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罗田实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语气表达最重的一句是( )
A: 今天的联欢会,你非去不可。
B: 今天的联欢会,你到底去不去?
C: 今天的联欢会,你一定要去。
D: 今天的联欢会,你还是去吧!
2、

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通过融入诸多国际文化元素的图书节,让读者有机会了解参展国家的文化。修改:删去“通过”或“让”。
B: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同仁就如何培养学生情商的问题公布了许多有益的见解。修改:将“公布”改为“提交”。
C: 只有学校开设多门选修课,学生才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和选择学习内容。修改:将“确定”与“选择”调换顺序。
D: 一个真正的探险者,应该是具有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与敢于挑战自己的非凡勇气。
3、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有误的是( )

A: 空(lòu) 怀(miǎn) 名(nì) 水船高(zhǎnɡ)
B: 跚(pán) 祷(qí) 斜(qīnɡ) 万俱寂(lài)
C: 屑(suǒ) 然(rēnɡ) 唐(tuí) 歌载舞(zǎi)
D: 耀(xuàn) 和(yìnɡ) 意(zì) 谆谆教诲(zhūn)
4、对下列各句复句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假设复句)
B: 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因果复句)
C: 只有不断地发问和求解,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承接复句)
D: 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并列复句)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她虽然衣着朴素,不施粉黛,但独特的气质让她在人群中显得鹤立鸡群
B: 当改革的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旧的司法鉴定制度时,我国司法鉴定的一个新的时代拉开了序幕。
C: 王老师讲课声音洪亮,抑扬顿挫 , 让人感觉讲的知识是“活”的,讲的“内容”是美的。
D: 黑势力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 , 但在我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彻底粉碎。
6、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引发悲剧事件的暴力拆迁,是对公民尊严的毁灭性打击,那些被强拆的主人公 缺失了财产权利, 丢掉了尊严。

②《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是 中国“两弹一星”研制过程的主旋律电视连续剧,“两弹元勋”们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精神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③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污染已危害到当地海洋生物的生存,如不加以有效控制,最终受到危害的是人类。因为整个食物链 ,而人类则处在食物链的最高端。

A: ①不是…而是 ②反应 ③环环相扣
B: ①与其说…不如说 ②反应 ③盘根错节
C: ①与其说…不如说 ②反映 ③环环相扣
D: ①不是…而是 ②反映 ③盘根错节
7、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枯老树(téng) 东临石(xiē)
B: 水何澹(chán) 山岛峙(sǒng)
C: 秋风萧(sè) 海日生夜(cán)
D: 子规(dì) 幸甚至(zāi)
8、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不仅令孩子笑的前仰后合,还令一向严肃的大人们都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B: 他本来很一般,但由于双方都争取他,他便成无足轻重的人物了。
C: 数不尽的离奇念头,光怪陆离的幻象,奇异的声响,一齐向她袭来,使她感到恐惧。
D: 夏天的池塘里,粉的、白的荷花竞相开放,睡莲也不示弱地开起来了,满眼都是万紫千红
9、下列对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中孙悟空在东海龙王那里取来的如意金箍棒,在斩妖除魔中作用巨大。
B: 《简·爱》中的女主人公简·爱自尊自爱,意志坚强,敢于抗争,最后获得幸福。
C: 《格列佛游记》中,大人国里“高跟党”和“低跟党”的争斗,滑稽中充满了讽刺意味。
D: 《骆驼祥子》中,社会底层小人物祥子的悲剧向读者展示了“车夫奋斗泪,乱世悲凉歌”。
10、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在西部,沙子一旦摆脱了水,它们就会纵横捭阖,所向披靡
B: 亚太地区各种自贸协定、倡议常常让非专业人士眼花缭乱
C: 目前,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D: 这张新歌宣传照中,他静坐颔首低眉显示出的不仅仅是深情更有一番游子思家的情谊。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 1 )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

( 2 )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魏学洢《核舟记》)

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饾饤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周辉《刻木巧匠》)

【注释】①壶觞:酒器。②饾饤:dòu
dìnɡ,供陈设的食品。③欹:qī,斜。

(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①绝弥勒________

右臂支船________

③二人对酌于中________

④皆有能动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 3 )两文在表现雕刻家精湛技艺时写法上有何不同?从技艺的角度比较,你觉得是木舟精巧,还是核舟精巧?说说你的理由。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泰山魂

①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北京的一所大学任教。仲夏时节,系里组织老师们赴泰山旅游。那一天,晴空透着迷人的蔚蓝,我和同事们背着大包小袋,开始了登山的旅程。

