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叱咤(zhà)风云 矜(jīn)持B: 成群结对(duì) 翩跹(qiān) C: 金碧(bì)辉煌 濒(bīn)危 D: 浮想联翩(piān) 谛(dì)听 |
2、 |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解的一项是( ) A: 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格眼光,就吓住了。B: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C: “暴走母亲”的爱子事迹令人叹为观止 , 大家听了后都非常感动。 D: 设计者和匠师们随心所欲 , 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
3、 | 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莅临(lì) 俯瞰(kàn) 修葺(qì) 怏怏不乐(yāng) B: 畸形(qí) 愕然(è) 拮据(jié) 前仆后继(pū) C: 卑鄙(bǐ) 斡旋(wò) 晌午(shǎng) 吹毛求疵(cī) D: 瞥见(piě) 麾下(huī) 恪守(kè) 锲而不舍(qiè) |
4、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完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监测体系,我们可以尽可能地禁止或者杜绝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B: 我们要引导物流从业人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以维护物流行业的社会形象。 C: 教育部等四部门发布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 D: 深受学生们追捧的“诗词大会”独具魅力,是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季播节目。 |
5、 | 选出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__________,不由自主地__________,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__________……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__________,而倾听,是让人__________。 ①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 ②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 ③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 ④谦逊和聚精会神 ⑤忍不住拍案叫绝 A: ⑤①④②③B: ②④⑤①③ C: ⑤①②④③ D: ②⑤④①③ |
6、 | 根据语境,下面横线上填入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个园北大门外盐阜路的内河风光带,景色迷人。 ①登上停泊在御码头的龙舟画舫 ②这里还是著名的“乾隆水上游览线”的起点 ③当年乾隆皇帝三下扬州,曾以天宁寺的西苑作为行宫 ④沿河漫步西行千余米,清代八大刹之一的天宁寺就在这里 ⑤可以领略“两堤花柳皆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十里瘦西湖风光。 A: ②④③①⑤B: ④②③⑤① C: ④③②①⑤ D: ②④⑤①③ |
7、 | 下列歌词中不是病句的一项是( ) A: 记得自我保护,必要时候讲些善意谎言。——林俊杰《学不会》 B: 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毛宁《涛声依旧》 C: 无限个千万弟兄。——周杰伦《龙拳》 D: 小河流我愿待在你身旁,听你唱永恒的歌声。——孟庭苇《往事》 |
8、 | 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能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删去“能否”)B: 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删去“从”和“中”) C: 随着三峡大坝主体工程的完工,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提前两年发挥防洪、发电和航运。(在“航运”后面加“的作用”) D: 由于冷空气给北京带来的降雨并不明显,而且又有充足的日照时间,可是气温并没有像先期预计的那样低。(把“而且”改为“那么”) |
9、 | 下面加横线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冶(zhì) 伶仃(dīng) 瑟(shè)缩 苦心孤诣 (yì)B: 辍(chuò)学 蹒(pán)跚 浩瀚 (hàn) 猝(cù)不及防 C: 绚(xùn)丽 冗(rǒng)长 哽咽(yàn) 乳臭(xiù)未干 D: 嘈(záo)杂 诽(fěi)谤 水浒 ( xǔ) 如醉如痴(chī) |
10、 |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 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B: 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 妄自菲薄 , 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D: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
尾联的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虎丘①,中秋游者尤盛。士女倾城而往,笙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遂使丘壑化为酒场,秽杂可恨。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②,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③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④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⑤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真知言哉!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②钓月矶:在虎丘山顶。③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④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⑤趺坐:两脚盘腿打坐。 ( 1 )用“/”为【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昏 黑 无 往 来 时 闻 风 铎 及 佛 灯 隐 现 林 梢 而 已。 ( 2 )“耳”,句末语气词,可以表示肯定,也可以相当于“而已”、“罢了”。请从“耳”这个语气词的角度品味下列语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 3 )甲乙两文作者都是书画大家,常常“潇洒数言,便使读者如身出其间,真是文中有画也”。请结合文中划线句的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
