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遵化市第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清明时节,我们相伴去郊外踏青。乡村风光宜人,真有如沐春风之感。
B: “作家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把所有的人都当作人来写”,莫言的这段获奖感言,必将抛砖引玉 , 引发整个文坛的思考和讨论。
C: 对于孩子的毛病,她总是不以为意 , 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D: 我们已经司空见惯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想提高人们的公共道德,还得出新招啊。
2、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杂(rǒng) 撺掇 然而止(jiá) 销声匿迹
B: 劫(nán) 亢奋 草长飞(yīng) 人情事故
C: 农 (yàn) 殒石 海石烂(kū) 世外桃园
D: 归(xǐng) 追溯 风雪途(zǎi) 骄首昂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学习丧权辱国的中国近代史,使我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B: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 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D: 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4、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森林里光线很暗,高大的古树遮天蔽日
B: 滔滔江水一泻千里
C: 这对夫妇相濡以沫,幸福地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
D: 国庆期间,王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去登山,共享天伦之乐
5、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述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早上小明到校后,发现没带语文作业。于是他给还在家的爸爸打电话,想让爸爸帮自己把语文作业送到学校来,小明给爸爸打电话,对爸爸说:________________


A: “爸爸,我的语文作业忘记带了,你快点给我找找!”
B: “爸爸,我忘带语文作业了,一会儿着急交,你快点儿给我送过来!”
C: “爸爸,我忘带语文作业了,你帮我送到学校来!”
D: “爸爸,对不起,我忘带语文作业了,您帮我找找,请您送到学校来,谢谢爸爸!”
6、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自去年春节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广大医务工作者始终坚守在抗疫第一线,同新冠肺炎病毒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将无数患者从死神手中解救出来。
B: 他上课时老是心不在焉 , 所以,老师讲了什么,他根本不知道。
C: 人生处处有烦恼,没有烦恼的人生只能是一个幻想,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楼
D: 每次论争,他都发表一些“出格”的言论,这使得许多学术界朋友为之捏了一把汗,不时给他以善意的劝告,但是他却处之坦然,不以为然
7、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憧憬 劳碌 引经据典 人情事故
B: 陆离 班斓 养尊处优 劫后余生
C: 陈迹 无端 精兵简政 鸡犬不宁
D: 妖娆 叱骂 不可名壮 怀古伤今
8、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B: 《春》是现代作家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的散文。代表作品有《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
C: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诗歌《龟虽寿》,《短歌行》,《蒿里行》等。
D: 《秋天的怀念》是现代作家史铁生的一篇叙事散文,表达出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9、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先生曾把《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B: 今天卫生值日的是七、八小组的同学。
C: 我一听,心里一动,立刻说:“我们那边最喜欢唱的台湾歌曲是‘高山青’。”
D: 我已经不记得2015年的最后一天,是在家追着《芈月传》,还是去影院看了场电影?
10、

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以为“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话倒有些道理。

②故一时代的思潮,不是单纯在这个时代所能凭空成立的,不晓得有几多“过去”时代的思潮,差不多可以说是由所有“过去”时代的思潮,一凑合而成的。

③有的哲学家说,时间但有“过去”与“未来”,并无“现在”。

④因为“现在”就是所有“过去”流人的世界,换句话说,所有“过去”都埋没于“现在”的里边。

⑤有的又说,“过去”“未来”皆是“现在”。

A: ③⑤①④②
B: ⑤①④②③
C: ①④②③⑤
D: ③⑤①②④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答丁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啼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 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这是作者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时酬答的诗。丁宝臣,字元珍,时为峡州判官。②花下客:当时的洛阳园林花木十分繁盛,作者曾在那里做过留守推官,所以叫花下客。③嗟:嗟叹,感伤。

( 1 )前两联中能反映季节特征的景物有哪些?

( 2 )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加以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水清冽 ________

②皆空游无所依 ________

③以其境过 ________

(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3 )下列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绘潭的概貌。作者抓住小石潭形状的特点来描绘,着重写石。
B: 第二段写潭中之景,着意描写游鱼和潭水,明写“游鱼”,实写“潭水”,动静结合,写近处所见。
C: 本文按游览的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再写潭中之景,接着写小石潭源流,最后写潭中气氛和自己的感受。
D: 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借景抒情。全篇流露出作者快乐的心情,以及对大自然和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③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⑤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⑦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竞无对我的责备。

⑧……

⑨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 1 )文章写了关于奶奶的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
( 2 )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人物的心理状态。

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

( 3 )文章是回忆奶奶的,为什么要在第③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
( 4 )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题有什么好处?
( 5 )读了文章后你应该有很多感受,假如你是作者,想对奶奶说点什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种子

