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武汉光谷外国语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项中,语言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 也会表现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
B: 张永明明有一个很好的跳槽机会,只是因为决心下得迟点,因而痛失良机。
C: 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 ,一种大将风度。
D: 由于袁隆平凭借着在杂交水稻方面的出色成就,使自己跻身于伟大科学家行列。
2、对语句意思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十年春,齐师伐我。意思是: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B: 又何间焉?意思是:你又何必参与呢?
C: 何以战?意思是:您为什么一定要打这一仗呢?
D: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意思是: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只是________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②人类________沙漠的远大理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会更快地成为现实。

③云能够帮助我们________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这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A: 站立 征伐 分别
B: 站立 征服 分别
C: 伫立 征服 识别
D: 伫立 征伐 识别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休浸 燕然 流血千里 羌管悠悠
B: 青衫 嗜学 怀怒未发 英雄末路
C: 耄老 缟素 免冠徙跣 白虹贯日
D: 酒酣 肝胆 锦帽貂裘 舍身取义
5、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 躁热 愚钝 催枯拉朽 锐不可挡
B: 禁锢 私熟 白首起家 油光可鉴
C: 缀学 宛如 正襟危座 筋疲力尽
D: 荧光 滞留 诚惶诚恐 为富不仁
6、

填写在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提到风度,我曾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风度,就是吹向别人的风,带有适宜的温度。”词典上说是指人好的举止、姿态。

①这哪里是什么风度?简直是对风度的误解和亵渎

②而真正的风度,是一个人由里及外自然渗透出来的内容

③可是,生活中,很多人对风度的理解往往仅限于表面

④它包括学识、趣味、追求、修养、品格等

⑤在他们看来,外表好看、衣着光鲜、里外都是名牌甚至行为怪异之类就是风度

A: ③④②①⑤
B: ①②④③⑤
C: ③⑤①②④
D: ①⑤④③②
7、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

②在古人眼中,“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之要。

③无论古今,诚信应该成为个人必有的精神品质。

④人无信不立。“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

⑤诚实做人,讲求信用,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开始做起。


A: ①②⑤④③
B: ④②①③⑤
C: ③④①②⑤
D: ①④③②⑤
8、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蓄(zhù) 骨(hái) 和(xù) 求神拜(fú)
B: 取(jué) 抽(yē) 晦(hùi) 鳞次比(zhì)
C: 亮(cènɡ) 泣(chuò) 气(fēn) 即物起(xìnɡ)
D: 篱(fān) 花(ɡěnɡ) 喻(pì) 斯底里(xiē)
9、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看见远处有一个黑影。开始,我以为是一棵枯树。
B: 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C: 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
D: 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10、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招考办的工作人员提醒考生,想报考军事院校、飞行技术、航海技术等专业,近视眼可能成为考生们的“绊脚石”。
B: 李鸣不在现场,对这件事的经过完全一窍不通 , 你们就不要问啦。
C: 听到有儿童落水,正在海边乘凉的人们纷纷忘乎所以地跳进水里去营救。
D: 这是一段语言十分优美的文字,请同学们慢慢品位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是李白获悉好友王昌龄被贬之后创作的一首诗。“左迁”是贬官的意思,古时以右为尊,所以把贬官称为“左迁”。
B: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 三,四句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寓意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友谊会像皓月一样永远长久。
D: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诗歌气概超逸,笔势灵动,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马说》,完成后面各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1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 2 )解释下面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马也________

马者________

之不以其道________

④一食尽粟一石________

( 3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虽有千里之 安求其千里也
B: 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
C: 鸣之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不胜
D: 祗辱于奴隶人手 学而时习
( 4 )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________,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_______”。

( 5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象,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现代文阅读

远去的年画

毛海红

①大寒将至,一个古老的节日正缓步走来。想起年,自然想起它的一些标志:穿新衣、贴对联……甚至,想起了已经远去多年的年画。

②旧时,中午放学匆匆吃一口饭,就踩着嘎吱嘎吱的雪,来到新华书店。不是为了买本书,而是为了看年画。书店的天棚上,钉了一排排细绳,绳上别着一幅幅年画,一字排开,每张年画上标着号码、价格。我矮小的身影,在仰脸看画的人群中问,拥挤不堪,脚下无根。画的价格是一角几分,还有两角的,最贵的要三角八分。

③年画有山水、草木、人物、古代故事、四大名著、民间传说……我喜欢松鹤延年,松针深绿,仙鹤洁白安详。我也喜欢披绿袍,鬓须飘然,手握偃月刀的关公,千里走单骑……我更喜欢财神宽大突出的额头,门神秦琼敬德的威严。

