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禅位/禅师 扛枪/力能扛鼎 俯拾即是/拾人牙慧 B: 遒劲/颈联 讣告/前赴后继 将功赎罪/买椟还珠 C: 荷载/重荷 诘难/勉为其难 挑拨离间/间不容发 D: 作揖/缉查 桑梓/莘莘学子 插科打诨/浑然天成 |
2、 |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悲伤(bēi) 瞬息(shùn) 延绵(mián) B: 涉足(shè) 怀恋(liàn) 伫立(chù) C: 萋萋(qī) 清晨(chén) 忧郁(yù) D: 叹息(tàn) 选择(xuǎn) 欺骗(piàn) |
3、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五·一”小长假期间,到小平故居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B: 篮球赛场上个别运动员的急躁情绪,往往会导致全队一泄千里 , 不可收拾。 C: 从风格上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D: 做学问,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来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好高骛远。 |
4、 | 下列选项中,字形书写和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晕(yùn) 佝偻(lóu) 觥筹 一代天骄 B: 娉(pīng)婷 鲜妍(yán) 阴翳 原弛蜡象 C: 冠(guān)冕 摇曳(yì) 呢喃 红装素裹 D: 毳(cùi)衣 忧戚(qì) 流盼 雾凇沆砀 |
5、 | 给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1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A: chóu B: shòu ( 2 )山下兰芽短浸溪( ) A: qǐn B: jìn ( 3 )干戈寥落四周星( ) A: gē B: fá ( 4 )谁道人生无再少( ) A: shǎo B: shào ( 5 )不戚戚于富贵( ) A: qī B: qì ( 6 )堕而伤其髀( ) A: bǐ B: bì ( 7 )倏尔黄烟四起( ) A: shū B: shù ( 8 )俶尔远逝( ) A: shū B: chù |
6、 |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有些小品表演往往会让观众抹几把感动的泪水,有时甚至出现台上台下齐动情的场景。 B: “华为”积极参与全球化竞争,采用国际化的全球同步研发体系,聚集全球的技术、经验和人才来进行产品研究开发。 C: 如果美国不改变目前实行的对华贸易政策,那么谁也不能保证在中美之间不会爆发一场后果严重的贸易战争。 D: 对涉及人们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的重要保证。 |
7、 | 选出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猛浪若奔 曾不若孀妻弱子 B: 窥谷忘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 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 D: 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
8、 | 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 ②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 ③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榕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 ④端午节,是入夏以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 ⑤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 A: ④①②⑤③ B: ⑤②③④① C: ④①⑤②③ D: ②③④⑤① |
9、 | 下面文段中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B: 执:握 C: 临:到(它)跟前 D: 其:表推测语气,恐怕 |
10、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小明获得学雷锋标兵荣誉称号,他说:“感谢所有受助者,是你们给了我机会。” B: 小康到医院看望生病的同学小文,关切地说:“我放学后顺便过来看看你,你怎么还没好?” C: 光明小区的绿地上插有标语:“小草微微笑,请你走正道”“不准停车,违者放气”。 D: 小红送客出门时正好遇上天下暴雨,她对客人说:“人不留天留。”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读书斋诗 [南北朝]谢灵运 春事时已歇,池塘旷幽寻。 残红被径隧,初绿杂浅深。 偃仰倦芳褥,频步忧新阴。 谋春不及竟,夏物遽见侵。 【注】①该诗作于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时,诗人此时醉心山水,无心政事。②被,同披,披着③遽,遂。 ( 1 )请简要描绘“残红被径隧,初绿杂浅深”的景象。( 2 )结合全诗,请简要赏析“偃仰倦芳褥”所表达的情感。 |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帝尧者,放勋①.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能明驯德②,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③百姓④.