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闭塞(sè) 亵渎(xiè) 恹恹欲睡(yān) B: 虔诚(qián) 擅长(shàn) 喏喏连声(ruò) C: 嗔怒(chēn) 晦暗(huì) 伛偻提携(1ǚ) D: 行(háng)辈 玄虚(xián) 坦荡如砥(dǐ) |
2、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中那种对群众疾苦无动于衷的现象基本消失了。B: 在2015年5月31日结束的香格里拉对话中,国防部发言人就中国礁岛问题进行了重申,可谓喋喋不休。 C: 曾经发生的沉船事故至今让师生心有余悸。 D: 想当年楚庄王韬光养晦 , 在春秋争霸中,一鸣惊人,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
3、 | 下列标点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可以抄一点。”B: 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C: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D: 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
4、 |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亲戚(qì) 蓬隙(pénɡ) 毡帽(zhān) 祭祀(sì) B: 装弶(jànɡ) 伶俐(líng) 秕谷(bǐ) 髀间(bì) C: 伶仃(dīnɡ) 磕头(kē) 皱纹(zhòu) 瑟索(sè) D: 寒噤(jīn) 深黛(dài) 潺潺(chán) 姿睢(zì) |
5、 | 请选出下列句子说法正确的一项( ) A: “文字还没有创造出来,却先有了歌谣一类的东西。”这是选择复句。 B: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C: 闰土、孔乙己、鲁迅、契诃夫都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 D: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以贾宝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早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
6、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部小说凝聚了创作者毕生的智慧,构思非常巧妙,故事情节抑扬顿挫 , 引人入胜。 B: 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的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 C: 历史告诉了我们一个无可置疑的事实:骄傲的人最终总会黯然失色,只有真正谦虚的人才会永远鹤立鸡群。 D: 当敌人冲进大厅的时候,只见他正襟危坐 , 那副处变不惊、视死如归的气节真让人敬佩。 |
7、 |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项是( ) A: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张岱,他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B: 《乡愁》的作者是崔颢,这首诗以邮票等意象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C: 《红岩》中的刘思扬虽然是资产阶级出身,却是位真正的共产党人。 D: 《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流落荒岛,从《圣经》中得到安慰,懂得知足感恩。 |
8、 | 下列划线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的确(dí) 解剖(pōu) 不逊(xùn) 邮差(chāi)B: 泄漏(xiè) 瞥见(piē) 捕获(bǔ) 教诲(huì) C: 绯红(fēi) 芋梗(gěng) 发髻(jì) 系住(jì) D: 匿名(nì) 霉菌(jūn) 畸形(qí) 诘责(jié) |
9、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修葺(qì) 竹篾(miè) 海市蜃楼(shèn) 忧心忡忡(chōng) B: 伶仃(dīng) 吞噬(shì) 鲜为人知(xiān) 盘虬卧龙(qiú) C: 迸溅(bèng) 伫立(zhù) 千钧重负(jūn) 忍俊不禁(jìn) D: 凛冽(lǐn) 羸弱(yíng) 心有灵犀(xī) 诲人不倦(huì) |
10、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全面二孩政策,是党和政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根据人口形势发生变化,调整完备生育政策作出的重大决策。B: 特朗普打算在上任之后立即废除过去八年里奥巴马政府实行的大量法案,因这些法案妨害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创造。 C: 提供高品质服务,赢得更多客户,并提高客户忠诚度,已普遍被企业界验证为构筑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二法门。 D: 电影《血战钢锯岭》在各地上映时得到了观众的普遍认可,票房居高不下,中途退场的观众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
