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对划线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颁发:发布(命令、指示、政策等)。)
B: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 , 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时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处理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所做的嘱咐。)
C: 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绩。)
D: 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建树:建立的功绩。)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5月12日是“防灾减灾日”,很多学校在当天组织了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增强了同学们自我保护。
B: 信息时代,一个人具有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决定着他成就的大小。
C: 我们应重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D: 本着“奉献爱心”的目的,这家公司推出相关服务项目,为有志于投身老年事业的人士搭建创业之桥。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一怒诸侯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B: 焉得为大丈夫乎 天将降大任于人也
C: 立天下正位 父命
D: 入则无法家士 行乱其所为
4、

下面语段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冬天的北方寒风凛,大雪肆虐,一出门,我地打了个寒颤,心想:“这时候,若能在温暖的屋子里,该是多么意啊!”只有红梅,不惧严寒,开放出红的花朵,在风雪中傲然挺立。

A: lì mò xià yān
B: lì mù qiè yīn
C: liè mò qiè yān
D: liè mù xià yīn
5、( )的幼虫都有一种惊人的本领,那就是使固体物质变成液体物质。
A: 萤火虫
B: 黄蜂
C: 园蛛
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赏,那一片辉煌的淡紫色,象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B: 乐山作为一座旅游文化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 , 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观光游玩。
C: 阅读课上,同学们像一只只勤奋的小蜜蜂,扑在书上,呕心沥血的吮吸着知识的营养。
D: 湖边的那颗柳树,依旧舒展着美丽的枝桠,随风轻轻地摇曳着它妖娆的身子。
7、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句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切记,助人即是自助

②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够幸福到一生不会遇到任何困难

③如果大家都漠视别人的困难,那么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又能指望谁来帮助呢

④生活中,面对别人的困难,有的人总是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

⑤殊不知,自私导致自伤

A: ①②④⑤③
B: ④⑤②③①
C: ①③②⑤④
D: ④③①②⑤
8、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缭亮 贮畜 沉甸甸 花团锦簇
B: 花瓣 急燥 绿茵茵 喜出忘外
C: 取缔 心绪 轻悄悄 人迹罕至
D: 胳膊 决别 软绵绵 小心冀冀
9、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闲暇 振灾 锋芒毕露 不言而喻
B: 琐屑 恣睢 水泄不通 正经危坐
C: 安详 恻隐 锲而不舍 两全其美
D: 阴晦 游弋 悬梁刺骨 明察秋毫
10、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种无病呻吟的作品,如何能打动读者的心呢?
B: 百色市利用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大力发展芒果种植,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之路。
C: 中华民族,淡定有勇,心无旁骛 , 只专注于复兴,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中,勇于创业,共同富裕,实现中国梦。
D: 经过两年的锻炼,他已变成一个身体强健,形销骨立的阳光大男孩。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欣赏下面一首现代诗,完成⑴~⑵题。

雨 伞

苏叔阳

你的命运就是陪伴乌云,

注定了要一生经受风雨。

你撑开整个身躯,

为他人创造一片干净天地,

却湿透了,你自己。

(选自《苏叔阳文集》)

( 1 )诗中的雨伞具有怎样的精神?

( 2 )为了刻画雨伞形象,诗人采用了拟人、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联系诗句作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 1 )解释下列画线词。

①媵人持汤沃灌________

②同舍生皆绮绣________

白玉之环________

④家贫难________

⑤然后借者之用心专________

( 2 )翻译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 3 )(甲)(乙)两文都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试做具体分析。
( 4 )(甲)(乙)两文中人物的学习经历有何共同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善言是一种美德》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生活中,我们常为如何融洽地与人交流而煞费苦心。其实,想营造愉快、真诚的谈话环境,是有基本的规律可循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口出善言。这里的善言,指说的话不仅能让人乐于接受,而且能使人获益。荀子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所以说,口出善言,是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应该珍视的美德。

②善言,可以给身处困境的人自信和力量。善言暖心,面对身处困境中的人,我们不妨多说一些美丽的善言,使人奋发自强。一次语文课,一位个子矮、有些跛脚的学生在黑板上默写生字。他刚刚够到黑板,写字要斜着身子,字迹歪歪斜斜,很难看。然而老师点评时却说:“这些字,好像从地里拱出来的小嫩芽。虽然乱了一些,但是,说不定就是这些嫩芽,将来会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呢。”就是这一句话,改变了这个自卑孩子的命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他变得开朗自信起来。经过多年的打拼,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企业家。当年正是老师用一句生动形象的比喻给了他信心与力量,帮助他走出自卑的困境,使他走向成功。由此可见善言的魅力。

③善言,可以让困惑迷失的人找到前进的方向。马来西亚著名华语歌手曹格,在一次醉酒打人被曝光之后,人气骤然下降,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人生迷茫之中。无助的他打电话给刘德华。刘德华说:“你今年30岁,这么早发生这事对你是好事,是上天给你改过的机会,你要好好改过,否则只有两个字:收工。”刘德华的话,让曹格如梦初醒。他痛定思痛,重塑形象,终于又获得了成功。刘德华的话让迷茫的曹格重新燃起了希望,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困惑迷失的时候,一句善言,犹如一盏指路明灯,它能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从而走出人生的阴霾。

④善言,可以化解矛盾、促进事业的成功。美国南北战争中,平民出身的格兰特将军与韦策尔将军脾气不合,作战中不能有效地沟通。韦策尔强烈要求林肯总统撤掉格兰特的军职,理由是格兰特喝酒太多。林肯找到格兰特,对他说:“格兰特将军,我真的为你感到欣慰,你的部下和同事都在夸你总是打胜仗,韦策尔将军还很欣赏你酒后不慌乱的风度,要是战争结束了我一定请你喝酒。”听到这些话后,格兰特主动与韦策尔将军打配合战,为结束南北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并与韦策尔将军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林肯总统的善言,成为两人和好的桥梁,使两人并肩作战,最终取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试想,如果林肯总统真的撤掉了格兰特,不仅会使两人结怨,甚至可能影响南北战争的进程。因此,我们要学做报喜的“喜鹊”,这有益于人际关系的和谐、事业的发展。

