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遂川县巾石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现在虽然富有,但仍然节俭,从不浪费,在饭店请客吃饭,即使是当着客人的面,对吃剩余的饭菜也不齿打包回家。
B: 在编写《现代汉语》一书的那段日子里,他经常跑图书馆,收集整理资料,对照古籍校勘条目内容,做了大量的工作。
C: 街边新开了一家餐厅,装修得大气、时尚,但是厨师似乎不在状态,炒菜竟然忘记了放盐和香料,炒的菜吃起来味同嚼蜡
D: 9月19日,国家主席在会见来访的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时表示,希望美方谨言慎行 , 不要介入钓鱼岛主权争议,不要做任何可能激化矛盾令时局更加复杂的事情。
2、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过分草率的决定,可能会给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会产生悔不当初的愧疚。
②所以选择既要把握好时机,又要仔细慎重。
③人生在世有很多的时候需要选择,但是选择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何去何从常常会让我们犹豫不决。
④除此之外,就是在决策的时候,不要一味地依赖别人的意见,他人并不知道你真实的处境,无法设身处地从你的角度出发来选择。
⑤过分地彷徨,可能会坐失良机,让机会从面前溜走,造成“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感叹。

A: ③①⑤②④ 
B: ③⑤①②④ 
C: ①⑤③②④ 
D: ③⑤①④②
3、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

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奠定了儒家理想人格的基本格局,孔子理想人格的基本内容是“礼”和“仁”。“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仁”是内在的精神原则是。


A: 孔子发展了前人的学说,把“礼”和“仁”统一起来了
B: 孔子认为“礼”和“仁”是区分庸人和圣贤的根本标志
C: 孔子把“礼”视为立身之本,并用“仁”来补充规定“礼”
D: 孔子的理想人格就是内“仁”外“礼”的“仁——礼”人格
4、

下列语段中加下划线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所谓文字的力量,不是华美的辞藻,不是漂亮的修辞,重要的是看这些文字,是否具有直刺人心的深度。许多人活了一辈子,其实早早就只剩下了躯,他们对未来没有憬,往后的日子只是重复每天余的生活。每天有太多的个体被这个强大的世界摧毁。而记录下这些被摧毁掉还强地同这个世界抗争的个体的命运,这大概就是有力量的文字吧。

A: ké tóng róng jué
B: qiào tóng rǒng juè
C: ké chōng rǒng juè
D: ké chōng róng juè
5、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虎是自然界重要的历史遗产之一,一旦灭绝,将永远不会再恢复或者创造出来。
②因此,对于虎这一物种来说,我们只剩下最后一个机会了。
③正如世界著名猫科动物专家杰克逊先生所说的:“到了那个时候,就只剩下纸老虎了。”
④特别是作为我国特产的虎亚种,华南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⑤如再不及时挽救,华南虎在下一个虎年到来之前,就必然步入巴厘虎、爪哇虎和里海虎的后尘,从我们面前消失。

A: ④①③⑤②
B: ①④⑤③②
C: ①③④⑤②
D: ①②④⑤③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可以这么说,有没有创新意识,决定了我们人才的品质。
B: “宝宝心里苦”“鸭梨”“逗比”等网络词语一下子窜红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网民在背后推波助澜所造成的。
C: 东台西溪是非物质文化国家级遗产“董永传说”的源头地。
D: 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的领导出席了这届毕业典礼。
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缠络 脑髓 纳凉 人生鼎沸
B: 蝉蜕 蜂密 纠纷 见义勇为
C: 探测 赠送 寂静 花团锦簇
D: 夹逢 软弱 矮小 废寝忘食
8、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 , 被责令限期整改。
B: 要把我市建设成现代田园城市,环境保护是基础,我们应均衡利用和开发环境资源,因地制宜 , 规划发展。
C: 这一款手机设计别具匠心 , 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D: 苏州园林处处如画,置身其中,让人流连忘返
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B: 《马说》围绕“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C: 《马说》第三段中四个“不”有力地谴责了“食马者”的无知。
D: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10、

