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罗定市泷水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华为老总任正非敢于霸气地回应美国的打压,原因是由于他心中有格局,有气度,有远见。
B: 从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到“人民教育家”,于漪用一生诠释了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切追求。
C: 影片《我和我的祖国》通过重现历史瞬间给祖国70周年大庆庆生,票房约达13.02亿以上。
D: 为迎圆明园马首铜像重回故乡,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在国家博物馆开展隆重捐赠仪式。
2、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玲珑透(tì) 阑(shān)
B: 言简意(ɡāi) 褴(lǚ)
C: 名中外(chí) 酬(yīng)
D: 浮想联(piān) 寒(jìng)
3、

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 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变幻多恣 疲惫不堪 养精蓄锐 迫不急待
B: 浑身解数 精疲力竭 念念有辞 孜孜不惓
C: 低回婉转 语无伦次 头晕眼花 略胜一筹
D: 精打细算 腰酸背痛 进退维谷 相得宜彰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新时代的教育应当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B: 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一系列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C: 能否准确地解释粉丝文化的内涵,是正确树立青少年价值观的关键问題。
D: 国庆节前夕,南宁市许多商家开展商品打折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前来购物消费。
6、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的《朝花夕拾》描述往事,既有温情与童趣,又夹杂着理性的批判。
B: 《西游记》是一部有趣的书,作者罗贯中以唐玄奘取经故事为艺术材料创作的神魔小说。
C: 王明捧着一幅字画送到李老师跟前说:“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
D: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本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7、下列划线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感(kǎi) 巢(kē) 憔(zùi) 散(chāi)
B: 一时(shà) 脸(jiá) 笑(nì) 菡(dàn)
C: 搓(niǎn) 刺(fěng) 难(kàn) 确(zuó)
D: 优(yǎ) 酿(yùn) 黄(yùn) 应(hé)
8、下列四个选项中,划线字读音的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qiáo) 息(bǐng) 然(qiǎo) 精竭虑(dàn)
B: 刻(juān) 热(chì) 责(jié) 芝麻(hù)
C: 红(fēi) 学(chuò) 发(juǎn) 深痛疾(wù)
D: 酒(sì) 亮(zēng) 禁(gù) 春意然(àng)
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

A: 中秋节
B: 元宵节
C: 端午节
D: 七夕节
10、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听了郎朗精彩的钢琴独奏曲《黄河》后,大家都叹为观止
B: 作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C: 市民秩序井然地上下公交车,这已成为古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D: 雷锋是家喻户晓的楷模,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杜运燮

随着陆陆续续的闪电警告:他们来了!

阵阵风都传播着到来的确讯:他们来了!

每一叶片每一枝条都遥指着:他们来了!

每双眼睛在渴望着,每张嘴在颤动:他们来了!

越过一张又一张被撕掉的树叶标语,他们来了!

越过一个又一个监狱的铁窗,他们来了!

越过一条又一条报纸上的捏造消息,他们来了!

越过一堆又一堆难忘的血泊,他们来了!

为着撕人心肺被窒息的呻吟声,他们来了!

为着惨绝人寰的最底层的挣扎声,他们来了!

为着回响在无数街道和炕头的怒吼声,他们来了!

那就是冲破冰冻严寒的春雷欢呼声,他们来了!

1948年于新加坡

( 1 )在诗中“陆陆续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

( 2 )下面这几句话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状态?

“越过一张又一张被撕掉的树叶标语”“越过一个又一个监狱的铁窗”“越过一条又一条报纸上的捏造消息”“越过一堆又一堆难忘的血泊”。

( 3 )解释下面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惨绝人寰:________

②窒息:________

( 4 )“他们”到底指的是谁?

