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蕲春县第四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B: 《周亚夫军细柳》的作者司马迁是西汉历史学家。他所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C: 《强项令》选自《后汉书·酷吏传》,作者范晔,南朝宋史学家。
D: 《雁门太守行》一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贺,有“诗鬼”之称。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湖边的那棵柳树,依旧舒展着美丽的枝丫,随风轻轻地摇曳着它妖娆的身子。
B: 去凤凰,是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日子,凤凰的美便弥漫在这烟雨中。
C: 阅读课上,同学们像一只只勤奋的小蜜蜂,扑在书上,呕心沥血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
D: 小草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和赞颂。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参加“金秋书画展”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B: 炎炎夏日,在水上森林我们看到许多鸟儿在空中自由飞翔,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
C: 共享单车布点合理,使用费用低廉,方便了市民与游客的出行。
D: 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齐心协力完成。
4、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xǐ) 扶(zhuān) 齐(xié) 北(míng)
B: 修(mù) 寡(guān) 命(duì) 嘉(yáo)
C: 死(pián) 外(xiàn) 一(dàn) 马(sì)
D: 广(shà) 布(qīn) 乱(sàng) 挂(juàn)
5、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一碧万顷 鳏寡孤独 恃才放犷 忧谗畏讥
B: 豁然开朗 塞翁失马 辗转反侧 落英缤纷
C: 觥筹交错 箪食壶浆 老骥伏历 泯然众人
D: 披坚执锐 物事人非 一鼓作气 因势象形
6、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随着天气变暖,空气湿度增大,各种病菌也油然而生
B: 先生大声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C: 他每天东奔西走,忙得不亦乐乎
D: 大家有什么好的意见,本人愿意洗耳恭听
7、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宣室求贤访逐臣”这一句从正面着笔,一“求”一“访”,仿佛在热烈颂扬文帝的求贤若渴、虚怀若谷。
B: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诗人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哲理。
C: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个对偶句简洁明快,写出了战事推进的迅猛与激烈。
D: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一个“割”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泰山矗立的雄姿,还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
8、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名(nì) 亮(cèng) 深恶痛疾 诚惶诚恐
B: 责(jié) 阴(yì) 油光可鉴 广袤无垠
C: 宽(shù) 山(yáo) 翻来覆去 暗然失色
D: 禁(gù) 然(yí) 正襟危坐 冥思遐想
9、

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漫漫人生路,有谁能说自己是踏着一路鲜花,一路阳光走过来的?又有谁能够放言自己以后不会再遭到挫折和打击?成功的背后往往布满了荆棘和激流险滩。有的人为时受挫就轻易地退出“战场”而懊悔不已;有的人一味沉溺于失败而在人生的泥潭越陷越深;有的人因害怕失败而与成功渐行渐远。这些人,永远不会追求到心中的梦想。是退却,还是前行?我想朋友们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择。

A: 文段开头连用两个反问句,加强语气,强调人生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顺境的时候,也会有逆境的时候。
B: 文段中把人生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比作“荆棘”和“激流险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困难和挫折之壮美,具有挑战性。
C: 文段中运用“有的人……”的排比句式,加强了语势,突出了不能正确面对挫折的后果。
D: 文段结尾是个设问句,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指出应该勇敢面对人生的挫折。
10、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此时,他才恍然大悟 , 原来是自己粗心大意了。
B: 国庆节期间,广场上摆满了一串红,真是。
C: 柳宗元携弟一行游览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小石潭,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D: 国庆假期期间,苍海湖公园人声鼎沸 , 热闹非凡。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画堂春·寄子由

(宋)苏轼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

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

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注】①这首词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②“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

《画堂春》中的“归去奈愁何”与《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都有“归去”一词,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摘自九下《国学读本》

( 1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字。

①诸将言诛秦王________ ②军霸上________

③凡吾所以来________ ④争持牛羊酒食献军士________

( 2 )正确划分下面这句话的停顿(限画2处/)

父 老 苦 秦 苛 法 久 矣 诽 谤 者 族 偶 语 者 弃 巿

(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②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

( 4 )楚汉相争相持四年,刘邦由弱到强,逐渐取得胜利,从本文中你能看出刘邦有哪些可贵之处。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我想当网红

陈鲁民

①据某地多所小学的抽样调查显示,居然有多达八成的小学生“未来的理想是当网红”。孩子们的理想大多是单纯幼稚的,“网红”之所以成为他们追求的梦想,无非是因为他们看中了其门槛极低、快速出名、收入颇丰等因素。

