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句中的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家这个孩子呀,基础不太好,读书又无动于衷 , 这样的学习态度,怎能指望他的成绩会提高呢?B: 一座座新建的楼房,一排排电视天线,短短三年,故乡已经面目全非了。 C: 他在选择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学校时,既想报清华大学,又想报北京大学,总是随波逐流。 D: 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 , 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 |
2、 | 下面语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她在家拖地的时候不小心扭了脚,真是祸不单行。 B: 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C: 考试前夕,妈妈还念念有词地叮嘱我一定要沉着冷静。 D: 《奔跑吧兄弟》这个栏目办得惟妙惟肖 , 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座城堡富丽堂皇 , 建造得十分奢华。 B: 他的钱早就花光了,钱包里荡然无存。 C: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D: 置身于广州花市,各种各样的鲜花让我眼花缭乱。 |
4、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福州,每到晚上和空闲时间,约上几个好友到乒乓球馆或羽毛球馆挥上几拍,成了时尚。B: “三坊七巷”自晋、唐代形成。于清至民国走向繁荣,见证了闽都福州城市。 C: 这些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增强和培养。 D: 福州市的许多中小学生积极捐款,以实际行动支援玉树灾区的重建。 |
5、 |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依归,切实改善民生,脱贫攻①___取得决定性成就,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只有充分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人民的主②__作用,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真正③_聚起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磅礴伟力。 A: ①艰②题③会 B: ①坚②题③会 C: ①坚②体③汇 D: ①艰②体③汇 |
6、 |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小巷越是久远,越幽深,越蜿蜒,越斑驳,历史的就越深,文化的底蕴就得越厚重。把小城比作一本线装书,那么这一条条小巷就是书中那一行行的文字,需慢慢才能其深邃的内涵,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小巷,江南的小城才生动起来,情趣盎然起来。 A: 积淀 沉淀 既然 美轮美奂 体味 品味B: 沉淀 积累 如果 优美绝伦 品味 玩味 C: 积累 积淀 既然 美轮美奂 玩味 品味 D: 沉淀 积淀 如果 优美绝伦 品味 体味 |
7、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粗犷 大相径庭 截然不同 迫不急待 B: 和蔼 小心翼翼 人声鼎沸 喜出望外 C: 淋离 翻来覆去 咄咄逼人 淅淅沥沥 D: 渊博 浑为一谈 花枝招展 美不胜收 |
8、 | 下面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投身革命/即为家 B: 血雨腥风/应有涯 C: 取义成仁/今日事 D: 人间遍种自由/花 |
9、 |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颓唐(tuí) 迂腐(yū) 蹒跚(mánshān ) 踌躇(cóu chú) B: 晕圈(yùn) 虬枝(qiú ) 婆娑(shuō) 倔强(juán) C: 臼齿(jiù) 洗涤(tiáo ) 俯瞰(gǎn) 遏制(è) D: 鲜腴(yú) 草茎(jīng) 绿釉(yòu) 扳尖(bān) |
10、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有人从商店里________出头来,脸上还带着睡意。 ②等到他,那个混蛋,受了罚,拿出钱来,他才会知道放出这种狗来,放出这种野畜生来,会有什么下场。我要好好地________他一顿! ③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告诉他们别再把狗放到街上来了。说不定这是条________的狗;可要是每个猪崽子都拿烟卷戳到它的鼻子上去,那它早就毁了。 A: 伸 教育 娇贵 B: 冒 批评 高贵 C: 探 教训 名贵 D: 钻 惩罚 宝贵 |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恨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恨(liàng):悲伤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 1 )用“/”标出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 2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①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 ②博学而笃志________ ③期日中________ ④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 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4 )结合【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谈谈你对“信”的认识和理解。【甲】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乙】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
人类在物种平衡的哪一环
汪鸿儒
①二十余年前,新西兰曾饱受一个入侵物种──原产于南美洲的阿根廷茎象甲虫(简称“象甲虫”)的困扰。这种象甲虫是一种牧业害虫,它把卵产在牧草的叶鞘里,每一颗卵在发育到成虫的过程中,可以毁掉的草多达五根。因为在新西兰没有天敌,它大量繁殖,成片破坏牧草。每年给新西兰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上亿美元。
②有趣的是,象甲虫在原产地也有着广泛的分布,却没有形成农牧业灾害,重要原因是原产地有着天敌──茎象食甲茧蜂。这是一种寄生蜂,它会将幼虫产在象甲虫的体内,而幼虫可以从象甲虫体内开始将其吃掉。于是,在原产地,象甲虫和天敌寄生蜂之间达成了巧妙的平衡:象甲虫数量增加,寄生蜂也随之大量繁殖;寄生蜂数量增加又会导致象甲虫数量下降,寄生蜂数量也会随之下降……
③为了解决象甲虫灾害,研究人员将原产地的天敌引入新西兰来制衡它。这一举措很成功,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在“第二故乡”的新西兰,象甲虫和寄生蜂之间实现了“再平衡”。
④引入天敌,对入侵物种进行生物防治,是非常聪明而有效的做法,相比于“简单粗暴”的杀虫剂除虫法更环保。更重要的是,昆虫会很容易对杀虫剂形成抗性,使得杀虫剂失效。而天敌和入侵物种会不断斗争,共同演化:即使入侵物种发生了变化,天敌也随之发生变化,继续对其压制,这就像一个不断演化的“天然杀虫剂”。这种“天然杀虫剂”屡试不爽,世界上没有发现过“失效”的先例。然而科学家最新研究证实,新西兰的象甲虫已打破这种“再平衡”,对寄生蜂产生了抗性!研究人员通过长达24年的跟踪监测发现,在寄生蜂引进的第7年,象甲虫开始出现抗性;到了第12年,寄生蜂对象甲虫的寄生率已经下降到了30%~40%!这是世界上首次观察到入侵物种对天敌寄生昆虫产生抗性!