②那时,我对爬山毫无经验,仗着年轻力强一路小跑,把同事们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没几个回合下来,我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地喘起来。回头时,发现后面跟上来一股奇异的人流,仔细打量才发现是一队换着担子上山的农民。他们大多赤裸着上身,驼弯的脊背显示出常年劳动的艰辛。他们头上缠着宽宽的白布带,肩上垫着棉制的脖套,把一条擦汗的毛巾搭在扁担上,一步一步地艰难挪动。不一会儿,擦汗的毛巾就能大把大把地拧出水来,滴在石阶上,瞬间又被蒸发掉。我深深地被震撼了——如此陡峭的山路,如此沉重的负荷,如此危险的爬登,他们要付出多少生命的能量和健康的代价?

③刚到中天门,我的胸膛闷涨得仿佛要爆炸一般,双腿像灌了铅,一步也挪动不了了。刚刚被我落在后面的挑夫们都不紧不慢地赶了上来。走在最头里的在歇脚时跟我打了一个照面,这是一位50岁左右的中年汉子,身板结实,目光有神,脸上凸凹的皱纹道出了他一生的沧桑,左肩上有一块明显的疤痕。不多久,又赶上来一位小伙子,轻声地喊了老汉一声“爹”。

④老汉向我直摇头。“小伙儿,不能像你这样爬山。”我连回话的力气都没有了。“要沉下心来,一步一步,步步有根。”

⑤几句攀谈,我了解到挑夫们都是山下几个县的农户。因泰山上要修建缆车、扩建宾馆,急需各种建筑材料和生活用品,他们就借此机会集体外出打工。我好奇地问:“一天能挣多少钱?”他告诉我,不按天算,挑到山上论斤称,有多少算多少。“那称一斤给多少?”他似乎很不情愿回答这个问题。过了半天,他才支支吾吾道,就几分钱。我差一点吼出声来,这么重的活,这么一点报酬,你们也干?“养家糊口呗。”停了一会儿,他又补充一句,“这也是为国家做贡献。”

⑥简直不可思议

⑦以蜗牛速度爬山的我,几乎是和老汉并行了。这时感觉自己带的物品和身上的每一个配件,都成了累赘。老汉向我招招手,示意我把背包水壶放到他的担子上。我告诉他,这可不行。你已经是千斤压顶了。“我付钱,行不?”他瞪了我一眼,没说一句话。他儿子过来把我的东西“抢”了过去。我太累了,半推半就地把行李交给他们。

⑧我跟在他们后面艰难地爬着,心里一直在犯嘀咕。来前听说泰山上做小买卖的,心可黑了,漫天要价。我摸摸口袋里有限的一点"财富",真怕人家狮子大开口。好容易捱到了山顶上南天门的聚集地,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正当我操着钱四处寻找老汉的时候,他儿子气喘吁吁跑过来,把背包水壶交给我。我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他人影就不见了。我又一次不可思议地站在原地。

⑨大家刚刚安顿下来,突然传来同行的一位老师得急病的消息。只见这位老师脸色苍白,双目紧闭,呼吸急促,我们匆匆请来山顶宾馆医务室的大夫。他告诉我们山上的医疗条件极为有限,必须尽快送往山下的医院。大夫支招,让我们赶紧去找泰山挑夫,或许他们有办法。

⑩我急忙去找同行的老汉。很快就在啃着大饼的民工人群中发现了他,向他说明情况,请求援助。我话音未落,他噌地站了起来,约了三个同伴,说“带路,救人要紧!”。他们让患病的老师盖着被子躺在床板上,用头上的布带连成长绳,把人紧紧地捆绑在床板上,防止下山时床板倾斜人会滑落。四位民工每人把住一个角扛在肩上,出发了。

⑪我拿着一小叠钞票递给老汉,“大叔,这一趟要多少劳务费?”

⑫“什么劳务费?”

⑬“就是工钱!”

⑭老汉严肃起来,紧绷着脸,说了四个字:救人要紧!我紧追他不放,把一沓钱塞在他手中。他瞪了我一眼,快速地抽出几张钱币,余下的一股脑儿塞在我上衣口袋里。“俺们留下一顿大饼钱,够了。”"迎着扑面的热浪,他们急匆匆出发了。

⑮咔嚓!我快速摁下相机的快门,记录下这珍贵的瞬间。那是四位中年农民,他们肩扛着用床板临时搭就的担架,裸露的上半身发着黝黑的光,微微驼弯的背上淌着条条汗水……每当我翻看到这张照片,都会感觉心被什么东西蜇了一下,那是我经受的一次灵魂的洗礼。

