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株洲市体育路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鼎盛 枯躁 乱蓬蓬 吹毛求疵 心旷神怡
B: 驾驭 犀利 不耐烦 取义成仁 闲情逸志
C: 要决 踌躇 青纱帐 不屑置辩 惟妙惟肖
D: 诡谲 寂寥 伦理学 栩栩如生 锱铢必较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详 云宵 入目三分 轻歌曼舞
B: 服侍 帐蓬 语无伦次 眼花潦乱
C: 震撼 喧闹 重峦叠嶂 持之以恒
D: 妥帖 狡辨 惊慌失错 神采奕奕
3、

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山是静的,海是动的。山是呆板的,海是活泼的。 从天边波翻浪涌地直卷到岸边,触着礁石,更欣然地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
①如同病牛一般 。
②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停止!
③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
④凝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

A: ③ ④ ① ②
B: ④ ② ③ ①
C: ② ① ④ ③
D: ① ② ③ ④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要,不要,我自己说。”他说。
B: 他脸色有点紧张,勇敢地开口了,“同志,买,买,买……”
C: “那么棒冰可以吃吗。”他小心地问。
D: 他便停下脚步不走了,“你回去,回去嘛!”我只得由他去了。
5、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的季节,亦如四季的更替,有春的烂漫,有夏的 ,有秋的 也有的 。此乃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

A: 奔放 成熟 萧瑟
B: 奔放 萧瑟 成熟
C: 成熟 奔放 萧瑟
D: 成熟 萧瑟 奔放
6、

对下列加下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为人知(少) 可歌可泣(值得)
B: 至死不(松懈) 家户晓(了解)
C: 锋芒毕露(完了) 死而后(停止)
D: 知人之明(眼力好) 出不穷(重叠;重复)
7、

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的词性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在(a)秋天里,我喜欢芦花。它生在细细的(b)苇秆的上端,在日渐寒冽的风里不停地(c)摇曳。然而,从来没有一束芦花是被(d)寒风吹落的。

A: a
B: b
C: c
D: d
8、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端午节包粽子、插艾叶、赛龙舟等传统习俗,已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B: 在第五届国际矿博会上,当看到世界最大碧玺“长征火箭”时,我的脚步戛然而止
C: 5月22日,恐怖分子在英国曼彻斯特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造成22死59伤。
D: 张大爷是个棋迷,连走路、吃饭、睡觉都在琢磨棋谱,真是乐此不疲
9、下列各句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初次见面,我特地从达州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薄礼——灯影牛肉,希望大家以后多多关照。
B: 魏芳收到朋友阿香的微信消息:我明天到长沙,拜托你到黄花机场来接我好吗?
C: 李老师,这是我要发表的文章初稿,请您斧正,如有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D: 近日听闻你家小女获得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真是可喜可贺啊!
10、

下面在不同场合中使用的敬词或谦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邀请朋友到家中做客,你可以说:“我在家里恭候您的到来。”
B: 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可以说“请您留步”。
C: 询问长者年龄,应尊敬地问:“您老人家高寿?”
D: 老朋友两人分别十多年相遇,见面时都说:“久仰久仰。”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1 )这首诗炼字极为生动,历来为人称道。你能说说“割”字妙在哪里吗?

(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1 )本文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________

( 2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虽乘御风________

②属凄异________

( 3 )文章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 4 )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三峡夏、秋两个季节“水”的特点。

( 5 )春冬之时,三峡清奇秀脱,深幽隽逸,趣味良多。请从第3段中找出一处描写“趣景”的句子,并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00名学生参加补课情况表

参加辅导班对学习的作用

材料三:

教师有偿补课一直是社会热议的话题,也一直是被教育主管部门明文禁止的。禁止教师有偿补课对于学生而言确实有一定的好处,但是这个好处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的。毕竟,对于一般的学生而言,想要不断提高自己,进入上一级甚至更高等的学校,学习是最快的途径。

