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获得快乐,其实需要一点智慧: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站在陌生的舞台上,无论是生旦,还是净丑,尽心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好 ②是鲤鱼,就在自己的清流里尽情遨游;是雄鹰,就在自己的蓝天里任性飞翔;是骏马,就在自己的草原上自由驰骋 ③减少一点欲望,减少一点苛求,不走极端,不求完美,尽力就好 ④因为人的能力有大小,人的水平有高低,不必拿第一来压自己,不用拿别人来逼自己,不要用名次来恼自己 A: ③④①② B: ②④①③ C: ③②①④ D: ①④②③ |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B: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C: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D: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
3、 | 下列各句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尤其到了唐代,不少诗人都是在异乡进行诗歌创作,在游历的过程中进行创作。 ②诗歌是情绪的流动,这些诗人,如屈原、杜甫就是游子。 ③诗歌与旅游的渊源,可追溯到战国时期。 ④从楚国的屈原开始,诗歌与旅游变得密不可分。 ⑤他们在行走的过程中留下了最丰富、最感人的诗篇。 A: ②④③⑤①B: ③④①②⑤ C: ③①⑤②④ D: ②③④⑤① |
4、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使您蓬荜生辉。 B: 工作组成员在“脱贫攻坚战”中直面困难,从不拈轻怕重 , 为当地百姓办了许多实事。 C: 司马近研读各家史著,搜罗天下遗闻轶事,断章取义 , 终于写成了《史记》。 D: 这是个温暖和谐的班集,大家相敬如宾 , 在此学习我倍感愉快! |
5、 | 下列的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绯红(fēi) 诘责(jí) 虐待(nüè) 深恶痛疾(è)B: 禁锢(kù) 馈赠(kuì) 污秽(suì) 诚惶诚恐(huáng) C: 不逊(xùn) 黝黑(yǒu) 炽热(chì) 颔首低眉(hàn) D: 滞留(zhì) 折戟 (jǐ) 徘徊(huí) 长吁短叹(yū) |
6、 | 下面哪句话是孔子说的?( ) A: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D: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7、 | 下列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景秀丽的环城河畔,一场精彩的少儿武术表演让观众叹为观止。 B: 月的阳明山,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竞相绽放,阵阵清香沁人心脾。 C: 敦煌莫高窟精美的壁画惟妙惟肖 , 吸引了上百万游客不远万里来游览参观。 D: 海上丝绸之路具体而微地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形象。 |
8、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 B: 邵阳市民都在努力为建设一个和谐、文明的城市。 C: 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生活中获取信息,大约85%左右是通过视觉得到的。 D: 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校园的关键。 B: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C: 通过四年的不懈努力,使我终于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D: 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
10、 | 下面划线的词语或语素解释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没有对我的衣裳加以鉴赏 鉴赏:这里是鉴定和欣赏的意思 ②深恶痛绝 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③搭讪 搭讪:勉强地说话 ④不以为然 然:这样、样子 ⑤读了那篇文章才了然了 了:完结、结束 B: ②④ C: ③⑤ D: ①②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 1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牛困人饥日已高”运用互文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B: “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字既说明了天寒冷,已经结了冰,从而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大,为下文“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作铺垫,深刻揭露宫室的罪恶。 