④就要过年了,无论日子怎样,每家都要买几张年画,给老墙涂点胭脂,给日子加点香气。其实,老屋的西墙都是满的,垛着被褥。地下的西墙是一溜木柜,木柜上是一排大镜子。一般年画都贴在东墙、北墙。买年画时,心里要思忖自家房子的高低,墙面的大致面积。买大了,有点喧宾夺主;买小了,又显得小家子气。选择什么样的年画,选热闹的,还是清雅的,随人心而定,但亮堂喜庆绝对是主题。

⑤过了腊月小年,扫一年的尘土。老屋的犄角旮旯都要彻底清扫,盆盆罐罐也要擦拭一新。用报纸糊墙糊棚,然后就是贴年画,一个人在远处指挥,往左往右,角低角高,年画要贴得周正大方,就像一家人的日子,年画贴毕,家人远视,不觉啧啧称赞,环顾一周,顿觉老屋焕然一新,明亮贴润,喜庆无比,心也开了几扇窗。

⑥一般情况,土炕的东墙粘贴《西厢记》《岳飞传》《红楼梦》等一些成幅的年画。人坐在炕上,眯起眼睛欣赏古者的故事,就像看见遥远的过去,家国的坎坷,日子的美好,懂得加倍珍惜。北墙上贴一张大幅的《松鹤延年》,淡雅古朴,意蕴悠长,两侧有苍劲的对联:云鹤千年寿,苍松万古青。阳光的脚步在老座钟的滴答声里慢慢挪移,或夜里烛光灼灼,映亮墙上的年画,人心里会漾起一份美好。

⑦到了年三十儿,早起要贴对联、福字,门扇上贴上“秦琼敬德”,小门贴“出入平安”,猪圈上是“肥猪满圈”,鸡窝上是“金鸡满架”,仓房的墙垛上是“五谷丰登”,水缸上贴“源远流长”,院子里扯上五彩的三角小旗,色彩缤纷,有风吹过,沙沙作响。还要立起灯笼杆,挂上红灯笔,风里摇曳。你站在老屋远眺,会看见:云朵是天空的年画,植物是大地的年画,我们是人世的年画。

⑧不知何时,年画走远了,成了影影绰绰的背影,就像我们初来尘世的一些美好,再也找不到,只留怅然……年根近了,在越来越淡的年味里,想起那些远去的年画,还有热闹远去的往昔,和心里永远不能遗忘的美好。

( 1 )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完成图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读文中的划线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我矮小的身影,挤在仰脸看画的人群中间,拥挤不堪,脚下无根。”(品析“挤”字的表达效果。)

②“人坐在炕上,眯起眼睛欣赏古老的故事。”(结合画线词揣摩人物心理。)

( 3 )文中第4段说:“无论日子怎样,每家都要买几张年画。”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在作者的记忆深处年画受欢迎的原因。
( 4 )年节将至,请你也为家里挑选一幅年画,并说明理由。

A B C

选________,理由:________

( 5 )“远去的年画”在文中反复出现,远去的仅仅是年画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陶:另一种火焰

①走近陶器必须经过这样的路途:几场大雪、经年不止的战争、寂静的村落、三两文人骚客、青驴、浩瀚的河流。最后到达一片久久不息的火焰。

②一些人影晃动着,是一些面孔黝黑的窑工,深陷的眼窝充满渴望。他们裸着上身,表情木然,脸呈陶色,青灰间夹杂着怀旧气息。这是陶器出身地:火是父亲,土是母亲,窑工是始作俑者,他们身边是零乱的刀具、陶器碎片以及淬火后的水汽。那里不满火的痕迹以及窑工模糊的身影。窑的高温足以使物质改变性质,如同人类从最初物质的火上升为精神的“火”,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③火一直在燃烧。自从有了火,水变得情意绵绵,波澜不惊,水有了上溯的愿望。窑工的手到达之后,土被唤醒了。土开始有了感情。土在艺人手中飞速旋转。

④在火的背景下,土和水合成一体,水来土屯变成一句空话。这些土已不是那些土,这些水在火的照耀下被赋予了一种穿越时空的重托——以陶的形式固定下来,保存或者被打碎。这应是一段心灵的旅程,遥远的,没有时间和地点。陶安然地坐落在时间深处,使我们洞见远古的工艺过程和生存状态。

