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杨树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绝不旁逸斜出。 B: 回首纯真、快乐的童年岁月,往事浮光掠影 , 历历在目。 C: 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D: 自然科学领域如此奥妙,有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
2、 | 下列关于课文的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王》的作者杨绛,这篇散文通过回忆作者一家与老王之间的往事,赞美了普通人身上的淳朴、善良,表达了作者对老王的尊重、同情。 B: 《木兰诗》是一首北宋长篇叙事诗,围绕“木兰是女郎”精心选材,着重塑造木兰能征善战的形象。 C: 《土地的誓言》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端木蕻良,文章抒发了“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D: 《最后一课》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小弗朗士的见闻感受表现法国沦陷区人民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 |
3、 | 根据下列四句话的内容进行推断,它们依次对应的作品是( )。 ①这个走兽,穿着红袄,已经捉到他,还预备着细细的收拾他。 ②所谓的画家却大多数是些骗子狂徒,只会向附庸风雅的愚人榨取钱财而已。 ③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吃人参。 ④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 A: 《朝花夕拾》 《儒林外史》 《傅雷家书》 《骆驼祥子》 B: 《骆驼祥子》 《傅雷家书》 《儒林外史》 《朝花夕拾》 C: 《傅雷家书》 《朝花夕拾》 《骆驼祥子》 《儒林外史》 D: 《骆驼祥子》 《傅雷家书》 《朝花夕拾》 《儒林外史》 |
4、 |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的散文,追求一个“真”字,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求得逼真的艺术效果。 B: 通过对济南冬天场景的描述,使作者流露出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之情。 C: 作者通过抓住春天景物的色彩、情态,运用不同的感官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描绘了春雨美丽、娇媚的特点。 D: 史铁生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
5、 |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人关键性的发明。B: 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歧视实验。 C: 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D: 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
6、 | 选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 凛冽(lǐng) 要塞(sài) 轻盈(yínɡ) 锐不可当(dǎng) B: 颁发(bān) 仲裁(zhǒng) 履行(lǚ) 屏息敛声(liǎn) C: 悄然(qiāo) 翘首(qiáo) 湛蓝(zhàn) 摧枯拉朽(xiǔ) D: 凌空(líng) 镌刻(juān) 督战(dū) 一丝不苟(gǒu) |
7、 | 选出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 ) A: 遐想 喑哑 喧嚷 红装素裹 B: 蓑衣 僵硬 憧憬 一代天娇 C: 稍逊 栖息 昏晕 免冠徒跣 D: 鸿鹄 社稷 存恤 度德量力 |
8、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 A: 在科技大讲堂的活动现场,充满了孩子们求知与探索的热情。 B: 南海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团结。 C: 未成年学生玩手机的危害应该得到有效引导和管理。 D: 作家曹文轩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对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意义重大。 |
9、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如果说春天的美美在花团锦簇________,初夏的美就美在万类竞绿。而我喜欢红叶似火的秋天,花园里,菊花争芳斗艳,红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shèng________收。大雁南飞,成群结队与云xiāo________竞飞。落日的余辉暖暖地照在这片静谧________的大地,天边的云儿飘过,像是在追随同伴的脚步。 A: cù 胜 霄 mì B: zú 胜 宵 mì C: zú 盛 宵 bì D: cù 盛 霄 bì |
10、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优秀的文学作品不在于语言是否华丽,而在于词语用得恰当、思想内涵深厚。 B: 微信等网络社交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它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规模。 C: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学校团委积极开展阅读经典,相伴美好生活。 D: 网约滴滴快车合法化,并不意味着网约快车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就随之消失。 |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相关问题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甲) 晋魏郡亢阳①,农夫祷于龙洞,得雨,将祭谢之。孙登②见曰:“此病龙,雨安能苏禾稼乎?如弗信,请嗅之。”水果腥秽。龙时背生大痘,闻登言,变为一翁,求治,曰:“疾痊,当有报。”