乃命羲、和⑤,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⑥百官,众功⑦皆兴。 (节选自《史记》,有删节) 【注释】①放勋:尧的名。②驯德:顺天应人的美德。③便章:治理。④百姓:百官族姓。⑤羲、和:羲氏与和氏的并称。⑥饬(chì):约束,整顿。⑦功:事情。 ( 1 )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B: 燕、赵、韩、魏闻之 C: 就之如日 D: 望之如云 ( 2 )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受上赏(上等的) B: 期年之后(满一年) C: 以亲九族(亲近) D: 以闰月正四时(校正) ( 3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时/而间进 B: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 其知/如神 D: 以闰月/正四时 ( 4 )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通过写“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侧面反映了齐王纳谏后的显著成效。 B: 【乙】文“其仁如天,其知如神”一句从正面描写尧帝的形象。 C: 【甲】文齐威王为使国家大治,他招贤纳士;【乙】文尧帝以德治国,管理百官,研制历法。 D: 【甲】文中“门庭若市”和【乙】文中“望之如云”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 5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②信饬百官,众功皆兴。 |
“重启武汉,致敬春天”主题探究活动
[材料一]
一幅《热干面醒了》的漫画,在网络上热传。漫画中代表武汉的“热干面”正手持小花,站在窗边向其他“美食小伙伴”招手,漫画上写着四个字“湖北重启”。窗外粉嫩樱花盛开,各地美食纷纷向“热干面”挥手,画面十分温馨。
“热干面醒了”,终于等到这一天。被按下“暂停键”的武汉,正在恢复生机。英雄的武汉人民将重新启程,为城市的复兴继续努力。城市重启来之不易,感谢每一位勇敢者的逆行和坚守,正因为有他们,才让大心底的期盼逐步变为现实,往日的繁华就要回来了。春分时节,芳菲万里。现在,是武汉最美的时候。荆楚大地,也是遍地油菜金黄,正在重启的湖北一定不负春光不负关爱。
漫画《热干面醒了》
(“荆楚网”评论《春在枝头已十分,满城繁华定复来》)
[材料二]
武汉人有着天生的江湖气魄、英雄气概。他们忍得住,扛得下,当疫情来临,这座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城,毫不犹疑地投入到了“战疫”之中。暂别人间烟火的武汉,让我们看到了它的市民是何等坚强,这是热爱生活的武汉人的另一面。绿意爬上枝头,樱花开始绽放,武汉那久违的人间烟火,也回来了。
得胜桥老街上,已有居民搬出凳子在家门口闲坐聊天、唱歌跳舞,优美的歌声在老街里回荡。在解放公园,居家隔离的市民也出来散步、游玩了,这里涌动着一片春意。有市民说:“好久没来,感觉公园空气都是甜的!”而最负盛名的“过早”,也在有序“苏醒”。烟气蒸腾中,那是老通城的豆皮,一品香的一品大包,蔡林记的热干面,田恒启的糊汤米粉,厚生里的什锦豆腐脑与民生食堂的小小汤圆……
(《新京报》社论《武汉重启,遥望那一片人间烟火》)
[材料三]
因为有离不开的医院,才有回不去的家。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这是武汉一位院长的独白,一个身患渐冻症的共产党员对自己下的死命令。
(2020年央视元宵晚会诗朗诵《相信》节选)
再然后是你行走不便的背影,你是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2018年你就被确诊得了渐冻症,这个病不可逆。你笑着说,幸运的话,还会给你8到10年的时间。但是从去年12月底到现在,你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作为同行的妻子,也被感染,幸运的是她已出院。可是我们还期待更大的幸运,医学进步得再快一些,把8到10年翻倍再翻倍。因为我们喜欢,你面对病人和命运都是微笑的样子。
(2020年央视元宵晚会诗朗诵《你的样子》节选)
[材料四]
街道口的风/撩醒了夏虫/竹床上的小孩做着梦/热干面糊汤/一样的吃相/海角天涯/流淌唇齿香/这是我的家/在这里长大/轧过大桥说过心里话/深夜的司机绕几圈繁华/不宵夜/不作罢
黄鹤楼的诗/烂熟在嘴巴/多少次我低头默念啊/只准自己骂/只许别人夸/我爱的武汉啊/江汉路的雨/淋过你几回/二厂汽水换成了酒杯/牛皮谁在吹/面子给不给/仆仆千里/有母劝儿归
这是我的家/在这里长大/一把蒲扇挺得过炎夏/冬天雪花花/日子火辣辣/可爱的武汉伢
这是我的家/我们守护她/故乡的土亲吻过脚丫/如果有一天/她也需要我/搭把手/就过了
(《武汉伢》歌词作词:段思思)
( 1 )对前三则材料的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采春
乔忠廷
①冬季日短夜长,农人说,十月里天碗里转,好婆姨做不熟三顿饭。是呀,刚刚日头还在头顶,扫了扫院子,喂了喂鸡,出溜一下便滑到西山梁上去了。白日真短,短得匆匆忙忙,慌慌张张,气气喘喘。,城里人也不例外,上个班两头不见太阳。早晨起床屋里黑,晚上下班外头黑,回到家里倒是亮堂,可那不是阳光,却是灯光,忙忙碌碌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②日子这么紧紧张张,应该过得快吧?没有,丝毫也没有。非但没有觉得冬日短暂,一个个都感到缓慢,要不为啥总见书卷报端出现漫长的冬季呢!冬季的漫长是人们感觉出来的,不,是人们煎熬出来的。目光淡淡的,没有一点温色,寒气就像草原上的群狼到处肆虐。伸出手,手冻得疼。走几步路,脚冻得疼。手脚冻木了,不疼了,鼻尖却辣辣地疼。疼得眼睛直想流泪,却强忍着不敢流,怕流出来把冰碴子挂在脸上。这日子还能说是过吗?不,是在熬,在煎熬。一煎熬日子就长,唉,好漫长,好漫长的冬天呀!
