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安徽省物资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施耐庵具有深厚的语言功力,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名著阅读课上同学们争先恐后,交流《水浒》108将中的有关人物。下列是林霏同学的发言内容,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秦明,使一条狼牙棒,有万夫不当之勇。他性情急躁,声如巨雷,外号“霹雳火”,常当先出阵,屡立战功。
B: 张顺,在江州以卖鱼为生。练得一身雪白的肌肉,在水下可伏七天七夜,人称“浪里白条(跳)”。
C: 燕青,刺一身遍体花绣纹身,心灵机巧,见多识广。跟卢员外学得一身好相扑,江湖上难逢对手。曾因老母亲被虎吃掉,在沂岭连杀四虎,人称“浪子燕青”。
D: 侯健,做得一手好裁缝活,飞针走线,技艺高超。长得黑瘦轻捷,人唤“通臂猿”。他负责制作旌旗袍袄。
E: 龚旺,外号“花项虎”,浑身刺有虎斑,脖子上刺着虎头,在马上会使飞枪。
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人生旅途,如果太过平坦顺利,反而会在___中虚度。正如流水,有波折才会____美丽的浪花。至于结局,并非是最重要的,____你享受了___的过程。

A: 索然无味 激起 因为 精彩
B: 如释重负 激扬 况且 精妙
C: 如释重负 激扬 因而 精美
D: 索然无味 激起 而且 精致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婷(pīn) 忧(qī) 当(gòu) 不容发(jiān)
B: 冕(guān) 亵(dú) 见(piē) 揉造作(jiǎo)
C: 拜(jié) 轻(qù)) 白 (shà) 自惭形(huì)
D: 养(huàn) 拮(jù) 言(zhēn) 自吹自(lěi)
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此诗为宋之问被贬期间所作。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第一句中的“岭外”可以看出诗人贬谪之地的遥远。
B: 从第二句中的“复”可以体会到诗人被贬的时间之久。
C: 从第三、四句可以感受到诗人回乡时害怕见到家中的亲人。
D: 从整首诗可以感受到思乡情切、内心矛盾的诗人形象。
5、水浒英雄中( )被称为“活阎罗。”
A: 阮小二
B: 阮小五
C: 阮小六
D: 阮小七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实践证明,能否坚持体育锻炼对提高同学们的体育成绩很有成效。
B: 我们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又要认真品评作者表达这种感悟所用的形式。
C: 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
D: 有些科学家认为,转基因大米富含维生素A,可以有效改善发展中国家人们营养不良。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青松傲雪挺拔,它的坚韧让世人_____;雄鹰搏击蓝天,它的价值得以完美展现;邓稼先毅然回国,功成“两弹”,他的伟绩_____。终南山耄耋之年,披甲逆行,悬壶济世,他的形象光彩夺目; _____人生的长度无法由人做主,_____人生的厚度可以因找准自己的位置而增加。


A: 惊诧 家喻户晓 虽然 但是
B: 敬仰 家喻户晓 因为 所以
C: 敬仰 举世瞩目 虽然 但是
D: 惊诧 举世瞩目 因为 所以
8、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借鉴 潇洒 成群接队 脍灸人口
B: 糟蹋 毕竞 走投无路 断章取意
C: 震憾 倜傥 奇闻逸事 鞠躬尽瘁
D: 怠慢 委屈 谈笑风生 陈词滥调
9、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据说在布依族中流传已有近900年的历史。

②从野生植物原材料的采摘、晾晒、清洗、水煮。

③花米饭是一种饨天然的绿色食品,色彩鲜艳,香味浓郁,美味可口,是布依族的特产。

④传统的原始布依族花米饭均是手工制作,过程复杂,步骤多。

⑤再到放入糯米浸泡、清洗、蒸煮、出锅阴干、密封储存,一步步都是纯手工完成。


A: ④①③②⑤
B: ④①②⑤③
C: ③①④②⑤
D: ③④②⑤①
10、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车去桃花岛,沿途风景络绎不绝 , 阴霾的心情随之烟消云散。
B: 李明津津乐道地说着这次获奖经历,高兴的心情溢于言表。
C: 面对困难,我们不要悲天悯人 , 应该鼓起勇气,奋力前行。
D: 老李酷爱收集和研究名人字画,但他常说:“我这些爱好不过是附庸风雅。”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 1 )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________之情。
( 2 )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 1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字晓岚,________(朝代)文学家。
( 2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