作为中学生,部分人没有学习的自觉性,希望能多放假,少上学,作业尽量少一点。补课,已经见怪不怪,很正常,老师乐此不疲,家长不亦乐乎,苦的是学生。不论是基础好的学生,还是基础差的学生,一放假就开始补课,同学们的假期违背了国家放假的初衷。一些家长看着孩子学习累,觉得学习任务繁重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抗议补课。

部分家长认为“有偿补课”主要有以下三点不利:一是补课提前学习了下学期的新课程内容,而且所有内容均“点到为止、粗略带过”,导致学生在新学期的课堂上不会用心去听,以致学习成绩下滑;二是在补课市场十分火热的今天,补课费用也水涨船高,大大增加了家长的供学压力和经济负担;三是孩子原本可以利用寒、暑假去发现生活,将课本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但补课大潮席卷而来,孩子失去了选择的权利,只能被动接受补课安排。

材料四:

教育部《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严禁中小学校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有偿补课;严禁中小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进行有偿补课;严禁中小学校为校外培训机构有偿补课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或学生信息;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组织、推荐和诱导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机构或由其他教师、家长、家长委员会等组织的有偿补课;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对于在课堂上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课上不讲课后讲并收取补课费的现象将重点查办。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唐立军表示:2018年要围绕教育改革重点工作和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督导,其中包括建立完善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举报线索联动核查、定期通报情况等工作机制。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桑珊、马利):日前,河北省教育厅公布了河北省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整治情况。去年1月至11月,共查处有偿补课案件156起,处理教师298人,教师有偿补课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负责人介绍,298人全部取消了当年年度评优资格、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其中60人扣发当年绩效工资。除取消绩效工资、评优奖励外,还进行了相应处分,辞退代课教师10人,行政警告68人,记过32人,通报批评188人,并对其中的典型案例,印发24期整治专项通报,包括33起典型案例,104名教师和责任领导受到点名通报。

(河北新闻网2020年1月20日)

( 1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内容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偿补课,家长们都无奈,只能被动接受。
B: 大多数学生在假期都参加过辅导班学习,极少数的学生从未参加。
C: 有近半数的学生认为参加辅导班对学习成绩完全没任何作用,纯粹是消磨时间。
D: 禁止教师有偿补课对学生而言确实有一定的好处,这个好处是每个学生都需要的。
( 2 )写出材料一中漫画的内容和寓意。
( 3 )针对有偿补课,国家明文禁止,作为中学生的你怎样看待有偿补课?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谈谈你的观点,并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书·养气·写作

①人究竟为什么读书?读书对人到底有什么作用?

②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各人有各人的见解。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③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于人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缺少,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补充先天不足,避免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分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之气,可以养;邪气,庆气,迂腐之气,狭隘之气,也可以养。因此,在读书时,要吸取__________,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所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④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人文章,读者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人们平时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体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愈文风如潮,柳宗元文风如泉,欧阳修文风如澜,苏轼文风如海,就是指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渗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宜言”——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读书少的人,自身气弱,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成为死读书的“两脚书橱”,作文时就会捉襟见肘、力不从心。读书多的人,自身气足,学养丰富,不仅读书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⑥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多久,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儿翻白眼儿了。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

( 1 )联系上下文,在第③段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 2 )第③段中划线词“气”具体指的是________。
( 3 )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方法。
( 4 )你读过“韩、柳、欧、苏”的作品吗?请写出其中一位文豪和他的一篇作品。________(作者名)________(篇名)。
( 5 )作者在文中对中学生的读书提出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要求。
( 6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旨________。
( 7 )第④段中说:“读者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请你从课外阅读中举出一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1)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
11月4日,光明中学举行了爱心义卖活动。作为校报通讯员,请你写一则消息,报道此次义卖活动的情况。(自拟标题,内容符合要求,语言通顺,不超过200字)
(2)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
每个人都希望把事情做得很完美,在做事的过程中奋力地追求着完美,成功之后享受着完美带给我们的快乐;当然,也有可能在品尝了艰辛与痛苦之后,没有达到完美,但追求完美的过程,同样可以给我们带来思考和启迪……请你以“ 完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全题目并抄写在答题纸上。
②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③字数600~800之间。
④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我不舍得”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