( 5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歌第2节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自然图景转向40年代中国社会的政治黑暗,以四个“越过”表明“雷”来势的不可阻挡。
B: 诗歌第3节重在表现“雷”滚滚而至的目的,并把“雷”从实写升格为一种消灭压迫和剥削的解放的象征。
C: 最后一句中“冲破冰冻严寒”几个字,意在承接诗歌第一节春雷到来之前自然界的种种征兆和反应。
D: 以“随着”“越过”“为着”起始的三节诗,既隐含“雷”到来时由远及近的动态,又逐步揭示了“雷”作为人民解放象征的寓意。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奢劝说平原君

(宋)司马光

赵田部吏赵奢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之。赵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使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选自《资治通鉴》卷五)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平原君家不肯/则无敌国外患者
B: 赵奢以法治/水陆草木
C: 安得有此富乎/与家君期日中
D: 国赋大/吾与汝毕力
( 2 )请用三条“/”给画线句子断句。

上 下 平 则 国 强 国 强 则 赵 固 而 君 为 贵 戚 岂 轻 于 天 下 邪

( 3 )平原君依仗自己的权势想杀掉赵奢,后来为什么被赵奢所折服?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房间里的大象

刘瑜

①“房间里的大象”,在英文里,意指所有那些触目惊心地存在却被明目张胆地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实或者感受,就是那些“我们知道,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该知道”的事。

②有些时候,沉默也许是起源于善意和礼貌,比如和一个口吃的人聊天,我们假装注意不到他的口吃。有些时候,人们害怕权力,害怕高压,害怕失去眼前的利益,于是沉默成了一种自我保护。

③拒绝发声并不奇怪,因为发声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比如,谈论全球变暖意味着我们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意味着我们可能要选择不买车、少开暖气和空调、刻意节约用水。所以为了逃避责任和不安,还是不谈这些为好。但是大象并不会因为你不谈论而消失,全球还会继续变暖……

④沉默的人越多,打破沉默就越难——因为当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沉默的漩涡,从这个漩涡中挣脱出来需要的力气就越大。面对第一个站出来大喊“屋子里有大象”的人,人们往往不会顺着他的手指去看有没有一只大象,而是怒斥他为什么吵醒了自己的好梦。房间里的大象就这样在“合群”的人们中越长越大。

⑤随着大象越长越大,它被戳破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因为随着大象越来越大,掩盖这只大象所花费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并且,目击者的增多也意味着出现“叛徒”的可能性在增大。

⑥直视我们生活中的沉默,直视生活中不被阳光照耀的角落和我们自己的软弱。

( 1 )将《房间里的大象》与《皇帝的新装》联系起来思考,回答问题。

①“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我自己。我决不能让人知道这件事。难道我不称职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老大臣”为什么有这种心态?在《房间里的大象》摘录一句话解答。

②“随着大象越长越大,它被戳破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

概括出《皇帝的新装》中能证明这句话的情节。

( 2 )第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联系本段内容简要说明这种方法的作用。

( 3 )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中心论点。(不超过10个字)

( 4 )生活中“房间里的大象”并不少见,请你举一个例子,并谈谈自己对此的看法。(80﹣100字)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①一只青蛙,最近走红起来。

②这是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游戏,让一只“特立独行”的青蛙成为人们竞相争养的“宝贝”。它独自吃饭,读书,做手工,外出旅行。你能做的,就是在庭院里采摘三叶草“赚钱”,为它准备餐食,给它整理出发的行囊,然后发现它一声不响地离开,再等它悄无声息地归来。偶尔,它会为你拍一张照片寄回,让你知道它身在何处,甚至还寄来一些“土特产”,给你些小惊喜。不过,你们的联系也仅限于此,更多时候你见不到它,也不知道它在哪儿。

③没有激烈炫目的画面,没有复杂的操作流程,朴素到寡淡的游戏设置,却能让这么多人走心地投入,原因在于这款游戏对现实生活的深刻“隐喻”,引发了人们的内心共鸣。

④养蛙,养娃。相似的读音,勾勒出的是相似的生活场景。而回看你为这只蛙所做的一切,也像极了自己的父母。傍晚归家,推开家门,总会看到餐桌上摆好父母准备已久的可口饭菜;离开家乡,奔向远方,日益年迈的父母除了惦念,能做的,也只是帮我们整理行囊,多备些衣物吃食,将这份家的温暖尽力延续得久一点。父母辛劳半生、奔波忙碌,所希望的,也是多换得一些“三叶草”,让孩子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更安稳的成长条件。这份长情的付出,这些默默的奉献,是游戏内外并无二致的父母深情。

