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堰头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1 )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齐国军队进犯鲁国。
B: 鲁庄公率领军队将迎战齐军。
C: 曹刿认为鲁国当政者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D: 鲁国的当政者需要听取曹刿的意见。
( 2 )曹刿认为“取信于民”的条件是( )
A: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B: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C: 齐师伐我,公将战。
D: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驻扎 夜幕 剃须刀 真知灼见 不容质疑
B: 蹦跃 报歉 度假村 逢场作戏 甘拜下风
C: 宣泄 抉择 满堂采 德高望重 等闲视之
D: 坐标 安详 洽谈会 包罗万象 容光焕发
3、梁山最后排坐位序,前四位分别是宋江,( ),吴用和公孙胜
A: 卢俊义
B: 林冲
C: 杨志
D: 时迁
4、下列词语的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愧怍 告罄 慷慨 相提并论
B: 耐人寻味 选骋 点缀 峰芒毕露
C: 契而不舍 怪诞 卓越 莫明其妙
D: 霹雳 炽热 伴侣 语无轮次
5、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看过不少瀑布,( )是世界有名的贵州黄果树瀑布,庐山瀑布,( )鼎湖瀑布和从化的百丈飞涛,( )具有同样的性格,( )表现得同样刚烈。

A: 不论 或是 也 也
B: 比如 以及 也 也
C: 不论 或是 都 都
D: 比如 以及 都 都
6、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如果谁敢肆意发动侵略战争,那就必将玩火自焚
B: 他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古训视为立身处世的座右铭。
C: 他在去年的国际比赛中崭露头角 , 成为一颗令人瞩白的体操明星。
D: 山区扶贫工作是一项利民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解决交通问题首当其冲
7、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 1 )亦不其姓字。( )
A: 详略
B: 详细地上报
C: 详细地知道
( 2 )每有意,便欣然忘食。( )
A: 体会、领会
B: 学会
C: 会合、融会
( 3 )饮辄尽。( )
A: 造成
B: 往、到
C: 制造
( 4 )在必醉( )
A: 日期、时间
B: 约定
C: 希望、愿望
( 5 )醉而退( )
A: ……以后
B: 已经
C: 既然
( 6 )不风日( )
A: 概括
B: 蒙蔽
C: 遮挡、遮盖
( 7 )短穿结( )
A: 黄黑色
B: 用兽毛或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
C: 褐色的衣服
( 8 )如也( )
A: 安乐、安闲
B: 酒席、宴会
C: 迟
8、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的读音和字形正确的一组(   )

A: (pǔ)育 九(qū)连环 污(huì) 田(nǒng)
B: 重(hé) 踌躇(chóu chú) 深(suì) 妇(rú)
C: (bó)学多识 积(zhǎn) 蟠(páng)龙 嶙峋(lín xún)
D: (qí)祷 雪(jì) 睥睨(pì nì) 污(huì)
9、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风(sāo) 婷(pīnɡ) 孜不倦(zī)
B: 巾(ɡuān) 言(zhēn) 相得益(zhānɡ)
C: 桥(zhàn) 养(huàn) 前后继(pū)
D: 广(mào) 摇(zhuài) 俯即是(shí)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
B: 这个学期,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才使他打开了思路,掌握了解题方法,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C: 21世纪人的竞争力在于学习力,人类获取知识80%靠阅读,而阅读效率低制约人们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最大障碍。
D: 最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按要求答题。

天上的街市
①远远的街灯明了, ③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定然是不甚宽广。
天上的明星现了,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②我那缥缈的空中, ④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定然在天街闲游。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 1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他的诗集有________________(写出1部)。

( 2 )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B: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C: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D: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 3 )第 ③④两节诗描绘了 牛郎织女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