①山门于河________ ②十余岁________

③不亦乎________ ④沙为坎穴________

(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尔辈不能究物理。

( 4 )讲学家和老河兵在发表看法之前都“笑”了,请你分析二人因何而笑?
( 5 )本文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请谈谈你阅读本文后得到的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悼路遥》回答下列小题。

悼路遥

史铁生

①我当年插队的地方,延川,是路遥的故乡。

②我下乡,他回乡,都是知识青年,那时我在村里喂牛,难得到处去走,无缘见到他,我的一些同学见过他,惊讶且叹服地说那可真正是个才子,说他的诗、文都作得好,说他而且年轻,有思想有抱负,说他未来不可限量,后来我在《山花》上见他的作品,暗自赞叹,那时我既未做文学梦,也未及去想未来,浑浑噩噩,但我从小喜欢诗、文,便十分地羡慕他,十分的羡慕很可能就接近着嫉妒。

③第一次见到他,是在北京,其时我已经坐上了轮椅,路遥到北京来,和几个朋友一起来看我,坐上轮椅我才开始做文学梦,最初也是写诗,第一首成形的诗也是模仿了信天游的形式,自己感觉写得很不像话,没敢拿给路遥看。那天我们东聊西扯,路遥不善言谈,大部分时间里默默地坐着和默默地微笑,那默默之中,想必他的思绪并不停止,就像陕北的黄牛,停住步伐的时候便去默默地咀嚼,咀嚼人生。此后不久,他的名作《人生》便问世,从那小说中我又听见陕北,看见延安。

④第二次见到他是在西安,在省作协的院子里,那是1984年,我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回陕北看看,路过西安,在省作协的招待所住了几天,见到路遥,见到他的背有些驼,鬓发也有些白,并且一支接一支抽烟,听说他正在写长篇,寝食不顾,没日没夜地干,我提醒他注意身体,他默默地微笑,我再说,他还是默默地微笑,我知道我的话没用,他肯定以默默的微笑抵挡了很多人的劝告了,那默默的微笑,料必是说,命何足惜?不苦其短,苦其不能辉煌。我至今不能判断其对错,唯再次相信“性格即命运”。然后我们到陕北去了,在路遥、曹谷溪、省作协领导李若冰和司机小李的帮助下,我们的那次陕北之行非常顺利,快乐。

⑤第三次见到他,是在电视上,“正大综艺”节目里。主持人介绍那是路遥,我没理会,以为是另一个路遥,主持人说这是《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我定睛细看,心重重地一沉,他竟是如此的苍老了,若非依旧默默地微笑,我实在是认不出他了,此前我已听说他患了肝病,而且很重,而且仍不在意,而且一如既往笔耕不辍奋争不已。但我怎么也没料到,此后不足一年,他会忽然离开这个平凡的世界。

⑥他不是才四十二岁吗?我们不是还在等待他在今后的四十二年里写出更好的作品来吗?如今已是“人生九十古来稀”的时代,怎么会只给他四十二年的生命呢?这事让人难以接受,这不是哭的问题。这事,沉重得不能够哭了。有一年王安忆去了陕北,回来对我说:“陕北真是荒凉呀,简直不能想象怎么在那儿生活。”王安忆说:“可是路遥说,他今生今世是离不了那块地方的。路遥说,他走在山山川川沟沟峁峁之间,忽然看见一树盛开的桃花,就会泪流满面,确实心就要碎了。”我稍稍能够理解路遥,理解他的心是怎样碎的。我说稍稍理解他,是因为我毕竟只在那儿住了三年,而他的四十二年其实都没有离开那儿。我们从他的作品里理解他的心。他在用他的心写他的作品。可惜还有很多好作品没有出世,随着他的心,碎了。这仍然不止是一个哭的问题。他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上倒下去,留下了不平凡的声音,这声音流传得比四十二年要长久得多了,就像那块黄土地的长久,像年年都要开放的山间的那一树繁花。

(注释)①[插队]这里指1980年以前中国城市知识青年安插到农村生产队务农、下文“下乡”同文。②[路遥]中国当代作家,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书中描述了从大跃进时代到十一届中全会后的几十年,陕北黄土高原上农村的变化,以恢宏的气势和史诗的风格,全景式地表现了当时社

会生活的原貌。该作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③[峁:mǎo]部ma,方言,指小山包的意思。

( 1 )阅读文章第②段,说说作者为什么对素未谋面的路遥“十分羡慕”?
( 2 )作者多次写路遥“默默地微笑”,你从中感受路遥是一个怎样的人?
( 3 )第⑤段中,为什么我“心重重地一沉”?
( 4 )作者说路遥“在用他的心写他的作品”,文章的哪些内容能够证明这一点?请简要概括出来。
( 5 )第⑥段的画线句,两次写“这不是哭的问题”,说说这两次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不一样的爱

须一瓜

①有件事,让我特别感激我的父母,觉得他们了不起。长大后,我有时猜想,如果不是那样,我是否已经成为江洋大盗?

