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滞笨(dài) 畸形(qī) 通宵达旦(xiāo)B: 蹒跚(pán) 省悟(shěng) 一泻千里(xiè) C: 蓦然(mò) 破绽(dìng) 随声附和(hè) D: 迁徙(xǐ) 博识(bó) 玲珑剔透(tī) |
2、 | 根据上下文,填入横线上最适合的一项是() 三月的江南,草长莺飞, 。循着那曲折而玄秘的白墙灰瓦,斜街窄巷,低吟浅唱。诗意的江南,让人驻足流连。 A: 花发蝶忙 B: 青烟碧水 C: 杨柳堆烟 D: 红衰绿残 |
3、 |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藤野先生》——鲁迅——《朝花夕拾》 B: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英国 C: 《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梁 D: 《黄鹤楼》——崔颢——唐 |
4、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人工栽培牡丹的历史大约有三百年左右。(删去“大约”或者“左右”) B: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删去“随着”或者“使得”) C: 要创建“智慧城市”,就要提高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运转更高效、低碳。(把“管理”调到“建设”前面) D: 生态环境因人为破坏而恶化,只有减少环境污染,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才能逐渐完善生态环境。 (将“完善”改为“改善”) |
5、 |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更让人惊叹的是,反映大理白族节日“三月三”的场景中,画中的人们皆如芝麻大小,但每个人的神情都惟妙惟肖。 B: 新华桥头的早市又开张了,路过早市,看着人们熙熙攘攘、摩肩擦踵的来来往往。 C: 青春期的孩子敏感多变、比较叛逆,许多家长面对他们的不听话不配合都诚惶诚恐 , 认为这是对自己威严的挑战。 D: 公交上老人给孕妇让座,年轻人却无动于衷 , 这是道德绑架吗? |
6、 |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谛听( dì) 心无旁骛(wù)B: 恻隐(cè) 别出新裁(cái) C: 矜持(jīng) 浮想联翩(piān) D: 杀戳(lù) 叱咤风云(chà) |
7、 | 下列句子空格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你喜欢独处吗□独处时喜欢做什么□独处时,有人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着,对话心灵□有人喜欢泡上一壶茶,品读诗书。看凤凰卫视的“李敖有话说”□凤凰卫视的的一档讲座式栏目□知道李敖大师也是一个喜欢独处的人。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人生的过往会慢慢沉淀下来,变成一种记忆,藏在心底。独处,是享受一段真正属于自己的美好时光。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
8、 |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地反映新闻事件或者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包括事件通讯和人物通讯,而特写不是一种通讯。 B: 标题对于一篇文章而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往往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正确理解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能够帮助我们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理清文章思路。 C: 新闻角度的选择要考虑受众的特点,不同的新闻媒体,面对的读者群不同,新闻写作编辑的角度就不同,这是读者意识的体现。 D: 司马迁从着手搜集资料,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到完成《史记》倾注了他毕生的精力。这体现了真实性是人物传记的生命。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有没有接触过活禽,成为我们判断被H7N9型活禽流感传染的标准之一。 B: 只有紧紧依靠人民,不断为人民造福,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C: 为避免中小学生不再发生踩踏事故,教育局要求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 D: 我们必须及时应对并随时发现日本某些右翼分子对钓鱼岛的挑衅举动。 |
