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蓟县下营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病句诊所)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阳光教育”为学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个性化“菜单”,涌现出大批优秀的阳光少年。
B: 市教育局推动的“研学旅行”项目,在丰富学生见闻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C: “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全市中小学中掀起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
D: 我校“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让同学们更加热爱和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2、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戏剧种类繁多,除国粹京剧外,还有山东的吕剧、柳子戏、上海的沪剧、越剧,河南的豫剧,安徽的黄梅戏等地方剧种。
B: 2012年11月,新一届中央领导人首次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C: 宋瓷特殊的美质,取自儒道释等传统文化,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音乐、舞蹈、戏曲、杂技……等艺术门类,这些皆可从陶瓷装饰画中觅得踪迹。
D: 《红楼梦》开篇就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作者那种寻觅读者中的“知音”的意味呼之欲出。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读完写来的一封信,西藏姐妹卓嘎和央宗幸福感油然而生
B: 美国当地时间10月31日下午,在纽约市世贸中心附近发生一起汽车撞人恐怖袭击事件,这样的治安环境与中国境内截然不同
C: 日本高铁在英国首秀搞砸,迟发、漏水、空调坏了,被困在车厢里的乘客疲倦不堪
D: 盐城夜色如澜,璀璨的光环境与建筑完善融合,花枝招展 , 令人神往。
4、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怪诞不经 由然而生 沾轻怕重 咄咄逼人
B: 恍然大悟 花枝招展 参差不齐 大相径庭
C: 骇人听闻 迫不及待 小心翼翼 眉开眼笑
D: 畏罪潜逃 混为一谈 神通广大 神采奕奕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鱼我所欲也》选自法家经典著作《孟子》。《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濂全集》,作者宋濂,宋代散文家,字景濂。
B: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腐儒的典型是周进、范进;贪官污吏的典型是汤奉、王惠;八股迷的典型是马静、鲁编修。
C: 中国古代的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D: “这个会议被他搅得不欢而散”和“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这两个句子都是被动句。
6、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不记其数 冥思暇想 谈笑风生 天翻地覆
B: 相形见拙 川流不息 见异思迁 申张正义
C: 再接再厉 义愤填膺 栩栩如生 截然不同
D: 正襟微坐 惟妙惟肖 迎刃而解 自出新裁
7、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原名周树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B: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矛盾冲突。
C: 《陋室铭》《爱莲说》中的“说”“铭”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
D: “烽火”是古代边防军事通讯的重要手段,烽火的燃起表示有战事出现。
8、下列句子中按括号中的意思填写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科学家(想象,假设)假想了这头黄河象化石的来历。
B: 他以自己(不松懈;做事抓紧)不懈的努力和才华,创造了非凡的奇迹。
C: 她(当之无愧)不愧是赏月的行家,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
D: 上帝(警告劝诫)告诉他离开村庄以后,不管身后发生多么中国重大事故,都不准回头去看。
9、下列加点词语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苦吟诗人”贾岛有时为一句诗斟酌二三年,真可谓妙手偶得
B: 他从小就在外面闯荡,所以对人情世故很是练达。
C: 交通网络飞速发展,铁路桥梁鳞次栉比 , 人们出行方便快捷。
D: 老师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成绩,如法炮制了许多新颖的练习题。
10、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只有依靠人民,不断为人民造福,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B: 随着农家乐的兴起和快速发展,让许多乡村旅游已逐渐上升到一个产业化的阶段。
C: 专家提醒您:用耳机收听音乐,音量最好保持在40~60分贝,且不要超过一小时。
D: 世界文坛殿堂级之作《百年孤独》问世 40 多年来,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余华、莫言等知名作家都称曾深受其影响。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阔,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阔,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1 )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 2 )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三峡》和《与朱元思书》,完成下列各题。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沿阻绝 ________ ②猛浪若________

渔者歌曰________ ④经纶世务者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3 )找出甲、乙两文中所使用的通假字各1个,并写出其意思。

