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辛集市第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对名著《格列佛游记》的评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格列佛游记》全书共四个部分,写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的旅行经历,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
B: 格列佛勇于帮助小人国抵抗外族入侵,并且为小人国国王的侵略扩张政策效劳。
C: 格列佛在大人国夸耀自己祖国的伟大,得到国王的赞美和羡慕。
D: 《格列佛游记》中写在慧骃国,人形动物“耶胡”是理性的载体,而马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
2、结合语境选择词语填空,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

这里有一座高塔,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瞭望孔望见的景致都足够________。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________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________,但越往上走,攀登越________,所以我们要学会坚持。

A: 扣人心弦 只要 依恋流连 快乐
B: 扣人心弦 既然 望而生畏 困难
C: 赏心悦目 无论 依恋流连 困难
D: 赏心悦目 如果 望而生畏 快乐
3、下列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 “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灵敏。
B: “关山度若飞”:跨越关和山,像飞一样,展现木兰的矫健雄姿。
C: “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 “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4、下列各项中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丰润 起伏 翅翼 沉醉
B: 凝望 逝去 忧戚 枉然
C: 勃发 哲人 飘逸 咏赞
D: 坦荡 漫游 流盼 摇拽
5、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啊!黄河!你一泻千里,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B: 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
C: 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D: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6、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农村的道路像一些被遣弃的绳子,________,永远不会有人想起把它弄直;河流始终妄图躲开人类,________;树木是淡青的,它们已由自然繁殖生长改为人工种植,________。

①这些已归顺人类的植物不再能躲匿住任何一个童话了

②被随便地扔在田野上

③却总是在某个拐弯处踩住它


A: ③②①
B: ②①③
C: ③①②
D: ②③①
7、下列关于传统文化和文学常识的相关知识错误的一项是( )
A: 耳顺之年指70岁,弱冠指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
B: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辞,帝王自谦词有“孤”“寡”等。
C: 乐府是古代音乐官署。保存至今的乐府民歌,较多地反映了平民的喜怒哀乐。
D: 《资治通鉴》的得名由来是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8、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了太和门,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B: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 他看上去才十七、八岁,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
D: 光波长短不同,产生热效应也不同,红、橙、黄光波长,热效应大,蓝、紫光波短,热效应小。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他的写作水平不但在全校冒尖,而且常常居全班之冠。
B: 通过理论学习,全体干部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水平。
C: 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阶段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D: 有没有团队精神和拼搏精神,是衡量一个优秀球队的标准之一。
10、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从形色,动作上写出海燕矫健勇敢的雄姿。)
B: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运用谐音双关和比喻,揭示了四大家族中薛家的财富和奢侈生活。)
C: “梨花一枝春带雨”一语,写其寂寞之状,凄婉动人,无与伦比。(运用的引用的修辞手法,传达出作者对梨花的真切内心感受。)
D: 他们两位老朋友谈天说地,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不必要的旁听者。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丰乐亭游春①(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 1 )诗歌的第一、二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

(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 1 )解释文中加点字。
①藐:_____________②强:_____________③壑:_____________④鞭:_____________

( 2 )作者回忆童年生活,围绕________________,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件趣事。

( 3 )用文中原话回答,“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

(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 5 )作者观蚊如鹤,达到如此高妙的境地,其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这方面的感受。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人工智能如何打开未来(域外听风)

李洪兴

①“来!试试这杯机器人的手冲咖啡。”从下单到取咖啡只需十秒左右,在美国旧金山,一款咖啡机器人近期受到媒体广泛关注。不少体验者认为,机器的手冲咖啡可媲美人工制作。无论是咖啡师、厨师,还是服务员、保洁员,以“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似乎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选择。

②电影《摩根》的预告片出自人工智能之手,新闻消息由机器人完成,谷歌机器人在围棋的人机对战中屡尝胜果……拥抱人工智能,是技术变革带来的时代红利。20世纪50年代,十位科学家在达特茅斯会议上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60多年来,原本存于科幻故事里的主角,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从无人汽车到农牧自动化作业,从医疗看护到育婴保姆,人工智能早已见惯不怪,对劳动力的解放也显而易见。但面对人工智能,人类并未变得更加从容,对其了解越深入越觉得担忧,每一波人工智能的升级,都伴有焦虑和恐惧。在好莱坞电影中,人工智能产生自我意识后“造反”的桥段不胜枚举。如何与人工智能和平相处?答案依然在探索之中。

③今年1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报告预测,人类工作有一半可能在2055年实现自动化。对技术乐观派而言,人工智能的意义在于为发展更新了“发动机”。埃森哲咨询公司在研究了美国、英国等12个发达国家后认为,人工智能预计在2035年能将这些国家的生产率提高40%左右。然而,在另一部分人看来,人工智能或许是一个随时可能“张开獠牙”的影子。正如霍金所言,“人类由于受到缓慢的生物进化的限制,无法与机器竞争,并会被取代。全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导致人类的终结”。从“类人类”到掌握人类思维,科学家们的提醒,揭示了潜在危险所具有的巨大能量。

④不过,有一点是共识,即机器人与自然人不同,而且要加以区分。近期,欧洲议会就正式向委员会提议,打算设立一套全面的法律来界定人工智能带来的责任和道德问题。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在科幻小说《我,机器人》中曾设想“机器人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也不能在人类受到伤害时袖手旁观。考虑到机器人会在很多领域代替人类工作,比尔•盖茨就提议向机器人征税,此前欧洲议会也对类似法律提案进行过投票。制定法规,是否会造成过度干预,又该如何避免阻碍创新?在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人类也在进行着去焦虑化和去危机化的制度探索。

⑤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开启了“人脑项目”,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⑥“要严肃思考如何把今天的智能革命赋予大众,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不管达到临界值、超过人类智力总和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己、激发潜力的关键所在。

《人民日报》(2017年03月02日05版)

( 1 )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电影《摩根》出自人工智能之手,新闻消息由机器人完成,谷歌机器人在围棋的人机对战中屡尝胜果。
B: 埃森哲咨询公司研究,认为人工智能预计在2035年能将美国、英国等12个发达国家的生产率提高40%左右。
C: 机器人与自然人不同,而且要加以区分。在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人类也在进行着去焦虑化和去危机化的制度探索。
D: 以“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似乎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选择。机器人的手冲咖啡,谷歌机器人会下围棋。
( 2 )文章第②自然段认为“每一波人工智能的升级,都伴有焦虑和恐惧”。人类的“焦虑和恐惧”指什么?
( 3 )作者认为人工智能到来时代,人类应该思考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善用语言的力量

①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

③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④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⑤反之,轻视语言的力量,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比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这必然消解群众的信任。语言的力量可见一斑。

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言语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从这个角度来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 3 )请你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 4 )选文第⑥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不是……不是……”的句式,有何好处?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材料,写一篇作文。

春花秋月、冬雪夏蝉,那是四季轮回流转的万花筒;高山草甸、大海荒漠,那是自然异彩纷呈的万花筒;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那是人生五味杂陈的万花筒。在美丽的万花筒里,简单的元素汇聚成了万千风景,让人品味,使人陶醉,令人深思。

请你以“万花筒”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字数在600-800之间;③不要出现学校名或师生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雨中霞”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