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对下面复句关系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转折关系)B: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递进关系) C: 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并列关系) D: 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条件关系) |
2、 | 诗歌赏析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对这首诗下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对偶句点题,“客路即驿道,是诗人在船上的想象,暗含旅途奔波之意,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 颔联“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正”和“悬”的对应,写出了风的和缓和行船的平稳。 C: 颈联“生”入”二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D: 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在一问一答中以大雁自喻,“我”和大雁一样都离家久不得归,寄托了诗人的思乡愁绪。 |
3、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那张半醉的脸上露出这样的神情:“我要揭你的皮,坏蛋!” B: 《颜氏家训》在中国广为人知,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美誉。 C: “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 D: 美好生活是我们的追求,这“美”是什么?看到河北塞平坝林场的建设者们,有一个最强烈的感受:大写的人,才最美! |
4、 | 下列对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远至楚地的荆门。 B: 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色。 C: 颈联描写近景,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展现江上美景,第一幅是天边云霞图,第二幅是水中映月图。 D: 尾联“送”字用得妙,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分别的情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
5、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师了解学生对教学有很大的作用。”这个句子的主语是“老师”。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是“五经”之一。《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赋、比、兴”三种。 C: “您的报告对我们有一定的帮助,特此致谢。”这个句子语言得体。 D: “他的嗓子像铜钟一样,十里地都能听见。”这句话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6、 | 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 A: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这充分体现了人全心全意力人民服务。 修改:在句后添加“的价值追求”。 B: 华中师大心理学院疫情防控心理援助平台,上线首日接待了超过100位以上来访者。 修改:去掉“超过”或“以上”。 C: 教师认为,能否有效发挥家长教育主体作用是做好特殊时期学生家庭教育的关键。 修改:去掉“能否”。 D: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教育云技术也得到大力推广,许多学校展开了网络教学模式。 修改:将“展开”改为“加强”。 |
7、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通过“三城联创” 签字仪式,使我们意识到保护环境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B: “阳光体育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参加户外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少于一小时,这对青少年来说,无疑不是个好消息。 C: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D: 灯月交映、水波粼粼,西河乐园的夜景令人心旷神怡。 |
8、 | 《水浒传》中在接母亲上山的路上杀死了四只老虎的是 ( )。 A: 林冲 B: 武松 C: 鲁智深 D: 李逵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 , 落笔也要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才好。 B: 小吴同学,一遇到不明白的知识,就缠住老师问过不够,总要问个山穷水尽才满意。 C: 在废墟里埋了一天一夜的他竟安然无恙 , 简直是个奇迹。 D: 我们在听取别人意见时,一定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千万不能断章取义。 |
10、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B: 他这种孤注一掷的赌徒作风,我并不欣赏。 C: 那场扣人心弦的篮球比赛,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难以忘记。 D: 为了满足人们健康的需要,厂家滔滔不绝的推出了绿色食品。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 1 )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
