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谣言 抱歉 悠然 目不窥圆 B: 绞肉 梳头 奠基 沥尽心血 C: 迭起 深霄 草率 层出不穷 D: 卓越 背诵 昼夜 迥迥目光 |
2、 | 下列字音与字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烂熳(màn) 匿(ruò)名 庶(shù)祖母 B: 芦荟(huì) 长髯(rán) 眼翳(yì)病 C: 不逊(sùn) 禁锢(gù) 文绉绉(zhōu) D: 诘(jié)责 锃(chéng)亮 颔(hàn)首 |
3、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划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然而遗憾的是,在日本有那么一些人总是千方百计地歪曲历史,________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侵华行径,________沙文主义情绪,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 ②阅读和欣赏散文,________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人生或自己的感悟,________要认真分析作者用以表达这种感悟的形式。 A: 粉饰 煽动 既 又 B: 修饰 煽动 不但 而 C: 粉饰 鼓动 既 又 D: 修饰 挑动 即使 也 |
4、 | 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生活中正因为有了这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人才会变得坚强,经得起挫折。 B: 我们不应兀兀穷年 , 否则便会碌碌无为了。 C: 虽然他们是双胞胎,但他们的性格迥乎不同。 D: 老舍先生沥尽心血 , 讴歌社会主义,受到群众的欢迎。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罪有应得。B: 战士们靠近边缘向下一看,头晕目眩,觉得眼前的大岩来回晃动,自己的身体天花乱坠。 C: 面对金融危机,如果国家安之若素,那么国民就会大失所望。 D: 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事倍功半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 |
6、 | 下面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云——桃园三结义(《三国演义》)B: 阿廖沙——寄居外婆家(《童年》) C: 武松——景阳冈打虎(《水浒传》) D: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西游记》) |
7、 | 下列短语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 爱莲说 十拿九稳 开卷有益 鸟语花香 B: 伤仲永 相当迅速 最后一课 安塞腰鼓 C: 游子归 目光犀利 范进中举 斑羚飞渡 D: 谈读书 热爱生命 休息一会 关爱自己 |
8、 | 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华尔街日报》称,部署干扰通讯和雷达系统的装备,将增强中国声索南海主权的能力,阻止美国在争议地区的军事行动。 B: 主席在演讲中提到,我国将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四项重大举措。 C: 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的城市,应该注意防止出现过分发展服务业、消极发展工业的趋势。 D: 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 |
9、 | 选出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 ) A: 董卿在主持《朗读者》节目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令广大观众目不暇接。 B: 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对大脑感知领域进行研究。 C: 这次大型海上编队驶入印度洋,让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元海的愿望成为现实。 D: 今年5月,德国的五十二名文化使者从汉堡出发,开始了横跨欧亚大陆之旅。 |
10、 | 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B: 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 C: 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 D: 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春的/洗礼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 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1 )对于这种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该词在叙事上有点有面,把纷繁场面叙写得层次分明,又能有力地突出主题。B: “亲射虎,看 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鬓微霜”,但仍英武有力,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 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选词由实而虚,由 叙事而抒怀。 ( 2 )古人用词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的哪一个字用得好,请说说妙在何处? |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________ ②必先苦其心志 ________ ③衡于虑 ________ ④而后作 ________ ( 3 )文章第一段用排比的修辞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列举他们的事例有何作用?( 4 )第二段讲到提高人的能力必须具备的条件,作者通过“苦”、“劳”、“饿”、“空乏”、“拂乱”这些词语要告诉我们,人应该经受哪些方面的考验才能有所提高?( 5 )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解。 |
麦与镰的季节
屈绍龙
①时光,以镰刀的脚步,一步一步走近。阳光的移动,河水的流逝,月亮的圆缺,燕去雁归,土地在河水中移动,这就是时间的脚步。在收割着地面的一切,不知不觉间,夏季来了。麦子在逐日褪去身上的绿色外衣,披上淡黄色的衣衫。
