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请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B: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赞扬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高贵品质。 C: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D: “这可能是最重要的。”这个句子中的最”是介词;“红旗飘扬”“雄伟壮丽”都是主谓短语。 |
2、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阅读刘慈欣的作品,使我们看到恢弘的科幻世界,感受到诗意的英雄主义情怀。 B: 成都市申办2025年世运会,无疑不是成都积极创建世界赛事名城的重要举措之一。 C: 为了后代能遥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 D: 市教育局推动的“研学旅行”项目,在丰富学生见闻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
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高新科技园区以智力密集为依托,以开拓新产业和高科技成果为目标,不断促进科研教育与生产相结合。B: 被称为“美国张海迪”的残疾女作家金·史密斯·凯文虽然双目失明,但无时无刻都在用自己灼灼燃烧的生命之火温暖他人,她这样的生命是多么生动完美啊! C: 加强发挥信息技术在旅游管理领域的作用,能够拓宽沟通渠道,有效解决旅游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D: 醉酒驾车之所以屡禁不鲜,主要原因是在于民众抱着侥幸心理和蔑视生命的结果。 |
4、 | 《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 ) A: 张飞 B: 诸葛亮 C: 孙权 D: 庞统 |
5、 | 根据语境,与下面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如歌,宽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 , , , ;生活如海,宽容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 B: 生活如山,循径登山,宽容为径,方知山之高大。 C: 生活如山,宽容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 D: 生活似山,宽容为径,登山循径,方知山之高大。 |
6、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心无旁骛 妄自菲薄 苦心孤诣 相得益彰B: 名副其实 不可明状 消声匿迹 义愤填膺 C: 契而不舍 克尽职守 雾气弥漫 相辅相成 D: 中流坻柱 顶礼膜拜 万恶不赦 眼花瞭乱 |
7、 |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即使面对风口浪尖的位置,他也毫不动摇,用一笔一划的努力来书写自我的价值。 ②所以,中央台的大家栏目曾力邀钱钟书接受采访,但钱老一口回绝。 ③杨绛先生有言:“要么你的生命驾驭你,要么是你驾驭你的生命,你的心态决定了谁是骑士,谁是坐骑”。 ④他觉得那是人生最美妙的感觉。至于褒扬赞美,对他并无太大魔力。 ⑤正如潜心于学术艺术的钱钟书先生。少年时不经事,他也曾多次被人否定,文革时被人贴上诸多骂名。 A: ③⑤①②④ B: ③⑤①④② C: ⑤③②①④ D: ⑤③④②① |
8、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每天傍晚时分,许多黄石的老年人总喜欢在江滩公园散步。 B: 能否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C: 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D: 通过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次参加《最强大脑》的他在众多选手中并不显眼,但凭借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超强的运算能力,在小组赛中锋芒毕露 , 暂时领先。 B: 北京奥运会上,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用精湛的手法和宏大的画面,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让人叹为观止。 C: 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它们可以更好地“述说”正能量,从而重塑我们的价值观,激励我们的潜能。 D: 不法分子往牛肉中注射大量的水,通过增重,谋取利润,相关部门应对此类行为予以坚决打击。 |
10、 | 下列字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 疮疤(chuāng) 震悚(sǒng) 针灸(jiū) 凹凼(dàng)B: 蹒跚(shān) 瑰宝(kuī) 栅栏(zhà) 涎水(yán) C: 尴尬(gān) 撬开(qiào) 蜿蜒(wān) 不济(jì) D: 差使(chāi) 奔丧(sàng) 塌败(tā) 愧怍(zuò) |
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小题。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①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②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释】①貂锦: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这里指战士。②无定河:在陕西北部。 ( 1 )《陇西行》中“丧胡尘”描写了________的战场,反映了唐朝真实的边塞征战生活。而从《破阵子》“醉里”“梦回”中看出这首词描写的是________的战斗场面。( 2 )《陇西行》和《破阵子》中都有“可怜”一词,其中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拾椹供亲 蔡顺少年孤,事母孝。岁荒①,粮食不足,顺日拾桑椹②,以异器③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味甘以供母赤者味酸以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牛蹄赠之。 【注释】①岁荒:年成不好。②桑椹:成熟时黑紫色或黑色,味甜,可食。③异器:不同的碗。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①顺日拾桑椹________ ②以白米牛蹄赠之________ ( 2 )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黑 者 味 甘 以 供 母 赤 者 味 酸 以 自 食。 ( 3 )你认为蔡顺是个怎样的人?他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示? |
火笼
①童年时的冬天似乎特别冷。
②在家可以围着火盆取暖,去上学总不能端着火盆去呀。于是又用上了火笼。火笼是用细竹复从下到上编成的。编到一半时放进一个用于装木炭的小瓦盆,再编几寸就可以收口,最后安上把子就成了一个可以提着到处走可以烘手烘脚的火笼。在冰冷的教室里,写作业前暖暖手,柔软了冻僵的手指才能捏稳手中的笔啊!