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丙)管宁、华欲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①同席②读书,有乘轩冕③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尝:曾经,从前。②同席:同坐在一张席子上。古人席地而坐。③轩冕:指古代士大夫以上的官所乘的有棚的华贵车辆。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这里指贵官。 ( 1 )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 陈太丘与/友期行 C: 对子骂/父 D: 见/地有片金 ( 2 )下面划线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吾日三省吾身 B: 元方时年七岁/年与时驰 C: 太丘舍去/一狼径去 D: 华捉而掷去之/ 宋之丁氏 ( 3 )下面对[甲][乙]两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及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儿女讲论文义。(翻译:和儿子女儿们讲解诗文)理解:这句话写出了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B: 撒盐空中差可拟。(翻译: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理解:从“撒盐”说明当时的雪下得很小,肉眼几乎看不到,缺乏美感,就像盐一样 C: 尊君在不?(翻译:令尊在不在家?)理解:“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谦辞,说明客人也有表现出谦虚有礼的时候。 D: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翻译:与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自己走了。)理解:从话语中,可见友人是一个只会怪罪他人,不会反省自己的人。 ( 4 )翻译(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 5 )《世说新语》中记录了东汉、魏晋时期一些儿童的智慧故事。(甲)(乙)(丙)文选的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三则故事。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最喜欢三则故事中的哪一个孩子,为什么? |
广场上弹吉他的弟弟
包利民
①太阳刚刚爬到对面楼房的顶上,弟弟便开始忙活起来,穿上那件浅灰色的长风衣,背着那把破吉他出门,去家附近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广场上班了。
②弟弟所谓的工作,在我看来,和他周围那些面前摆着破碗或者竖着写满悲惨经历的牌子的人一样,是希望得到别人的施舍。但只有他称那是工作,而且他是很认真地说那是他的工作。
③他第一次去的时候,我笑着对他说:“你周围的那些人,不会让你抢他们的生意的!”他神秘地笑笑,说:“我自有办法!”只是那天中午回来,弟弟的长风衣上布满了脚印,他连饭也没吃,回到自己的房间,一会儿便传出了呻吟声。到了午后,他居然起来了,而且把风衣上的灰掸得很干净,背上琴又要出去。我叫住他:“换身行头吧,你穿成这样去,不挨打才怪!”他留给我一个倔强的背影,走起路来,腿有点瘸,看来被教训得不轻。
④晚上弟弟回来后神采飞扬,衣服也干干净净,看来他下午不但没有挨打,生意好像也不错。我打开他的琴盒,却是一个硬币也没倒出来,于是嘲笑说:“你连一毛钱都没挣到,还乐得像捡了金条一样!”他故作高深地一耸肩:“太俗,张口闭口都是钱!我这高雅的艺术岂是金钱能衡量的?”
⑤我曾在一个网站上看到过弟弟的长篇玄幻小说,他同时开了两本书,都已经签约上架,也已经出版了第一本的第一部。我常批评他:“白天的时间用来在家写书多好,你知道那些读者对你的作品有多么期待?你对得起他们吗?”他回应我的依然是背着琴盒有些酷酷的背影。
⑥快冬天了,弟弟还是那身装束。我曾对他说:“你得多买几件风衣了,总穿一件,观众们会有视觉疲劳!”他却说:“没多长时间了,冬天我就不去了,太冷,旁边的那些人冬天也很少出来!”呵呵,他居然跟那些乞丐对比上了。在我看来,他似乎忘了第一天他们联手揍他的事了。他还一本正经地说:“那些人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都是骗钱的!”
⑦天气逐渐冷起来了,从我们小区通往广场的柏油路被银杏树叶染成一片金黄。像我这种爬格子的人平时是很少出门的,这天却突发奇想,想去看看弟弟是怎样工作的。正是下班的时间,广场上人来人往,弟弟被那些下班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着,吉他声、歌声硬是从人群中传了出来。呵呵,这小子,一首看似普普通通的流行歌曲,倒是被他整出了“绕梁三日”的感觉。我好不容易挤了进去,看见弟弟面前的琴盒里已悠闲地躺着不少的零钱和整钞,这些钞票和它们新的主人一样,流露出一脸的得意。
⑧我从人群中退出来,躲在一边。望着落日那诱人的余晖,我点上了一支烟。渐渐地,围拢的人群散去了,弟弟艰难地站起来,把琴盒里的钱散发给周围的乞丐们。呵呵,原来整个秋天,他都是替那些曾经打过他的人讨过冬的钱啊!我想起弟弟在他的小说中说:“网上说今年冬天会更冷,这回你们冬天不用出来了!”
⑨为了不让弟弟看到我,我先跑回家,站在一楼的窗口,看着弟弟慢悠悠地走回来,凉凉的风吹动他长风衣的下摆,他脸上依然是满足的神情。一进门,他立刻换了一副神情,急急地甩了风衣,脱下裤子,把左腿的义肢摘下来,疼得龇牙咧嘴,腿根的断处,已经磨得不堪入目。我忙为他抹药,再把他抱回房间。
⑩那个夜里,我在弟弟更新的小说中,看到他借主人公的口说出的几句话:“现在才发现,最幸福的事其实是给别人以帮助。而且经历之后才知道,在那份帮助别人而得到的幸福面前,自己的痛苦微不足道。”弟弟在说着他自己的心声啊!
