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福鼎市求新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 )
A: 藩篱 口头蝉 滚瓜烂熟 蛛丝马迹
B: 门楣 城隍届 长吁短叹 不容置疑
C: 缄默 里程碑 消声匿迹 顾名思义
D: 愧怍 中轴线 语无伦次 因地治宜
2、

下列句中没有使用拟人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C: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D: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3、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
B: 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2岁,小玲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直可爱的机器狗。
C: 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姓?”
D: 老师提问:“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蛰和春分。”
4、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或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瘩(gē) 然入梦 门(kǎn) 而不舍
B: 嚼(jǔ) 如重负 斑(lán) 颠流离
C: 育(bǔ) 妇皆知 修(qì) 苛杂税
D: 笨(chì) 悲天人 震(sǒng) 大广众
5、阅读《外国诗两首》,对划线的字在语境中的意思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虔信————恭敬而相信。
B: 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慰藉————安慰。
C: 晨曦中我在幼发拉底河沐浴沐浴————洗澡。
D: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深邃————深奥。
6、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阜新被誉为“玛瑙之都”,匠师们精雕细琢的玛瑙工艺品令人叹.为.观.止.。
B: 上海启动“五五购物节”第一天,消费金额突破 100 亿元。消息传出,众.说.纷.纭., 引来关注者们的一片欢呼。
C: “共享单车”走进人们的生活,它的使用方法已为百姓耳熟能详,只要扫码支付, 即可获得便利。
D: 反复推敲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往往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7、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是《西游记》的第四回。其中的“弼马”就是“弼马温”,其官职就是御马监正堂管事,“齐天”即齐天大圣,都是指孙悟空。
B: 成语“望梅止渴”“鞠躬尽瘁”“乐不思蜀”“才高八斗”“破釜沉舟”都出自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他们的主人公分别为曹操诸葛亮刘禅、曹植、黄盖。
C: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主人公在四个主要地方即舅妈家里(盖茨海德府)、雷沃德学校、桑菲尔德庄园、圣约翰家的生活。
D: 华子良是《红岩》中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他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利用特务对他放弃戒备,经常叫他出去挑菜的机会,将狱中的情报送出去。最后越狱带领解放军前来营救狱中的同志。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飘渺 派遣 贪婪 喧腾 天然汽
B: 诀别 险燥 称职 匿笑 肖像画
C: 干涸 嗔怪 禁锢 帐蓬 家具店
D: 瘫痪 殉职 安详 战栗 大拇指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小张告诉小王,睡前看电视时间太长或玩手机时间太长,都会导致他难以入眠。
B: 文明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市民的一举一动往往可以显示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
C: 学校组织防震逃生演练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师生熟知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方法。
D: 5月3日至4日,中美就经贸问题举行了磋商,达成了就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
10、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爱乐之城》就像一颗色彩鲜艳且华丽无比的炮弹,打响了威尼斯电影节的第一炮。影迷们热血沸腾,迫不急待地前往影院一睹为快。
B: 在离他不到二十英尺远的两块巉岩之间,他看到了成堆的骸骨,阴气缭绕,几乎要让他窒吸了。
C: 王维能体验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气慨,陆游有对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赞叹,只因他们与天地为伴,与日月同行。
D: 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神圣的传言,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王昌龄的《〈采莲曲〉二首》,完成小题。

采莲曲(其一)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采莲曲(其二)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①“吴姬”句:古时吴、越、楚三国盛尚采莲之戏,故此句谓采莲女皆美丽动人,如吴越国色,似楚王妃嫔。 ②浦口:江湖会合处。浦,水滨。

( 1 )对上面《〈采莲曲〉二首》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其一)第一句吴姬、越艳、楚王妃三个词连用,铺写出采莲女争芳斗妍、美色纷呈的景象。
B: (其一)第二句正面写采莲活动,从“争弄莲舟”来看,似乎是一种采莲的竞赛游戏。
C: (其二)三、四句写一种人花难辨的沉郁孤愁之境,令人情飞思动,回味不尽,余韵无穷。
D: (其二)诗人自始至终不让采莲女们在画面上明显地出现,人与荷叶,人与荷花,浑然一体。
(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的妙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成,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节选自欧阳修的《朋党论》)

【注】①党引:结成私党,互相拉拢。②保:关心,爱护。

( 1 )下列选项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臣小人无朋/太守
B: 其何哉/自号曰醉翁也
C: 君子则不/则北通巫峡
D: 其暂为朋 , 伪也/更有痴似相公
(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 3 )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小人无朋”。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中国之美

【美】赛珍珠

这就是中国!