⑤研究人员进一步探寻,结果却耐人寻味:很可能是人类“帮助”象甲虫突破了天敌制衡,我们自己就是这一新生态灾难的罪魁祸首!原来,在新西兰,物种的多样性本来就很低。随着农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只种植少数几种优势牧草,导致生物的多样性进一步降低,生态变得尤为脆弱。这为象甲虫抗性的产生提供了温床:生态环境单一,使得象甲虫和它的天敌频繁地遭遇,加上没有其他多样的生态环境提供“避难所”,象甲虫面临了前所未有的选择压力,终于象甲虫演化出了对天敌的抗性,而单一的生态环境又帮助抗性基因广泛扩散开来。
⑥追根溯源,人类自己可能就是打破这种巧妙的生物防治“再平衡”的始作俑者。人类加剧的农业耕作助纣为虐,帮助象甲虫突破了天敌的制衡,继续肆虐。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保护地球上物种和生态的多样性何其重要!一个生态系统,就像各种生物和环境因素交织而成的一张大网,在这张网上,各种元素环环相扣,而又互相制约,形成着复杂而精妙的平衡。我们无法预测,损害其中的哪一环,最终的板子会打在我们自己身上;就像我们没能预知,最初一味将更多的土地转化成牧场的时候,会带来入侵象甲虫的新一轮肆虐。
(选自《科学大观园》;有删改)
( 1 )下面对阿根廷茎象甲虫给新西兰带来困扰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晁盖)一行人上岸,王伦领着一班头领出关迎接。晁盖等慌忙施礼,王伦答礼道:“小可王伦,久闻晁天王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且喜光临草寨。”晁盖道:“晁某是个不读书史的人,甚是粗鲁,今日事在藏拙,甘心与头领帐下做一小卒,不弃幸甚。”山寨里宰了两头黄牛、十个羊、五个猪,大吹大擂筵席。晁盖心中欢喜,对吴用等六人说道:“我们造下这等弥天大罪,哪里去安身!不是这王头领如此错爱,我等皆已失所,此恩不可忘报!”吴用只是冷笑。
次早天明,只见人报道:“林教头相访。”七个人慌忙起来迎接,邀请林冲入到客馆里面。吴用便动问道:“不知谁荐头领上山?”林冲道:“柴大官人(柴进)举荐到此。”吴用道:“柴大官人名闻寰海,声播天下,教头若非武艺超群,他如何肯荐上山?非是吴用过称,理合王伦让这第一位头领坐。此天下之公论,也不负了柴大官人之书信。”
辰牌已后,三四次人来催请。晁盖和众头领却来赴席。王伦等都出来相接,分宾主坐定。王伦便起身把盏,对晁盖说道:“感蒙众豪杰到此聚义,只恨敝山小寨,是一洼之水,如何安得许多真龙?聊备些小薄礼,万望笑留。非是敝山不纳众位豪杰,奈缘只为粮少房稀,恐日后误了足下,众位面皮不好,因此不敢相留。”说言未了,只见林冲双眉剔起,两眼圆睁,坐在交椅上大喝道:“你前番我上山来时,也推道粮少房稀。今日晁兄与众豪杰到此山寨,你又发出这等言语来,是何道理?”吴用便说道:“头领息怒。自是我等来的不是,倒坏了你山寨情分。请头领息怒,我等自去罢休。”林冲大怒道:“量你(王伦)是个落第腐儒,胸中又没文学,怎做得山寨之主!”……可怜王伦做了多年寨主,今日死在林冲之手。
(以上第十九回)
宋江(对招降钦差太尉宿元景)道:“小可水洼,自从王伦上山开创之后,却是晁盖上山,今至宋江,已经数载,附近居民,扰害人浅。” (第八十二回)
(节选自《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作文:
也是一种享受
[提示与要求]
(1) 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 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3) 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