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 A: 酝酿 黄晕B: 贮蓄 伫立 C: 炫耀 目眩 D: 笼罩 葱茏 |
2、 | 对下列文段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A: 文段介绍了安置屏风的目的及多种好处。B: 室外安置屏风,是因为其实用性和艺术性;而室内安置屏风,则只是因为其艺术性。 C: 文段采用了举例子、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D: 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的好处:起分隔作用,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是流通的。 |
3、 | 下列说法中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细柳营》节选自《史记》,作者是司马迁,是战国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B: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 C: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它是孔子关于自己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等多项内容。 D: 墨子,名翟,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
4、 | 下面句子划线的成语使用准确的一项是( ) A: 目前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B: 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不迫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 C: 小明做好事受到老师的表扬,毫不介意 , 谦虚地说:“做这点小事算什么,老师,我会继续努力的。” D: 他为人低调,行事谨慎,其书法作品已呈现出遒劲稳健、潇洒自如的独特风格。 |
5、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阔绰 侍侯 两肋插刀 无原无故 B: 隐匿 吆喝 异想天开 无精打采 C: 戏谑 驾驭 千钧之力 涝涝叨叨 D: 置息 莲蓬 战战兢兢 拳打脚踢 |
6、 | 下列对加点字词或拼音的拼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它没有婆娑( )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qiú( )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yì( )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A: pó shā,虬,逸B: pó suō,虬,溢 C: pó suō,虬,逸 D: pó shā,球,溢 |
7、 |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你出海远行。B: “我不会杀猪了,”胡屠户道:“有我这贤婿,还怕后辈子靠不着怎的?” C: 人们在思考:网络技术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D: 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成为内心的永恒。 |
8、 | 下列划线多音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殷(yīn)切地问 劈(pī)头就问 奔(bēn)丧(sàng)回家 B: 你说咋(zǎ)样 佣(yōng)工到齐 累(lěi)计35亿多亩 C: 别开小差(chà) 想占便(pián)宜 长颈(jǐng)鹿走了 D: 搁(gē)置争议 豁(huò)出性命 巴勒(lè)斯坦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上课了,小王还没到校,班主任焦急地说:“她可是从来不请假的呀……” B: 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C: 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 D: 据统计,2017年一季度,国内汽油行业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大约12.7%左右。 |
10、 |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在中国,邓稼先是位妇孺皆知的科学家。 B: 面对国民党特务,闻一多先生气冲斗牛 , 怒不可遏。 C: 杨绛当时没有理解出老王“我不是要钱”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D: 抗击疫情,作为医生的她当之无愧 , 义不容辞。 |
黄鹤楼自古享有“天下第一楼”之称,有同学找来了有关“黄鹤楼”的诗文。 黄鹤楼记 唐·阎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樅①,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阔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刺使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底政其凝。或透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系。王室载怀,思仲宣之能赋;仙踪可,嘉叔伟之芳尘。乃哨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纪兹贞石。 时皇唐永泰元年,岁次大荒落②,月孟夏,日庚寅也. 【注释】①巃樅(lóngzōng) :高耸的样子。②大荒落:《尔雅》纪年, 太岁运行到地支“巳”的方位。 菩萨蛮·黄鹤楼① 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②滔滔,心潮逐浪高! 【注释】①1927年春,大革命处于低潮。“八七”会议决定武装反击,找到出路。②酹(lèi):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起。 下面是两位同学的讨论,请你根据文意,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涵:古人常用“孟仲季”表示排行,如孙权,字仲谋,因为他排行老二;同样,“孟仲季”也表示季节,《黄鹤楼记》文末的“月孟夏”应该是农历______月。 小文:你教了我一个很好的文言文阅读方法—积累迁移法。由此,我从《醉翁亭记》中“名之者谁”,推断出“遂以名楼”中的“名”是 ______的意思。 小涵:遇到不懂的词,还可以查字典解决。例如“临”有如下义项:①从高处往下看。②到,靠近。③面对,对着。④将要,快要。“下临江流”的“临”是 ______ (填序号)。不方便查阅时,还可以根据语境推断,“ 乃喟然曰 ”中“哨然”的意思是 ______。 小文:“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这句的意思是 ______,写景颇见文采。读此文,让我想起《岳阳楼记》,两文都写了登楼所观壮美之景。 小涵:《黄鹤楼记》写了 ______,抒发了 ______。但我认为《黄鹤楼记》就楼写楼,而《岳阳楼记》技高一筹,格局更大,《岳阳楼记》一文胜在写景不是目的,而要表达______。 小文:是的,崔颢写出巅峰之作后,写黄鹤楼要不落前人窠白太难了。我向你推荐毛 泽东的词《菩萨蛮·黄鹤楼》。你品读一下,看看这首词是怎么把悲凉提升到悲壮的? 小涵:______。 |
阅读甲乙两则短文,回答小题。 【甲】……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僰①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②,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③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④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郁离子·僰人舞猴》 【注】①僰(Bó),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②伫,站立。③佁然,静止貌。④褫(chǐ),剥去,脱下。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①元方入门不顾 顾:________ ②耻己之不如也 耻:________ ③思所以败之 所以:________ ④乃袖茅栗以往 袖:________ ( 2 )翻译下面的语句。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 ( 3 )元方、巴童聪明机智,其令友人“惭”、使猴舞“败”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 4 )你认为两文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分别是什么? |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②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③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④春天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⑤春天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⑥春天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 1 )根据课文内容补全文章空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明确这三处依次突出了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各用一个字填空)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课外阅读。
学无止境
这是美国东部一所规模很大的大学毕业考试的最后一天。在一座教学楼前的阶梯上,一群机械系大四学生挤在一起,正在讨论几分钟后就要开始的考试,他们显示出很有信心。这是最后一次考试,接着就是毕业典礼和找工作了。
有几个说他们找到工作了,其他的人则在讨论他们想得到的工作。怀着对四年大学教育的肯定,他们觉得心理上早有准备,能征服外面的世界。
即将进行的考试他们知道只是很容易的事情。教授说他们可以带需要的教科书、参考书和笔记,只要求考试时他们不能交头接耳。
他们喜气洋洋地鱼贯走进教室。教授把考卷发下去,学生都眉开眼笑,因为学生们注意到只有5个讨论题。
3个小时过去了,教授开始收卷。学生们似乎不再有信心,他们脸上有可怕的表情,没有一个说话。教授手里拿着考卷,面对着全班同学。教授端详着面前学生们担忧的脸,问道:“有几个人把5个问题全答完了?”
没有人举手。
“有几个人答完了4个?”
仍旧没有人举手。
“3个?”
“2个?”
学生们在座位上不安起来。
“那么1个呢?一定有人做完1个了吧?”
全班学生仍保持沉默。
教授放下手中的考卷说: “这正是我预期的。我只是要加深你们的印象,即使你们已经完成了四年工程学教育,也仍旧有许多有关工程的问题你们不知道。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在日常操作中是非常普遍的。”
于是教授带着微笑说下去:“这个科目你们都会及格,但要记住,虽然你们是大学毕业生,你们的教育才开始。”
随着时间的消逝,这位教授的名字也许会模糊,但他的训诫却不会模糊。
( 1 )画横线的语句表现了学生怎样的心理变化?( 2 ).除“学无止境”外,再用一个短语恰当地概括本文所揭示的道理。题目:幸亏有你
提示:“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是一个人,一本书,一次经历,一份追求。
要求:①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②不得抄袭;③思想健康,语言文明;④字数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