10、 | 【词语擂台】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毕业感言,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栀子花开,骊歌唱响,回想往事,感慨万千。三年前我来学校时心无半点 ① ,担心遇到严厉苛责的老师,担心处理不好同学关系。后来的生活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我们三年__ ② 的青春生活,都有老师的精心呵护。毕业来临之际,班主任鼓励我们:“ ③ 最后一段路,咱们鼓足劲头往前冲!”师恩如海,浩瀚无边,老师 ④ 的关怀将永远铭刻我们心中。 A: ①着落 ②五彩斑斓 ③行百里者半九十 ④无微不至 B: ①着陆 ②美轮美奂 ③一失足成千古恨 ④无所不为 C: ①着落 ②美轮美奂 ③行百里者半九十 ④无所不为 D: ①着陆 ②五彩斑斓 ③一失足成千古恨 ④无微不至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 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1 )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2 )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B: “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C: 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 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欧阳珣,字全美,吉州庐陵人。崇宁五年①进士。调忠州学教授②、南安军司录③,知盐官县。以荐上京师,遇国难,及出使,加将作监丞。金人犯京师,朝议割河北绛、磁、深三镇地讲和。珣率其友九人上书,极言祖宗之地尺寸不可以与人。及事急,会群臣议,珣复抗论当与力战,战败而失其地,它日取之直;不战而割其地,它日取之曲。时宰怒,欲杀珣,乃遣珣奉使割深州,珣至深州城下,恸哭④谓城上人曰:“朝廷为奸臣所误至此,吾已办一死来矣,汝等宜勉为忠义报国。”金人怒,执送燕,焚死之。 (节选自《宋史·欧阳珣传》) 【注释】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②教授: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③司录:官名。晋时置录事参军,为公府官,非州郡职,掌总录众曹文簿,举弹善恶。④恸哭:放声痛哭,号哭。 ( 1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珣复抗论当与力战 A: 珣/复抗论当与力战B: 珣复/抗论当与力战 C: 珣复抗论/当与力战 D: 珣复抗论当与/力战 ( 2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的意思。 ①及________ ②会________ ③执________ ( 3 )翻译下面句子。①时宰怒,欲杀珣,乃遣珣奉使割深州。 ②朝廷为奸臣所误至此,吾已办一死来矣,汝等宜勉为忠义报国。 ( 4 )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欧阳珣的品质。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美丽的南国树
丁立梅
①在广东,见得最多的树是榕树。今年夏天,初次踏上广东的土地,最先撞入眼帘的就是榕树。那时我尚不认识它,只觉得它跟我在北方见到的树不一样,树冠张开,就参天蔽日的一蓬,像绿色的蘑菇云,极具气概。更奇的是,从绿的叶间,竟垂下无数条褐色的根须,像伸长的手臂,随了风轻摆。正暗自惊异着,陪同我的广东朋友,在一旁笑了,说,这就是榕树呀,语气里颇是骄傲。接下来的日子里,就满眼的榕树。近距离里,远距离里,一抬眼,就是它。街旁,江畔,路侧,山上……到处都是。我从最初惊喜地跑过去抚摸,仰视,啧啧地惊叹,到后来,也坦然了。那原是广东最本色的东西,是嵌入广东脉搏里的,用不着惊奇的。
②但,还是惊讶了。
③那日,朋友神神秘秘地告诉我,要带我去一个好地方,专门看榕树。我说晕啊,天天见着,还有什么好看的?他笑而不答,驱车几百里,把我带到一个叫石头村河坝寨的地方。天,那哪里是树,分明是一座绿山丘,只一棵,就浓荫蔽日,美得惊心动魄。巨大的主干,中有一洞,洞口像巨象。又生出九根枝干,最粗的枝干要四五个人才能合抱,最小的枝干,我和朋友两人合抱,也没抱得过来。仰头,头顶上是万千条根须。用不了多久,它们又会扎入大地,生出新的枝干来。
④当地人打着手势跟我们说话,笑眯眯的。我听不懂广东话,但从他们的神情上,可以看出他们的自豪。朋友告诉我,他们说,这是他们的榕树王呢。一刹那都无语,默默看着那棵榕树,只觉得它浑身上下充满神奇。
⑤离开河坝寨时,我回头望去,整个寨子,掩映在一片绿色苍穹里,映着蓝天白云,世世代代,让人心中油然而起一种永恒的感觉。
⑥后来到珠海去,在唐绍仪故居里,我又着着实实为榕树惊叹了一回。那是一棵硕大无朋的榕树,远看去,像一片小树林。当地的朋友考我,问我能不能看出那棵榕树的奇特之处。绕树转过两圈,除了惊叹它的粗大外,我没看出什么异常。朋友就得意地笑,指着树干让我看,说,这里面是一座塔呀。我凑近了仔细看,果真看到有砖块隐约在里面,外面是盘根错节的根缠绕着。据说,原先那儿有一座小塔,不知哪天,一粒榕树的种子掉落在塔的石缝中,那粒种子便顽强地生长起来,慢慢成树,垂下的根须沿着塔身扎入,最后,竟把塔整个儿抱在里面了。多么强的生命力!我想,人若如此,这世界不知又会多出多少奇迹来。
⑦在珠海又一个旅游景点,我看到一棵大榕树上挂满红色飘带,像盛装的新娘。朋友说,那是许愿树。天,榕树又成许愿树了,上面该牵了多少姻缘多少祝愿?定定地站着看,心里,盛满感动。
⑧回江苏前,我特意跑去跟榕树合了一张影。我希望自己的生命也能像榕树一样,充满美丽、又充满坚忍不拔。