⑤它一直缄默在历史的唇边。我知道这些沉睡的物品一旦被惊醒,那场大火就会从几千年的黄昏一直烧到今天的黎明。水、火、土,中国阴阳五行中的三种相生相克的元素在这里融为一体,重新拥有了自己的形状、情感与记忆。陶记载着一个民族向上爬行的文化轨迹。五千年是一层厚土,中间泥沙俱下,优秀的土留了下来,被艺人传递着。宁为瓦全,不为玉碎。陶是一种来自民间的物器,与土为伍,漠视朝廷。谁在皇族的陵墓里见过陶片?古朴的陶,永不言语的陶,给我们一些民间质朴的启示,也暗含了道家浑然天成、大美不言、返璞归真的精神。

⑥陶是一件历史的静物。

⑦在机械制作取代手工的今天,克隆已使艺术失去了自己的遗传密码。科学对自然的毁灭性破坏或许多少年后才能印证。我们这个时代功利性太强,手艺无奈在民间流落成一种遥远的手势,闪现在远古的记忆里。

⑧我手上有几件陶器,一直摆放在书橱显要的位置。它源于老家一个普通的村落,那是一个陶艺之乡。它时刻提醒我文明在进化过程中给人类带来什么,又带走了什么。陶的形状让我想起人,想起古代的仕女图。想起安格尔的《泉》中玉女肩上托着的陶、流动的水。陶模仿女人的姿态,暗示了善与阴柔美。陶让我想起了一句俗语:放得开,收得住。有时还让我想起菩萨,陶有佛像,一味地平静,什么也不说,但什么都有。对手工艺品的喜爱,让我常游走于陶器之间,它们带着民间个体的审美倾向与情感,是克隆工序无法取代的。

⑨在今天,工匠传统已几近丧失。每当看到非洲和印度的匠人在简陋的作坊里敲打铜器,坚守着几千年不变的工序,心里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在这里工匠精神与民族文化是一种血脉关系——那是一种看不见的传承,在一砖一瓦之间。城市街角一个现代陶艺工作室。周围的装饰显示了时光的痕迹和人类对虚拟精神的向往——这已不是几千年前的陶艺现场。我常来这里模仿古人的工序与水土接触。我需要一种心境,在真实与虚构中间。

⑩我的手在水土之间有一种战栗——这是因为东方艺术而产生的精神战栗。在这里,那些自然物质和我一起沿着精神的河流迅速回到祖先的年代。久久抚摸一只陶罐,我的手被烘烤着。古老的火焰让我感到陶的硬度与深度。感觉土在上升,水在回溯,而火的燃烧愈加纯粹与完美,在超越现实的层面上。

⑪陶带着远古土地的清香,在我们身上留下历史的花纹。那是一种典雅与神秘、变幻与静止、永恒与刹那间的波动——古老的波动。它们在几千年前的土层下散发着民间的光芒。

⑫在我心里那是不能转手倒卖的东西,因为没有一双异族的手可以托起它,它固有的造型与质地始终呈现着东方的神韵。

( 1 )第②段作者详细地描写窑工制作陶器的场面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 2 )阅读第⑤段,分析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说“陶是一种历史的静物”?
( 3 )文章最后一段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 4 )结合全文分析,文章标题中“火焰”有哪些含义?
四、写作(分值:60分)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命题作文。

初中四年,我们学得了知识,懂得了道理,收获了友情,理解了感恩,一步步迈向成熟,走向人生更加美好的季节。回首那1400多个日子,几多美好,几许留恋,万千情绪漫上心头。但此时坐在考场上的我们深知,一切终将远离,一切终将逝去,一切都将成为记忆画板上那最浓最绚的一抹!
请以“致我终将逝去的初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2)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3)不少于6O0字;(4)不要套作,不得抄;(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二)材料作文
曾见一位老农喂牛。刚开始这位老农直接把草料放在地上,让牛毫不费力地取食,老农满以为这样牛会吃得很饱,干活会更加卖力。可是一段时间下来,老农发现,这头牛学会了挑三拣四,不仅浪费了不少草料,还常常工作懈怠。
后来老农想了一个办法:每次给牛喂草料时,他总是将草料放在一个比牛头略高一些的架子上。这样,如果牛要想吃到草料,就得付出一定的努力。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从那以后,牛不但不再挑三拣四,对一些稍微差一点的草料也吃得津津有味。
我好奇地问老农其中的原因,老农笑着说,这就叫做越容易得到的东西,越不懂得珍惜;越不容易得到的东西,越会想尽办法得到。
其实人生也如此。太容易完成的事情,往往让人没有动力,也体会不到丝毫成就感。而太难完成的事情,往往又让人望而生畏,觉得遥不可及。幸福就在于追求,只有那些通过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事情,才会让人产生成就感和幸福感。
要求:(1)所写文章的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3)不少于6O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维多利亚”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