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前车乱扔垃圾,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一起耸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二十多辆汽车追尾,伤亡人数不断攀升。 B: 不一会,妈妈把脏乱不堪的房间收拾得干净整洁,简直是妙手回春。 C: 有的游客明明看到景点有“禁止拍照”的提示,还是义无反顾地拍照留影。 D: 人生路上有时山高难攀,我们只有锲而不舍 , 才能登上理想之巅。 |
2、 | 下列语文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B: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体,长篇传记一般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等。 C: 《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主要以祥子“三起三落”的经历为线索,以他和虎妞的“爱情”纠葛为中心,两相交织,错落有序,其间还穿插了祥子与周围人的关系,把笔触伸向不同阶级、不同家庭的生活面貌。 D: 副词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常见的副词“很、更、最、非常、终于、大概”等均是用来表程度修饰形容词的。 |
3、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广义的新闻指报刊、广播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种新闻文体,又称为消息。 B: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担负着阐述导语提到的主要事实和补充次要材料的任务,要求写得内容充实、线索清楚、层次分明。 C: 新闻报道的对象一定是新近发生的事件,对于有些早已发生的事件,一旦发现并把它报道出来,也不能称为新闻报道。 D: 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通常是新闻的导语部分,它简明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
4、 | 下列对这幅书法作品和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文采用楷体书写,字体方正,笔画平直。 B: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人生和自然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 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5、 |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聘(pìn) 校对(jiào) 哺育(bǔ) 祈祷(qí) B: 挚友(zhì) 殷红(yīn) 惩罚(chěng) 愧怍(zuò) C: 亘古(gèng) 憎恶(zēng) 诘问(jí) 晌午(shǎng) D: 澎湃(bài) 丰饶(ráo) 惶恐(huǎng) 默契(qì) |
6、 | 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散文犹如中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留下了许多 的经典名作, 着一代代炎黄子孙。每一篇佳作都是历史的折射,记录着历史的 。我们从中不仅能 文学的精髓,还能了解时代的变迁。 A: 不言而喻 滋润 苦痛 获取B: 脍炙人口 滋养 沧桑 汲取 C: 不可名状 养育 磨难 吸取 D: 家喻户晓 培养 苦难 吸收 |
7、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豢养(huàn) 涵养(hán) 箴言(zhēn) 形销骨立(xiāo) B: 行货(háng) 处方(chù) 诓骗(kuāng) 鸠占鹊巢(jiū) C: 干系(gān) 拜谒(hè) 撩逗(liáo) 面面相觑(qù) D: 星宿(xiǔ) 存恤(xù) 愧赧(nǎn) 不省人事(xǐng) |
8、 |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朝花夕拾》以及散文诗集《野草》。 B: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诗人、学者、小说家。《背影》中父亲的背影虽已远去,却永远定格在了作者的泪光中。 C: 《老王》的作者是杨绛,她的丈夫钱锺书的小说代表作是《围城》《子夜》,学术著作有《谈艺录》《管锥编》等。 D: 余秋雨是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散文作家,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 |
9、 | 划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项是( ) A: 今天我被一道数学题难住了,百思不得其解,在老师点拨下,我的思路豁然开朗 , 问题也迎刃而解了。B: 老王在公园里边喝茶边哼着小曲,一副怡然自乐的样子。 C: 前段时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某部大片,今天在我市首映却无人问津 , 各大影院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D: 小张望着刚刚从下水道里干活出来的环卫工人,热情的赞美道:“你们环卫工人真是出淤泥而不染啊。” |
10、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 B: 推行检验标志电子化,将在车辆租赁、二手车交易、保险理赔等领域,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 C: 在开讲啦节目中,周杰伦承认:“要不是妈妈拿着藤条逼着我学琴,就不会有今天的自己。” D: 经省委、省政委同意,2020年全省中考时间安排在高考结束(7月9日)至中小学暑假放假(7月18日)之间。 |
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有同学在读下面两首诗的时候提出两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倘遽(jù)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选自《资治通鉴》)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行拂乱其所为(________) 困于心,衡于虑(________) 唯惧不终(________) 诚自古所希(________) ( 2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B: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C: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D: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 3 )请翻译下列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 ( 4 )结合甲、乙两文,说说魏征“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
车夫老马
老舍
正说到热闹中间,门忽然开了,进来一阵冷气。车夫们几乎都怒目地往外看,看谁这么不得人心,把门推开。
门外的人进来了,也是个拉车的。看样子已有五十多岁,穿着件短不够短、长不够长的棉袄。两个耳朵冻得通红,红得像要落下来的果子;眉上、短须上都挂着些冰珠。一进来,摸住条板凳便坐下了,扎挣着说了句:“沏一壶。”
茶还没有沏来,老车夫的头慢慢地往下低,低着低着,全身都出溜下去。
大家马上都立了起来:“怎啦?怎啦?”说着,都想往前跑。
“别动!”
茶馆掌柜的有经验,拦住了大家。他独自过去,把老车夫的脖领解开,就地扶起来,用把椅子戗(qiànɡ,支撑)在背后,用手勒着双肩:“白糖水,快!”
糖水刚放在老车夫的嘴边上,他哼哼了两声。
“喝点水!”掌柜的对着他耳朵说。
“啊?”老车夫睁开了眼,看见自己是坐在地上,腿蜷了蜷,想立起来。
“先喝点水,不用忙。”掌柜的说。
大家几乎都跑了过来。
“哎!哎!”老车夫向四围看了一眼,双手捧定了茶碗,一口口地吸糖水。
慢慢地把糖水喝完,他又看了大家一眼:“哎,劳诸位的驾!”
