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遂溪县北坡镇兴文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划线字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
A: 略无阙处 略无:一点儿
B: 竹柏影也 盖:大概
C: 乘御风 奔:飞奔
D: 月色入 户:窗户
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动物园里,小丽被那只笨拙的狗熊逗得哄堂大笑
B: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 为了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许多学校杞人忧天 , 举行了灾害求生大演练。
D: 这两篇文章虽然风格、主题大相径庭 , 但都是上乘佳作。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峨眉山景色秀丽,巧夺天工 , 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
B: 演员那滑稽的动作,引得观众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C: 回到物是人非的故园,他每每触目伤怀
D: 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惟妙惟肖
4、下面情境中,表述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夏天某日,八年级学生小明给同班好友小亮打电话,约小亮周末一起去江边游玩。想到父母说夏天江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出于安全考虑,小亮不想去,同时也想劝小明不要去。小亮对小明说:

A: “夏天周末江边游玩的人多,我父母说不安全,不让我去。很抱歉,你还是约别人一起去吧。”
B: “夏天江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周末人多会更不安全。你脑子没病的话你就别去,反正我不去。”
C: “周末去江边?你是不是不想活了?你去不去我管不着,我可不敢陪你去。”
D: “夏天江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周末人多会更不安全。我俩年纪小,又没有家长陪伴,就都不要去了。”
5、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确(zuò)嫉(dù)然众人(mǐn)马革尸(guǒ)
B: 傥(tì)丧(jǔ)当之无(huái)滑可笑(jī)
C: 食(mì)漫(mí)诗不作(xīng)人注目(rě)
D: 荒(miù)笑(shàn)义愤填(yīng)目不园(kuī)
6、

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对儿子的舐牍之情。
B: 中国队冲击本届奥运会马术首枚金牌的进程由于华天的突然翻身落马而嘎然而止。
C: 他骄健的身姿跨过最后一道栏,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D: 梦想那么昂贵,我们都囊中羞涩。梦想又那么廉价,卖煎饼的大妈都可以滔滔不绝。积极进取每一天,不让梦想变空想。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赵普》选自《宋史·赵普传》,主要写了赵普的两件事:刻苦读书、奏荐人才,表现了一个中心: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鲁迅,这是一篇小说。本文以时间的变换为顺序,通过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和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记叙,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
C: 《我的老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魏巍。文章以回忆----依恋——思念蔡老师为感情线索,通过具体的几件事表现蔡老师对学生的热爱,抒发了我对美丽、慈爱、伟大的蔡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D: 《巍巍中山陵》是一篇陵园建筑的说明文,课文有条不紊地介绍了中心陵园的方位、人文环境、设计特色、修建过程和规划特点,准确地说明了中山陵园的建筑特征,表现了它的巍巍气势和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8、郑谷有诗曰:“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千百,留着人间伴月明。”诗中的李先生指的是( )
A: 李商隐
B: 李贺
C: 李白
D: 李煜
9、下列诗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B: 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
C: 一群白色的绵羊,/团团睡在天上。
D: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10、下列句子所作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多么精细,多么科学!完全是科学家的逻辑!”这句话中划线的词语,前一处为形容词,后一处为名词。
B: “我们在下午的会议学习文件 , 请把学习文件提前复印出来。”这句话中划线的短语,前一处为动宾短语,后一处为偏正短语。
C: “她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她同情反感强烈”。
D: “读书写东西都是要干一辈子的事儿,养成了好习惯,不仅是个人的益处,对于社会生活和各项工作也大有益处。”这个二重复句第一层是因果关系。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相关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 1 )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

( 2 )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造酒忘米

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加二斗水,相参和,酿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参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乃往诮酒家,谓不传与真法。酒家曰:“尔第不循我法耳。”其人曰:“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酒家曰:“可有米么?”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记下米!”

噫!并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之学者,忘本逐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

(选自江盈科《江盈科集》)

【注】①曲:酒曲,酒母,酿酒所用的发酵剂。②参:通“掺”。③诮(qiào):责备,讽刺。④第:只是,一定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用水二斗/男有分,女有
B: 何于是/渔人甚
C: 七日而之/贻余核舟一
D: 我尔法/规蹈矩
( 2 )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并 酒 之 本 而 忘 之 欲 求 酒 及 于 不 得 酒 而 反 怒 怨 教 之 者 之 非 也

( 3 )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谈谈在学习方法方面受到的启发。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由记得住乡愁谈起

枫株湖

的至理名言“记得住乡愁、端自己的饭碗”至今耳目濡染。乡,就是故乡、家乡;愁,就是忧虑,更是思念。我们常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游子之愁。乡愁是融入人体血液的酵素,人越老,乡愁越浓,效力越大,甚至要落叶归根,告老返乡。

乡愁作为一种文化印迹,它所表达的可能是忧国忧民的情怀,也可能是对于漂泊动荡生活的感受,是人们抒发心绪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轼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余光中先生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都生动地表达了人们的思乡感受。

