也去了,他看了看死尸紫黑的面容,摇摇头说:“这是中了剧毒的眼镜蛇的毒气,三个时辰内必将暴毙而亡!孩子,你父亲是医生,他不会不知道。他是骗了你啊!”
刹那间,儿子泪如泉涌。如果没有父亲这个谎言。他想他真的能走出密林吗?答案是,不能!他想他会一直陪在父亲身边,因六神无主而困死密林。
谁说谎言可怕?当谎言中融入一股浓浓的亲情时,谎言就会给人无穷的力量,就会变得十分伟大!

( 1 )文章开头写父亲教导儿子不要说谎和儿子从没听父亲说过谎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

( 2 )文中“发狠”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 3 )文章的结尾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 4 )通读全文,说说本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

( 5 )“当谎言中融入一股浓浓的亲情时,谎言就会给人无穷的力量,就会变得十分伟大”,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你的看法如何?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冬去春来,我们又长了一岁。在成长的旅途上,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吸收新鲜事物;也在努力地告别“幼稚”“胆怯”“小气”“嫉妒”“懒惰”“幻想”……;也可能不得不告别“电脑”“依赖”“童年”……
请以“告别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500字以上。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和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等到是终究的不能等。”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