⑤只不过,这份深情常常被一种“空巢”的孤独所覆盖。前一晚你还看到“蛙儿子”在桌前吃饭、床上读书,第二天一早,房间里已不见踪影,空无一蛙。更多的时间,是你自己一人,面对空荡荡的房间,等待它的归来。你只能凭借它从远方寄来的一张张照片去想象“蛙儿子”过得怎样,现在何方。你离不开这座房子去陪它看外面的世界,只能守在原地等它回家。那份独自思念的寂寥,那份不知归期的守候,让我们隐约体会到为人父母“空巢”之后的苦楚与不易,却也难说真正懂得那些一别数载、难得团聚的“空巢老人”的复杂心情。毕竟,游戏的体验与现实相比,终究还是浅薄了些。

⑥而反观这只青蛙,何尝不是另一种“空巢”角色?独自吃饭,独自远行,独自生活,这只蛙的日常状态,也是背井离乡、独自于远方拼搏的“空巢青年”们的现实侧写。他们每天迎着人流上班、回家,日常饮食常靠外卖速食陪伴,更多的时间是形单影只排解内心的孤独。偶尔给家人打一个电话,想一吐心中的落寞和艰难,但电话接通的瞬间,心又坚强起来——报喜不报忧,不能让家人为我担心。于是寒暄和问候中,多说一些新成绩,少说一些不容易,就像游戏里青蛙寄回的照片,不时展现的各种美景,让你感到愉悦和安心。

⑦青蛙所到一地,便会寄来一张照片,让你知道它看到了怎样的风景,正和谁在一起。生活中的你,是否也如这只青蛙一样,及时和父母分享你的生活?你未必需要每日一次的联络,哪怕几天跟他们通一次电话,发几条微信,告诉他们你最近在忙些什么。他们未必懂,也未必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但他们感觉到你对他们的在乎,参与进你的日常,知道自己没有游离于你的生活。而那些来自父母的关怀与问候,在某个寂寞夜晚,也能成为温暖身心的热汤。

⑧这只青蛙虽令人着迷,却总让你有种隔膜感,因为哪怕回家,它也只是低头做自己的事,默不作声。反观自己,每次回家,是不是只有在“该吃饭了”“该睡觉了”“该起床了”这样的时刻才和父母搭上一句话?在回程的路上,和父母告别时,才想起原来这次回家也没和他们好好地说几句话?或许你已经习惯一个人每日的虚拟社交生活,但那几日的抽离,可能换来的是父母更久的快乐与温暖。哪怕是一起看看电视、一起散散步,也远比“低头看触屏,抬头摸鼠标”的“自处”要好。那种“一起”的状态,是年迈的父母最渴望的事。

⑨其实,所谓“空巢青年”的“孤独寂寞冷”,并非老无所依的惆怅,很多时候,恰是封闭和“懒宅”的衍生品。跳出这种慵懒的心理区,用积极的心态去丰富自己的生活,用充实的规划来填补无所事事的“无聊”时光,暖的不只是我们的“冷巢”,也是给家人一个安心的回应。

(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旅行青蛙”游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游戏走红的原因是青蛙能够时时与玩家互动
B: 玩家“养蛙”的情境,让人联想到父母对子女的付出
C: 一张张美景照片是玩家想象青蛙旅行生活的唯一凭借
D: 青蛙独自在外生活,就像“空巢青年”一样
( 2 )通读全文,给这篇文章拟一个标题。
( 3 )有人说,这款游戏折射出现实人生。结合文意,谈谈这款游戏折射出哪些现实人生?
( 4 )请任选下列其中一句话并结合语句,谈谈你对文章中背井离乡,独自于远方拼搏的青年的看法。

①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注释】方:原由,道理

②好男儿,志在四方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当下,流行各种“去哪儿了”,《爸爸去哪儿》栏目火遍海内,《时间去哪儿了》感动万千子女……有时我们也会想:我们的诚信、真心、孝心、关心、认真的态度、执着的精神……都去哪儿了呢?
请以“______,去哪儿了?”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补足题目,字数600-800,不涉及你的校名、教职工名、同学名,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记忆、格式化”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