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在句末添加“的方法”) B: 考试焦虑是考生经常出现的一种情绪反应,如果考生善于进行心理调适,就可能避免减轻不良反应。(去掉“避免”或者“减轻”,或者在“避免”和减轻中加“或者”) C: 雾霭天气不仅大大影响了城市的空气质量,而且加大了城市的交通拥堵。(“加大”改为“加剧”) D: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开发区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修改:“加大”改为“加强”) |
2、 | 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外交部驻港公署敦促外国政客停止颠倒黑白 , 停止干预香港事务。 B: 老师在讲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时,她矢志不渝地记录着。 C: 12月13日,曾经是一个黑色的日子,80多年前,一场惨绝人寰的暴行,将日本侵略者牢牢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D: 犯罪嫌疑人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 , 面对调查,百般抵赖,但在大量证据面前,最终如实交代了全部犯罪事实。 |
3、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劈开 泛滥 昆仑山 浩浩荡荡 B: 喧闹 穿带 捂耳朵 摇摇晃晃 C: 溜冰 纪念 圆体字 雌雄难辩 D: 田垄 字贴 白桦林 荣归故里 |
4、 |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人题咏枫桥,除《枫桥夜泊》外,杜牧也写过“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 B: 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C: 在学校举行的防震疏散演练中,八年级二班落实任务最好的是三四组。 D: 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但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
5、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拮据(jù) 汹涌(xiōng) 佝偻(gōu) 强聒不舍(guō) B: 亵渎(dú) 冠冕(guān) 桑梓 (zǐ) 自惭形秽(huì) C: 旁骛(wù) 箴言(zhēn) 勾当(gōu) 孜孜不倦(zī) D: 撬开(qiào) 戳破(chūo) 朴刀(pū) 前仆后继(pū) |
6、 |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文彩藻饰 舍身求法 因小失大 一帆风顺B: 不求胜解 开卷有益 咬文嚼字 袖手旁观 C: 自欺欺人 前仆后继 孜孜不倦 轻而易举 D: 为民请命 怀古伤今 格物至知 持之以恒 |
7、 |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跆拳道,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 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C: 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D: 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师生相处融洽,相敬如宾 , 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
8、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粘轻怕重 哄堂大笑 参差不齐 瞵视昂藏 B: 家庭琐事 精益求精 麻木不仁 惊慌失错 C: 怪诞不经 刨根问底 畏罪潜逃 据为己有 D: 神采奕奕 诙谐风趣 迫不急待 绵延千里 |
9、 | 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人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①④③② C: ②③①④ D: ②①③④ |
10、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关联词,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的腿不但比你的灵巧,而且还多一倍。 B: 只要这种草,才可以骄傲地讥笑那些养育在花房里盆花。 C: 尽管如此,他还是推开商店的门走了进去。 |
古诗鉴赏,按要求答题。 落红不 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 ②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 2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A: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C: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 所恶有甚于死者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 )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 |
魔季
张晓风
①我沿着草坡往山上走,春草已经长得很浓了。唉,春天老是这样的,一开头,总惯于把自己藏在峭寒和细雨的后面。等真正一揭了纱,却又谦逊地为我们延来了长夏。
②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瘦了,那白茸茸的芦花海也都退潮了。相思树是墨绿的,荷叶桐是浅绿的,新生的竹子是翠绿的,刚冒尖儿的小草是黄绿的。还有那些老树的苍绿,以及藤萝植物的嫩绿,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一山。我慢慢走着,我走在绿之上,我走在绿之间,我走在绿之下。绿在我里,我在绿里。
③那边,清澈的山涧流着,许多浅紫、嫩黄的花瓣上下漂浮,像什么呢?我似乎曾经想画过这样一张画——只是,我为什么如此想画呢?是不是因为我的心底也正流着这样一带涧水呢?