②立夏过后,扬花的麦子,总是羞涩地将两点花瓣儿挂在穗头,麦地里就多了一层淡雅的粉白。粉白不起眼,只是很温情,像乡村的少女,匆匆赶路,总是散着一绺头发,低着眉,红着脸,青春的气息,舒畅而又细腻。
③麦子是土地的女儿,也是养育乡村的母亲。就像乡村的女孩儿有一天也会感到受孕的幸福,以生命创造生命,在痛苦的幸福中祈福。
④初夏,楝子花开,是麦子逐渐成熟的标志。羽状的复叶是苦的,粗糙的树皮是苦的,椭圆的果实是苦的,深埋的根须也是苦的,苦心的苦楝树,淡紫色的小花朵浓郁的开满整个灌浆时节,一种独特的苦香四处弥漫。麦子的成熟,是和石榴花开相应和的,饱满的麦粒,堆满我们的院落,火红的花朵,摇曳在我们的每一段岁月。岁月,让人的感情发生着变化,就像葡萄在时间的催化下变成美酒一样,浓郁芳香醉人。
⑤我曾在柔和的春夜漫步田间,微朦的月光下,小麦,在风中摇曳,显示出努力生长的模样,土地是软绵绵的,踏上去有一种舒服的感觉,新翻的泥土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气息,与小麦散发的清香味糅合在一起,有一种给人向上的力量的感觉。月光如水,静静地泻在田野作物的叶面之上,像洁白的乳汁。作物在春的时节,努力地拔节生长,似乎能听到生长的声音,一种向上的音响。
⑥麦子是温柔的女子,在召唤阳刚的镰刀。初夏时节,麦子成了待阁的少女。
⑦我手握镰刀,弯腰低头,向麦子致敬。或许是她们太矮小,不,是她们太牵挂母亲。我只好蹲下,与她们近距离接触。我再一次对她们感念,我单膝跪下,进一步向她们致敬。
⑧一分神,手指被锋利的镰刀轻轻划破,殷红的血液,在光洁的镰刀上留下斑斑痕迹。不知是麦子柔弱,还是土壤疏松,镰刀时而割断麦子,时而又将麦子连根拔起,麦芒刺伤我的手指和手背,隐隐作痛。
⑨远方的养牛院子里,牛的尾巴在不停地摇摆,驱赶着身边的蚊蝇,姿态很甜美,旋律也很优雅。或许,牛儿们知道麦子成熟,收割后,被轧扁的麦秸是它们最好的食粮,麦田就是它们天然的谷场和食料厂。
⑩有些植物追求肥沃,有些植物则追求空间,而麦子,是既追求肥沃,又追求空间的农作物。当冬日万物沉睡时,麦子则在广袤的土地之上苏醒,绿色在田野间镶上了边框,她们是那么纤细,是那么弱小,是那么新绿。此刻面对金色麦田,她们过往的绿色身影,在我们的眼前不停地晃动。绿色,是最感人,最有情的。她们不像红色那样热,不像蓝色那样冷,她们柔和美好,给人安慰,使人安静,叫人思索。
⑪手指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使她们显得更加美好柔和,给人安慰,给人安静,让人增添无限的思索……
(选自2017年第5期《散文选刊》 有删节)
( 1 )根据文章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
扬花的麦子 |
成熟的麦子 |
①________ |
收割麦子 |
赞美麦子 |
温情 |
②________ |
努力生长 |
牵挂母亲 |
③________ |
①岁月,让人的感情发生着变化,就像葡萄在时间的催化下变成美酒一样,浓郁芳香醉人。 (屈绍龙《麦与镰的季节》)
②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冯骥才《日历》)
以上两段文字都感悟岁月,请根据你的理解,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留守乡村的爷爷
(蒋曼)
①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洪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他似乎从未有退休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
②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下蛋在山上,便宜了黄鼠狼。在他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
③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④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菜长出来了,鸡长大了,就在它们之间编一道竹篱笆;赶场时,买点不常见的菜苗,种出来,看着都感觉稀奇。天燥地旱,他不着急:“没啥,油菜今年长得好,天干油分足。”如有阴雨,他也会安慰家里人:“稻子灌浆的时候,雨水多,不空壳。”某年洪水来犯,他也如此淡定:“这土肥沃啊,明年又种嘛。”数十年与土地亲密相守,其经验足够让他从容不迫。
⑤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荣衰不只是庄稼和草木。爷爷能在一岁一枯荣的山野田间洞悉生命秘密。在乡村,死亡从来不是禁忌,到了高龄岁数,他们会早早地请来风水先生,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遍漆,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需要干燥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
⑥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现在还都郁郁葱葱,生长在已被废弃的小学校里。我们结婚时,他建议我们种一棵树,然而在水泥森林的城里,连人都难以安顿,我们在哪里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树呢?
⑦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了。”爷爷说不来动听的话,小孙女却记住了爷爷的礼物。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
⑧有一次,我们回老家时,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那一棵树。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大声地告诉孙女:“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狗也是你的……”
⑨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
(摘自《长春日报》)
( 1 )文中“爷爷”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答出四点即可)①从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句中加点词“镌刻”在文中的含义。)
②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为什么说爷爷给孙女的故乡是“广袤而丰盈”的?)
( 3 )结合全文,谈谈标题“留守乡村的爷爷”的作用。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一定有许多温暖的记忆。可能是父母的呵护,可能是师长的关爱,可能是朋友的支持,也可能是在社会上的所见所闻,这些记忆永远留在我们心里,让我们带着感动成长。
请你以“流过我心田的暖流”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