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于都县银坑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句子的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中种种苦涩,______________,历程中多少挫折,______________,漫漫岁月里的辛苦挣扎,_____________,但由于忍耐,由于奋斗,也由于不断地向上望,坚韧的生命终能超越所有的忧患与磨难,而从生活本身获得智慧。


A: 曾催人衰老憔悴 曾使人失望流泪 曾给人痛苦沉思
B: 曾催人衰老憔悴 曾给人痛苦沉思 曾使人失望流泪
C: 曾使人失望流泪 曾给人痛苦沉思 曾催人衰老憔悴
D: 曾使人失望流泪 曾催人衰老憔悴 曾给人痛苦沉思
2、下列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玉帛 朝(穿戴)衣冠
B: 肉食者(鄙视,小看),未能远谋。 且(哪里)置土石
C: 能谤讥于市朝,(使……听到)寡人之耳者 (苦于)山北之塞
D: 吾妻之(认为……美)我者,私我也。 聚(家)而谋曰
3、

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能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删去“能否”)
B: 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删去“从”和“中”)
C: 随着三峡大坝主体工程的完工,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提前两年发挥防洪、发电和航运。(在“航运”后面加“的作用”)
D: 由于冷空气给北京带来的降雨并不明显,而且又有充足的日照时间,可是气温并没有像先期预计的那样低。(把“而且”改为“那么”)
4、

下列加下划线的文言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风烟望五 无人问
B: 媵人持沃灌 赴蹈火
C: 臣不受恩感激 引人入
D: 陈太丘与友而遇
5、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B: 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
C: 多乎哉?不多也。
D: 要不是偷,怎么会打断腿?
6、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奠基 澎湃 咳嗽 妇嬬皆知
B: 狂澜 攀谈 呜咽 酣然入梦
C: 亘古 斑澜 粗拙 大庭广众
D: 修葺 炽热 闲瑕 怏怏不乐
7、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黑(yǒu) 热(chì) 首(qǐ) 鼓助威(lèi)
B: 逃(cùan) 确(záo) 堂(nòng) 即物起(xìng)
C: 倒(tān) 野(guǎng) 宁(wú) 险象生(dié)
D: 恶(zēng) 木(nè) 闻(fěi) 如法制(páo)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缅怀 不修边幅 敦实 穿流不息
B: 告诫 轻歌曼舞 驰骋 强词多理
C: 演绎 分崩离析 绝择 袖手旁观
D: 震撼 人情世故 恬静 销声匿迹
9、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矿藏,水流,国有森林,荒地和其他海陆资源,都属于全民所有。
B: 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写生的地方?已经无法知道了。
C: 有人提出这样一种人生哲学,叫做“人人为自己,也就是人人为大家。”
D: 尽情歌唱吧,欢呼吧,为我们这春光明媚的大地!
1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半年来,梅葆玖、陈忠实、杨绛……等大师的离去,无不使我们每个人心中充满了悲痛之情。
B: “都到齐了吗?同学们。”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C: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这句诗词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发奋有为。
D: 十三、四岁的胡适沿着崎岖艰险的小路走进上海,飘到美国,回到北京,他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成为国人敬仰的国学大师。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山坡羊·撞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1 )划线句子分别从哪两个角度形象地描绘出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
( 2 )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今:国富民殷,社会和谐。请就两种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战国策·燕策二》)

【注释】①比:连续,接连。②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说称自己为“臣”。③还:音义词,“旋”,围绕,绕圈子。④朝:同上文“旦”,早晨,也指一天。

( 1 )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才美不外/往事耳
B: 策之不以其/虽有至 , 弗学,不知其善也
C: 虽有名马/而两狼之并驱如
D: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之/元方入门不
( 2 )把下面句子翻评成现代汉语。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愿子还而视之。

( 3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作者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表达了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强烈愿望。
B: (甲)文的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它的才美“不外见”,因此作者呼吁有才之士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C: (乙)文骏马待伯乐至而增价,说明权威的重要性,同时告诉我们盲目的崇拜和迷信权威也是不可取的。
D: (乙)文介绍了这匹骏马“一旦而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实际都证明了甲文提出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槐花

①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②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

③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A】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④“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

⑤“什么奇迹呀?”