不数日,果大雨。见大石中裂开一井,其水湛然。龙盖穿此井以报也。 (乙) 汉时弘农③杨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鸮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宝见,愍之,取归置巾箱中,食以黄花。百余日,毛羽成,朝去,暮还。一夕三更,宝读书未卧,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使蓬菜,不慎为鸱鸮所搏。君仁爱见拯,实感盛德。”乃以白环四枚与宝曰:“令君子孙洁白④,位登三事⑤,当如此环。” 【注】①亢阳:旱灾。②孙登:三国时著名隐士,传说与神人交往,有异能。③弘农:古郡名。④洁白:纯洁的美德。⑤三事:即三公,指极高的官位。 (选自《搜神记》) ( 1 )选出划线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 )A: 雨安能苏禾稼乎 苏;苏醒 B: 果大雨大 雨:下大雨 C: 向宝再拜曰 再拜:拜了两拜 D: 君仁爱见拯 见拯:拯救我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龙盖穿此井以报也。 ②我西王母使者,使蓬菜,不慎为鸱鸮所搏。 ( 3 )上面两篇短文均选自《搜神记》,这两个神奇的故事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 |
母亲的背影
骆建宗
①每一个背影,都有他的故事。教书十多年来,每每给学生上朱自清的《背影》这篇课文,我都会情不自禁想起母亲的背影。
②那一年,我考上了湖南的一所大学。母亲执意要送我去,买了两张最便宜的火车硬座车票。一下火车,一股寒气就朝我们扑来,这座古城在一场秋雨之后,气温一下降了10多摄氏度。我们在家乡的暖阳里没回过神,身上穿的还是短袖。母亲赶紧把我的行李里的外衣拿出来,嘱咐我穿上。而她自己,却只带了一件换洗的短袖。我叫母亲拿一件我的衣服来穿,她翻来翻去,找出了一件她亲手帮我织的,我穿了好些年的旧毛衣匆匆套上。
③办完报到手续回宿舍的路上,我看着走在前面的母亲,她的肩上驮着我的一包行李,也许是太重,以至于背有些佝偻,头发已经被雨水打湿,一绺一绺地贴着头皮。她身上那件毛衣随着我的生长,加了好几次毛线,身子一半是蓝色,一半是灰色,袖子又有半截褐色。毛衣穿在她身上空荡荡的,看到母亲在宽大衣服里那瘦小的背影,我心里一阵酸楚。
④母亲趁我整理宿舍之际出去了一趟,回来时她肩上扛着一大袋东西:我的各种生活用品,一床厚的被子,还有一件新的毛衣。我问母亲怎么不给自己买一件衣服,母亲漫不经心地回答:“哦,我找了,都没有我喜欢的款式,算了。”
⑤晚上睡觉,因为宿舍还没有其他同学来报到,母亲睡在我下铺的空床上,她把新买的厚被子铺在我床上,自己却盖着学校发的薄薄的夏凉被,无论我怎么坚持,她都不跟我换。半夜里,听到母亲辗转反侧的声音,我醒了过来。我偷偷看了她一眼,只见她面朝墙蜷缩着身子,把被子紧紧裹在身上,双手扯着被子将它紧紧围住脖子,我看到被子下的脊背在微微颤抖,这时,我的鼻子又是一阵发酸。
⑥第二天早上,依然下着冷雨,我送母亲去车站。候车时,话语一向不多的母亲变得啰嗦了起来,嘱咐我学会照顾自己,好好吃饭好好穿衣,好好学习……我只是不断地点头。检票口,乘客像决了堤的洪水涌向站台。我也让母亲快点离开,她却把身上那件毛衣脱下,仔细地叠好,郑重地放在我的手上,说:“我上了车就不冷了。这件毛衣虽然难看,但是暖和,天冷的时候可以穿在里面。”说完,她转过身,过检票口,出了候车室的门。
⑦我看见她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短袖衬衫,右肩背着一个黑色的行李包,一出门头发就吹得散乱了。她正整理着头发,忽然被寒风吹得一阵哆嗦,双手紧紧地抱住了肩。顿时,右肩上的行李包滑落下来,挂在母亲的臂弯上。母亲想压着散乱的头发,又想抱着手臂暖和一点,一边又忙着把滑落的行李包往肩上拉,一时之间竟显得手忙脚乱。
⑧外面依然雨落纷纷,看着母亲远去的背影,莫名的难过涌上心头。这个我曾经那么熟悉的背影,现在却变得有些陌生,她不再青春、不再挺拔、不再从容。父亲早逝,留下母亲独自一人把我们整个家庭撑起来。这十多年来,母亲每日起早贪黑,除工作之外,一个人还打几份零工拼命地挣钱,省吃俭用,为了给我们最好的,供我们上学,直到白发爬上两鬓、腰身开始弯曲……的背影很快就要在天桥的拐角处消失了,我张开嘴想再喊一声母亲,喉咙却猛然被堵住了一般发不出声音,只能任由泪水打湿眼眶……
⑨每一个背影都有故事,母亲的背影里,藏的是18年数不完道不尽的,关于爱的故事。
(摘自《柳州晚报》2018.11.29,有删改)
( 1 )本文描写了母亲的三次背影,请你按照时间顺序,仿照示例概括。①办完报到手续回宿舍的路上我看见母亲穿着我宽大旧毛衣瘦小可怜的背影。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 2 )文章以《母亲的背影》为题,“背影”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甲】我看见她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短袖衬衫,右肩背着一个黑色的行李包,一出门头发就吹得散乱了。她正整理着头发,忽然被寒风吹得一阵哆嗦,双手紧紧地抱住了肩。顿时,右肩上的行李包滑落下来,挂在母亲的臂弯上。母亲想压着散乱的头发,又想抱着手臂暖和一点,一边又忙着把滑落的行李包往肩上拉,一时之间竟显得手忙脚乱。(骆建宗《母亲的背影》)
【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
文段甲 |
文段乙 |
|
不同点 |
刻画了一个①________的背影 |
刻画了一个笨拙努力的背影 |
共同点 |
②都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来刻画背影 ③联系上下文看,都表现了父母________。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藤野先生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A.“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B.“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C.“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有一位哲人说,一个人学会了感谢,他就成熟了。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有很多人,很多事物,都给了我们许多的帮助、教益和启迪。
请以“感谢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章要抒写真情实感。
③字迹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