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天边的云彩不停地 着,时而如白雪堆积的山峰,时而又成大海的浪花泡沫。
②那黄了的稻草,也就是上年的秧苗,这绿色的秧苗,又会变成来年的稻草,稻草与秧苗是 关系。
③春天,不知名的小花过一阵换一个颜色,实在是 , 小花仿佛知道人们的心意,一直开到秋末。

A: 变换 传承 相映成趣
B: 变幻 传承 赏心悦目
C: 变幻 传递 相映成趣
D: 变换 传递 赏心悦目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1 )用“/”划分前两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划两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2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李白听闻友人王昌龄被贬谪,写下了这首怀念友人的诗。
B: 首句写景,点明暮春的时令,借漂泊无定的杨花和啼声悲切的子规,寓飘零悲伤之感,可以说是融情入景。
C: “闻道龙标过五溪”一句中的“龙标”与标题中的“龙标”同指地名,即王昌龄谪贬之地。“过五溪”,可见友人旅途之艰辛,贬谪之僻远,暗含对朋友被贬谪遭遇的同情。
D: 三,四句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表达了作者对好友的关切与安慰。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课外阅读

蔡洪赴洛

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采贤俊于岩穴。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仓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蔡洪:字叔开,三国时吴人,吴亡入晋,有才名。②仄陋:同“侧陋”,指出身卑微。③亡国之余:亡国的遗民。蔡洪为吴人,西晋灭吴,所以这样说。④盈:满,满满的。⑤璧:圆形的玉。⑥常:通常的、固定的。⑦邑:城市、县。⑧苗裔:后裔、后代。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采俊于岩穴/哉,回也
B: 国之余/处亡气
C: 有何异才而应举/逝者如
D: 必常处/将复
(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

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

( 3 )选文中的蔡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陈元方,面对无礼的刁难都能有力回应。请分析两人的回应方式有什么不同?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选文

宣传单

李 新


①移到桥西头的太阳,掉进楼房背面,王可从城区澴水河东岸的机配制造公司下班了。

②忙碌一天,虽然疲惫,想到妻子可口的饭菜和聪明伶俐的女儿,回家路上,王可不禁哼唱起了《农民工之歌》:“昨天我是农民,今天当工人,城市的新主人意气风发……”

③回到桥东街道最尽头的住处,进得厨房,王可向妻子递上一个鼓嘟嘟的大红包,得意地说:“俺的奖金!”(感叹号,表示加强语气,体现出王可获得先进人物称号后在妻子面前的得意与自豪)。惊喜不已的妻子,忙端上饭菜,顺手递过一张宣传单。

④王可瞅了一眼,上面写着“高薪招聘焊接技术工”。展开细看,是一家生产大型风电设备的国有企业招聘,最基本应聘条件是高中文化、5年工作经历、有焊工证、有埋弧焊等操作经验。王可全都符合。

⑤“你干了这么多年电焊工,一个月才赚3 000多元,这是个好机会,试试吧。”妻子说,用手指着传单的大红字体,“看清楚,这月薪可是9 000元起呀。”

⑥王可是偏远的大山村里人,读了3年职业高中,学的是机电专业。毕业后进了县城机配制造公司当电焊技工。收入虽不高,养家糊口还成,工作还算稳定。王可常对在超市打工的妻子说:“咱一个山旮旯的农民当上工人,也该知足了吧。”

⑦王可所在公司的生产方式是按客户订单要求,由车工、钳工、焊工、钣金工等照订单图纸设计的流程加工和组装。工作虽然辛苦,但王可有一席用武之地,几乎年年被评为先进员工。上周,王可又获得年度先进人物称号,今天从财务部领回4
000元奖金。

⑧去年初,公司引进最新的自动化智能生产线,从用料到加工、组装、再到装车发货,所有工序一气呵成,员工需要做的只是在生产线旁进行数控操作。

⑨智能生产线上马后,工作轻松了,公司也不需要那么多员工。80多人的车间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自动减员到19人。王可较幸运,他虽然不懂数控技术,公司上智能生产线时,王可获得商家培训员工的机会,最终保住了岗位。不过商家培训只针对该设备的基础操作,为期5天。说是数控操作,其实只是照本宣科。超出设备之外的,比如最关键的自动化编程,王可连常识都不懂。这给王可带来了危机感。