②成人大都知道这是一点儿也不靠谱的梦想,知道不耕耘就不会有收获,不经风寒就难有花香的道理,所以没人再去做当“网红”的美梦。孩子则不然,天真幼稚,只看到几个“网红”的风生水起,羡慕之心就油然而起,从此立下“鸿鹄之志”。这多半是因为他们不了解绝大多数人还要靠辛勤劳作才能养家糊口,他们不懂得没有劳动者的艰苦奋斗,也不可能有什么“网红”。

③但孩子的理想都是成人赋予的,社会灌输的,正是我们的各种媒体、网络铺天盖地地为“网红”张目喝彩,不遗余力地渲染炒作,才影响到了孩子们的价值选择,使得他们不想奋斗,不愿付出,只希望当“网红”。这可不是一笑了之的小事,孩子的理想从来都是社会价值的风向标,“八成小学生希望成为网红”,反映的就是有关方面宣传教育的失当,也关系着我们未来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④当然,孩子是会成长变化的,儿时的理想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调整,随着教育的加强而得到及时矫正,变得越来越可行,越来越与现实接轨,越来越适应社会。“网红”则可能由于自身的缺陷而昙花一现,烟消云散,成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曾遇到的一处奇葩风景。

⑤由“八成小学生希望成为网红”,我倒是想起另一件事。央视为庆祝五一劳动节,推出“大国工匠”的系列节目,精心选出了一批给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的能工巧匠进行表彰宣传——有为舰艇加工特种钢管的镗工师傅戎鹏强,有航空发动机装配领域的首席技师李志强,有全心全意为消费者做好药的同仁堂首席技师张冬梅……

⑥说实话,这个社会有没有低俗的“网红”,实在是无关紧要,其意义最多是闹点噱头,博人一笑,而且还很廉价;而没有了这些技艺精湛的“大国工匠”,舰艇下不了水,飞机上不了天,百姓吃不上好药,那损失就大了。

⑦“网红”要有内涵,更要有正能量。如果有一天,人们对“大国工匠”顶礼膜拜,社会对“大国工匠”尊崇备至,小学生在谈理想时也有很多人立志将来当“大国工匠”,甚至也“多到八成”,中国制造就一定会大放异彩,中国经济也会增添惊艳世界的软实力。这样的“网红”才能美丽我们的世界,温暖我们的生活。

(选自《解放日报》,有删改)

【注释】①网络红人”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

( 1 ) 造成多达八成的小学生“未来的理想是当网红”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 2 )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孩子则不然,天真幼稚,只看到几个“网红”的风生水起,羡慕之心就油然而起,从此立下“鸿鹄之志”。(加下划线字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②“网红”则可能由于自身的缺陷而昙花一现 , 烟消云散,成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曾遇到的一处奇葩风景。(“昙花一现”和“奇葩风景”讽刺了什么?)

( 3 )第五段作者列举了一批给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能工巧匠,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 4 )请结合本文作者的观点与下列两则材料,谈谈你对“网红”的看法。

①发现裂缝,摆放锥形桶,指挥车辆绕行……因为一段视频,杭州协警礼为奇突然成为“网红”。而这个朴实的男人连连摆手说:“过了,过了,我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②里约奥运会上,中国游泳运动员傅园慧因为其率真的回答,夸张的神态,瞬间红遍网络。面对媒体采访,她说:“我不想做网红,还是希望好好当一个运动员,简单又快乐。”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

(元)马致远 (元)白朴

枯藤老树昏鸦, 孤村落日残霞,

小桥流水人家, 轻烟老树寒鸦①,

古道西风瘦马。 一点飞鸿②影下。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白草红叶黄花。

【注】①寒鸦: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②飞鸿,天空中飞行着的鸿雁。

( 1 )对上面两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秋》曲描绘的秋景图由两部分构成:前面部分是萧瑟、冷清的秋景,而后面部分画面鲜艳明丽,充满着勃勃的生机。
B: 《秋》曲中的景物都为动态,如:“一点飞鸿影下”,此句是前后两部分的过渡,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
C: 《秋思》勾画了一幅羁旅秋景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可以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
D: 《秋思》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 2 )《秋思》和《秋》两首元曲作者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高墙大院夯实了童年富有的基石,却失却了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时光;钢筋水泥的丛林圈养了孤独的你我,却阻断了邻里间浓浓的亲情;来势栖汹的新冠肺炎,差一点割断了武汉、湖北乃至世界联系的纽带;自称自由平等的美国却笼罩着种族隔离的阴霾,黑人至今仍生活在另一个“朋友圈”;浅浅的台湾海峡把宝岛台湾与大陆隔离了数十年,让游子望穿秋水;巴以边界布满弹孔的隔离墙见证着一个个通向复仇与死亡道路的冤魂,令真主和上帝也落下悲情的泪水。

学校文学社决定举办以“隔离”为主题的征文活动,邀你参加。

要求:

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

②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500字。

③文中不能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后来你对我说”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