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奉新县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下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班主任的耐心教导和帮助下,小鸣终于和他的同桌和好如初,破镜重圆了。
B: 个别民警认为工作时间饮点酒是小事,就不以为意 , 结果因违犯规定而受到处分。
C: 5月16日美国以莫须有的罪名全面封杀中国通讯金业华为,这种行为让人深恶痛绝
D: 我觉得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 都会得到不同的感悟。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一路美景仿佛置身画中,令我们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B: 就算刮风下雨,他还是一如即往地坚持工作。
C: 他讲话总是吞吞吐吐,拐弯抹角,不得不让人心生疑虑。
D: 历史雄辩地证明,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是中华民族的中流底柱。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风(sāo) 望(níng) 偻(gōu) 亵(dú)
B: 惊(hài) 游(yì) 劫(nǜe) 席(yán)
C: 雎(zì) 笑(cī) 桥(jiàn) 言(zhēn)
D: 停(chì) 养(huàn) 发(wǎn) 取(xí)
4、下列词语中划线字音和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 息(zhì) 简(lòu) 锐不可当
B: 首(qiào) 息(bǐng) 悄然不惊
C: 要(sài) 蒙(mèi) 油光可签
D: 发(bān) 宽(sù) 引吭高歌
5、

下列句子,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愿一切生命不至于因 在石缝间而凄凄切切。
②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在我的心头 。
③笑是一种个人的创造,也是一种集体生活感情 的表现。

A: 飘落 荡漾 融洽
B: 飘飞 游荡 融会
C: 飘扬 浪荡 融化
D: 飘荡 荡漾 融通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涎水烦锁迷惘妇儒皆知
B: 迟钝奠基深宵心有灵犀
C: 烦燥拖沓自矜沥尽心血
D: 遨游震悚斑澜天崖海角
7、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年十一假期,前来秦始皇陵兵马俑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B: 小草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和赞颂。
C: 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
D: 上海一人工湖惊现巨幅“中国地图”,这一巧妙设计可谓独具匠心
8、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qūn)情 (zhuō)壮 (shùn)息万变
B: 双(mú) (níng)望 万(lài)俱寂
C: 慰(jiè) 亲(wěn) 连(zhuì)绵延
D: (sù)穆 震(zhàn) 雷(tíng)万钧
9、选出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
A: 《简•爱》中简•爱在舅父家里过了十年倍受歧视和虐待的生活,她不敢与经常欺负她的表哥对抗,也不敢公开指责袒护表哥的舅母。
B: 《骆驼样子》中祥子用积攒了三年的钱买了一辆新车后,车却被溃败的逃兵抢走了,人也被抓走了。
C: 《朝花夕拾》一书中,《父亲的病》里的衍太太让“我”在父亲临终之际大声呼唤父亲;《琐记》里的衍太太怂恿“我”私拿母亲的钱。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身上凝聚着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10、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第/枕 德/旅管/一针见
B: 赌/胳/名信 受/正危坐
C: 热/愁 数/剖学 空/挑拨离
D: 郁/视 潮/通社 隔/不关心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回答后面小题

【甲】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注释】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 1 )下面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的前两句选用了“迟日”“江山”“春风”“花草”这些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B: 【甲】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迟日”,一“飞”一“睡”,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C: 【乙】写了遭受夜雨的痛苦以及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情绪含蓄压抑。
D: 【乙】前面的铺叙为后面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 2 )这两首诗歌,第一首写于作者刚刚定居成都草堂之时,第二首则是定居草堂的后期之作,试说说两首诗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古人知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释】: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 1 )下列对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蔓不枝:长枝节
B: 亭亭净植:种植
C: 自古人知兰贵:尊贵
D: 平居与萧艾不殊:相同
(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活环境虽有区别,但都有高洁、纯朴的品质。
B: 【甲】【乙】两文都表明了要退隐山林、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才华的人生态 度。
C: 【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乙】文则赞美了萧艾和兰花的清香宜人。
D: 【甲】【乙】两文都涉及到了作者所鄙视的那些追功名、逐富贵的社 会现象。
( 3 )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③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 4 )【甲】【乙】两文,在做人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现代文阅读,回答1-7题。

黑发底下

①父亲如书,我是他的再版。从头到脚,我们神奇地保持一致。像是隔着上下三十年的同一个人。

②我们都顶着一头坚硬的黑发,它仿佛含有铁质,根根向上,挺立如戟。抬手轻轻拍打,会发出稠密结实的“嘭嘭”声,像电流穿透掌心击中身体。在我们个体生命的海拔上,它高高在上,乌黑茂盛,像潜藏在大地深处的煤一样不说话,我们在它底下日复一日地生活着。

③小时候,我们一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到星期五,天麻麻亮,父亲就独自一人趟着露水,一根扁担挑起两只箩筐,走上弯弯山道,到几十里外的深山里去挑煤来烧。傍晚踏着夕阳,挑了满满两箩筐煤回家,正赶上吃晚饭。母亲给他准备一只杏儿大小的杯子,盛满酒,父亲端起酒,贴近唇边轻抿一下,仿佛浑身的困乏与疲惫就被这杯酒解除了。母亲就在这时瞥见了他黑发中躲来躲去的几根白发,惊呼道:“哎呀,你都有白头发了。”说着,她拨开发丝,小心翼翼地拔下,摊到父亲掌中。