③冬天的早上,细心的母亲们会早早起床生火,把烧红的木炭夹进孩子的火笼,加上几块木炭,再铲些热灰覆盖在上面。如果不出意外,这笼火可以维持到放学。临出门前母亲们总会千叮哼万嘱咐:在学校一定不要乱扒火。可出得门来又有几个孩子想得起母亲的话。
④正长身体的孩子嘴巴永远是馋的,提着火笼的孩子衣兜里早就悄悄藏好了一把干黄豆。走进教室放下书包,趁着老师还没进教室,赶紧用小木棍小心翼翼地把火笼里的炭火扒开,丢几颗黄豆进去。
⑤“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还没来得及坐下,清脆的“噼啪”声不知从谁的火笼发出,也许是烤熟了的黄豆在告诉小主人:“快吃我吧!”
⑥课堂纪律自然被扰乱了。慈祥的老教师通常只是一笑而过,说句下次不要这样子了。年轻脾气躁的教师会觉得这是对他威严的挑战。烤黄豆的孩子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火笼连同烤熟的黄豆一同摆在讲台下,时而忍不住抽动鼻子唤一唤烤黄豆发出的诱人的香味,直到下课才物归原主。
⑦我们班有一个心灵手巧的男同学,他没有竹震编成的火笼。但他捡来一个破脸盆,用铁丝绕盆边缠上一圈,再在两边系上绳子,打一个结,一个火盆就做好了。
⑧他父亲早逝,母亲一人要抚养四个孩子,家里没有钱买木炭,这个问题也难不倒他。星期天天不亮,他就背着砍柴刀扛着锄头背着背篓上山。专选枯死的树枝来砍。把砍下的木头再砍成两尺长一截。用锄头在空地上挖一个大坑,底部垫上干草枯枝,摆上一层木头,再铺干草枯枝。然后从底部点火,木头的外面盖上一层厚厚的泥土,让木头在里面慢慢地燃烧。
⑨躺在草地上,吃着从家里带来的煮红薯,睡上一觉。估计木头烧尽了,摸摸木头外面的泥土也不烫手了,便用锄头创开泥土。一截截乌黑发亮的木炭出现在眼前,直到木炭凉透,才小心翼翼地把木炭装进背篓回家去。
⑩他自己烧的木炭没有炭头,烧起来没有黑烟,而且他还很乐意与别人分享。看到没有火笼的同学冻得瑟瑟发抖,他会主动借给同学烤一节课。所以,在我们班上他是最受欢迎的。
⑪并不是每一个火笼都能平平安安。有在路上拌跤打破火笼里面的小瓦盆的,有玩火把火笼烧着的,只得哭哭啼啼地提着烂火笼回家。作为惩罚,那个孩子会有一个冬天上学的路上手中没有了火笼。
⑫现在的冬天不太冷,可以供取暖的物品也很多。家里有冷暖两用的空调,有电热毯,还有什么电暖袋、暖宝宝,我家还用上了水暖床垫。不但应有尽有,还非常可爱。可是我依然念念不忘童年时那个装满了温暖的火笼。我爱你,童年记忆中装满了温暖的火笼!
