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新乐市第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或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 )

A: 锤(liàn) 秀(qǐ) 滋暗长(qiǎn) 坦荡如(dǐ)
B: 隔(hé) 秀(yǐ) 寻幽胜(lǎn) 钟灵秀(yù)
C: 然(cù) 焦(zhuó) 自怨自(yì) 浮不安(zào)
D: 运(è) 叫(háo) 牙咧嘴(cī) 奄一息(yān)
2、

第三段中“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中的“此”指的是( )。

A: 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
B: 金刚石和斯石英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恢复原貌的趋势。
C: 斯石英的原子之间靠得太近。
D: 斯石英的原子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响晴 鼎盛 饥肠漉漉 取义成仁
B: 灼热 锁呐 自处心裁 锱铢必较
C: 倏忽 预警 不修边幅 李代桃僵
D: 雷霆 桑葚 励精图治 故弄悬虚
4、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
A: 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了从意大利归国的700余件文物,前来观展的人络绎不绝
B: 凤城大道两旁的黄色雏菊花盛放,摩肩接踵的市民和车辆仿佛沐浴在花海之中。
C: 良好得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D: 在凤城小记者团成立12周年纪念活动中,凤城日报社总编辑做了抑扬顿挫、充满激情的发言。
5、选出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为学》的作者彭端淑,清代文学家,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选自《白鹤堂文集》。本文以两个和尚去南海的故事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难与易之间的辩证关系,勉励人们立志求学,努力上进。
B: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通过描写方仲永的事迹,流露出对一个神童“泯然众人”的惋惜。提示人们要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将。“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所用的笔名。
D: 《最后一课》是德国作家都德最为人称道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借小弗朗士的所见所闻所感将乡村教师韩麦尔先生的精神世界极为真切地传达出来,颂扬了法国人民不甘异族侵略的爱国热情。
6、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管(jǐn) 锵(kēng) 体(zài) 硕果累累(léi)
B: 悍(piāo) 丧(bèn) 谀(ē) 屡见不(xiān)
C: 好(pǐ) 手(pá) 后(yì) 犊情深(tiǎn)
D: 永(juàn) 愤(mèn) 偻(yǔ) 莘学子(xīn)
7、

下面各组词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chù 荠bí 齿niè 盛气人líng
B: 情lìn 制páo 菜jiàn 即物起xìng
C: 差cēn 乱sàng 酷xiào 油光可jiàn
D: 裸lòu 混xiáo 真tì 相形见chù
8、

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花圃 蝉蜕 孜孜不倦 变换多姿
B: 屏障 玉簪 锋芒必露 略胜一筹
C: 污秽 确凿 沥尽心血 养精蓄锐
D: 筹划 赢弱 忧心冲冲 珊珊来迟
9、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再继续写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wù)痛疾的文字。
B: 我家是(diàn)农。
C: 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chuò)劳作,尤喜纺棉。
D: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mì)迹。
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天,只要有一只风筝,就能满足一个孩子所有的快乐。高天上的风筝;舞步________,伴着风儿轻点足尖。地上的人,看悠悠流云游走,看________的风筝渐渐高去。看得久了,有一种感觉________:是风筝在飞,也是自己在飞。


A: 翩翩 摇曳 油然而生
B: 翩翩 摇摆 不期而至
C: 姗姗 摇曳 不期而至
D: 姗姗 摇摆 油然而生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词,完成小题。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①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此时苏轼被贬黄州。②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十五公里处。③狼狈:进退都感觉困难。④吟啸:吟咏、长啸。表示意态闲适。⑤萧瑟:风雨吹打树林的声音

( 1 )下列哪一项表达的情感态度与苏轼相似( )
A: 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唐·白居易《醉歌》)
B: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C: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崔颢《黄鹤楼》)
D: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 2 )赏析上片中的“竹杖芒鞋轻胜马”一句。
( 3 )词的末尾写道:“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独特感悟和性格?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①至于负者歌于 ②伛偻提携
③泉香而酒 者胜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 3 )上文中第一段共四句话,每句话用三个字概括其内容。

( 4 )具体说说“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其乐也。”是用什么方法来突出 “太守之乐”的?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调好你的“食物钟”


①中学上生物课的时候就听老师讲过“生物钟”。生物钟是人体的一套复杂的调节机制,以24小时为周期,掌管着生物的“觉醒”与“睡眠”节奏。但也许你还不知道,人体中除了管理睡觉的生物钟,还有个管理“吃东西”的食物钟。


②食物钟,顾名思义,主要负责调节我们的进食、消化和营养摄取的时间。通常情况下,食物钟与生物钟是一致的,日常的运作程序几乎与生物钟保持着同步。人的大脑、胃和肝等内脏器官中部有感受器,可以接受食物钟传递的信号,这种信号一般被称为“食物相关的生物节律器”。依赖食物钟的调节,我们才有了一日三餐的吃饭习惯。


③食物钟对人体健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食物钟发生紊乱,健康就会受到影响。研究发现,食物钟紊乱会导致胰岛素紊乱,可能增加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还与心血管疾病存在一定联系。但日常的一些生活习惯还是会扰乱食物钟,甚至造成食物钟紊乱。目前,常见的可能导致食物钟紊乱的饮食习惯有:不吃早餐、节食、暴饮暴食等。