④那白发蓼寥几根,躺在父亲掌心,枕着纵横的掌纹,银光闪亮,像是会发光的羽毛。

⑤南方的冬夜沉静如石,落入幽深漆黑的古井中,漫长而冷清地守望黎明。天难得地飘起了,越飘越大,压在银杏枝头,不时可以听见树枝清脆的断裂声。狭窄的厨房里,头顶一豆灯光,炭炉傍墙站立,烧壶沉默不语,散发淡淡的热量。我们一家围炉取暖。父亲注视着我和弟弟,就像牧人盯着两只可爱的羊羔羔,问道:“你俩谁给我拔白头发?一根一分钱。”正在打瞌睡的我们顿时来精神了,抢着拔。

⑥父亲的白发不多,稀稀疏疏地像微薄的雪花撒入广袤的黑土地,倏忽拧身捉迷藏似的躲了起来,在灯下实在不容易寻找到。每拔到一根,我们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溅起一片响亮的欢呼。一晚上下来,收获并不多。

⑦然而,明明头天晚上拔光了,可是,过了一夜,父亲的白发又蹿出了一些,似乎拔的速度总也撵不上蹿的速度。一到晚上,无所事事的我们还是乐意给父亲拔白头发,我们只是觉得自己长大了,父亲坐着,我们站着,我们与父亲一样高了。一个个冷寂无聊的冬夜很快蹑手蹑脚地溜走了,我和弟弟同时分享着一个心照不宣而且自鸣得意的秘密。

⑧等我们都上学了,父亲不再叫我们拔白头发了。生活的困窘和难以排遣的忧愁日渐沉重地压迫着他,他的白发越生越多,几乎占据了“半壁河山”,一眼望去,触目惊心。我想他除了怕耽误我们的功课外,可能连他自己都泄气了,听任那些白发喧嚣地恣肆疯长。

⑨后来,父亲被病魔缠身,惊心动魄的手术后,就是不停地吃药、打针,各种治疗。有时候父亲斜靠在病床上,双眼微闭,我觉得他仿佛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坐在那里,用手轻轻地拍拍头发,发出“嘭嘭”的声音,这声音把一切嘈杂和烦恼都给隔离了开来。但是,事与愿违,他的头发很快就掉光了,露出了空荡荡的头皮,一根不剩地失去了他无比珍爱的头发,他不得不戴上帽子。不知道为什么,我竟觉得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在人群间有些落寞。

⑩有一天,我忽然提起儿时拔白头发的事,父亲一愣,马上孩子似的笑了,瘦削的脸颊上猛地腾起了两片火烧云,沉浸在对往事的愉悦回忆中,良久,才慢悠悠地说:“那时,你俩真淘气,老是拔了黑发糊弄我。”

⑪秘密像包袱被父亲轻描淡写地抖开,我有些无地自容。在岁月面前,一天天变老的父亲曾束手无策,试图借助剔除白发来抗拒生命的一次次落雪,赶在大雪封山以前挽留住某些悄悄远行的记忆,这很像一个农夫靠铲掉杂草来保护庄稼的成长。可我们顽皮的行为却在加速岁月流逝的脚步,我们以帮凶和同谋的身份与父亲鲜明对立。

⑫今天这个日子,在父亲积雪一样飞速消融的生命海拔上,我多么想为他种下一头黑发让他重新骄傲地穿过人群,像煤被阳光点燃。

⑬但岁月如流水,匆匆逝去,不舍昼夜,无法回头。

(文/简默 有删改)

( 1 )说说文章标题“黑发底下”的含义。

( 2 )第③段中“母亲”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理解。

( 3 )简要分析第⑤段画线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 4 )请赏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

( 5 )与第⑦段“我和弟弟同时分享着一个心照不宣而且自鸣得意的秘密”中“秘密”相照应的句子是 。

( 6 )第⑨段“我竟觉得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在人群间有些落寞”中“丢”字用得很传神,请简要品析。

( 7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和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驿路梨花

彭荆风

①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②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儿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③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④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

⑤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

⑥瑶族老人又说:“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我这次是专门送粮食来的。”

⑦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⑧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 A (修整、修补、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⑨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 B (闪、跳、跑)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⑪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⑫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⑬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⑭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⑮“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⑯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⑰ 17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 1 )请从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并填在A、B处。

A________ B________

( 2 )请给选文中波浪线句子做朗读设计。
( 3 )根据知识卡片,分析选文13段属于ABC三种记叙顺序中的哪一项?请从原因、经过、结果三方面简要概括这部分内容。这种记叙手法有何作用?

知识卡片

A.顺叙:记叙顺序的一种,按时间顺序叙述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发展过程,行文自然流畅、脉络清晰。

B.倒叙:记叙顺序的一种,把后发生的情节或结局提到前面来叙述,常会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C.插叙:记叙顺序的一种,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


( 4 )“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有人说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2018年2月4日,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一场普通的毕业典礼倍受关注。81岁的“奶奶同学”薛敏修完成了所有专升本课程的学习,在这一天拿到了天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本科毕业证书,而为了这一刻她已经奋斗了整整四年。

2014年,77岁的薛敏修进入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她成了“身边的榜样”,成为老师和同学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她每天都是凌晨5点起床,基本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看书学习。她说:“只要学习我就高兴,学习我就有收获。”

她会五门语言(中文、英语、法语、俄语、拉丁语),还会用制表、修图等软件,确实令人惊叹!

要求:①根据对上述材料的阅读理解,请从“梦想”“坚持”“榜样”“学无止境”“勇于挑战”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写作,600字以上。②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不想长大”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