(作者李复威,文章有则改)

( 1 ).通读全文,用简练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并填空。

①偶遇泰山挑夫,传授爬山技巧——②A________——③感谢泰山挑夫,帮我分担行李——④B________

( 2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①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他们头上缠着宽宽的白布带,肩上垫着棉制的脖套,把一条擦汗的毛巾搭在扁担上,一步一步地艰难挪动。

②结合语境,分析第⑥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简直不可思议

( 3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⑮段画线句的理解。
( 4 )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理解。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问题

两个邮递员

王安忆

再早的时候,我们这里的邮递员是一个清秀的男孩,说话十分温和,对人也亲切。每当谁家有汇款或者挂号信,他便在楼下一声一声殷殷地叫着,等那人终于被叫醒,从窗口伸出头来答应着,他就总是说:“你慢慢的好了,不要紧的。”在我们的信箱前边,时常的排满了自行车,他就一辆一辆小心地搬开,挤身进去往信箱里投信。我出了新书,便按了信封上投递员的名字签了名送给他,我觉得,假如他喜欢我的书,我会很高兴。他接过书便欣喜而温文地道谢。有时候,我从外归来,见他骑了绿色的自行车迎面而来,这样的时候,他就腼腆地低了头,装作没看见的样子,从我身边过去。只在万不得已时,他才对我说话:“王安忆,你的挂号我交给你家邻居了。”当我要谢谢他时,他便红了脸逃跑似地骑车走了。

后来,他不再来了,接替他的是一个健壮的小伙子,帽沿压在眼睛上,英俊的脸上发出一些青春痘。人们见了他就问道:“那个小孩怎么不来了?”他说:“对了,他不来了。”人们便惋惜地说:“那孩子多么好啊!”毫不掩饰对那男孩的怀念,却也并没怎么使他难堪。他总是每日两班按时来送信,有时候会把一叠信交给某个顺路的居民,请他帮忙捎上去,挨家发一发。如那人稍有难色,他就说:“帮帮忙啊!”有挂号和汇款时,他便在底下声嘶力竭地叫喊,一声比一声紧,催命一般,等人气喘吁吁拿了图章赶下来,他就埋怨道:“我这样叫,难道你还听不见吗?”有一回,我盖了图章,他将挂号递给我时问道:“你是王安忆?”“是的。”我说。“那你是政协委员啦?”他很激动似地嚷,然后又正色道:“那你对我们的工作提提意见?”过后,在马路上或弄堂里遇到他,他就会大老远地喊道:“政协委员,今天有你的信,放在你的信箱里了。”或是:“政协委员,今天没有你的信。”还有些时候,则说:“政协委员,上班去啊!”我被他喊得十分难堪,要制止他,他却已一溜烟地快乐地骑远了。有一次,他在递交了挂号信件时又一次要我给他的工作提意见,我就夸了他一句,不料他立即兴奋地说道:“那你给我写一篇报道。”他的很黑的眼睛在帽沿下闪着亮光,令人很不忍心拒绝他,可是却从心底里觉得这报道写起来有些困难。

现在,我们这里的邮递员又换了一个白净的圆脸的女孩,说话很害羞,工作也负责,我问她:“新来的?”她小声说:“已经来了两个月了。”我不由得想:她是多么年轻啊!没有人问她那样的问题:“那男孩怎么不来了?”而此时我却想起了那第二个邮递员,遵他嘱咐写了这篇东西。希望他喜欢。

( 1 )阅读本文,概述第一个邮递员的工作态度。
( 2 )当第二个邮递员让作者为他写一篇报道时,为什么作者觉得有些困难?
( 3 )本文写了三个邮递员,为什么却以《两个邮递员》为题?
( 4 )作者塑造第一个邮递员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任选其一结合相关语句谈谈它的作用。
( 5 )假如你是第二个邮递员,看了这篇文章,会引发哪些思考?
四、写作(分值:60分)
上学期我们共读了《西游记》,也许你对八戒如猪般吃食的性格记忆犹新;本学期读完《骆驼祥子》,也许你对祥子如骆驼般吃苦耐劳的品质感慨良多……文学作品塑造的诸多人物形象,由于其性格、品质等方面可能和某种动物的特性近,作家以艺术手法使二者相互联系,让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我们身边形形色色的人,是不是也可以想象成某种动物?为什么?如“像老虎一样的妈妈”“像老虎一样的爸爸”“像老虎一样的我”。

请你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像一样的”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字数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③不得涉及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如不可避免,则以××代替:④不得抄袭、套作。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浮世之绘”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