⑨近日翻书,在一篇文章里看到这样一句话:“我看见一棵榕树,它美丽得好像开花的土地”,非常喜欢。
( 1 )整体感知全文,说说作者从南国榕树身上读出了什么。(提取原文词句回答)( 2 )对于榕树,第①段中作者说“用不着惊奇的”,但是第②段中作者又说“还是惊讶了”,这两种说法自相矛盾吗?为什么?( 3 )第⑥段中穿插了唐绍仪故居中的榕树抱砖塔而生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4 )比较本文与课文《白杨礼赞》,说说二者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娘从乡下来
万吉星
①娘从乡下来。穿双廉价的平底鞋,站在小区三十多层的高楼下,左手提个褪了色的帆布包,右手搭在额头上,尽量把头往后仰,眯着眼,才勉强看到了头顶上支离破碎的天空和几缕漏网的阳光。娘揉了揉有些混浊的眼睛,我看到了一丝无奈与迷茫。
②娘是农村人,是个永远无法融入城市生活的农村人。但为了替我照看孩子,她迫不得已离开那片生活了六十多年的土地,来到了陌生的昆明。
③娘不会跳广场舞,坐公交也会晕车,她只敢去菜市场和孙子幼儿园那两条街,远了怕迷路回不来,她和小区里的退休老太永远聊不到一块儿,她听不懂CPI是什么东西,只知道菜市场里白菜都要一块多钱一斤,说太贵了,要是在老家田边地角随便种两块,一年到头都吃不完,因此她在这个城市没有一个朋友。
④我与妻都忙于工作,早出晚归,谁都没有注意到一个农村老人在这个城市的孤单与苦闷。有一天下午,我正在开会,突然接到孩子幼儿园老师打来的电话,说放学十多分钟了,其他孩子都接完了,只剩我女儿没人接。放下电话,我急忙打娘的电话,响了半天她才接,电话一接通,我就不耐烦地吼道:“妈,你怎么搞的,现在还不去接孩子?别的早就接完了。”说完这话,我才听到手机里传来扑哧扑哧的喘气声,娘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的手表……不知怎么……停了,刚才看电视……才发现……时间过了,不怕……我跑着去……再过四五分钟……就到了。”我的眼睛一下子就模糊了。
⑤我仿佛看到:一个患有关节炎的农村老太,一瘸一拐地奔跑在昆明的街头,嘴里喘着粗气,额头上布满汗珠却来不及用手擦去,一脸的自责和内疚。
⑥就这样,娘默默地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为孩子们坚守着,从不在我们面前叫一声苦和累。每天接完孩子回家吃过晚饭,她便早早地回到她的小屋里休息了,但我知道她每天晚上都失眠,天不亮就起来了。渐渐的,娘的话越来越少,甚至一整天都不怎么说话。有一天中午我在单位食堂吃完饭,回家拿一份材料,打开家门,娘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有些昏暗的客厅里,我问她怎么不开电视看,她说,看多了眼睛疼,不想看。我说那出去走走吧,她说脚疼,院子里又没个朋友,街上车多人多,心烦。
⑦看着面容有些憔悴的娘,满头的青丝有一半变成了白发,粗糙的双手不停地揉着有些肿胀的膝盖,每次要站起来,都得用两只手撑住膝盖,手脚一起用力,这时,我听见了骨节咯吱咯吱的声响。我在娘的身旁坐下,拉过娘的手,多少年了,我还是第一次这样握着娘的手。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啊:粗糙如锉一般,指关节已经肿大变形,手背上爬满了一条条蚯蚓似的青筋。望着这双抚育我长大的手,我的眼泪再一次在眼眶里打转。
⑧那一夜,我失眠了,我真正理解了娘对土地的眷念和对父亲的思念。少时夫妻老来伴,她需要的不是这个繁华的城市和衣柜里我为她买来的名牌服装,而是与父亲在农村的吵吵闹闹中度过快乐的晚年。与妻商量,决定送她回到农村老家。第二天,我把想法和娘一说,我明显感觉到她的眼里闪过一丝惊喜,但随即又忧心忡忡地说:“我走了孩子谁来带?请个保姆我和你爸都不放心。”我故作轻松地安慰她:“不用请保姆,我现在工作轻闲得很,自己带得过来。”娘的眉梢舒展开来,那丝惊喜又重新回来了。她说:“那我先回去一段时间,如果你们忙不过来了,我再来帮你们带。”
⑨一整天,娘一反往日的闷闷不乐,开心地忙着收拾家务,把所有的垃圾倒得一干二净,把她的衣物叠得整整齐齐的放进旅行包里。我去长途汽车客运站给她买了回家的车票,晚上我拿车票给她的时候,同时给了她两千元钱,让她带回家用,车票她拿着了,钱却说什么都不要,说家里有,就这样推来挡去四五个回合,她把钱收下了。第二天早上,我送她到客运站,车临开动时,她把头伸出车窗外,对我说:“钱我压在枕头下面了,我和你爸用不了多少钱,你们在城里开销大,自己省着点用。”
⑩车开走了,天空下起了小雨,我分不清脸上流淌的是雨水还是泪水。
(选自《散文百家》2016年第10期,有删改)
( 1 )联系全文看,从乡下来的娘为什么会“孤单和苦闷”?①我的手表……不知怎么……停了,刚才看电视……才发现……时间过了,不怕……我跑着去……再过四五分钟……就到了。
②娘的眉梢舒展开来,那丝惊喜又重新回来了。
( 3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文中却多次写到我流泪,结合文章分析我为什么会频频流下泪水?请以“奇妙的旅行”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
要求:①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作文纸上。②不少于600字。③作文内容积极向上。④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班级和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