②那时候,我大概七八岁,和邮电大院里的孩子一起到郊外玩。在河滩上,我们欣喜的发现了大片的西瓜地,西瓜只有皮球大小。确认是西瓜后,所有的小孩都疯狂了。我们扑进瓜地,非常享受亲手摘瓜的感觉。我不知道别的孩子的情况,只知道我见了大的就扔了小的,最后留了两个比皮球大点的西瓜,反正糟蹋了不少。

③几个农民是包抄过来的,在呐喊声中,六七个小孩人赃俱获。在把我们押送回家的路上,农民一路恶声威胁,要给这帮小偷灌粪!这让我极度恐惧。在我的记忆中,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用天塌地陷形容那种绝望和自卑毫不为过。我们都知道自己错了,一个个 A (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任凭农民愤怒宣判。六七个孩子排成一行,就那样以小偷的耻辱形象,被揪进了成人的世界。

④惨剧才刚刚拉开帷幕。除我之外,所有孩子的家庭,随着农民拿到索赔款的离去,都响起了鬼哭狼嚎般的家暴声。有个叫小梅的领头大孩子,竟然被她父亲吊起来用皮带抽。我心惊胆战地悄悄走过去,然后惊恐地溜走。她的哭叫声和被打时尖厉的认错声,非常刺耳。一个院子里,到处是恐怖绝望的哀号,还有父母的怒骂和摔打的声音。

⑤我父母给了农民钱,一个西瓜两元,共四元。据说那时九块钱即一个人的月生活费。所以,索赔是巨额的,农民是用西瓜结子再生西瓜的方法计算损失的。我忐忑地等待父母对我的惩罚,但是他们始终谈笑自若,付钱的时候,还笑着调侃了我两句。然后他们就忙自己的事了。当我在院子里惊心游走,听着各家各户痛打孩子的惨烈之声时,我对自己命运的焦虑到了崩溃的地步。

⑥然而,我的事就这么过去了,后来居然成为我们家的一个笑谈和趣闻。开始我还 B (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藏起来,形容十分羞惭),但我父母始终坦荡安然,他们的笑脸如一面明净的镜子,在那个镜子里,我隐约看到了自己的健康纯净。

⑦可惜极度敏感的我,一直到很大才明白我父母的伟大拒绝。他们压根就不接受那些农民对小孩的严厉惩罚。我父母也许自己都不知道,他们与院子里其他父母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所给予我的有力呵护和巨大的心灵解放。

⑧如果事情相反,我想以我的年龄﹑我的个性,即使不逆反成为小偷,内心的扭曲也是难免的。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从不顾及孩子的感受的。

⑨当然,我父母也不是神仙,两个哥哥太捣乱的时候,父亲偶尔也教训他们。但是,我终生铭记的是,我父母在我精神危机时刻的笑脸

(选自《青年文摘》)

( 1 )联系语境,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在第③段和第⑥段的空白处写出两个相应的成语。

( 2 )阅读全文,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词语。

欣喜若狂→________________→渐渐释然

( 3 )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选文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 4 )文章结尾句说“我终生铭记的是,我父母在我精神危机时刻的笑脸”。你是如何理解此句中“笑脸”一词的?

( 5 )“不一样的爱”不光体现在作者的父母身上,还体现在很多人身上。例如:美国富豪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日前倡议全美的亿万富豪宣誓,在有生之年或死后将自己的大半家产捐给慈善机构,而不是全留给自己的子女。你在生活中感受过“不一样的爱”吗?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如果你要长时间等待,你能不因此厌烦;如果自己看护的东西被破坏,你能俯身去修补;如果所有人都怀疑你,你仍能坚信自己……你将会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如果你怀揣着遗憾,那就让时光去倒流;如果你珍惜着现在,那就让这美好去驻足;如果你遥想着未来,那就让想象的翅膀带你飞翔……你可以拥有一个属于你的世界。
如果……
请你以《如果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全题目。②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半月缺que””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