①甲文中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

②乙文中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

( 4 )乙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静的句子是________。

( 5 )甲、乙两文都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________,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________;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突出________,乙文以“有时见日”来突出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眼 睛
①我曾注视着一个孩子的眼睛,很久很久……
②一天早晨,我经过一个地方,突然,看见路旁一双乌黑的小眼睛。我停下来走到他的面前,对于我的这一举动,他并没有退缩。他只有四五岁的样子,稚气的模样令人无限怜爱。噢,多美丽的一双小眼睛!我望着他,不禁心生赞美。如果说世界有神圣、美丽的东西,哪里能找到比孩子眼睛里蕴含的更多的呢?我凝望着,凝望着,忽然有一些惶悚的感觉!怕我的面孔在他眸子中照出来。
③在这充满憧憬的眼睛里,找不到丝毫阴影,就像他没有忧郁的小心灵一样。我仿佛窥见他的灵魂在空中翔舞,是自由而明朗的。
④离开了这个孩子。但,他明亮的眼睛,依然闪耀在我的脑际。以后,每一次看到这孩子,总爱凝视他可爱的眼睛。我更相信:“从眼睛里,可以探悉到一颗心灵。”
⑤从此,我惯以冷峻的逼视,去探索人们的眼睛。怀着一份奢望,想在茫茫人海,寻获一些可贵的心灵。别怪我说得太颓废,我是失望!在可笑的人群中,我从未发现像孩子一样的眼睛。我看见过英勇的、高傲的、睿智的、恋爱的、仁慈的眼睛……我也看见过淫荡的、充血的、谄媚的、贪婪的、哀怨的眼睛……我看见过发光的或失神的眼睛、高尚的或卑鄙的眼睛,然而从没有看过像那孩子如秋夜莹星一样清澈、明亮,洋溢着生命希望的眼睛。也许仍是有的,也许隐藏在晦暗的角隅,我想。
⑥一次,我走在薄暮的旷野中,斜阳昏暗的光线,笼罩了山峦水影,苍茫的气氛迷漫在天地间,空中充满了凄迷的情调。我孤寂地走着,一条又直又阔的黄土大路,一直伸展开去,没有尽头似的隐没在遥远的暮色里。我的心灵为这一片暮色所震撼了……
⑦前面,有一个行路的人影,我加快脚步赶上。是一位龙钟的老人,拄着杖缓慢地走着,很衰老了,可是步履仍很矫健,一步一步,迟缓,却很有力。
⑧从后面赶上,我问:“老先生,前面不远就到宿店了吧?”
⑨听到了我的声音,老人似乎有些惊讶,有些犹疑,但他终于回答了我:“青年人啊,你的眼睛看得清楚,为什么要问我啊?不过,要到宿店,路还是很远的。”
⑩朗朗的声调铿锵动人,我才注意到老人双目已经失明了。
⑪你走得快还是先走吧,我独自走惯了,黑夜和白天,都是一样,我总是摸索着走。”
⑫我走得快吗?我心中重复着这句话,也许此时我的脚步比老人快,可是,谁知道老人的脚下走过多少路了?真想伴他走一程,但看老人走路的姿态,知道他是善于行路的,我终于先行了。
⑬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可是它在我脑子里并不能轻轻抹去。像那次我突然间发现了孩子眼里的光亮一样,留下了深刻的痕印。我忘不了老人的那种强傲的姿态,常常咀嚼着老人和我的那段对话。不错,人生是漫长的,而且很难到达宿店。哪里是宿店呢?哪里又可以停下脚步呢?路是没有尽头的,走啊!走啊!当生命之光熄灭了的时候,也许正是生命之光点亮了的时候。
⑭是的,路是没有尽头的。从孩子洋溢着生命希望的眼神,我懂得应该怀一分真情去开创未来的道路。从老人双目已盲的行进中,我领悟到奋力前行的意义。
⑮选定自己的方向,踏实地走。也许,这就是人生应该做的。我得换上孩子般真挚而充满希望的眼睛。
(选自百花文艺出版社《郭枫散文选》,有改动)

( 1 )文中第⑤自然段列举了英勇的、高傲的、睿智的、恋爱的、仁慈的眼睛;淫荡的、充血的、谄媚的、贪婪的、哀怨的眼睛。这些眼睛中一定不包括______________的眼睛。

( 2 )联系全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含义。
A.我问:“老先生,前面不远就到宿店了吧?”
B.不错,人生是漫长的,而且很难到达宿店

( 3 )文中第②自然段写道:“噢,多美丽的一双小眼睛!我望着他,不禁心生赞美。”联系全文看,“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陈述。

( 4 )文章写“我”在黄昏时的一条山路上赶路寻找“宿店”,遇到一位失明老人,“我”真想伴他走一程,……但我终于先行了。你认为“我”该不该“先行”?为什么?

