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被苏轼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 ) A: 李白 B: 王维 C: 杜甫 D: .李贺 |
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自觉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B: 《再别康桥》表达了一种轻烟似的离情别绪。 C: 不但桂林自然风光旖旎,而且文化底蕴深厚。 D: 开往桂林周边县城的动车大约有十个班次左右。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 皆若空游无所依 C: 其岸势犬牙差互 D: 四面竹树环合 |
4、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的是( ) A: 在建设三峡大坝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困难,他们都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B: 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C: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的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D: 为了防止H7N9禽流感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活禽交易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
5、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9年11月29日,世界商业运营氢能源首条有轨电车正式在佛山市高明区上线。(将“首条”移至“世界”的后面) B: 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大约已有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去掉“大约”或“左右的”) C: 由于全国生猪供应紧张局面有所缓解,高明区“菜篮子”数据显示,上周生猪价格下降了一倍。(将“下降”改为“减少”) D: 旨在积极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为目的,我区教师发展中心组织骨干教师赴英德市考察学习。(删掉“为目的”) |
6、 | 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越有知识的人越谦虚,只有才疏学浅的人才趾高气扬,目空一切。 B: 他的文章观点鲜明,论据充分,令读者印象深刻,真可谓是天衣无缝。 C: 这处旅游圣地的环境脏乱差到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D: 时间的巨轮无法抹去我对你的思念,纵使海枯石烂 , 你的身影永存我心中。 |
7、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静默 决别 祷告 喜出望外 B: 贮蓄 静谧 鉴赏 各得其所 C: 莅临 枉然 搓惗 不求甚解 D: 骄媚 分歧 贪婪 饥肠辘辘 |
8、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省政府已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可以在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以防止低收入家庭远离城区,被边缘化的现象。B: 美国2010年调整了签证政策,规定申请留学签证的申请时间要在所申请学校开学前的3个月到2个星期内进行。 C: 如何体会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认识用优秀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是摆在每一位中国企业家面前的重要课题。 D: 中国人口多,就业需求大,推迟退休年龄固然可以缓解养老金发放的压力,但势必将要导致年轻人就业难。 |
9、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校门对面又开了一家卖饮料和汽水的小店。 B: 新建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C: 无数年轻人无时无刻不在为梦想而打拼。 D: 我们一些足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没有多大改善。 |
10、 |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卓越zhuō 溃退kuì 颁发bān 一丝不苟gǒu B: 仲裁zhónɡ 酷似kù 凛冽lǐng 屏息敛声liǎn C: 由衷zhōnɡ 督战dū 镌刻juān 殚精竭虑dān D: 咆哮páo 遗嘱zhǔ 翘首qiào 锐不可当dānɡ |
读下列古诗,按要求答题。 钟山即事 |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 【注】①仪轨:礼仪制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适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 2 )下面选项中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先帝称之曰能/诸葛亮之为相国 B: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终于邦域之内 C: 悉以咨之/愚以为宫中之事 D: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 3 )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②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 4 )【乙】文中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甲】文加以说明。 |