④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晚睡晚起,生活毫无规律,早上都不怎么吃早餐。大量研究发现,经常不吃早餐会干扰食物钟,也会给健康造成影响。台湾研究发现,每周吃早饭次数低于一次的人,肥胖的几率更高;哈佛大学研究发现,不吃早餐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也更高;在儿童心血管健康方面的研究发现,长期不吃早餐还会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⑤节食,通常在爱美的女士中比较多。但节食其实不利于减肥,节食会造成饮食紊乱,食量反而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更容易发胖。


⑥暴饮暴食,主要就是指平时吃东西没有节制,大量进食。研究发现,暴饮暴食会给食物钟调控基因增加负担,进而可能扰乱食物钟,也会给健康增加隐患。所以,就算是过节,我们还是最好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


⑦总之,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维持良好的食物钟,让“人体机器”更有效的运行,对健康更是有极大的益处。

(选文有改动)

( 1 )第①段从“生物钟”写起有什么好处?
( 2 )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台湾研究发现,每周吃早饭次数低于一次的人,肥胖的几率更高;哈佛大学研究发现,不吃早餐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也更高;在儿童心血管健康方面的研究发现,长期不吃早餐还会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3 )第②段中加点词“几乎”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通常情况下,食物钟与生物钟是一致的,日常的运作程序几乎与生物钟保持着同步。

说明文阅读,完成各小题。

桌与案

马未都

①一般来讲,腿的位置决定了它的名称,与高矮、大小、功能都无关。腿的位置缩进来一块的为案,腿的位置顶住四角的为桌。

②桌与案更重要的区别,是精神层面的区别。这个区别在哪儿呢?在于案的等级比桌高。比如我们常说拍案惊奇、拍案而起、拍案叫绝,都是比较高等级的情绪;而拍桌子瞪眼、拍桌子砸板凳,都是低等级的情绪。再比如,我过去当编辑的时候,经常挑灯夜战、“伏案疾书”,如果“趴在桌子上”,恐怕不是睡着了,就是在写检查。

③中国人把承具分得清清楚楚,这正是我们文化的独特之处。我们平时不注意,跟“案”相关衍生出来的词语非常丰富,比如文案、方案、草案、议案。因为我们过去办公,大都使用案,通常情况下与桌无关。

④同样是案,也有很多形制。有一种叫作翘头案,它属于供案的形式,腿部非常夸张,过去都是在寺院或祠堂里使用,它表示对神灵、对祖宗的一种敬畏。衙门里也用供案,这里的供案翘头非常高,非常夸张。它具有威严感,从心理上暗示你,警告你。如今法院审理刑事案件时,法官坐的椅子靠背都非常高,就是起到一种威慑作用。如果法官搬一个小板凳坐那儿,估计犯人心里就该想怎么逃脱法律的制裁了。用家具作为文化符号传递给你,这是案子重要的本意。那么,衍生出来的词语就有“案件”,原指案子上的文件;后来把在案前审理事情,简称为“审案子”,没有人说“审桌子”。

⑤文人设计出一种适合自己用的书案,它非常温和,也有翘头,但把夸张的感觉去掉了,翘头很小。这个小翘头干吗用呢?我们知道,中国有一种特殊的书画形式叫手卷,卷起来是一个轴,比如《江山万里图》《清明上河图》,看的时候要横向打开。过去看手卷有讲究,你不能趴在地上看,也不能搁在方桌上看,就得在这种翘头案上看。我曾遇到一个附庸风雅的人,得到一幅手卷,急忙在桌子上打开,手卷的轴一下滚到桌边,一把没抓住,轴咣当就掉下去,画被撕破了。如果他在案头上看,轴滚到案的两头,就停住了,不会掉下去。

⑥由于案的陈设功能越来越大,它的实用功能就相对降低;相反,桌子的实用功能越来越大,陈设功能越来越小。所以,桌与案从功能上有了区分,这是在使用中发生的区分,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设计的。

⑦桌子在越来越突出实用功能的时候,就跟案发生了分野。桌,最早写成卓越的“卓”,它是高出来的意思。比如卓然而立、卓尔不群,就是超出别人,高高地立在那儿。后来才把“卓”字底下的“十”字变成了“木”字,写成现在的“桌”字。

——(选自《读者》,有删改)

( 1 )请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桌与案的区别。
( 2 )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品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我们过去办公,大都使用案,通常情况下与桌无关。

②后来把在案前审理事情,简称为“审案子”,没有人说“审桌子”。

( 3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寺院或祠堂里使用的案腿部非常夸张,衙门里使用的案则翘头非常高。
B: 桌最早指木质的桌子,侧重实用功能。后来写成卓越的“卓”,表示高出来的意思,比如卓然而立。
C: 案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家具,而且是一种文化符号。
D: 在作者看来,“拍案而起”和“拍桌子砸板凳”这两种情绪是有高下之分的。
( 4 )第⑤段画线句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具体说说它的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写作:
有人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人说,幸福无处不在,缺少的是一颗善感的心。

请以“__________就在身边”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作品不少于600字 ;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爱情不是生命的全部”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