( 4 )对第②节诗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

A: 划线的“想”字总领下面诗节,标明由上一节的联想转入想象。
B: 两个“定然”是绝对肯定的语气,表明诗人坚信那样理想的世界是不会有的。
C: 诗句中“珍奇”一词是名词,指珍贵而稀有的物品。
D: 诗人对天上美丽街市的憧憬,含蓄地表达了他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恨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 1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十余岁________ 不亦乎?________ 数小舟________ 知其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②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 3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身在“辐”中要知“辐”
①手机有辐射、电脑有辐射、冰箱有辐射、微波炉有辐射、电吹风有辐射、电视机有辐射、太阳光也有辐射……现代人早已身在“辐”中。可是,我身边很多人对于“辐射”两字,可以说是谈“辐”色变。如果是这样,那说明你身在“辐”中不知“辐”,因为辐射远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②“辐射”是科学上常用的一个名词,指的是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周围发射能量的过程,也称为“放射”。如果辐射会说话,它一定会非常得意地说:“我无处不在,你无处可逃!”□如此,你□不用怕了。因为,怕也没用!
③依据能量高低及电离物质的能力大小,可以笼统地把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④所谓“电离”,一般而言,是指电子被高能辐射从电子壳层中击出,使原子带正电。拥有足够高能量的辐射可以把原子电离,人们因而称之为“电离辐射”。核辐射就是一种高强度的电离辐射。人体组织中的每一个细胞大约由数万亿个原子组成,一旦受到核辐射,就会无差别地破坏人体细胞中原子的化学键。当破坏的程度非常之大,人体自身无法修复时,就会出现致癌、致死等情况。更可怕的是,为了修复被破坏的原子化学键,人类的基因可能会发生突变。一旦生殖细胞基因发生了突变,就有可能遗传给后代。据说,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后,当地有些老鼠受到核辐射,基因发生突变,如今有的老鼠已经和猪仔差不多大了。
⑤非电离辐射,是指含有的能量很低,不足以让原子电离,它是由电场和磁场交互作用产生的电磁波向外释放形成的,所以也被称为电磁辐射。例如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微波都属于非电离辐射。在我们生活中最容易接触到的就是太阳光和一般家用电器发出来的非电离辐射。
  ⑥我们天天接触的都是非电离辐射,事实上我们一点也不用怕它。
⑦首先,家用电器的功率很小,相对的辐射“剂量”也很有限,一般不足以对人体造成伤害。大家都知道在家用电器中,微波炉算是“辐射剂量”超大的了,但微波是无法穿透金属的。一般微波炉都是全金属外壳,所以,一个合格的微波炉是不可能让微波出来游逛的。
⑧其次,“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人类早就发明了很多防范辐射的方法。比如,给微波发生器加上金属罩;放射工作人员穿上专门的防护衣服;核电站的核反应堆深埋地下,并加上层层防爆防护罩;医院的放射治疗室用特殊材料制造,以免辐射外泄……
⑨再次,对于自然界中的辐射,如太阳光,因为人类从古到今一直面对它,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抵抗力和适应性,人体皮肤完全可以吸收小剂量的辐射,并把它转化成热量。
⑩随着人类对辐射的认识逐渐增加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防辐射的办法越来越多。所以,辐射想干点坏事,还真不容易找到机会呢。当然,辐射也并不是总干坏事的,它也能为人类造福。我们熟知的一些医疗手段,比如癌症放疗、核磁共振检查、X光检查、CT扫描,都是利用了辐射。
⑪如此看来,我们身在“辐”中要知“辐”,这样我们才能很好地利用辐射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也就不会谈“辐”色变了。
(作者阮华君,文章有删改)

( 1 )作者以“身在‘辐’中要知‘辐’”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 2 )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据说,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后,当地有些老鼠受到核辐射,基因发生突变,如今有的老鼠已经和猪仔差不多大了。

( 3 )阅读第⑦段,说一说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一个合格的微波炉是不可能让微波出来游逛的。

( 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组织材料进行说明的。
B: 第②段“□”处可以填入的关联词语是“既然……就……”。
C: 文章主要介绍了辐射及其分类,告诉人们要科学认识辐射并利用辐射为人类造福。
D: 家用电器的功率很小,相对的辐射“剂量”也很有限,不足以对人体造成伤害。

阅读孙犁的《老家》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总是不自由;请假不准,或是路途遥远。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②也好,醒了也就不再着急,我还是躺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床上,舒一口气,翻一个身。
③其实,“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④那两次回去,一次是陪伴一位正在相爱的女人,一次是和这位女人不睦之后。第一次,我们在村庄的周围走了走,在田头路边坐了坐,蘑菇也采过,柴火也拾过。第二次,我一个人,看见亲人丘陇,故园荒废,触景生情,心情很坏,不久就回来了。
⑤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实在说不清楚。
⑥我是从十二岁离开故乡的。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窠巢,游子的归宿。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及至晚年,不管怎样说和如何想,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
⑦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
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⑨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⑩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前不久,我写信给一位青年作家说:“写文章得罪人,是免不了的。但我甚不愿因为写文章,得罪乡里。遇有此等情节,一定请你提醒我注意!”
⑪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
⑫朋友告诉我: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村外,果木成林。我那几间破房,留在那里,实在太不调和了。
⑬我解嘲似的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⑭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二日,晨起作。闷热,小雨。

( 1 )结合语境说说对下列画线词语或句子的理解。
①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②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 2 )联系具体语境,揣摩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②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

( 3 )请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说说文章第⑧段划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 4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 “老家”在文章中有三层意思,一是故乡的景与人,二是旧屋,三是与家人相关的生活。这些在孙犁的眼中和心中都没有什么变化。
B: “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这两句诗,使人不禁自然联想到李白“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的诗句,它们全都浸透着浓烈而缠绵的思乡之情。
C: 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一席话意味深长,主要表明作者生怕被家乡父老遗忘的担心。
D: 作者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化解思乡而又不想再回去这种内心世界的矛盾,通过内心潜意识的冲突来点染思乡之情,写得真实可信,富有感染力。
E: 孙犁的乡愁带着浓重的生活气息,甚至散发着生活的苦味。初中教材中余光中的乡愁也有一样的味道,他和孙犁一样并没有把对家乡的思念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中,只是写现实的生活。
四、写作(分值:60分)
按要求作文

托物言志指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请任选一种物品,将名称填在横线处,补齐“礼赞………..”这个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隔境之羌”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