她的美是那些体现了最崇高的思想,体现了历代贵族的艺术追求的古董、古迹,这些古老的东西,也和它们的主人一样,正缓慢地发生着变化。

这堵临街的灰色高墙,气势森严,令人望而却步。但如果你有合适的钥匙,你或许可以迈进那雅致的庭院。院内,古老的方砖铺地,几百年的脚踏足踩,砖面已被磨损了许多。一株盘根错节的松树,一池金鱼,一只雕花石凳。凳上坐着一位鹤发长者,身着白色绸袍,宝相庄严,有如得道高僧。在他那苍白、干枯的手里,是一管磨得锃亮、顶端镶银的黑木烟袋。倘若你们有交情的话,他便会站起身来,深鞠几躬,以无可挑剔的礼数陪你步入上房。二人坐在高大的雕花楠木椅子上,共品香茗;挂在墙上的丝绸卷轴古画会让你赞叹不已,空中那雕梁画栋,又诱你神游太虚。美,到处是美,古色古香,含蓄优雅。

变化中的中国发生了一些让人伤心的事情。

前几天,我去了一个著名中国现代画家的画室。看着那一幅幅广告画,一幅幅俗套的健美女郎像和那用色拙劣的海上落日图,我的心直往下沉——一堆粗制滥造的油画!但是在画室的一个不显眼的角落,我发现了幅小小的水彩画。那是一条村巷,在夏日的黄昏的阵雨中,弥漫着淡蓝色的雾,一些银灰色的斜线划过画面。从一座让人感到亲切的小屋的窗口,闪出微弱的烛火。一个孤零零的人手撑油伞踽踽独行,湿漉漉的石块上投下了他那摇晃的身影。

我转过身来,对画家说:“这是最好的一幅。”

他的脸顿时明朗起来。

“你真这么看?我也是这样想的!这是我以前每天都看到的故乡街巷,但是,”画家叹息一声,“这是我为消遣而画的,这画不能卖掉。”

虽然这儿的千百万在贫困中挣扎的人们,一直都在为一口饭而终日辛劳,但我知道,无论如何,人不能仅靠植物生活。我们最需要的是那些大家都能自由享用的美——澄塘霞影,婀娜的花卉,清新的空气,可爱的大自然。

前几天,我把我的这个想法对我的中国老师讲了,他随口讲了一句:“仓廪实则知礼仪,衣食足则知荣辱。”

我想是这样的。

然而,我相信我的园丁昨晚美餐了一顿。当时,他在草坪上快活地干活。我则坐在竹丛下沉思。突然,一片奇异的光彩把我从沉思中惊醒,我抬头一看,西天烧起了绚丽的晚霞,令我心驰神往。

“噢,看哪!”我喊道。

“在哪儿?在哪儿?”园丁紧紧抓住锄把叫道。

“在那儿。看那颜色有多美!”

“哦,哪呀!”园丁却不胜厌恶地说,弯下腰去接着修整草坪,“你那样大声喊叫,我还以为有蜈蚣爬到你身上了呢!”

说实在的,我并不认为爱美要以填饱肚子为前提,再多的美食家也只是美食家。此外,如果我的中国老师所说的那句话绝对正确,那我该怎样解释下列情况呢?那又老又聋的王妈妈,可怜的寡妇中更可怜的一个,整日里靠辛辛苦苦为人缝衣换碗饭吃,然而,她桌上那个有缺口的瓶子里,整个夏天都插有她不知从哪儿弄来的鲜花。当我硬是送她一个碧绿的小花瓶时,她竟高兴地流出了眼泪。

还有那个小小的烟草店。那位掉光了牙齿的老店主,整天都在快乐地侍弄他的陶盆里一株不知其名的花草。我院外的那位农夫,让一片蜀葵在房子四周任其自然地长着。还有那些街头“小野孩儿”,也常常害羞地把脸贴在我门上,向我讨一束花儿。

不,我认为每个儿童的心田里,都能播下爱美的种子。尽管困苦的生活有时会将它扼杀,但它却是永生不灭的,有时它会在那些沉思冥想的人的心田里茁壮成长,对这些人来说,即使住进皇宫与黄帝共进晚餐也远非人生之最大乐趣。他们知道自己将永远不会满足,除非他们以某种方式找到了美,找到人生之最高境界。

( 1 )“仓廪实则知礼仪,衣食足则知荣辱。”作者对此却表示了怀疑,作者为什么会怀疑?请从正反两个方面简要概括文中令作者产生怀疑的生活事例。

( 2 )园丁的“快活”和“厌恶”反映出怎样的内心世界?

( 3 )“他的脸顿时明朗起来”“画家叹息一声”,画家先“明朗”而后“叹息”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 4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美”有哪些思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A.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B.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证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着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九月二十五日

( 1 )文章第一段三次说“是事实”,用意何在?用文中的短语概括这一段论证的内容。
( 2 )本文在论证中心论点之外,还明示了民族自信力于当时的作用,请你在文中找到并摘抄下来。
( 3 )文中A,B两处画线的句子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 4 )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

②“状元宰相”“地底下”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感恩

作文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书写规范、整洁、美观。⑤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所在学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爱上孤单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