明前茶

⑴从小,生长在皖南乡间的明冠华就为家里做保存种子的工作:南瓜瓤挖出,南瓜籽在泉水中冲净,放在竹编的笸箩里晾晒;花生剥出,逐粒精选,晒到手摸上去有点发涩;苋菜、油菜、芝麻的种子,都轻得很,托在手上翻动挑拣,要屏住呼吸。这些种子晾干时都要防老鼠,防鸟雀,防瓦楞上走过的猫。

⑵才六七岁的明冠华看管着这一切。她明白,明年,整个菜园的生机,都落在她手上。

⑶唯一不需操心的,是院落里的丝瓜种子。夏秋之交,最后一茬丝瓜一定会在枝头留着,等它们变粗、变老,直到丝瓜瓤的水分完全被飒响的秋风收去。最后,摇一摇它,种子就在里面沙沙作响。

⑷菜瓜和杂粮的种子,被一一收在小布袋里,封存于瓦罐中。做这些事,令明冠华的神色,有不同于乡间小孩的庄重。

⑸她一定没想到,20多年后,自己研究生毕业后会在北京教学植物园里工作,教城里小孩辨认各种植物的果实与种子,观察植物发芽生长的全过程,进而探索自然的奥秘。

⑹我是在植物园的小径上遇见明冠华的。她见我捡拾椴树的叶片,瞅着粘附在叶片下的种子惊讶微笑,就主动找我攀谈,说植物的果实与种子本来就各有各的脾气。她一面走,一面像松鼠一样,跳到灌木丛中去捡拾种子,还从头发上、裤脚上扯下牛蒡的果实给我看——原来,这牛蒡果实个个都生有小倒钩。当年,发明尼龙搭扣的人,就是受到了它的启发。

⑺做植物学的科普工作很寂寞吗?明冠华微笑:一点儿也不寂寞。植物园里的静气是滋养人的,你的耳朵也会变得格外敏锐。植物开花的声音,果皮干裂后种子像子弹一样弹出去的声音,在无风的午后都可清楚地听见。

⑻再说,种子与果实细看上去都分外有趣:

⑼枫杨树的果实有两个尖尖的小翅膀,据说J·K·罗琳,就是看到这种果实,才脑补出《哈利·波特》中魁地奇比赛中一球制胜的金色飞贼。

槭树的种子也带着小翅膀,不过更透明,更轻,就像救生圈一样保证一旦种子落在水里不会下沉,可以被水流带到远处冲上岸

⑾蓖麻的种子有漂亮的暗花,而且顶部油油的,是为了吸引鸟雀吃下它;没消化掉的蓖麻种子被鸟雀排出后,表面已经有小挫伤,更容易发芽,长出蓖麻的植株。

⑿烟草的果实绝对是广种薄收的典范,一捏碎,会撒出来上千粒针尖大的微细种子,像一蓬轻袅的黑色烟尘,可以随风飘到很远;落到水里,会散发微妙的气味,让鱼儿避走不迭。

⒀种子们借助风、水与小动物的力量,从成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它们的迁徙。它的构造,就是为了更方便漂移,从而远离母株,减少同类物种之间的竞争,并争取更多的阳光、空气与生长空间。就像孩子要独立成人,多半要远离父母一样。

⒁不少双语小学、国际小学的自然课堂,就设立在明冠华工作的植物园里。那些浑身名牌的小孩,到了这里,换上工装背带裤,戴上粗布手套和遮阳帽,拿上带弯钩的小网兜,由明冠华领着,出去找种子。他们扒拉落叶,跳过溪流上的踏脚石,钻入秋天最后的迷你青纱帐,补足自小生长在城市缺失的一课。

( 1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章标题“种子”的理解。
( 2 )请从明冠华的角度,概括文章内容。
( 3 )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第⑶段和第⑽段的画线句子。
A: 最后,摇一摇它,种子就在里面沙沙作响。(从词语运用角度)
B: 槭树的种子也带着小翅膀,不过更透明,更轻,就像救生圈一样保证一旦种子落在水里不会下沉,可以被水流带到远处冲上岸。(从修辞角度)
( 4 )如何理解文章结尾,明冠华领着孩子们去“补足自小生活在城市所缺失的一课”。
四、写作(分值:60分)
人生中有一种体验叫喜悦,有一种体验叫心酸,有一种体验叫奉献,有一种体验叫坚强,有一种体验叫宽容……选取对你影响最深刻的一次体验,以“第一次体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②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姓名,字数600字左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24Time`L”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