③好不容易熬到立春了,可春天只在日历上露脸,天地间还是冬天的鬼样子。寒寒的,秃秃的,没有一点生机。就盼惊蛰,一天一天盼,盼来了惊蛰,似乎也没啥改观。寒还在寒,秃还在秃,要摧毁冬日根深蒂固的营盘不那么容易。没有耐心,没有韧劲,还真不行,那就打消脾气,耐下性子,慢慢熬吧!
④忽一日,地皮软了。踏上去不再像往日那样硬邦邦,倒似是踩在了海绵上,软软的,柔柔的。抬起头,高高的杨树梢垂挂起絮穗穗,萧疏的柳树条张开了黄翅翅。哈呀,河边沿,垄堰根,一色的绿气正在蔓延。真让人摸不着头脑,春天怎么早已一悄无声息地来了?
⑤好啊,春来了!
⑥春来了,哪里还能在屋里憋得住?憋屈了一冬天的肢体早该舒展了,憋闷了一冬天的浊气早该释放了。街市上不行,挤窄;村巷里不行,弯折。只有阔野。只有山梁,才是舒展肢体、释放浊气的理想地方。人们出了城,出了村,原野里、山梁上到处是人。小路上是人的溪流,大路上是人的河流,平地上是人的海洋,山巅上是人的峰峦。随便拦住一个问:“这是干什么?”回答简练干脆:“采春。”
⑦采春!
⑧采春?怎么个采法?采法不复杂。满地是春气,走一走浑身是春情;小溪流春水,洗一洗满脸是春意;山壑荡春风,爬一爬萦怀是春温。更别说,枯树丛里的松树叶柏树叶变得更绿了,绿得像是点缀的翡翠;更别说,崖壁岩角的连翘花山桃花早已开了,粉嘟嘟得像是仙女的笑靥。有人手痒了,折一节松枝带回去,往花瓶里一插,满屋子清香,春天的气息驱走了冬日的萎靡。有人心痒了,掐一朵粉桃花簪在乌黑的头发上,走到哪儿,都是笑笑的,笑开了一个人见人爱的春温时令。采春,采出的是欢乐,采出的是笑颜!
⑨还有人比他们更贪婪,见到春色手也痒,心也痒。手痒没动手,心痒大动心,把那春意、春情、春光,甚而春枝春叶,春蕾春花,装满一肚子,塞满一脑子。回到家里放不下,躺在床上推不开,睡在梦里仍是春水流淌,春鸟啼鸣,春条喷绿,春花怒放……梦醒了,人未醒,反而醉得迷迷离离,痴痴幻幻。迷离中展开纸,痴幻中拿起笔,于是,世人看见“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足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是白居易采回的春天:“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那是辛弃疾采回的春天……
⑩凡人采回的绿枝绿叶,香着香着淡了,散了;凡人采回的花蕾花朵,开着开着败了,干了。而诗人采回的春天,却永恒地绿着,香着。白居易的春草,从唐朝绿满书卷,绿到了今天;辛弃疾的春花,从宋代香满庭堂,香到了今天。
(有删改)
( 1 )文中最能概括人们在冬天的感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而诗人采回的春天,却永恒地绿着,香着。
( 4 )同样是写春,乔忠延的《采春》先花了大量笔墨写人们在冬天的感受,然后才写到春;而朱自清的《春》则在开头就写“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你更喜欢哪一种写法?请简述理由。窗外有什么呢?或许有美丽的风景,或许有动人的场面,或许有难忘的事情……你是否准备好了拥抱窗外的世界?
请以“窗外”为题,结合你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500字。③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姓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