⑥“你们这样的花树。”

⑦“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

⑧“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

⑨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B】

⑩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我在海德拉巴看到耸人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

⑪“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

⑫“什么神奇?”

⑬“这木棉花。”

⑭“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

⑮【C】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了。

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

⑰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D】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赏。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语,又对我讲话。周围的山石树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一片生机,融融氤氲。荷塘里的绿水仿佛更绿了;槐树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篱笆里开的红花仿佛更红了。风吹,鸟鸣,都洋溢着无限生气。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

(选自《季羡林散文集》,有删改)

【注】①氤氲(yīn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 1 )文章第三段至第十五段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

( 2 )下面的句子是文章原句,请选择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 )

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 3 )第十六段划线句中“这种习惯指文中的哪一句话”?

( 4 )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三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 5 )“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初渡红海

钱歌川

①从中国到欧洲,最舒服的一段海程,是在上海与新加坡之间,海船在平静的水上滑走,简直像我们的长江轮船一样,使你只感到旅行的舒适,而绝不觉得有何行路之难。那时你可成天躺在甲板上,放眼乾坤,茫无涯际,但你并不觉得这太虚的可怕,反而感到十分娱目骋怀,因为朝云暮霭,其设色绮丽像美人的玉颜;落日流星,其悲壮豪放像英雄的热血。这些大自然的奇景,一幕幕展开在一碧万顷的海上,看来格外觉得惊人。你看到西天的彩霞,因为眼底没有一点人世的俗物遮断,觉得它格外地迫近在身边,不,我们有时简直觉得自身在那些颜色之中,而有目迷五色之慨。有时一颗流星从太空飞来,令你为之惊闪一下。当这些天工的动态看得你两眼无力的时候,你便可闭上眼睛,来听水波的音乐,轻风从你面上一扇一扇地掠过,你在不知不觉之中就睡去了。

②但这样的日子没有几天就过去了;印度洋上的风浪打破了我们海上的美梦,它把我们锁在深舱颠来簸去,骤然使我们怀念到故国,大有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之慨。我们此时不敢再贪眼福,看什么仙境,只希望看到人间,看到一点陆地,就感到比什么还满足了。

③我们的船到孟买是在天黑以后,我登岸乘过两趟汽车,到了一家中国莱馆“鼎和”的时候,还觉得身子是浮的,脚下在摇动。几日来昼夜没有安宁过的心身,此时踏到了坚实的土地,还一时舒不过气来。弱质书生,能不自笑?

④我们在孟买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可以说刚把“海病”医好,身体还未十分恢复,又继续前进了。阿拉伯海上风浪之大,实不减于印度洋,有时比印度洋还要厉害。我们重又睡倒,在小床上嫁卧了三天,直到船快入亚丁湾时才算平静了一点。

⑤印度洋过了,阿拉伯海过了,现在展开在我们前面的是红海。红海!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名字。海不碧而竟红,而且是热得像火一般的红,真使人视为畏途。小时读世界地理,知道世间有一个红海,因为夹岸是热带的沙漠,所以把这海上的气候也迫成了一个蒸笼一样。有了这点预备知识,到印度时见人就不免要询问一下眼前这道难关的情形,那里到底热到什么程度呢?据一位副领事根据经验的答案是最热时有一百二十度(这里指华氏一百二十度,约为48℃)。我的天!我们到那里要不被蒸熟真是天保佑。

⑥于是乎红海的热度,就成了连日船上谈话的中心。有一位同舱的朋友,竟拿出一封信来给我们看。那是一位上次乘这船赴欧的人写来的,信上说他们那一趟经过红海的时候,船客中有三人热死,而且船上死人,是非执行海葬不可的。船客要不幸死在船上,他的尸骨就永远不会有落土之安,他的后人对他无墓可扫,只好临空哀吊。这消息多么骇人听闻,但这却是铁一般的事实,没有人要发生疑问,老实说,这时谁也不暇生疑,大家心里都忙着在忧惧和盘算自己怎样渡过那关头。一切的无神论者这时心中都有了上帝,祈祷着这次的牺牲者不要落在自己头上。