坚持不放弃
程刚
①初中时,我对化学特别感兴趣,而且成绩非常好,学校组织的各种化学竞赛我都拿一等奖。
②初一下学期,教委组织化学竞赛,我代表学校顺利杀入决赛。教委将在决赛的20名选手中,推荐一名参加省里的竞赛。
③学校希望我能拿下这个指标,下大力给我辅导。吴老师是我的班主任,也是化学课老师,他甚至连续几个周末不休息,专门给我一对一辅导。辅导效果很明显,每次模拟测试我都满分,难度也在逐渐提高。可我一点都不敢放松,因为进入决赛的选手,都是各个中学的尖子。
④竞赛那天终于到了。吴老师带着我提前一天住进宾馆。可没想到的是,我却突然间感冒发烧40度,再加上考前有点紧张,晕倒在宾馆里……
⑤我躺在医院里输液,校长和我的父母都赶了过来。我一直在哭,恨自己关键时候掉链子,害怕明天早上参加不了竞赛。
⑥竞赛组知道了我的情况,让校长确定我明天能不能参加。校长便征求我的意见。母亲早就吓坏了,当校长征求我的意见的时候,她直接责问校长说:“校长,孩子都这样了,你还让他参加考试吗?他要是出了问题,你能负责吗……”校长有些脸红,急忙和母亲解释没有恶意。
⑨虽然母亲不愿让我参加,我依然晕的天旋地转,但我感觉身体没那么糟,还想试一试。其实,我并不关心身体,而是害怕如果考不好,我在同学心中建立的化学尖子的形象就要毁掉,大家都会议论。
⑧吴老师坚持让我参加,并对母亲说:“程刚今天晚上挂水,明天可能会好一些,这是10年来省市组织的第一次竞赛,不管怎样都要参加,如果坚持不下来中途离场也行,否则,他会遗憾的。”母亲说什么也不同意,并和吴老师吵了起来,她甚至提出带我回家,幸亏医生没同意。
⑨第二天一大早,我感觉比昨天好多了,决定参加竞赛。吴老师将我送进了考场。
⑩可能是考场环境太紧张,另外,高烧又上来了,我只答了一大半,便天旋地转再也答不下去了。吴老师急忙协调医生将我送出了考场,继续到医院输液……
⑪在医院住了三天,我重新回到了学校。虽然病好了,但心情一直不好,总在为这次竞赛耿耿于怀。
⑫这天下午,我们正在自习,吴老师走了进来,笑容满面的对大家说:“同学们,现在公布一个好消息,程刚同学被市里推荐参加省里化学竞赛……”我以为听错了,直到吴老师把通知书交到我手上。我很诧异,我都没答完,难道其他人比我成绩还差吗?吴老师看出了我的疑惑,对我说:“程刚,你虽然卷子没答完,但在这种情况下,你答完的题没有一个错误,正确率百分百。教委综合衡量后,还是觉得让你去参加省里的竞赛最有把握……”
⑬那一天,我沉浸在幸福里,也懂得了许多人生的道理:人这一生面对的机会没有几个,只要有条件,有一丝希望,千万要抓住,成功很可能就在前方等着我们。
( 1 )选文以“坚持不放弃”为题,有什么作用?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眼神接触”知多少
李旭
眼睛是人们认识大千世界的重要通道,同时也能映射出人的内心世界。也许我们很难想象,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和沟通,有90%以上都是使用非语言的方式实现的,其中眼神沟通又是“重中之重”。
法国研究者席琳•雅各布的一个研究关注的是在街上做问卷调查时的眼神接触问题,结果发现,如果发放问卷者在接触的过程中较多地注视对方,有66%的个体同意完成问卷调查;如果在邀请时眼神接触少,总是躲避眼神交流,仅有34%的个体愿意参加问卷调查。研究者认为,直接的眼神接触可以避免旁观者产生“跟自己无关”或者是“自己的参与与否得不到重视”的感觉。通常我们仅和自己熟识和信任的人有较多的眼神接触,因此如果发放问卷者和潜在的实验参与者有较多的眼神接触,对方无法拒绝这种眼神接触所伴随的一贯的信任感,对发放问卷者的印象较好,因此也更愿意参加问卷调查。
另一方面,通常而言,眼神交流也能够传递交流双方的一些人格特点,比如主动和别人进行眼神交流多被认为是自信的表现,更有领导能力,更有权力。因此一方面注视的特点可能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不过另一方面可能与文化背景也有关系。在东方文化里,特别是在日本,人们认为避免和对方进行直接的对视是表达尊重,而西方人则会认为这样的人鬼鬼祟祟、不值得托付,因为西方文化中鼓励眼神接触,并认为这样是自信的表现。
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当事件与个体的态度和立场密切相关时,眼神接触可能会影响个体的态度。
在第一个研究中,研究者让实验参与者观看一些观点有争议的演讲视频,比如核能的开发、安乐死、高等教育收费等。在实验参与者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研究者使用眼动仪追踪他们的眼球活动,观看结束后对眼动轨迹的分析则发现:当实验参与者的意见和演讲者的态度基本一致时,他们会花更多的时间来注视演讲者的眼睛,并且更容易接受演讲者的意见;如果他们对该议题的态度与演讲者不一致时,注视时间长度和个体对信息的接受度不存在相关性。实验也发现,如果演讲者更多地注视前方而不是眼神躲避,实验参与者更倾向于接受他们的观点。
研究者受此启发,又开展了第二个研究,同样是观看一些有争议的视频议题,但一部分参与者被要求关注演讲者的嘴巴,而另外一部分被要求关注演讲者的眼睛,在观看视频前后,让实验参与者就视频中的议题表明他们的态度。研究结果发现,如果事先就与演讲者观点不同,关注演讲者眼睛的参与者更难被说服,更难去接受演讲者所传递的信息。究其原因,可能和实验参与者对事件的态度有关。因此这部分研究传递的信息是,如果你想改变对方比较模糊的观点或者让对方相信自己的观点,不如更多地注视对方;但你也要注意,另外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如果对方已经确认和你的观点不一致,那么和你产生的眼神接触越多,反而抵触越深。
虽然我们发现了一些眼神的小秘密,但现实中眼神能够传递的信息太多,目前的研究还不足以彻底解读关于眼神的一切。人类的爱、恨、悲伤、惊恐都可以通过眼神传递,同时信任、怀疑和讽刺也可以完美地用眼神表达,而更重要的是眼神交流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这也使得它更为复杂、难解、捉摸不定。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曾言:“不畏浮云遮望眼”,但愿你我的生活中能遇到更多真诚、温暖的目光,也希望你我能在每一个眨眼的瞬间传递对他人的理解和对世界的善意。
①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和沟通,有90%以上都是眼神沟通来实现的。
②科学家研究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只要你更多地注视对方,就能改变对方比较模糊的观点或者让对方相信自己的观点。
( 2 )第二段中,法国研究者席琳•雅各布研究的结论是什么?( 3 )第三段中,写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目的是什么?( 4 )第四段说:“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当事件与个体的态度和立场密切相关时,眼神接触可能会影响个体的态度。”请分别概括英国爱丁堡大学科学家的两个研究在这方面的具体发现。要求:按文体要求作文。不少于5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