说得非常的温柔亲切,绝不像是由那个胡子拉碴的口中说出来的。说完,他又想往起立,过去三四个人忙着往起搀他。他脸上有了点笑意,又那么温和地说:“行,行,不碍!我是又冷又饿,一阵儿发晕!不要紧,不要紧!劳诸位哥儿们的驾!”
这时候,老者的干草似的灰发,脸上的泥,炭条似的手,那个破帽头与棉袄,都像发着点纯洁的光,如同破庙里的神像似的,虽然破碎,依然尊严。大家看着他,仿佛唯恐他走了。听到老车夫说肚子里空,祥子猛地跑出去,飞也似地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一直送到老者的眼前,说了声:“吃吧!”
“哎!”老者像是乐,又像是哭,向大家点着头。
“到底是哥儿们哪!拉座儿,给他卖多大的力气,临完多要一个子儿都怪难的!”说着,他立了起来,要往外走。
“吃呀!”大家几乎是一齐地喊出来。
“我叫小马儿去,我的小孙子,在外面看着车呢!”
一个中年的车夫开开了点门缝:“小马儿!小马儿!你爷爷叫你哪!”
老者用手摸了好几回包子,始终没往起拿。小马儿刚进门,他拿起来一个:“小马儿,乖乖,给你!”
小马儿也就是十二三岁,脸上挺瘦,身上可是穿得很圆,立在老者的身旁,右手接过包子来,左手又自动地拿起来一个,一个上咬了一口。
“哎!慢慢的!”老者一手扶在孙子的头上,一手拿起个包子,慢慢地往口中送,“爷爷吃两个就够,都是你的!吃完了,咱们收车回家。”
小马儿对着包子点了点头,吸溜了一下鼻子:“爷爷吃三个吧,剩下都是我的。我回头把爷爷拉回家去!”
“不用!”老者得意地向大家一笑,“回头咱们还是走着,坐在车上冷啊。”
老者吃完自己的份儿,等着小马儿吃净了包子,立起来,绕着圈儿向大家说:“劳诸位哥儿们的驾啦!”伸手去拉小马儿。祥子呆呆地立在门外,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心中感到一种向来没有过的难受。在小马儿身上,他似乎看见了自己的过去;在老者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选自《骆驼祥子》第七章,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有删改)
( 1 )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
关于情节 |
关于人物 |
老马一进茶馆就晕倒 |
老马生活很贫苦 |
①________ |
老马待人很②________ |
③________ |
老马对孙子很疼爱 |
爷孙吃包子,谢别众人 |
老马因孙子孝顺而④________ |
①老者用手摸了好几回包子,始终没往起拿。
②老者的干草似的灰发,脸上的泥,炭条似的手……(分析划线的短句的好处)
( 3 )“哎!”老者像是乐,又像是哭,向大家点着头。(为什么老马会有“像是乐,又像是哭”的表情?)民工父亲的“幸福”
李良旭
①搬入新房不久的一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打字。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温暖、清亮、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②突然,响起一阵杂乱的敲门声,像宁静的湖面扔进了一个石子,打破了这份宁静和惬意。
③我轻手轻脚地走到门边,屏住呼吸,从猫眼往外看去:只见一个陌生人,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斑斑点点,眼睛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的神色。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问道:“你找谁?”
④“我是住在您这片小区里干活的民工,想请您帮个忙。”那个陌生人嗫嗫嚅嚅地说。
⑤“什么事?你说吧。”
⑥“快到暑假了,我儿子要到城里来看我,他很想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房子是盖了许多,可我从不知道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给孩子描述清楚。要是他来了,我能带他到您家看一看吗?”
⑦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望着我,一脸的焦灼和企盼,两眼露出渴求的神情。
⑧我恍然大悟。真是一个心细、慈爱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或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小文章,不也是喜欢在儿子面前表现一番吗?那是一个做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我答应了。
⑨他激动得连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脸上现出喜悦的神色。他连声说道:“您真是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咣地关上了;有的还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了工棚……”
⑩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小男孩十三四岁,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明亮的双眸。
⑪“换上吧。”我热情地说。父子俩换上了鞋套,像是生怕将木地板踏坏了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给人一种拘谨的感觉。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对孩子说:“这位叔叔住的房子就是爸爸的建筑公司盖的。我负责砌墙,必须做到眼细、心细、手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哦,对了,爸爸也通过了中级技工的考试。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⑫儿子听着,眼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似乎挺直了许多。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
⑬一会儿,这对父子就看完了我的新居。退到门边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手,牢牢地握住了我的手,感动地说道:“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带孩子到城里人家来看看,感受到了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真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一下子,我也感动了,我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周遭氤氲着一种温暖。
⑭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只听到那孩子对他父亲说道:“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一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⑮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我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您在城里盖的房子,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⑯听了孩子的一番话,这位民工父亲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腰杆努力地挺了挺。顿时,他在我眼里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我看见了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善良!
( 1 )通读全文,说说标题“民工父亲的‘幸福’”指什么。(写出两点即可)①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②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
( 4 )文中的民工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一)请以“幸福就在身边”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二)请将文题“我把______________送给你”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字数在6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