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张家口市第六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对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每座桥都是一件艺术品,一幅立体画,一首无字的诗。

②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③水中出现的是一条闪光的银链。

④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A: 抒情 说明 描写 说明
B: 描写 说明 描写 说明
C: 抒情 说明 描写 记叙
D: 议论 说明 说明 说明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任何一部文艺作品,都是文字集合起来的,但须由作者有意识、有目的、有逻辑地创造,绝不可以随意拼凑。
B: 不是所有的文艺作品都能看成一幅图画,不能看成图画的,就要让想象生出翅膀,去体验作者的情感。
C: 作者认为:鉴赏文艺作品,要驱遣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D: 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是得到人生的受用。
3、

下来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次时代文学公众号是以发扬原创文学作品为主,用文学来表达时代、反映社会的公众平台。
B: 《白鹿原》作者陈忠实的病逝,给文学爱好者来说是个打击,因为他带走了“民族的秘史”。
C: 以古朴的民风和纯粹的人情见长的《望春风》,出自一位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作家是格非。
D: 诗歌爱好者齐聚杭州进行“读诗”活动,同全国15座城市的爱好者遥相呼应共同纪念海子。
4、下列成语出处错误的一项是( )。
A: 教学相长——《论语·述而》
B: 舍生取义——《孟子·告子上》
C: 鹏程万里——《庄子·逍遥游》
D: 世外桃源—-陶渊明《桃花源记》
5、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稀疏风韵 险象叠生 红灯绿酒
B: 堕落 迷醉 花枝招展 闲情逸志
C: 寥阔芦篷 轻飞曼舞 芊芊细草
D: 嘹亮悠谷 抖擞精神 突如其来
6、

对下列统计资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某省的一份调查显示,76%的学校已经制定五年以上中长期发展规划,其中超过20%的学校在2000年以前就自觉开始制定五年以上中长期发展规划,在省教育部门要求下制定五年以上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占到近56%;有20%以上的学校正在着手制定五年以上中长期发展规划。

A: 制定五年以上中长期发展规划是学校发展的内在需求。
B: 上级行政部门在学校制定五年以上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起着重要作用。
C: 制定五年以上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要求得到了大部分学校的拥护和执行。
D: 部分学校在五年以上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上还存在犹豫观望的态度。
7、下列划线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神弗也(福气) 一作气(击鼓)
B: 吾妻之我者(美丽) 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C: 此皆良实(善良) 恢弘志士之气(发扬,扩展)
D: 贤臣(亲近) 以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8、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反正已十二点,电车已没有。那么再坐一会儿。”许先生如此劝着。
B: 在海边,他写浪花、礁石;在山顶,他写青松、老藤;在田野,他写春花、秋月:可谓“远山近水皆有情”。
C: 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
D: 《邓稼先》一文,将邓稼先与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进行对比,鲜明地表现了邓稼先忠厚朴实、甘于奉献的品格。
9、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欺(mán) (líng)俐 恐(xià)
B: (kuí)梧 赔(cháng) 乞(gài)
C: (diào)解 洋(yì) (kǎn)肩
D: 契(kē)夫 (diàn)记 (chù)生
10、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上对这个餐厅的评价相当高,我们品尝之后觉得名不虚传
B: 爷爷不会操作手机,于是我对他耳提面命 , 手把手教他发短信。
C: 在我生病的时候,妈妈对我的照顾简直无所不至
D: 转眼间,狂风大作,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真是满城风雨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南乡子

李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幕。

( 1 )简析两诗中写景的作用。
( 2 )两诗一写秋景,一写春景,都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但诗歌表达的感情却不一样,请简要分析两诗表达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列题目。

【甲】论语三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乙】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曾主编过《资治通鉴》。②下帷绝编:“下帷”,是指东汉儒生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是指孔子读《易》时,好几次把穿简(书)的牛皮绳子翻断了,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③迨(dài):等到。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①不亦________

②学而不 ________

记问不若人 ________

④众兄弟成诵 ________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与例句用法相同的是( )

例句:人不知不愠。

A: 学时习之,不亦说乎?
B: 默识之,学而不厌。
C: 至之市,忘操之。
D: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来。
( 3 )翻译句子。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

( 4 )①司马光勤学的故事生动地阐发了“勤能补拙”“天道酬勤”的道理,请再写出两个形容读书勤奋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

②司马光不仅读书勤奋,而且讲究学习方法,正如《论语》中所说,把学与思结合起来,请结合乙文,具体说一说司马光是怎么做的。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卷一角春天

朱秀坤

①春卷,这名字多好!卷进去的是整个春天啊。用诗人的话说就是“调羹烙饼佐春色,春到人间一卷之”。多有气魄!而事实上做馅的韭黄、荠菜恰好也完全可以象征春天了。想想,鲜嫩娇黄的韭芽不正催生着地气氤氲的春天么?那美味一经咀嚼,便也满口含春了。荠菜?“春在溪头荠菜花”呀!

