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文学常识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温庭筠——唐代花间派作家——《望江南》 C: 傅雷——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家书》 D: 梁启超——中国古代维新派代表——《饮冰室合集》 |
2、 |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吴梦珂在当选班长那天的班会上,慷慨淋漓地发表就职演说,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B: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C: 看云识天气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云的变化是扑朔迷离的。 D: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
3、 |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留守儿童无时无刻不在期盼着与家人的团聚。B: 一旦人群密集区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C: 本来是出于好意,但没想到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这真是我当初始料未及的。 D: 深圳市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
4、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亘gèn古 桑梓zǐ 拈niān轻怕重 间不容发fā B: 翘qiáo首 加冠guān 杳yǎo无消息 人迹罕hǎn至 C: 荣膺yīng 稽jī首 怏yàng怏不乐 哄hōng堂大笑 D: 嗔chēn怪 箴zhēn言 戛jiá然而止 锲qì而不舍 |
5、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奥地利作家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也是一部通俗而有趣的哲学启蒙读物。 B: 在《苏菲的世界》中,通常被认为深奥晦涩、枯燥乏味、令人昏昏欲睡的哲学并未摆出一副“高冷”的面孔,而是以平易的面貌示人。 C: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留学英国期间,以书信的形式,每次一个话题,专门写给中学生的。 D: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希望中学生学会生活,既要发挥“人生来好动”的天性,去发展,去创造,又要心境空灵,于静中领略人生的趣味。 |
6、 |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没有提到长妈妈的一篇文章是( ) A: 《狗猫鼠》 B: 《五猖会》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D: 《藤野先生》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在工作,忙碌地工作,它要预备夏的壮盛、秋的丰饶冬的安宁,春是快乐的。 B: 他是很有才华的,但锋芒毕露别人很难与他合作。 C: 一位外国妇女产下了六胞胎,这样的机率真是微不足道 D: 妈妈做事绝不草率人人都对她赞不绝口。 |
8、 | 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郦道元) 译文: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虽然是骑着奔驰的骏马,但还是不如船行得快啊。 B: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范仲淹) 译文: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到了极点。 C: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河中石兽》纪昀) 译文: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D: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北冥有鱼》) 译文: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互吹拂的结果。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虽然已经过去二三十年了,但是观众对她塑造的这个经典形象还是念念不忘。 B: 这次考试没有准备好,所以考试完后,我老是自言自语:“哎呀,我会不会考得不好呢?” C: 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D: 他是公司的总经理,在公司里有微不足道的地位。 |
10、 | 下列(关于《马说》一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第一段就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这也是怀才不遇之人经常用以抒怀之句。 B: 文中描写千里马可悲命运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其作用是:从反面论述了中心论点,同时揭示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C: 文中作者对“食马者”“天下无马”的无知妄说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文末的“其真不知马也”与文章开头相呼应,点明文章主旨。 D: 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才之士;食马者比喻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① , 侧坐莓苔②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①纶,钓丝,“垂纶”即垂钓。②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了一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 ( 1 )结合全诗,说说第二句写小二“侧坐莓苔”有何作用。( 2 )诗中“遥招手”这是谁?为何“遥招手”?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 1 )解释下列划横线字: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__ ②全石以为底________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 ④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 3 )作者通过小石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环境,意在表现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4 )本文在描写小石潭景物时,手法多样,请根据示例,再从不同的角度举一个例子简析。 示例:“斗折蛇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溪曲折蜿蜒的特点。 ( 5 )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打算开发小石潭景点,请结合课文内容,为小石潭景点写一则简介,字数不超过100字。 |
共享单车乱象面面观
2016年底,以“共享”为理念的短时租赁单车迅速风靡各大城市,Ofo、摩拜、bluegogo等几十种品牌的共享单车以其使用便捷、外观时尚、新潮等因素受到人们的青睐。只要你下载相关APP,就可以在校园、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等公共场所用手机扫码取车,即走即停、无桩停放,这有效地缓解了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但不久之后,与共享单车相关的种种乱象也随之而来,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材料一:乱象丛生】
【材料二:媒体热议】
【南方日报】共享单车是一块检验市民道德素质的“试金石”,也是检验一座城市文明建设水平的风向标。南方舆情建议,提高市民文明素质,需要加大共享理念的宣传,让市民充分了解“共享”精神,更需要严格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行为,文明才能不“掉链子”。
【澎湃新闻】共享单车企业平台在建立初期为了抢占市场份额疯狂上马,只顾眼前的“钱景”,而忽略了对使用规则和监管机制的制定。共享单车“随停随用”的模式利用的正是人性的弱点,人人图一己之便容易导致乱停乱放。
【新华网】共享单车这面“照妖镜”照出的是城市管理的惊慌与迷茫。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单车乱象”的背后折射的是政府管理的缺失。如果拿出抓“酒驾”那样的力度来为共享经济保驾护航,共享单车一定能得到长效发展。
( 1 )某校开展了“共享单车乱象”调查活动。请根据材料,把下面调查问卷补充完整。①下列哪些共享单车的乱象你经常遇见? A.未满12岁儿童骑车,有安全隐患。 B.________ C.偷窃共享单车或把单车占为己有。 D.________ |
②你认为造成共享单车乱象的原因有哪些?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
①这有效地缓解了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②文明才能不“掉链子”。
( 3 )某市为治理共享单车乱象,在短短11天内就没收违规停放的共享单车2000余辆。你认为这种做法是否能有效治理共享单车乱象?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也知道。将军家里都是些名贵的、纯种的狗;这条狗呢,鬼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
毛色既不好,模样也不中看,完全是个下贱胚子。居然有人养这种狗!这人的脑子上哪儿去啦?要是这样的狗在彼得堡或者莫斯科让人碰见,你们猜猜看,结果会怎样?那儿的人可不管什么法律不法律,一眨眼的工夫就叫它断了气!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得好好教训他们一下!是时候了。”
……“它的脸上又没写着……前几天我在将军家院子里看见过这样的一条狗。”
“没错儿,将军家的!”人群里有人说。
“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你把这条狗带到
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告诉他们别再把狗放到街上来了。说不定这是条名贵的狗;可要是每个猪崽子都拿烟卷戳到它的鼻子上去,那它早就毁了。狗是娇贵的动物……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①有人说好像是将军家的狗:……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
②巡警说在将军家见过这样的一条狗: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
③收场:……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 2 )探究选文人物语言描写的作用,写出你发现的结果。( 3 )警官奥楚蔑洛夫对案件的判断顷刻逆转,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著名诗人汪国真曾在诗中写道:“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无论走向何方/都会有无数双眼睛跟随着你/从别人那里/我们认识了自己”,这些话,引发了你哪些感悟与思考?
请“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