C: “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在价值方面进行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宫室掠夺的残酷。 D: “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 2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一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 3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下列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略无阙处________ 沿溯阻绝________ 清荣峻茂________ 属引凄异________ 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 ( 2 )翻译句子①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3 )甲文从哪几方面描绘三峡的景色的?各有什么特点?( 4 )乙文表现了作者什么复杂的思想情感? |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
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显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的一会儿坐下,一会站起来:“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的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 1 )划线句是什么描写,表达了“我”什么情感?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秋枣儿红
①中秋前后,秋枣成熟了。
②家乡,到处都栽满了枣树。这个季节里,大红的枣儿缀满枝头,处处是红艳的景象,时时都流溢着枣香。人,站在村西的山包上,俯视,夕阳之下,村庄如云锦轻覆,煞是美丽;人行街头,举手,即能摘下大颗的枣儿,放入口中,咀嚼着,脆生生,甜润润,齿颊生香。
③这个季节里,总会让我想到自己的童年。那个时候,我还小,一到枣熟,就会跑到后园中打枣。枣树是后邻家的,后邻家的枣枝伸到了我们家的后园里。我拿起一块石头,用力投向枣枝,枣子便哗啦啦地掉了一地。有时,石头落到后邻家的院落里,便听到“哐当”一声,这,一定是后邻家的泥瓦盆被打破了。后邻家的老婆婆就会吆喝一声:“别打了,盆破了,落枣后给你送一些。”
④几天以后,后邻家“落枣”了,果然就派她们家的孩子送来一大瓢。
⑤现在想来,那种朴素、醇和的邻里之情,真是让人低回不已。
⑥秋枣成熟的时候,最忙碌的还是我的祖母。几乎每天,她都会到我们家的那几棵枣树下守望,看是否被孩子采摘,看会不会被风吹掉。一旦风起,她就赶紧跑到枣树下,将那些吹落的枣子拾起,放到锅上蒸熟,分给孩子们吃。蒸熟的枣子又软又甜,滑润绵软,别有一种风味。这样的跑动,要一直到“落枣”结束,看着一堆堆的枣儿,堆于家中。
⑦这时,祖母也会像后邻那样,拿起一只大瓢,盛满枣儿,一家一户地分送。她迈着颤巍巍的小脚,满脸堆满了得意的笑容,扭动的脚步,似是一种季节的舞蹈。送完邻里,她还要送亲戚,这个时候,祖母会将枣儿盛到竹篮里,篮口覆上一块红布,极是认真、庄重。她要在中秋节前,将这时鲜的枣儿送到每一户亲戚家,让每一位亲人都吃上这大红的鲜枣。她要给自己的亲人,送上一份节日的吉祥,一份季节的问候和祝福。
⑧所以,后来每当我听到那支歌:“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咱亲人尝一尝……”我就想到祖母,忆起祖母那颤巍巍的影像。
⑨如今想来,那个时候的祖母,心中一定充满了无限的幸福。她一定知道:甜美的果实是应当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而“分享”就是一种幸福。
⑩晒枣,也是祖母极喜欢的事情。收下的枣儿,要想保存长久,必须晒干,而这,总是要祖母去做的。祖母会找一领“箔幛”,将枣儿均匀地摊放在“箔幛”上,守着枣儿,守着太阳,一天天地将枣儿晒干。这个过程,祖母要不停地挑选,将不够饱满,或生虫的枣儿挑出。我喜欢看祖母晒枣的过程,看这个过程中,祖母宁静而安然的情态。她总是那样地专注,专注的目光里,流淌着一种慈祥和满足,将经久的岁月,沉淀为一种明练和淡然。
⑪晒干的枣儿,大部分要卖掉,换来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用以度日。但祖母总是会保留一些的,待到冬日,室外积雪盈门,室内,全家人围在热乎乎的炕头上。此时,祖母就会捧出一大捧枣儿,提供家人,围而食之。这个冬日,就变得异常温暖,其乐也融融。彼情彼景,日久之后,就凝铸成了一种对家乡永久的思念。
⑫思念家乡:那满村的红艳,那早晨的炊烟,和炊烟下生息的亲人。
每个人的身边都有许多人在关心着我们,哪怕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语,都能体现出他们对我们的爱,但我们能否体会得到呢?我们是否理解呢?爱像无形的空气,永远环绕在我们的身边,需要细细地去感受。只要用心,我们就能感受到日日夜夜流淌的爱之涓流;只有用心,我们才能读懂那只言片语中蕴涵的脉脉深情。
请以“读懂身边的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字迹工整,卷面整洁。④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