②【A】春节前后,在我们这座小城请客吃饭,一般都会有一盘炸得喷香的春卷,是极受欢迎的一味美食。其实,水乡的春卷从寒冬腊月就开始吃了,一直吃到桃红柳绿油菜花金黄的阳春三月呢。

③【B】在门前煤炉上,用素油炸得金黄,堆在白瓷盘里,趁热搛一只,轻轻咬开,外焦里嫩,翠绿焦黄,里面米黄的却是切细的茶干,乳白的则是剁碎了的荸荠,清脆芳香,爽滑可口,味美是不用说的。【C】面对窗外淅淅沥沥的牛毛细雨或飞花般的喜人春雪,品味这样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你是否会想到春天的味道?你咀嚼的不正是春天的清香鲜嫩么?而热乎乎的春卷是否会让你心中升起一种早春的温馨?

④瘦瘦长长、小小巧巧的春卷,金灿灿的,盛在盘里,养眼,再没食欲的人见了,也会忍不住吃上两口。或许还会兴致勃勃地问一声:“这么好吃的东西,怎么包的?”主妇会笑道:“方便,上街买点春卷皮儿,包好,油炸,就行!”

⑤包春卷的皮儿是薄得透明的一轮明月,贴在平底的铁板上。雨巷桥堍,临河街头,风雨之中常有红头巾、碎花袄的妇女,鼻头冻得红红的,偎着身边的小煤炉。手里抓一面团,融化的雪球似的,不停地晃荡,晃荡,怎么晃也不会有水滴下来,也不会失手掉地上。真奇怪!晃着晃着,“哧——”她迅速将面团印在烧热的铁板上,蜻蜓点水一般,只轻轻一印,马上提起,手里又在晃荡着了。看她,她对你笑笑,有些得意,像卖艺的玩杂耍似的。而铁板上随即就印上了一轮皎洁的小小圆月,片刻工夫,圆月干燥,翘起,小铲子轻轻一铲,一张薄如蝉翼的春卷皮儿就做成了。

⑥她们娴熟的手艺真像是魔术,一会儿面前便堆起一摞月亮,不能不叫人佩服。有人买了,称上半斤就是,秤头高高的,还不忘送上三四张。

⑦【D】包春卷的馅儿是韭黄拌肉末,最好是半肥半瘦的,我却喜欢吃荠菜馅儿的。买回来的春卷皮子,加上一筷子馅儿卷进去,折成长条形,封头时用水润一润春卷皮子,就成。

⑧炸春卷似乎是主妇们的专利。立在灶前,不时地在油锅里用筷子翻一翻,直炸得长街短巷里芳香四溢,邻家的小宝宝闻着香气来了。

——姨娘,怎么还不熟啊?

——快了,熟了我叫你。

——不用叫了,我在这儿等。

——小馋猫!

⑨小馋猫笑了,饱食一顿后,还不忘带一碗回家给大馋猫。邻里之间就是这般亲近。

⑩现在的超市也有速冻的春卷,但总不如自家做得好,也许妈妈手里包出来的春卷更有一种亲情和家的味道。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2月)

( 1 )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春卷的。

( 2 )联系上下文,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而铁板上随即就印上了一轮皎洁的小小圆月,片刻工夫,圆月干燥,翘起,小铲子轻轻一铲,一张薄如蝉翼的春卷皮儿就做成了。

( 3 )下面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应还原到文中( )处。

春卷是水乡人家的一道时令小吃。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 4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⑥段中画横线语句中的“月亮”是指什么?