④我们已把窗外的世界遗忘得太久了,我们总喜欢过着四面混凝土的生活。我们久已不能像那些溪畔草地上执竿的牧羊人,以及他们仅避风雨的帐篷。我们同样也久已不能想象那些在垄亩间荷锄的庄稼人,以及他们只足容膝的茅屋。我们不知道脚心触到青草时的恬适,我们不晓得鼻腔遇到花香时的兴奋。真的,我们是怎么会痴騃得那么厉害的!
⑤忽然,走来一个小女孩。如果不是我看过她,在这样薄雾未散尽、阳光诡谲闪烁的时分,我真要把她当作一个小精灵呢!她慢慢地走着,好一个小山居者,连步履也都出奇地舒缓了。她有一种天生的属于山野的纯朴气质,使我不自已地想逗她说几句话。
⑥“你怎么不上学呢?凯凯。”
⑦“老师说,今天不上学。”她慢条斯理地说,“老师说,今天是春天,不用上学。”
⑧啊,春天!噢!我想她说的该是春假,但这又是多么美的语误啊!春天我们该到另一所学校去念书的。去念一册册的山,一行行的水。去速记风的演讲,又数骤云的变化。春天春天,春天来的时候我们真该学一学鸟儿,站在最高的枝柯上,抖开翅膀来,晒晒我们潮湿已久的羽毛。
⑨那小小的红衣山居者好奇地望着我,稍微带着一些打趣的神情。
⑩我想跟她说些话,却又不知道该讲些什么。终于没有说——我想所有我能教她的,大概春天都已经教过她了。
⑪慢慢地,她俯下身去,探手入溪。花瓣便从她的指间闲散地流开去,她的颊边忽然漾开一种奇异的微笑,简单的、欢欣的、却又是不可捉摸的笑。我又忍不住叫了她一声——我实在仍然怀疑她是笔记小说里的青衣小童。我轻轻地摸着她头上的蝴蝶结。
⑫“凯凯。”
⑬“嗯?”
⑭“你在干什么?”
⑮“我?”她踌躇了一下,茫然地说,“我没干什么呀!”
⑯多色的花瓣仍然在多声的涧水中淌过,在她肥肥白白的小手旁边乱旋。忽然,她把手一握,小拳头里握着几片花瓣。她高兴地站起身来,将花瓣往小红裙里一兜,便哼着不成腔的调儿走开了。
⑰我的心像是被什么击了一下,她是谁呢?是小凯凯吗?还是春花的精灵呢?抑或,是多年前那个我自己的重现呢?
⑱在江南的那个环山的小城里,不也住过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吗?在春天的时候,她不是也爱坐在矮矮的断墙上,望着远远的蓝天而沉思吗?她不是也爱去采花吗?爬在树上,弄得满头满脸的都是乱扑扑的桃花瓣儿。等回到家,又总被母亲从衣领里抖出一大把柔柔嫩嫩的粉红。她不是也爱水吗?她不是一直梦想着要钓一尾金色的鱼吗?(可是从来不晓得要用钓钩和钓饵。)每次从学校回来,就到池边去张望那根细细的竹竿。俯下身去,什么也没有——除了那张又圆又憨的小脸。啊,那个孩子呢?那个躺在小溪边打滚,直揉得小裙子上全是草汁的孩子呢?她隐藏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⑲啊,春天多叫人迷惘啊!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谁负责管理这最初的一季呢?他想来应该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了,当他的魔术棒一挥,整个地球便美妙地缩小了,缩成了一束花球,缩成了一方小小的音乐匣子。他把光与色给了世界,把爱与笑给了人类。啊,春天,这样的魔术季!