(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我好不容易挤了进去,看见弟弟面前的琴盒里已悠闲地躺着不少的零钱和整钞,这些钞票和它们新的主人一样,流露出一脸的得意。
( 3 )设置悬念是本文在写法上的一大特色。请找出其中的一处,并分析其作用。访梅
小时候,对于我们这些孩子,冬天实在单调,到处是一片白。游戏也懒得去做,生活一下子变得索然无味。正难熬着,奶奶说,舅爷要来家了。我们十分高兴,盼望着他早点到。
舅爷是个画家,听奶奶说,他的名气老大,在国外办过画展。但我们翻看他的画集,却并不佩服他,他的画简单极了,每幅画都懒得去画满,往往就是那么几块几笔水墨,那蚂蚱,似乎并不就是蚂蚱,那小鱼,似乎并不就是小。我们当时就嗤地笑了,觉得跟我们的画差不多呢。于是乎,我们就不敬而远之了,随便着和他对话,缠他讲城市的故事,日子也觉得有些生气。一天,他提出要出外作画去,大雪天里,天地一片儿白,有什么可画的呢?我们很有儿分________,更有了几分好奇,便闹嚷嚷地跟他了去。
山包上雪很厚,什么凹的凸的地也没有了;树上,也没有一片叶子。这里有什么可画的呢?舅爷拣着一块石头坐下,眯缝了那双眼睛,左看看,右看看,看远又看近。足足半个时辰,才拿出画夹开始画起来了。我们一眼一眼看,看着看着,果然天地单调,画面更单调。
“单调极了,”我们说,“我们给你寻些能画的色彩吧。”
“找些什么色彩呢?”
“譬如梅花,那花是多么红呢!”
“去吧,舅爷等着你们寻来最美的东西。”舅爷笑了,叮咛我们小心去寻。
我们跑去了,先是到了东边,那是一漫斜坡,稀稀地站着几株柿树,如今光裸裸的,没有一颗红艳艳的果子,铁似的枝条衬在雪里,似乎在作着沉思。再往远去,也是一片灰白。
我们又跑到山包西边,心想这儿一定是会有梅的,因为长着许多树。但是,我们细细地在找了,并没有什么梅的,甚至连别的什么颜色的东西也没有。我们一下子都瘫在雪窝里,觉得这冬天里,实在是没有什么可画的色彩了,一时之间,又觉得舅爷可笑:连色彩都没有,还谈得上什么美吗?真后悔不该这么跑了山包的几面坡,更后悔跟着舅爷到这里来呢。
我们转回到舅爷那儿,十分________,他竟已画了四张画,看见了我们,说;“孩子,寻到了吗?”
“什么也没寻到,只是白的。”
“好了,找到了。”
“白的有什么意思?”
“你们想想,天是什么,天是云,云是什么,云是蒸气,蒸气是什么,蒸气是水,水是什么,水是白的。天上地下,哪一样不是白色的呢?白色是最美的色彩呢!”
“那么说,”我们一时________了,“什么东西里,什么时候难道都有美吗?”
“对了,孩子!美是到处都有的,但美却常常被人疏忽了。你们总是寻那大红大绿,可红得多了,使你烦躁,绿得多了,使你沉郁,黄得多了,使你感伤,只有这白色是无极的,是丰富的,似乎就无极得无有,丰富得荒凉了呢。”
我们都哑然笑了,虽然听得并不甚明白,但毕竟惭愧起来,而且自那以后,愈来愈加深了理解,深深地后悔辜负了多少个冬天,使多少个美好的东西毫无意义地无知地消磨过去了。
(选自《贾平凹散文精选》,有删改)
( 1 )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听说舅爷来家,我们高兴地盼望→________→跟随舅爷并看他作画,我们觉得画作单调→________→听舅爷讲白色是最美的色彩后,我们惭愧起来
( 3 )请结合上下文,体会下列各句中“笑”的含义。①我们当时就嗤地笑了,觉得跟我们的画差不多呢。
②我们都哑然笑了。
( 4 )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①舅爷拣着一块石头坐下,眯缝了那双眼睛,左看看,右看看,看远又看近。(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②我们一下子都瘫在雪窝里。(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 5 )请结合全文,说说如何才能避免“使多少个美好的东西毫无意义地无知地消磨过去”。2019年10月28日,浙江省教育厅与其他13个部门联合起草了《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以下是《征求意见稿》的部分内容:严控家庭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小学生晚9点、初中生晚10点不作业;保证充裕睡眠时间。
学校准备召开一次关于“控制作业总量”的座谈会,请你以钱宇同学的身份写一份发言稿,谈谈自己的体会、意见和建议。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