散文阅读

春风过处

王畔政


①没有一种风比春风更令人陶醉。虽看不见,却无处不在。山川丘陵、江河湖海、田野森林、城市村庄,她都用温柔的手抚摸过。春风过处,万物藏蕤,生机勃勃。


②北方四季泾渭分明,季节的风吹向大地,让人感受到时令的变迁、植物的荣枯。每当春风到来时,整个大地总会为之一振,苏醒,返青,拔节,生长。


③春风是一寸一寸地来到的,她边走边为大地褪去寒衣,然后一点一点着上春色,直至冬衣褪尽,春色满园。


④燕子每到春天便会跟随春风按时返回村庄,寻找它曾经的家园。它们打扫干净亲手营造的巢房,白天在野外觅食,傍晚在村街上游戏。春风中,家雀在墙头嬉闹,鹁鸪鸟在屋脊上追逐,斑鸠在柳树枝头上下翻飞,上百只灰喜鹊在杨树、梧桐树的枝丫上安营扎寨,远远望去,一个个喜鹊的家在春风中摇曳。


⑤麦田脱去叶片上的灰白,伸展开蜷缩的腰肢,将深绿色在田野里铺展。紫叶李花团锦簇,红玉兰含苞待放,连翘灿烂,碧桃俏丽,紫荆花争艳……村庄的册页里,赤橙黄绿青蓝紫,一股脑儿展示。


⑥流水潺潺,小河是系在村庄胸前的绸带,更是大地的血脉。这里是鹅鸭的天堂,它们在河中觅食、嬉戏,还在河面上唱着“鹅鹅鹅”“嘎嘎嘎”的歌。河边垂柳依依,那鹅黄色的芽苞,将河水映绿染黄。


⑦柳笛一声天下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折柳、做柳哨,然后吹着柳笛喇叭比赛。笛声嘹亮,或细腻婉转,或粗犷高亢,春天就这样被吹得绿意盎然。


⑧草长莺飞三月天,正是纸鸢翩飞的好时候。找一片空旷的场院,逐渐放开牵线,“蝴蝶”“蜈蚣”迎风展翅,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天上的风筝飞着,地上的大人和孩子们站在春天里,尽情地享受着十里春风、万里春光。


⑨刚从坡里回家的邻家大伯,背上的蜡条筐里盛着刚割下的鲜嫩韭菜。走在大街上,只听他远远地喊着,头刀子韭菜——无公害的!上前一闻,泥土的气味弥漫开来,正好可做晚饭的菜肴。隔壁院子里两棵香椿的枝丫上,早已冒出红绒绒的芽头。女主人轻轻掰下几枝嫩芽,用刀切成碎末,再打上鸡蛋搅匀,热油烧锅,下锅翻炒,香椿芽炒鸡蛋的香味飘向四方。


⑩一片云彩在村庄的上空盘旋,一会儿春雨便下起来,斜风细雨,不疾不徐。春雨贵如油,老天知道村庄的心事。拾掇完农具刚从坡里回家的村民,也不急于赶路避雨,直让那细雨淋头,从头到脚仿佛在享受甘霖。春风细雨,浇灌着干渴的大地,浇灌着村庄的根系。根系滋润,才会枝繁叶茂,蓬勃生长出一个丰盈的村庄。


⑪傍晚的村庄安详静谧。春风向晚,袭来暖暖春意。远处西山落日,霞光万道;近处炊烟袅袅,白云悠悠。小街整洁一新,小院氤氲着浓郁的烟火气息。晚饭后,乡邻们打开微信,聊会儿天,再看一看天南海北的信息。鸟归巢,鸡上宿,牛羊归圈。真是一派人间好景致。

( 1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开篇点题,写了春风过处,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B: 第⑧段描写大人小孩在春风里放风筝的画面,意在表现人们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C: 第⑪段通过对落日、炊烟、小街等景物的描写,突出了村庄安详静谧的氛围。
D: 本文从大自然写到人物再写到村庄,思路清晰,表现了春风给万物带来的变化。
( 2 )结合全文,简析第③段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 3 )第⑩段中从坡里回家的村民为什么“不急于赶路避雨”?
( 4 )本文从视觉、嗅觉、听觉描写春风,请选取其中一个角度,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效果。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幸福就在身边
要求: ①写一篇记叙文,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优雅的魅惑”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