古诗阅读欣赏。 |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②哂(she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③不暇顾:顾不上。④野宿:在野外露宿。 ( 1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上与群臣论止盗 一狼得骨止 B: 朕当去奢省费 去因还乡 C: 自是数年之后 自经丧乱少睡眠 D: 刻民以奉君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 2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民之所以为盗者 客之美我者 B: 犹割肉以允腹 能以径寸之木 C: 君富而国亡 学而不思则罔 D: 夫欲盛则费广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3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阐述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 B: 有的大臣希望唐太宗用严刑重罚禁止百姓偷盗。 C: 老白姓偷盗是因为没有廉耻观。 D: 唐太宗认为,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百姓衣食无忧就不会偷盗。 ( 4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朕)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
陶渊明:我为自己代言
汪微微
①当官场同仁都在混日子并被日子所混时,陶渊明选择了华丽丽的转身,投身侍弄自己亮闪闪的梦想。
②本来,陶渊明的官场生涯虽算不得呼风唤雨,但凭着名门望族的荫庇,29岁的他不费吹灰之力,坐上了江州祭酒的高位。35岁时,在叔父的推荐下,他投入权臣桓玄门下做其私人秘书,官品不大,但属于心腹近臣,很容易随着主子的升迁一路平步青云。39岁,他转做刘裕(后来的宋武帝)的幕僚,荣华富贵呼之欲出,光宗耀祖指日可待。他的官场走向,道路一点也不曲折,前途却一派光明,逼得那些蝇营狗苟一辈子、最终却蝼蚁一生的人,发自内心地羡慕嫉妒恨。
③可惜,陶渊明志不在此。在官场,他找不到归属感。他不能原谅一颗诗心被缠身冗务耳鬓厮磨,也容忍不下桓玄的狼子野心,还看不惯刘裕的滥杀无辜和重用奸人。更让他觉得绝望的是,终日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卑躬屈膝的事,活得像条狗一样,永世不得直立行走。于是,他一次次在现实面前耍起了大牌,走马观花般地出入官场。
④某天,为迎接上级派来的检查组,随从请陶渊明冠带出迎,并再三提醒他小心侍候。侍候惯了梦想的陶渊明,哪里肯为他人低三下四?况且检查组的小头目,还是他一向看不起的无能小辈?于是,撇下一句振聋发聩的“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后,他挂冠封印而去。13年断断续续的官场生涯,戛然而止。一辈子不能直立行走,为自己代言,即使钟鸣鼎食又有什么意义?他彻底清醒。从此,官场再无陶渊明。
⑤拒绝五斗米后,陶渊明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他耕于前,妻锄于后,夫唱妇随,恩恩爱爱,其乐融融。也愈发爱喝酒,逢喝必醉。朋友来访,人家还没喝好,他已醉得不省人事,却不忘一脸憨厚地笑:“我醉了,想睡了,你随意。”不克制自己,也不限制他人,他的自由自在,终于可以自给自足。云卷云舒,潮起潮落,不看天气看心情。
⑥在劳动的浸泡下,在菊花的浸润下,他的诗文,生机蓬勃,透着一股空山新雨后的青草味,给人悠然又安静的印象。又因诗文言简意赅,用字平易,很快被传唱开去。他的快乐被斜阳曳成猎猎的旗,招摇在四周的暮云里。
⑦好景不长,一场大火,把他辛辛苦苦攒下的十余亩方宅烧得片甲不留。一家人只好寄居在船上,靠亲朋好友的接济过活。生活还得继续,于是别无选择地搬至贫瘠之地。日子一天天青黄不接,连和他一样靠天过活的老农都动摇了。在老农看来,陶渊明和他们不一样,他是有能力过上好日子的人,只要他愿意。于是老农壮着胆子劝他,与其隐在民间餐风宿露,不如出入官场锦衣玉食。都醉得看不清对方眉眼了,陶渊明心里仍是明白通透,他拒绝了,不给他人和自己一点商量的余地。
⑧古往今来,官场里一直熙熙攘攘、络绎不绝,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面目模糊的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官员。只有陶渊明,眉眼分明,面容俊朗,神清气爽,并以实名认证的方式,不朽地镌刻在历史的壁崖上。
( 1 )读第①自然段中子的划线处“官场同仁都在混日子并被日子所混”回答下面两个问题。①解释划线词“混”的意思,并指出其词性。
②请写出第①段划线句的含义。
( 2 )细读③④段,请概括陶渊明辞官的三个主要原因。《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东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最苦与最乐(节选)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②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③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④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⑤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⑥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 1 )本文的论点是________。作品形式:书信
写信人:一名初二学生
写信时间:2019年12月15日
读者角色:受学生信任的该校校长
写作背景:临近期末考试,音乐课经常被其他学科占用,于是写信向校长反映
写作目的:希望校长解决此事
写作要求:①目的明确,理由合理,表达得体。②书信格式正确。③不超过200字。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