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网络直播、线上课堂等形式,让孩子们于疫情期间在家上学,开学不返校,继续学习强国。(删去“让”) B: 国家鼓励传统外贸企业和生产型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应用,推动数字化营销和多元化市场。(把“开展”改为“开发”) C: 前交叉韧带断裂的老将徐思存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康复后,首度登上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杯的舞台。(把“首度”改为“再度”) D: 国家为进一步扩大小微企业政策覆盖面,降低政府统保平台保险费率,降费幅度不低于20%左右。(删去“左右”) |
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作,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B: 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使西方国家陷入集体焦虑。 C: 如今初中生近视日益严重,是由于过度看手机的原因造成的。 D: 广州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人情如蜜,的确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地方。 |
3、 |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但辞爷娘去 蒙辞以军中多务 B: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愿为市鞍马 C: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众服为确论 D: 唯闻女叹息 闻之笑曰 |
4、 | 对下面文段中加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B: 国:国都。 C: 亲戚:内外亲属。 D: 畔:同“叛”,背叛。 |
5、 | 下列词语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B: 浮燥 锲而不舍(qì) 纯粹 吹毛求疵 C: 荫庇 德高望众 迁徙 扣人心弦(xuán) D: 贮蓄 莘莘学子(shēn) 祈祷 金碧辉煌 |
6、 | 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岑(cén)寂 倔(jué)强 揠苗助长 B: 赎(shú)罪 惬(qiè)意 含辛如苦 C: 给(ɡěi)事 澄(chénɡ)清 花团锦簇 D: 嗤(chī)笑 矜(jīn)持 头昏目玄 |
7、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傅雷家书》中傅雷希望儿子不惧怕孤独,能更坚强。曹文轩的《孤独之旅》中杜小康也是忍受孤独逐渐成长的。B: 《水浒》生动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它讲述了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雪夜上梁山、燕青义救卢俊义等一个个生动传神的故事,这些奇人奇事构成了一个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 C: 《故乡》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我们学过的《藤野先生》也选自《呐喊》。 D: 《骆驼祥子》中,祥子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但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 |
8、 | 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这是为什么呢? ②所以,长时间盯着屏幕会使眼睛疲劳。 ③因为注视屏幕的时候,屏幕的强光、闪烁、颜色和亮度会迫使眼部肌肉更加努力伸缩,以保持视线清晰。 ④我们的工作、学习和娱乐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但是长时间盯着屏幕常常让我们感到眼睛疲劳。 ⑤另外,刚电子产品的时候,我们与屏幕的距离和角度也经常变化,会迫使眼睛加倍努力去聚焦。 A: ④①③⑤②B: ①③⑤④② C: ③⑤①④② D: ④①③②⑤ |
9、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首当其冲 , 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裂之势。 B: 专家指出,前段时间社会上流传的吃盐补碘能抗辐射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C: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亿万中华儿女长期地艰苦奋斗。 D: 书面语和口语互相制约,书面语常从方言里吸取营养,它不能脱离口语“一意孤行”。 |
10、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B: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 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 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过山农家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课文《<孟子>两章》)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 B: 然而不胜者 ,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者多助 C: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D: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句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4 )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千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 1 )文中敌论点是什么?你要做什么呢
王安忆
①在我学琴的时候,一个唱歌的朋友带我去见一个拉琴的朋友。路上,他告诉我,那朋友琴拉得很漂亮,因为各种原因,屡次上调不成,投考文工团也终因政审不合格而不成。
②真倒霉啊!我叹息。此时,我亦在农村,亦在投考文工团。其他尚说得过去,问题则是业务能否及格了。
③我懵里懵懂地跟着唱歌的朋友拐进一条弄堂,走上一弯木楼梯,来到他家。他引我们走进一间亭子间,让我拉琴给他听。他很认真地看着我拉琴,听我拉完一支曲子,给我讲了些什么。讲的什么我全忘了。
④后来,他拉给我看,拉得很认真,拉完一支曲子,又给我讲了些什么。讲的什么,我也全忘了,
⑤最后,他帮助我处理了两支曲子,以应付招考。也讲了许多,我都记不得了。
⑥“每天练四个小时才好。”他对我说——这个,我记得的,他正伏在桌上帮我修改谱子。我不响。停了一会儿,我说:“我并不喜欢拉琴。”“那么,你喜欢做什么呢?”他回过头来看了我一眼,微笑着说,“你要做什么呢?”我不响。过后,我们告别了,走下了木楼梯。
⑦那样的年龄,莫名其妙地有着一肚子莫名其妙的情感,找不到出口,也是难受的事。于是,便写一些见不得人的诗,写一只娃娃,写隔壁的男孩子……一切都写尽写完了,却还要写。实在没什么可写的了,忽然想起了那个人的那一句话:
⑧“你要做什么呢?”
⑨很多日子过去了,很多悲欢成了往事。终于考上了文工团,自己明白不是拉琴的料,又不知自己究竟是做什么的料。无聊的时候,东想西想,偶尔会想起那个人,他微笑着对我说:
⑩“你要做什么呢?”
⑪后来,不知不觉地写起小说,被叫作“作家”。深感终于找到了与之合适的事情,终于有些事情可以做做。每日早起晚睡,煞有介事地写来写去,写完许多白纸和墨水。忙得很欢,中不再有空处去乱找情感来排解了。倒是充实。
⑫然而,眼看着偌多的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切实可见的物质财富,科学家实践着的技术革命,运动员赢得的锃亮的金牌,让全世界抬头仰望五星红旗升起……看到自己忙来忙去为了一张白纸,真觉得空洞得可以,不着天又不着地。忽又茫然起来,想洗手不干。胡思乱想起来,有时又会想起那位萍水相逢的朋友,他微笑着转过头对我说:
⑬“你要做什么呢?”
⑭是呀,我要做什么呢?一个人总必须要做点什么,否则就更加空洞了。也只有这样了。只有这样做下去,既然一个人总要做点什么。不做什么,会平添烦恼。无事生非嘛!
⑮多少悲欢变成往事,往事又过去。淡了的淡了,忘了的忘了,不愿想的就不去想,不愿忘的就写下来。可是有一种东西是你没想而又没忘的,它像是被记忆的筛子误留下的一颗小小的微粒,躲在记忆的角落。
⑯我再记不起那是一条什么马路,一弯什么样的楼梯,一间什么样的亭子间。我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在哪里工作,现在怎样,我只记得他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
⑰“你要做什么呢?”
⑱是啊,我要做什么呢?我总要做点什么吧!
(选自《广州日报》2017年6月1日,有删改)
( 1 )“你要做什么呢”在文章中反复出现,请从结构上分析其作用。那样的年龄,莫名其妙地有着一肚子莫名其妙的情感,找不到出口,也是难受的事。于是,便写一些见不得人的诗,写一只娃娃,写隔壁的男孩子……
①“莫名其妙”在一个句子中出现两次,请分析妙处。
②“写一些见不得人的诗”,如何理解“见不得人”?
( 3 )文中一再写到拉琴的朋友教给“我”的一些技巧,“我”都“忘了”“记不得了”,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善意,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是最触动心灵的情绪;善意,是世界通用的语言,是沟通心与心之间的桥梁;善意的暖流,能医治心灵和肉体的创伤。
请以“▲ 的善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提示与要求)
①自主选择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可以写你的经历,也可以写你的感悟和认识。
③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⑤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