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高邈 发髻 温馨 排徊 B: 粗广 鸟巢 步履 伦敦 C: 脚踝 菡萏 祷告 尴尬 D: 侍弄 桑甚 感慨 抖擞 |
2、 |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绝句每首四句,按每句字数多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它讲究平仄,押韵严格。 B: “唐代是诗的时代。”唐诗流派众多,名家辈出。王维就是其中一位。苏轼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 古人把山水的南面称为“阳”,山、水的北面称为“阴”。如“汉阴”指的就是汉水的北岸。 D: 古诗文中常有一些“代称”。如用“烽火”代指战争,用“丝竹”代指音乐,用“始龀”代指七八岁的孩子。 |
3、 | 选出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绥靖(suí) 拂晓(fú) 憧憬(zhuàng) 荒谬(miù)B: 杀戮(lù) 阻遏(è) 地窖(jiào) 肃穆(mù) C: 悼念(diào) 赃物(zānɡ) 寒噤(jīn) 瓦砾(lì) D: 腋窝(yè) 能耐(nài) 仄歪(zè) 赤裸裸(luò) |
4、 | 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问君何能尔(你) 欲辨已忘言(辨识)B: 结庐在人境(庐山) 直挂云帆济沧海(渡) C: 多歧路,今安在(哪里) 瀚海阑干百丈冰(沧海) D: 吟鞭东指即天涯(马鞭) 秋天漠漠向昏黑(渐近) |
5、 | 下列画线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莅(wèi)临 黄晕(yūn) 蹒(pán)跚 恍(huǎng)然大悟 B: 褴褛(lǚ) 徘(pái)徊 倜傥(dǎng) 咄(zhuō)咄逼人 C: 倘(tǎng)若 坍(tān)塌 蜷(juán)伏 莽莽榛榛(zhēn) D: 虐(nüè)待 嗔(chēn)怪 庇(bì)护 随声附和(hè) |
6、 | 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B: ②④③①⑤ C: ⑤③①④② D: ③①④⑤② |
7、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的句子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柳宗元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永州八记》。B: 范仲淹在其名篇《岳阳楼记》中不仅赞美了滕子京的政绩、描绘了岳阳楼之大观,而且抒发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及政治抱负。 C: 《行路难》的作者是李白,他的诗歌以沉郁顿挫的风格著称。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兴趣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D: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醉翁亭记》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 |
8、 |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改变交通拥堵的现象,我校组织部分老师担任交通疏导员,拥堵现象便戛然而止了。 B: 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到了,我校师生欢聚一堂,举行了别开生面的歌舞晚会,大家尽情享受着天伦之乐。 C: 如果我们不会自行减压,学习效率往往会事半功倍。 D: 班会课上他口若悬河 , 出众的口才让大家都很佩服。 |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学习丧权辱国的中国近代史,使我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B: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 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D: 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
10、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 B: 推行检验标志电子化,将在车辆租赁、二手车交易、保险理赔等领域,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 C: 在开讲啦节目中,周杰伦承认:“要不是妈妈拿着藤条逼着我学琴,就不会有今天的自己。” D: 经省委、省政委同意,2020年全省中考时间安排在高考结束(7月9日)至中小学暑假放假(7月18日)之间。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 )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写景逼真,虚实结合,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B: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故园之思,是描写乡愁的绝妙之作。 C: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表现了不断向前发展的总趋势。 D: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前”“悬”“年”“边“是押韵的字,都是平声韵。 ( 2 )展开想象,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要求:不少于30字)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①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人,生卒不详。②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①尊君在不________ ②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③值胡贼攻郡________ ④不忍委之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 3 )【乙】文表现了荀巨伯的什么品质?你认为他这样做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
阅读,回答文后题。
①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②“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③“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抵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④“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⑤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________。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⑥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⑦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干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致,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________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创门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⑧“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⑨“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⑩“那有什么不好呢?”