⑩工作虽然保住了,但因为劳动强度下降,工资也随着下降了500元,拿到手3 500元。加之,家里最近在县城贷款买房,孩子快上初中了,经济上捉襟见肘,妻子只能敦促他加紧努力赚钱。

⑪工资少了,妻子一直耿耿于怀。王可告诉她,自己想自费报自动化编程培训班,学费7
500元,每周上课一天半,学习一年半。当初培训工程师说:“如果学会自动化编程,一个月拿1万元工资不成问题。”目标很是激励人,但公司不给员工进修提供任何资助。妻子说又费钱又误工,不同意。

⑫今天,王可盯着宣传单上“9 000元起”的数字,对妻子摇头说:“我怕是干不了这个活。”“你不试一烙铁,又怎晓得呢?”妻子激将王可。

⑬眼见王可不自信且犹豫不决的怪样,妻子便直接打开手机免提语音,替王可拨通传单上的电话。对方询问年龄、工作经验后,问道:“机械加工的数控切割编程熟练吗?”

⑭王可说:“这个……能看懂,但,不熟。我现在干的都是固定编程的几种部件。”对方公司又抱着希望耐心地问:“图形转换编程可以吗?”王可再度结结巴巴,对方随后又问了几个数控编程方面的问题,终于,失望地挂断电话。

⑮王可不舍地把宣传单递给妻子,说:“真的不行,丢掉吧……”

妻子这时不再说话,转身进了房间。出来时,拿着3 500元连着刚才的红包递给王可说:“明天就去交自动化编程培训班的学费吧。”

⑰王可愣着神,妻子把宣传单往桌子上一拍:“吃饭!”王可笑呵呵地看着妻子,也把桌子一拍:“好!吃饭!”

(选自2019年5月7日《孝感日报》,有删改)

( 1 )小小宣传单,却在王可和妻子的生活中起到了大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谈。
( 2 )联系上下文,品读第⑯段画线句子,说说妻子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 3 )本文在叙述故事时匠心独运,采用了插叙的方式,其中介绍王可“几乎年年被评为先进员工”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 4 )仿照第③段中对感叹号所做的阅读批注,为第段中的省略号做阅读批注。
( 5 )你觉得王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本文用这个人物表达了什么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A)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
  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
  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街坊邻居并郑屠的火家,谁敢向前来拦他。
  鲁提辖回到下处,急急卷了些衣服盘缠,细软银两,但是旧衣粗重都弃了;提了一条齐眉短棒,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
(B)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板过来,喝到:“调戏良家人妻子当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时,认得是高太尉之子高衙内。
原来高俅新发迹,不曾有亲儿,借人帮忙,因此过房这阿叔高三郎儿子在房内为子。本是叔伯兄弟,却与他做干儿子,因此,高太尉爱惜他。那厮在东京依势豪强专一爱淫人家妻女。京师人怕他权势,谁敢与他争口?叫他做“花花太岁”。
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软了。
高衙内说道:“林冲,干你甚事,你来多管!”原来高衙内不知她是林冲的妻子;若还晓得时,也没这场事。见林冲不动手,他发这话。
众多闲汉见斗,一齐拢来劝道:“教头休怪,衙内不认得,多有冲撞。”林冲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瞅那高衙内。众闲汉劝了林冲,和哄高衙内出庙上马去了。

( 1 )以上两段文字均节选自哪部古典名著?作者是谁?

( 2 )自己的妻子遭人调戏,身为禁军教头的林冲不打;素不相识的金翠莲被郑屠欺负,鲁提辖竟三拳打死了他。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 3 )A段文字中鲁提辖打死了镇关西后躲到哪里去了?他得到了谁的帮助?

( 4 )B段中林冲是该部作品刻画较为成功的人物之一,其绰号是什么?请你写出另外一个与他相关的故事情节并简述主要内容。

四、写作(分值:60分)
亲爱的同学,你一定有走出校园的经历:或参观、或访问、或考察、或旅游、或做志愿者,其中的一幕场景、一个细节、一件物品、一段对话或一段民谣都可以触动你的心灵,引发你的思考。

请以“ 触动了我”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突出中心;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可用化名代替);③文章600字左右;④请不要抄袭。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丶僅有的幸福”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