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 桅杆(wéi) 镌刻(juān) 溃退(kuì) 瞥见(piē) B: 要塞(sài) 解剖(pāo) 惊骇(hài) 歼灭(jiān) C: 踱步(dú) 绯红(fēi) 诘责(jié) 窒息(zhì) D: 滞留(zhì) 粲然(càn) 踌躇(chóu) 翘首(qiào) |
2、 | 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历代统治者如此垂青关羽,给他追加一个个尊贵的谥号,无非是希望自己的臣子能够见贤思齐,也像关羽效忠蜀汉一样效忠自己。 B: 虽然中消协“叫停”一次性餐具收费已半月有余,但“叫停令”并未立竿见影 , 不少餐饮商家仍在未明示的情况下仅提供收费餐具。 C: 什么样的记忆才不会被时问风化?肯定是那些在人生路上烙下深刻印记的经历,或者是民族发展中刻骨铭心的事件。 D: 在向高考冲刺的紧张阶段,备考复习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 , 顾此失彼,这是许多高三同学复习收获不大的重要原因。 |
3、 | 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金牛山上鸟语花香,各种树木鳞次栉比;金牛湖波光粼粼,大小游船来来往往。B: 阳春三月,我们站在桃花岛高处眺望,绿树如烟,水光山色,令人心旷神怡。 C: 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一曲《时间去哪儿了》让观众听后,不由得触目伤怀。 D: 同学们相约来到龙池湖畔,或玩滑板,或放风筝,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
4、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着力 着急 着手成春 不着边际 B: 处置 处所 泰然处之 处心积虑 C: 和谈 和睦 和衷共济 一唱百和 D: 强迫 强使 强词夺理 强人所难 |
5、 | 对下面句子朗读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们说:“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朗读时应语调上扬,极力夸张,突出衣服的优点。) B: “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划线词语要重读,表达强烈的赞美。) C: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朗读时应语调低沉,语速缓慢,突出孩子的天真单纯。) D: 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朗读时应语调低沉,语气坚定,突出皇帝的自欺欺人。) |
6、 |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读书很重要,专家提出建议:学校和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读书条件和氛围。B: 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在下单后输入帐号密码时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 C: 你的时间有限,不要浪费于重复别人的生活,不要让别人的观点淹没了你内心的声音。 D: 是否选择对社会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
7、 | 下面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倔(jué)强 阔绰(chuò) 模(mú)样 叱咤(zhà)风云 B: 愤懑(mèn) 挫(cuō)折 着(háo)落 深恶(wù)痛疾 C: 愜(qiè)意 埋(mái)怨 脊(jǐ)梁 廓然无累(lèi) D: 压轴(zhóu) 下载(zài) 友谊(yì) 忧心忡(chōng)忡 |
8、 | 以下哪件事是《水浒》中武松所为?( ) A: 倒拔垂杨柳 B: 汴京城卖刀 C: 醉打蒋门神 D: 智取生辰纲 |
9、 | 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潼关怀古”是题目;苏轼的《水调歌头》是宋词,“水调歌头”也是题目。B: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写自己的传记;《送东阳马生序》则是宋濂写的书序。 C: 季羡林和胡适都是学者,他们分别著有回忆性散文《我的童年》和《我的第一本书》 D: 同为散文诗,鲁迅先生的《雪》和纪伯伦先生的《组歌》,都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澎湃的激情。 |
10、 |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守岛英雄王继才的一生,是以孤岛为家,与海水为邻,和孤独为伴的一生。 B: 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能包容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能辉映一个缤纷的世界。 C: 基础教育目前必须攻克的难题之一,是如何对孩子的个性化特质给出科学评价? D: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国家主席说:“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1 )“自将磨洗认前朝”中的“前朝”是指________。( 2 )解释下列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折戟沉沙铁未销________ ②自将磨洗认前朝________ ( 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前两句托物,引出诗人对史实的看法。后两句可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机遇造就英雄,二是表达对自己缺少机遇的愤懑之情。)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 1 )下面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当涂掌事 当涂(当道,当权)B: 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告辞) C: 蒙乃使就学 就(靠近,开始) D: 卿今者才略 才略(才干谋略) ( 2 )选择对下列划线字用法或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B: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C: 结友而别 学而不思则罔 D: 但当涉猎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3 )下面关于《孙权劝学》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宋(朝代)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 《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C: 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感情,也从正面写出了吕蒙学有所获;文末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D: 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
(甲)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乙)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B)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 1 )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甲)、(乙)两段选文的内容。(甲):
(乙):
( 2 )下面句中“回望”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如何理解“罩”字?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 3 )选文中(A)、(B)两句都写了船速之快,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这两句话。心中有景
南山下有一座庙,庙里有一株古榕树。
一天清晨,小和尚起来洒扫庭院,见古榕树下落叶满地,不禁忧从中来,望树兴叹。
忧至极处,便丢下扫把奔至师父的堂前,叩门求见。
师父闻声开门,见徒弟愁容满面,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急忙询问:“徒儿,大清早为何事如此忧愁?”
小和尚满腹疑惑地说:“师父,你日夜劝导我们要勤于修身悟道,可是,即使我学得再好,人难免有死亡的一天。到那时候,所谓的我,所谓的道,不正知秋天的落叶、冬天的枯枝一样,被一堆黄土所掩埋吗?”
老和尚听后,指着古榕树对小和尚说:“徒儿,不必为此忧虑。其实,秋天的落叶和冬天的枯枝,在秋风刮得最急的时候,在冬雪落得最密的时候,它们都悄悄地爬回了树上,开成了春天的花,长成了夏天的叶。”
“我怎么没看见呢?”
“那是因为你心中无景,所以看不见花开。”
面对落叶凋零而去憧憬含苞待放,这需要一颗不朽的春心,一颗乐观的心。
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幸,在你不备的时候打击你,但是我们没有必要为了等待这一天的到来而整日忧心忡忡,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不仅可以化解烦恼与不幸,而且每天都会有一种愉快的心情让自己的生命鲜活起来。
只要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径。
( 1 )小和尚见落叶满地,不禁“忧从中来”、“愁容满面”,他为什么“忧愁”?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写作。
题目:最美的____
要求:
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
③除诗歌、戏剧外,不限文体。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