⑪“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⑫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⑬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⑭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⑮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有刀的时候,去承受,去积蓄;在没有刀的时候,去寻找,去打造。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⑤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________。
⑦他们________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
( 2 )第⑦段中作者用“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比喻的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3 )第⑧段中有“谜底”一词,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谜”指的是什么?“底”指的是什么?(每句话不超过10个字)( 4 )在文中用横线画出由记叙转入议论抒情的过渡句。( 5 )根据语境,解释第⑬段中划线词“芬芳”的意思。芬芳:________
( 6 )根据文意理解“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一句,并将你的理解写在下面。( 7 )从文中找出一个能体现中心的词语,作为本文的标题,将它写在横线上。阅读下文,完成各小题。
人类的理想身高是多高
①人类的身高未必是越高越好。现在,世界上平均身高最高的是荷兰人,2014年的统计表明,荷兰成年男性平均身高为1.825米,女性的平均身高达1.7米,居世界之首。但是,研究人员认为,这并非人类的理想身高。人类的理想身高应当是168厘米,最佳变动范围在167~170厘米之间。
②理由是,机体的基础代谢与体表面积成正比,体表面积与身高成正比,身高每增加5%,体表面积相应地增加10%,则身体需要多消耗20%的能量。身材高大者为了维持生存,就需摄入更多可提供能量的食物,吸收更多的水分和氧气,从而增加机体各器官的负担,很可能会影响寿命。
③其实,人类的理想身高也只是一种假说,是否如此,需要实践来检验,不过,个子矮的人确实比较健康长寿,这一点已经得到很多事实的验证,从这个角度来看,矮个子可能真是人类的理想身高。由此,也牵涉到另一个问题,如果不加限制,人类到底能长多高。如果排除所有生物因素,有人从纯物理角度来判断,人能到达的最高高度是7米。人体的密度大约是1克/毫升(立方厘米),人的身高如果超过7米,骨头就会碎掉,所以上限是7米。
④但是,这只是一种假说,实际上,人的身高还没有到达这个高度时,各种基本生理功能就难以为继了。同样是按照物体的面积和体积之比衡量,人达到一定高度时,表面积将按平方数增加,体积则按立方数增加。于是,人体生理功能的维持就勉为其难,尤其是心血管的功能。恐龙的身躯很大,其神经系统却难以进化到有效管理其庞大的身躯,以恐龙小小的脑袋管理几十吨重的身躯,必然使其成为生物史上典型的管理失败者。当然,恐龙庞大的身体导致其行动的不便和巨大的食量,也使得其生存较为困难,种种因素促使其最终走向灭绝。人的身高要达到7米,其心脏和其他器官也得相应地配套进化,而且人的行为和动作将变得笨拙。这虽然并非不可能,却不是人所想要的理想高度。而且,当人的身高如此发展时,人类也会千方百计来阻止这样的进化。
⑤另外,人的身高与遗传基因和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研究人员也逐步证明基因多态性或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身高的显著影响,45%左右的身高差异与单核苷酸多态性有关。同时,环境因素也能通过作用于基因表达而对身高造成影响。因此,要预测人类身高到底会长到多高,没有一个准确的结果。
⑥其实,人类的身高还是以矮小为好。矮小,体表面积相应地减小,则身体消耗的能量也会减少,所有的器官和生理系统也不会太疲劳和负担过重,容易长寿。例如广西巴马县的百岁老人有81人,在当地总人口中的比例为31.7/10万。联合国确定的长寿之乡的标准是,百岁老人的比例为0.75/10万,巴马的这一比例居世界前列。巴马人长寿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长寿老人身材都比较矮小,男性平均1.5米左右,女性平均1.4米左右。
⑦所以,人类的理想身高为168厘米不无道理。
( 1 )本文提到的两种假说分别是什么?影响身高的因素是什么?( 2 )身高与寿命有着怎样的关系?并结合本文内容加以说明。( 3 )第②段末尾的“很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 4 )第⑥段划线文字运用举例子、________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________。( 5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根据2014年的统计可知,目前为止世界上身高最高的人是一个荷兰人。从下面两题中任选其一,写一篇文章。
一:题目:爱的保质期
二:过去有个书生,因天热光着膀子在神庙的走廊睡觉而被庙神臭骂,庙神说他没有教养、亵渎神灵,书生觉得委屈,辩解称:刚才还有人在神庙的大殿里睡觉呢,也没见你去骂,我睡在走廊上,已经够尊敬神灵了。其实做一件事情,首先要看对不对,而不是看有没有人做过,如果做错了事,不思悔改,反倒以“别人也是这么干的”为由替自己开脱,那就是降低了做人的底线。
请以“底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不要套作,不要使用网络语言。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也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⑤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字体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