(选自《张晓风自选集》,有删改)
( 1 )下列对散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语:我觉得文中的量词使用十分奇特,比如第(8)段“一册册的山,一行行的水”,它妙在________。
小文:我觉得第(2)段“绿在我里,我在绿里”这句话内涵丰富。我读到________。
( 3 )第(18)段为什么用第三人称“她”的视角来叙述?结合全文,探究本文叙述视角的巧妙之处。知识卡片:叙述视角是由文本中的人称来体现的。散文一般都是用第一人称完成一个文本的叙述过程,把“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具体真切地呈现给读者。但是,也可以巧妙地变换叙述人称来获得新的叙述视角,丰富文本的内涵意蕴。
( 4 )读完本文,小语觉得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着重描写一个叫凯凯的小女孩,所以,她想把文章的标题改为《春花的精灵》。你同意她的观点吗?请结合文意来阐述理由。忆萧乾先生
舒 乙
①每次走进萧乾先生的书房,都有深刻的印象,觉得萧乾先生活得很潇洒。
②一般的知识分子,活得没有那么潇洒,或者,反过来说,别的人差不多都活得挺苦,主要是精神压力比较大,绷得紧,生活也比较单调,没什么乐趣。
③但是,走进萧乾先生的家就不一样。萧乾先生在外面永远是西装革履,整整齐齐,一副绅士派头,但是在家里,爱趿拉着鞋,也就是说,一双老布鞋,不好好穿,踩着后帮,趿拉着走,舒服。衣着也随便,以宽松为好。并且强调,这是在自己家里,要着便装,怎么舒适怎么来。他可以最洋,也可以最土。
④萧乾先生的家,表面上看,极乱,极拥挤,到处是书,是东西,没有下脚的地儿。但是,萧乾先生心中有数,要找什么书或者东西,手到擒来,一点都不费劲儿,准知道藏在哪儿。
⑤地方小,不光不碍事,逢年过节,反而要张扬一下,拉几根绳子在头上,把世界各地朋友们寄来的贺年卡都张挂起来,五颜六色,像万国旗,客人一进门,先吓一跳,这就是萧乾先生的潇洒!
⑥萧乾先生有许多小发明。譬如:书桌上有倾斜的板子,颇像制图版,省得老低头,可以防止颈椎病;把各种废药盒码在桌边的小板上,左右两行,放眼镜,放别针,放小工具;头上有专门的绳子挂着各种正在写的文稿,一抬头就能找着。这么一来,萧乾先生的书桌很像一只大刺猬。体积扩大了许多,张牙舞爪,处处都是机关,可是真实用啊。
⑦客人坐下之后,谈得兴奋了,萧乾先生会出其不意地问:喝什么酒?是威士忌?白兰地?还是黄酒?他要边喝边谈,而且不就东西,白嘴喝酒。拿出两个小杯子,各倒半杯,边喝边聊。
⑧冬天,在室内,萧乾先生穿得很多,把羽绒大衣披在肩上,难道暖气不够吗?非也,通向阳台的门,是半开的,是要通风吗?非也,说小乌龟待在阳台上,怕它冻着,开着门给小乌龟一点温暖。
⑨其实,乌龟是冷血的,根本不怕冷。萧乾先生不仅活得潇洒,而且心是热的,热得不得了。
⑩萧乾先生有才华,而且勤劳,这样的写家写的东西注定又好又多。
⑪萧乾先生的夫人文洁若最想翻译《尤利西斯》,因为它最难译。有萧乾先生合作,使她终于下决心开始啃这块硬骨头。
⑫他们给自己定了“纪律”,在家里开办了“家庭翻译作坊”,是标准的夫妻店,规定每天翻一页原文,翻不完不睡觉,外带要做完那页上的所有注解。注解多得不得了,全是译者自订自拟的,有六千多条。有一章正文是三万字,注解也是三万字,了不得!为此,两个人都废寝忘食地干,早上五点就起床,醒不来就上闹钟。二人接力,文先生先草译,萧先生接棒,做文学润色,宛如二度创作,一干就是一天,整整四年,此时萧先生已是八十岁老翁,而且只有一个肾。
⑬萧乾先生文思敏捷,写东西极快,有时一天能得一万多字。我说过这样的话:看过火山喷发吗?萧乾先生就是一座文坛上的大火山,他的喷发壮观、雄伟、惊人。
⑭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20世纪末中国文坛上最活跃的人物之一——萧乾先生吧,记住他的微笑,还有他的慈悲和博爱。
(选自《中国散文家》,有删改)
( 1 )本文第③段如实地展现了萧乾先生日常生活的状态。该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对塑造萧乾先生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要求:①字数600字—8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