( 5 )文章写的是春卷,为什么却把标题拟为“卷一角春天”?请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关于“推迟上学”的主题阅读

【新闻摘要】

2月12日,浙江省教育厅出台《关于在小学施行早上推迟上学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全省范围内在小学施行早上推迟上学,以确保小学生每天有10小时充分的睡眠时间、充裕的早餐时间、从容的上学时间。该政策要求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早上到校时间不得早于8:00,上课时间不得早于8:30。

据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2月27日止向各设区市教育局初步统计汇总,目前,全省已有67个县(市、区)拟在2018年试点或推行小学推迟上学,其中有62个县(市、区)春季学期将陆续在部分小学先行试点。

【媒体声音】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普遍性的睡眠不足引起社会担忧。权威数据显示,2005年—2016年间,近六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国家规定的9小时。未成年人睡眠不足,其危害性显而易见,严重影响中小学生的体质、智商和生长发育。下一代睡不好,意味着未来国民的国际竞争力大受影响。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测数据连年下滑,与日韩同龄人相比劣势明显,这与普遍性的睡不好有很大关系。

小学“推迟上学”,表面上看是让孩子们多睡会,其实是一项关键性的减负实措。小学教育固然追求孩子们多学知识,可比长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身体健康。“让孩子们多睡一会”呼吁了很多年,可学校到校时间不推后,就只能早起早到,政府层面强制性的小学“推迟上学”,一个很小的调整,很可能赢得一代小学生的“睡饱睡足”,可谓功德无量之举。

“推迟上学”释放出的减负理念,相比实措更值珍视。少年儿童的天性是玩,全社会有义务给少年儿童创造一个“吃好、睡好、玩好、适宜学习”的生态环境。如今社会竞争激烈,成人社会的竞争推及基础教育领域,“赢在起跑线上”的理念被不少家长视为圭臬,升学压力层层下压,小升初竞争激烈程度甚至不逊高考,孩子们的睡眠玩耍时间,让位给学习刷题,“减负”沦为看起来很美的理念,具体实施遇到各种阻力。政府层面的减负强制措施必不可少,但更关键的是“让孩子们拥有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成为社会共识,形成合力呵护一个宽松愉悦有利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舒适环境。

小学“推迟上学”既要“看起来很美”,又要实施起来有保障。“推迟上学”,一是希望小学生们不要太早起床,二是确保他们每天睡眠不少于10个小时。孩子们不能因为推迟上学而“推迟上床睡觉”,这需要家长严加督促,千万不能把多出来的睡觉时间消耗在越来越有吸引力的手游上。而笔者最担心的还是,现在孩子们的兴趣班学业辅导班很多,不能把学校让出的休息时间给辅导班占领,如果孩子们晚上忙于各种作业直到深夜,“推迟上学”一样没达到减负目的。

希望“小学推迟上学”,能继续凝聚全社会“给中小学生减负”的共识。要建立“为小学生减负是民生”的理念,统筹各种资源力量让中小学生的生活学习慢下来,通过供给更多优质教育资源,遏制基础教育领域的恶性竞争,让全体中小学生共享国家发展进步的红利。

减负从“推迟上学”开始,浙江迈出了重要一步,我们也期待政府和社会统筹更多资源纾解“放学早、接送难”难题,拿出更多减负实策,家长们也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子女成长成才理念,为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文/程振伟,新浪视点,2月25日)

【各方热议】

言妍(杭州市凤凰小学副校长):磨刀不误砍柴工。睡眠时间保证了,学生上课时的精气神也就出来了,效率就高了,这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

胡昌升(小学语文老师):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不能速成,而是要给学生喘气、发展的空间。

江河(浙江中国美术学院附属小学6年级学生家长):推迟半小时上学,是一场守护孩子睡眠时间的“及时雨”。这是小举措,却蕴藏着大智慧。

@萍子:推迟学生的上学时间,应该考虑家长的上班时间,大多数家长上班时间比学生上学时间早。我们这种双职工家庭就是愁死了。

@能成铁:增加不了睡眠时间,只会增加熊孩子游戏时间。

@白驹过隙:学生睡觉时间是作业时间决定的,解决睡眠不足的问题应该是少布置作业。

(整理自网络)

( 1 )细读上述材料,探究浙江省在全省范围内施行推迟上学的原因。
( 2 )下列对文本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我国六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国家规定的9小时,这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担忧。
B: 2月12日,浙江省教育厅出台的《关于在小学施行早上推迟上学工作的指导意见》,缓解了小学“放学早、接送难”的矛盾。
C: 小学“推迟上学”是为了让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慢下来,是为了促进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因为对小学教育来说,长身体比长知识更重要。
D: 媒体、学校、家长普遍担忧因为“推迟上学”而让出来的休息时间会被游戏、课外作业、各种兴趣班辅导班占领,从而达不到减负的目的。
( 3 )“推迟上学”到底是缓解了孩子睡眠不足,还是让家长更为难?老师、家长、媒体众说纷纭。请你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回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②书写工整,文面整洁。⑧不少于600个字。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等个人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平行线”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