乡愁是一种感恩、反馈的情感,是良心、善心的觉醒,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每次回家,总想去看看过去玩耍的地方,但几乎都是面目全非,找不到过去的景物和感觉,非常悲伤。特别是三峡水电站的建立,云阳是百万移民,许多景物都被淹埋江中,成为永不可见的水里文物,那种失落与惆怅无法言表。由此,我们提出“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地域文化、重视历史传承的社会发展理念。

“记得住乡愁”,要“严守底线”。城镇化并非要急剧扩张城市规模,而是“要严控增量,盘活存量”,要通过集约化利用建设土地,守住耕地红线,不能无节制扩大建设用地,甚至要适度“减少工业用地”,以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

“记得住乡愁”,要高度重视生态安全。要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让人们在生活空间里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要传承文化。有人说,乡村,是人类的故乡,而古村落,则是人类的祖屋。留住乡村,就是留住我们的故乡,就是留住我们的祖屋。因此,城镇化过程一定要留住历史记忆,留住地域特色,留住民族特点。

“记得住乡愁”,要留住乡村的文化载体。没有乡村载体,也就没有了乡村记忆。中央明确提出,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剪不断的“乡愁”是中华文化的根和源,记住乡愁是对传统文化的呼唤与尊重,是对我们保根护源的忠告与提醒。我们要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历史,在城镇化进程中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让人们在“乡愁”中感悟社会进步,在“乡愁”中享受幸福!

(有删改)

( 1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乡愁作为一种文化印迹,它所表达的都是忧国忧民的情怀,是人们抒发心绪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B: 城镇化建设必须要以人为本、尊重历史,传承历史和地方文化。
C: 所谓“严守底线”,就是不要扩张城市规模的城镇化建设,而是“要严控增量,盘活存量”。
D: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就是要保留村庄原始风貌,即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 2 )第②段中引用了一些李白等诗人的经典诗句,其作用是什么?
( 3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留住乡村,留住祖屋,留住历史记忆,留住地域特色,留住民族特点”的城镇化建设现象做简要评述。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谁感动了谁

邓伟猫在住院处的楼梯口,已经是第四天了。每天他“潜入”进来,“潜逃”出去。如果让护士发现,又会说,走走走!石鲁病这么重,连他的家属来都是有规定时间的。

他已经侦察到陕西省美协的一个小伙子天天在病房里护理石鲁,只要这小伙子哪天下楼来,邓伟就可以从他那儿打破缺口。可是能行吗?你邓伟和石鲁非亲非故,互不认识么!邓伟甚至也不是美术界人士,而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的一个学生。当时正好放暑假。他一听石鲁在西安病重,立刻自费来到西安,轮流住在几个同学家里,他一定要见到石鲁!

美协那小伙子下楼了!邓伟的心狂跳了起来,好像下楼的不是那小伙子而是石鲁。小伙子到底被邓伟打动了。不过,你还是再等一会儿,等石鲁精神好一些的时候。

邓伟正是被石鲁的精神征服的。石鲁把西洋画的构图、透视、明暗等表现方法融进他的国画,染天染地,雄健浑厚。1961年他的画在京展出,立刻轰动,被称为“长安画派”。他又写诗作赋,写剧本著书,他才气磅礴,画家吴冠中说:“提起石鲁,我立即想到‘气势磅礴’这几个字。”

即使邓伟走到石鲁那寂静的病房前,邓伟依然感觉到从门缝里溢出的磅礴的气势。

当邓伟拔腿从北京赶来的时候,那么决断。现在终于可以看望他猫了四天才得以见到的人物时,他又激动得不能自已,他下意识地从病房的小玻璃窗上先看一眼石鲁。这样,情绪好有个过渡。但是,当他把脸贴在玻璃窗上的时候,他的情绪好像叭的一声中断了,好像是叭的一下把情绪的开关拔了。

他看见的是一个已经抽缩成只有一米多点儿长的人体。

哦!气势磅礴的石鲁啊!

不过这个一米多点儿长的人体还能说话。“我应该感激你。”石鲁说。因为邓伟是自费赶来要给他照相,要把他的精神气质留下来。

“不,”邓伟说,“是你的作品,你的为人感动了我。”

邓伟打破了摄影的常规,把焦点对在石鲁稍远的左眼上,在医院禁止用闪光灯的情况下,把一个垂死的老人头像,照得苍劲深沉,气势不凡。当这幅照片在《人才》杂志的封二上发表时,吴冠中附上一篇短文,题目是:《谁感动了谁?》

( 1 )选文写了哪位文化名人?他是哪方面的专家?
( 2 )选文小标题为《谁感动了谁》,到底是“谁”感动了“谁”?为什么?
( 3 )细节描写的运用能为文章增添文学趣味(即文学性)。请举例说明。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最懂我的那个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北去候鸟”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