月季花开
郑毅
①刚租来的房子,院子里空空如也。
②春日里的一个周末,我从镇上的集市买来月季在院子里种下。
③北方的春天来得慢,来得静。开始的一两个月并没有什么动静。
④有一天,我突然惊喜地发现,月季已经抽出了柔嫩的绿枝!我欣喜若狂,忙叫来母亲。母亲笑着说:“我早就看到了。”我尴尬地低下头,惭愧自己没有早点看到它们。
⑤一有空闲我就端详月季。叶子由淡黄变嫩绿,由嫩绿变深绿,一叶叶铺开,一枝枝舒展。只是,它的茎一直都纤细,不甚粗壮。我问母亲缘由,母亲说那是因为它接受的阳光照射太少。我才意识到这株月季生长在树荫的夹缝中了。我开始有些怜惜它,然而又无能为力,只因院里没有更好的地方安置它。
⑥它一直向上生长,快要赶上我的个头儿了。
⑦盛夏的一天早上,发现那丛绿中间隐现着一个花蕾,我异常欢喜。那天,我从外面办事回来,母亲告诉我,说我上当了。我忙问:“怎么了?”母亲说:“你快看看花的颜色。”我走进院子,朝那丛花看去,三四朵白色的花正在怒放,即刻明白母亲指的是花的颜色。
⑧当初买花的时候,我说要开红色花的那种,卖花的老人信誓旦旦地说,保证是红色,没想到如今花开了,竟然是白色。我也不喜欢这种颜色。母亲很迷信,认为这种颜色不吉利。我有些懊丧,无语地站在那里。母亲劝我把花砍掉,我说不行,好不容易才长这么大。就这样同母亲执拗着,母亲只好叹叹气,没有再说什么。
⑨不久,母亲便大病了一场。生病期间,母亲几次提到那棵白色的月季花,话到嘴边,却又止住。我明白母亲的意思,就说过两天会把它挖出来扔掉。晚上接到父亲的电话,让我把母亲送回湖北养病,他说回老家病会好得快一些。这次,我没有挽留母亲。母亲年纪大了,北方的水土与气候让她很难适应。
⑩把母亲送上了火车。临别时,母亲说自己很愧疚,没能继续留下来帮我照看孩子。我说:“您的身体是最重要的,其他的我自己能解决。”她低下头沉默了一阵。我不忍心看到母亲这样自责,便催促她赶紧坐好,说火车快开了,自己也匆匆下了火车。火车开动的那一刻,我看见母亲隔着车窗向我挥手。此刻,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强忍住眼泪,也朝她挥挥手。
⑪回到自己的小院,我又看见那些白色的花。顿时,莫名的怒气使我朝铁锹走去。可是,当我紧握铁锹一步步走近它,心却软了下来,白色的花朵开得正艳。
⑫我许久都没再去看那株月季。
⑬天气渐凉,树叶在秋风的吹动下缓缓飘落,草也枯萎了。
⑭深秋时节,气温骤降,妻子提醒我多加一件衣服。出门时,我瞥见了院子里的那株月季,欲开而未开的花蕾仿佛冻僵了一般,心想,这回开不了花了。可是,等我中午回来,发现在正午的阳光下,它竟然舒展开那早已冻僵的花瓣,挺立在严寒中。我被它折服了!
⑮我深深地佩服着这花朵,它在旁人的漠视与嫌弃下独自开放,舒展着自己的生命,张扬着自己的热情,无所顾忌地释放着自己的能量。不知道母亲看见此时的月季花,会不会改变当初固执的想法!
( 1 )通读全文,然后参照提示,在下列表格中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月季开花经历和我的心理变化。
月季花开的过程 |
情感 |
月季抽芽晚发现 |
我惭愧 |
①________ |
我怜惜 |
月季开出白色花 |
②________ |
月季开后母大病 |
我嫌弃 |
月季凌寒独绽放 |
③________ |
石崖上的枣树
①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②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一大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又只能兴叹。
③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三两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枝头摇了三摇。
④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⑤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⑥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⑦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民歌: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⑧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⑨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有删改)
( 1 )文章叙述了人们有关枣树的哪儿件事?请简要概括。①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懂得,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过程。成长的道路上有太多的酸甜苦辣,那点点滴滴的青春故事,让我们慢慢懂得,而后又渐渐成长。懂得感恩,便能润泽心灵;懂得审美,便能富有情趣;懂得奋斗,才会成就幸福……
请你讲述这样的故事,表达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以“懂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②我们总是在羡慕别人,而对自己所拥有的却常常视而不见:坚强、快乐、自信、勇敢、爱心,澄澈的蓝天、温暖的眼神……只要用心去感受,你会恍然发现,原来,我拥有的也很多!
请以“原来,我也有”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半命题作文,请把文题补充完整后再作文;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得抄袭试题中出现的材料,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