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畸(jī)形 教诲(huǐ) 解剖(pōu) 控制江阴要塞(sè) B: 绯(fēi)闻 默契(qì) 匿(nì)名 母亲是个好(hǎo)劳动 C: 韶(sháo)华 佃(tián)农 横(hèng)蛮 屏(píng)息敛声 D: 锃(zèng)亮 炽(zhì)热 轮廓(kuò) 令你无法动弹(tán) |
2、 | 下列作家全是“唐宋八大家”的一项是( ) A: 杜甫 王安石 杨万里 B: 韩愈 柳宗元 苏轼 C: 韩愈 孟浩然 李清照 D: 白居易 辛弃疾 苏轼 |
3、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老生,戏曲行当之一,扮演中年以上女子。 B: 《傅雷家书》是翻译家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汇编,是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其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D: 《小石潭记》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游记,其作者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4、 | 下列对于作家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B: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C: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诗人王昌龄写给遭贬谪的好友李白的一首律诗。 D: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他的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
5、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和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遗址、石刻、壁画、民俗活动等都是物质文化遗产。 B: 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李清照就是后者的代表之一,但“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亦可看出她的豪放风格。 C: 《红星照耀中国》突出的重点内容有两个:一是共产党及红军是如何绝处求生的,其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二是共产党领袖人物的成长历程,他们的信仰和他们对于第三世界命运的思考。 D: 法布尔对于昆虫的描述,出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这种敬畏生命的情怀,给《昆虫记》这部文学著作注入了灵魂和生气,使之成为“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鲁迅语)。 |
6、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医认为,荠菜味辛甘,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祛病养生功效。B: 《我的中国梦》活动正在我校如火如荼的开展。 C: “什么呀!”他撇撇嘴:“你又不是老师,怎么知道我们读的不对?” D: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
7、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分别出自《战国策》《左传》《三国志》,这几部书既是史学著作,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 B: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副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C: 《繁星·春水》是现代女作家冰心创作的诗集。作品仿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形式,抒写了作者的感想和回忆。 D: 词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
8、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作为极具民族特色的饮品,中国的茶叶很早就走出了国门,销售到海外,然而在资本市场日益繁荣的今天,国内的几万个茶企却抵不住“立顿”“雀巢”等几个洋品牌的冲击,谁能否认这不是国人的悲哀呢? B: 老百姓评价一个政党的好坏,最大的衡量因素就是腐败。腐败就像是恶性肿瘤,对于病人来说,治不好肿瘤就保不住性命;对于政党来说,治不了腐败可能就保不住政权。 C: 尽管西方节日对中国现代节日的多样化产生了影响,但中国传统节日的民族特性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它的基本内容、样式还是保留下来了。 D: 新华中学“尖尖角文学社”自从发出建设校园文化的呼吁之后,各种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就在校园里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了。 |
9、 | 下列加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而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B: 我在叙利亚经商的好友最近被迫回到国内,他耳濡目染了那里的骚乱和动荡,现在谈到还心有余悸。 C: 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 , 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D: 孟宪实教授将一代明君唐太宗励精图治,开怀纳谏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 不同年龄的观众都非常喜欢。 |
10、 |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南方水乡,我在湖上荡舟。 ②这时,我恍然悟到,船就是渔民的家。 ③当船靠近时,我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听到了孩子的嘻笑声。 ④迎面驶来一只渔船,船上炊烟袅袅。 A: ④③①②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④③ D: ①④③② |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前四句,通过碧云、黄叶、绿波、翠烟四种意象,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的黄昏秋景图。 B: “山映斜阳”四句由山映斜阳、水天相接、芳草萋萋,到“斜阳外”,由近及远,联想丰富。 C: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是说毫无例外,作者夜夜都有好梦相伴。 D: 词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阔远之境、跌丽之景、深挚之情和谐统一。 ( 2 )“黯乡魂,追旅思”两句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乙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彘:猪。 ( 1 )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B: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C: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D: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 2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曾子之妻教育孩子的错误表现为________(不少于6个字),曾子教育孩子的态度用一个四字成语概括是________。 |
(材料一)
新课标明确规定七至九年级课外的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至三部文学名著,但目前初中生阅读名著的现状不容乐观,下面是红星中学所做的该校初中生名著阅读情况调查:
(材料二)
快速阅读是一种基本的阅读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尽快地把握全书的内容。特别是像《海底两万里》这样的科幻小说,往往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有扣人心弦的悬念,读者很急切地想知道故事或者人物的结局,这时不妨采用快速阅读的方式,先把小说读完再说。
速读可以从平时开始训练,做到以下几点:集中精力、专心致志;默读为主,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至少400字;读的时候视域要宽,不回视,眼睛扫视范围要随训练逐渐扩大;善于抓住书中的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有所取舍。
——《语文教材七年级(下)》(有改动)
我们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读书的目的不同,可以分别采取精读或跳读的方法。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义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这两种方法在同一阅读过程中是可以交替使用的。例如,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故事,场面宏大,情节曲折,人物个性鲜明,就很值得精读。精读就要细读情节、精思原因、鉴赏人物。
跳读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一些不甚精彩的章节。如书中一些渲染夸张打斗场面或环境气氛的诗词,与情节“游离”,可以略而不读。再有,书中少数降妖伏魔故事,套路雷同,情节简单,也可以跳过。
在阅读一些长篇著作时可以将精读和跳读结合运用,抓住一部作品的重要内容、精彩片段,加以解读欣赏,忽略那些无关紧要或并不精彩的内容,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
——《语文教材七年级(上)》
(材料三)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么?如果你每天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
关于读书方法,我不能多说,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了解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但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各人天资习惯不同,你用哪种方法收效较大,我用哪种方法收效较大,不是一概而论的。你自己终究会找出你自己的方法,别人绝不能给你一个方法,使你可以依法炮制。
——朱光潜《谈读书》
(材料四)
《西游记》前十回目录
章回 | 名称 | 章回 | 名称 |
第一回 |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 第六回 |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
第二回 |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 第七回 |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
第三回 |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 第八回 |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
第四回 |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 第九回 | 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
第五回 |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 第十回 | 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 |
…… |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批注:春草图,着力描写春草勃发的景象,——草的嫩、绿、多,惹人喜爱。)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批注: )
④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⑤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⑥春天像
。
⑦春天像
。
⑧春天像
。
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②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 2 )给文章加批注,是很好的读书方法。请仿照第一段后的批准,结合你对语段的理解,给第③段加上恰当的批注。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②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 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4 )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请以《我依然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