( 1 )选文多次写到“冷”,有哪些作用?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远去的乡村
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你们只听见辛弃疾先生在宋朝这样说,我可是踏着蛙歌一路走过来的。我童年的摇篮,少说也被几百万只青蛙摇动过。我妈说:一到夏天外婆就不摇你了,远远近近的青蛙们都卖力地晃悠你,他们的摇篮歌,比你外婆唱的还好听哩,听看听着,你咧起嘴傻笑着,就睡着了。
②小时候刚学会走路,在泥土的田埂上摔了多少跤?我趴在地上,哭着,等大人来扶,却看见一些虫儿排着队赶来参观我,有的还趁热研究我掉在地上的眼泪的化学成分。我扑哧一笑,被他们逗乐了。我有那么好玩,值得他们研究吗?于是我静静地趴在地上研究他们。当我爬起来时,我已经有了我最初始的昆虫学。摔跤,原来是我和土地举行的见面礼:你必须恭敬地贴紧地面,才能接受土地最好的生命启蒙。
③现在,在钢筋水泥浇铸的日子里,你摔一跤试试?你跌得再惨,把身子趴得再低,也绝然看不见任何可爱的生灵,唯一的收获是疼痛。
④稻田与荷田,只隔着一条田埂,他们是一对上千年的老邻居,是芳邻。稻与荷,各自站在各自的水里,猜测着对方的冷暖和心事。他们也暗中喜欢着对方,经常互相交换些小礼物:这边把多出的荷香捧过去,那边就把宽裕的月光沿沟渠送过来。喜欢串门的青蛙也善意地丈量一下双方的水深水浅,重复一些古老的忠告。秋收后,就有细心的婶子说:这两块田里长的东西就是不一样嘛,稻米里有一股荷的香,莲藕里藏着稻米的香。
⑤菜地里的葱一行一行的,排列得很整齐很好看。到了夜晚,他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他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他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那些爱写田园诗的秀才看见了,就学着把文字排列成一行一行。种地的父亲看见书上一行二行的,问我:这写的是什么?为啥不连在一起写?多费纸啊!我说:这是诗,诗就是一行一行的。父亲说:原来,你们在纸上学我栽葱哩,一行一行的。
⑥你听见豆荚炸裂的声音吗?我多次听过,那是世上最饱满、最幸福、最美好的炸裂声。所以,我从来不放什么鞭炮和礼花,那真有点儿虚张声势,一串剧烈爆响之后,除了丢下一地碎纸屑,更无丝毫诗意。那么我怎么庆祝我觉得值得我庆祝的时刻呢?我的秘诀是,来到一个向阳的山坡,安静地面对着一片为着灵魂的丰盈和喜悦而缄默着天真嘴唇的大豆啦、绿豆啦、小豆啦、豌豆啦、红豆啦,听他们那被太阳的一句笑话逗得突然炸响的“辟辟啪啪”的笑声,那狂喜的、幸福的炸裂;美好的灵感,炸得满地都是。诗,还用得着你去苦思冥想吗?面朝土地,谦恭地低下头来,拾进篮子里的,全是好诗。你即使在田野里追赶一只老鼠,也能到达一首诗的附近,离老鼠洞不远,是野草掩护的蛐蛐的琴房,正在演奏《诗经》里的某个曲调。
⑦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我不识字的父亲,披一身稻花麦香,在阡陌上走了几十年,我以为他只是在琢磨农事。可是,当他的田亩和更广袤的田亩,被房地产商一夜之间全部收购,种植了茂密的钢筋水泥,然后无限期地转租给再也不分泌露水,不生长蛙歌,仅仅隶属于机械和水泥的永恒荒芜时,我才突然明白:我那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都在挽救那首可能真的要失传的田园诗。
(有删改)
她在 中,她在 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