⑤善言往往能体现一个人真实而善良的内心,而他人也可能因一句善言而从此发生改变。所以,如果我们都能在生活中时时谨记口出善言,那我们就拥有了一份美德。

( 1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梳理选文的论证思路。

第①段亮出中心论点:________。

第②③④段从三个分论点角度进行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⑤段总结全文,重申论点。

( 2 )选文第③段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论证方法,形象生动地论证了________。
( 3 )古今名人往往在家书中寄语子女,予以教诲与劝勉。家书中的不少“善言”,已经成为名言警句,不仅表现了作者的志趣、美德,而且对子女的成长也大有裨益。请从诸葛亮《诫子书》或《傅雷家书》中选取一则教子“善言”,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护林老人

付卫星

这天,他在一片树林里迷了路。他的大排量摩托车、手机和导航仪都帮不上他,他热切盼望能见到一个活生生的人。

“有人吗?”他近乎声嘶力竭地喊道。“喊什么?别吓着她。”随着铜质般的声音望去,只见一位护林老人站在林子里。老人高高的个子,六十多岁,目光严厉且有神,古铜色的脸与身后的树干一个颜色。

老人朝身后的小道摆摆头说道:“跟我来吧。”

他骑上摩托车追上老人,刚想叫声大爷,老人头也不回地说道:“把你那电驴子关掉,她闻不了油烟味!”

老人让他把摩托车停放在门前,领他进屋坐下,又转身去了厨房。这间屋子并不大,套间里面有一个土炕,是老人睡觉的地方,旁边放着一部老式电话机;外间有一张小方桌,几个从山上砍来的小木墩,这便算是老人的客厅了。他老伴并没有在屋里,也许在厨房里忙着吧。过了一会儿,老人回来了,手里端着两个盛满热水的搪瓷茶缸。老人把其中一个搪瓷茶缸放到他面前,说道:“今儿你就住我这,明天我送你出山。”

临近中午,他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他从摩托车上拿下自己的包,取出一些罐头、香肠和矿泉水要与老人分享。不料老人看到这些东西后,脸色立马沉了下来,冷冷地说道:“快把你这些东西收起来,全是些垃圾,她也不喜欢这些东西。”

老人又一次提到了她,可他始终没见到她的影子,这让他的好奇心大增。他想问,又不敢贸然开口。

老人要去做午饭,他提出做帮手,老人坚决不同意,说:“你坐着就行,什么都不要管。”

那天,他第一次品尝到了真正的野味大餐,全是山里的绿色产品,他吃得酣畅淋漓,大呼过瘾。

正在这时,老人的电话响了。老人抄起电话一听便大发雷霆,他对着话筒高声叫道:“我说过多少遍了,你那四个轮的我不坐,我自己会走,我再说一遍,她不喜欢油烟味!”说完,老人生气地挂掉了电话。

老人气呼呼地坐下来,又转脸对他说:“听着,你明天也不准骑那两个轮的电驴子。”

那我怎么走啊?”他问。

老人朝山下一指,说道:“坐船!”

他起身朝山下一望,原来山下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蜿蜒着通向山外。

晚上,老人打开了屋子里的灯,让他到里屋的土炕上休息。他这时突然想到老人说的那个她”,便问道:“那大娘睡哪?”

老人怔了怔,然后说:“早没了。”

他更加好奇了:“那她怎么还怕油烟味?”

“不,是林子。”老人说。

“林子?”老人一口一个“她”,说得那么亲切,原来说的是林子。他不禁又问:“林子也会呼吸?”

“怎么不会?”老人用深沉的口吻继续说道:“这林子呀,也是有生命和灵性的,她们也会哭,“也会笑,也喜欢洁净清新的空气,也会讨厌油烟味。”

他的心仿佛被针扎了一下,他第一次听到有人这样描绘大森林,也为自己以前的一些做法感到羞愧。那晚,他与老人并拌而卧,闻着老人身上特有的松香味酣然入睡。

第二天一早,他随老人来到小河边,把摩托车推到小船上。老人说声坐好,手中的竹竿轻轻点小船便顺水而下。不到半个小时,小船便慢慢靠在岸边,老人指着远处的一条小道说:“从这走,你就可以到县城了。记住,下次来,可别再骑这电驴子了,她是不喜欢油烟味的。”

第二年开春,他果然骑着单车来春游,却没能见到老人。他站在老人的小屋前喊了一声,一位五十岁左右的汉子走过来,说道:“喊什么呢,别吓着她!”

他听着耳熟,却不是老人。

汉子说,老人是他父亲,年初为了捡拾游人扔下的垃圾摔下了山崖,去世前,坚决要他答应一定看护好林子。

他随汉子来到老人坟前,深深鞠上一躬,告诉老人,他这次没骑电驴子,请老人安心。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9年第2期,有删改)

( 1 )文中,老人不让“他”做哪几件事?请按行文顺序简要概括。
( 2 )老人反复强调“她”的喜好的原因是什么?
( 3 )请从修辞于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这林子呀,也是有生命和灵性的,她们也会哭,也会笑,也喜欢洁净清新的空气,也会讨厌油烟味。

( 4 )汉了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一次 的选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正确,思想健康;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请不要套用、抄袭本卷阅读部分的材料;⑤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⑥文中不得出现可能透漏考生信息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歇斯底里”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