⑦有些事前有准备的人,这时便成了大家羨幕之的,他们带有一床凉席和一个大口的热水瓶,预备过红海时好盛冰水。又带有各种治痧解暑之药。这一切我一样也没有,我所有的是一颗冷静的心,我得用我的冷静来对付那种酷热。

⑧红海一刻一刻地迫近了。进了亚丁湾以后,两岸已见童山荒岛,气候也就渐进地热起来。

⑨到红海了!——这消息细声地传遍了全船。因为船行已无颠簸,我们都走上甲板去看,果然看到两岸的山,有时窄得和长江上游的水面一样,仿佛对岸可以对话。海水的颜色也和别处一样,最奇怪的就是并不那么热。于是有人解释这幸运的原因。

⑩“现在我们运气好,遇着逆风,所以还算风凉,并不大热。”接着他又警告我们不要过于乐观,他说:“不过顶热当然是船停在马所瓦的时候,那时一丝风也没有,我们如果上岸去,常要中暑倒地而死,甲板上太阳厉害,也不可去,顶好是躲在舱内喝冰汽水,最是安全。”

⑪这解释是很动听的,于是大家口袋里都预备了一些零钱,并声言马所瓦只有几幢兵房,毫无可看,都不预备上去。

⑫其实我们这时已在红海上行走,所谓红海杀人的热度也不过如此,我们本可以安心下去,不幸今天刚巧是逆风,而且又有劳那位先生善意的解释,致使我们多担了几个钟头的忧虑。

⑬九月十五日正午,我们的船抵马所瓦了。在一年中最热的月里,且在一日中最热的时候,来到这世界上最热的地方,我们居然没有热死岂非天佑。然而我决不愿跟着那些出过洋的人,遇事来夸大其词,我说,我们这次过红海,没有一人热死,并不关天,毋宁是当然的事。

⑭船停了,风止了。甲板上和岸上都有人跑来跑去,并没有人倒地。我床上没有凉席,床头没有冰壶,怀中没有痧药,但我仍然没有热死,而且一点不觉得热的难受。因为寒暑表不过停在九十度上下(约为32℃),距一百二十度还远得很。上海、汉口也常有超过百度的时候,自然比九十度更要热一点。未到红海以前,老是担心到那里要热死,既到红海以后,方知谣言之不足信。一切事都得自己经历一番,才知真伪,并可减少许多杞忧;过红海只是经历中之一种而已。

(选自《我的树林》)

( 1 )本文续写了作者初渡红海的经历,根据文意完成填空。

航海路线

途中感受

上海-新加坡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骤然怀念故国,有出门一时难之慨

阿拉伯海-亚丁湾

风浪际天实不减,“海病”刚好更遇艰险,为红海之酷热而恐怖着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 2 )按要求品味语言。

①印度洋上的风浪打破了我们海上的美梦,它把我们锁在深舱颠来簸去,骤然使我们怀念到故国,大有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之慨。(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②有一位同舱的朋友,拿出一封信来给我们看。(品析句中加下划线的“竟”字的含义)

( 3 )作者在续写自己渡海经历的过程中,善用渲染气氛的方法,阅读知识卡片,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文中一种渲染气氛的方法及其效果。

知识卡片:

渲染本指中国画的一种技法,这里我们指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对写作对象作突出、形容、烘托等。渲染气氛常有以下几种方法:环境渲染法、人物场面渲染法、镜头切换法、心语渲染法、循环往复渲染法、数量渲染法等。

知识卡片:

渲染本指中国画的一种技法,这里我们指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对写作对象作突出、形容、烘托等。渲染气氛常有以下几种方法:环境渲染法、人物场面渲染法、镜头切换法、心语渲染法、循环往复渲染法、数量渲染法等。

( 4 )作者在文末这样说道:“一切事都得自己经历一番,才知真伪,并可减少许多杞忧。”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呢?请结合文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生活中一定有你喜欢的事物,试着把这一事物连同你的感受写出来。请抓住这一事物的特征,适当运用一些手法使文章生动传神。文体不限,字数600字左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黄昏之后黎明之前”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