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嵊州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B: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C: 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D: 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我国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将“增强”改为“提高”)
B: 网络直播本身是一个创新的交流平台,但直播时要有度,不要有为了求异而违法。(在句末加上“的行为”)
C: 能否拿下这期《最强大脑》的冠军,关键在于选手们把他们强大的技能在临场时稳定地发挥出来。(在“选手们”后加上“能否”)
D: 为了加强校园安全,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将“机制”改为“制度”)
3、下列各项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B: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C: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 我已经掌握了语言的钥匙。
4、填入下文画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自从我们搬到郊外以来,________。那短篱边牵延着的毛豆叶子,已露出枯黄的颜色来,白色的小野菊,一丛丛由草堆里攒出头来,还有小朵的黄花在凉劲的秋风中抖颤,这一景象,最易勾起人们的秋思,况且身在阿富汗呢?

A: 天气逐渐清凉了
B: 异国秋色愈来愈浓了
C: 秋风日渐凄冷了
D: 秋天的脚步愈来愈近了
5、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
A: 晚春
B: 仲夏
C: 初秋
D: 初冬
6、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看日出,徒步登山队队员趁着夜色早早爬上泰山山顶。他们登峰造极的精神真让人钦佩。
B: 五星花园四周的建筑鳞次栉比 , 在夜晚灯光的映衬下,尽显城市别样风情。
C: 作案者周密的谋划和熟练的手法相得益彰 , 使案情扑朔迷离,增大了侦破的难度。
D: 留守学生普遍存在内向胆怯、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许多外出务工家长却不以为然
7、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dóng)梁 干(gù) (tān)塌
B: (zhē)拦 呼(xiào) (féng)隙
C: 溜(da) (chuō)坑 微(báo)
D: chóu )劳 (zhà)看 鲜(nèn)
8、下列句子组成的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回想已经遥远的来处,有一种在季节缝隙中穿行的感觉。

②再向前,渐次地有花儿掠过,从零星点缀,到丛丛簇簇。

③望向窗外,起初还是冬季的边缘,万木萧条。

④渐渐地,浅浅的绿便浸润了万物。

⑤那些花儿,飘摇而来,又瞬间远去,留下刹那的美丽与长久的回想,一如那些汹涌而去的日月流年。

A: ③④②①⑤
B: ③②④①⑤
C: ④②①⑤③
D: ④②③⑤①
9、

选出下列各句朗读语气有误的一项( )

A: “来呀!”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对我叫喊,“别做胆小鬼。”(鼓励)
B: “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害怕)
C: “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宽慰、引导)
D: “我能办得到的。”我想。(无可奈何)
10、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皇帝的新装》的作者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B: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C: 《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水浒传》,《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史记》。
D: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诗人,学者,我们学过他的《天上的街市》《我爱这土地》。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ào)歌:船歌。

( 1 )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 ”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

( 2 )“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音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1 )下面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臣请缚一人,王而行人恒然后能改
B: 或异二者之者也 
C: 吾欲辱之,何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 要离刺庆忌也 甚矣,汝不惠
( 2 )翻译下面句子。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 3 )课文内容理解:
①【甲】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②【乙】文中晏子在回答楚王问话时,“避席对曰”,“避席”写出了晏子____ 的态度,也隐含了他的不满。

( 4 )唐雎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唐雎主要是靠___ 取胜,晏子主要是靠____ _取胜。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小题。

梧桐树

丰子恺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障;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祥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条,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

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原文有删减)

( 1 )通读全文,用文中词语完成下面表格的填空。

时间变化

树的容貌

作者情感

春尽夏初

欣喜

绿叶成阴

赞叹

秋天


( 2 )第(3)段抓住梧桐树叶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3 )第4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
( 4 )下面是对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然和艺术是不能被占有的,就像邻居种了树,虽然拥有,却不能看到树的全貌;
B: 自然与艺术只有用心去发现感受,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也才能真正为自己所拥有;
C: 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对教育的独特感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D: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艺术的审美见解,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阅读下面的文章《学会包容》,完成小题。

一百多年前,法国的雨果曾经这样感叹:“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我国也世代传承着一句浅白的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两句话指向一个共同的话题,那就是包容。法国人的浪漫和中国人的实在碰撞在一起,于是人们发现:包容,超越了国家、语言、民族和文明的界限;包容,是地球上的子民所共同拥有和赞美的品德。

②包容需要一种智慧,一种气度。中国俗语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包容,要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之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要想包容没有一定的智慧和气度是做不到的。蔺相如正是靠自己的智慧和气度,包容了廉颇,才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 的壮举;李世民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③包容体现一种修养,一种境界。越王勾践可以忍受卧薪尝胆的苦楚,却在灭吴后下令诛尽吴国宗室。韩信未发迹时有过“胯下之辱”,但在成功之后,再见到当初侮辱自己的无赖儿郎,却能不计前嫌地任命他为巡城校尉。可见,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包容。越王勾践懂得隐忍,却不懂得包容;韩信虽受“胯下之辱”,却能不计前嫌,这正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的体现。

④包容 。因为包容而获得他人感激是一种幸福,因为包容而砥砺自己的韧性,是人生最大的财富。邓小平曾多次被打倒,但他从没有记恨过,相反,却带领亿万中国人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邓小平的幸福与财富,也是亿万中国人的幸福与财富。

⑤当然,包容不等于放任和纵容。无节制的纵容会造成社会的畸形。包容也不等于隐忍不发。忍是刻意的制怒和压抑,迟早有爆发的一天。包容更不等于沉默和忘却,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真正的包容,应该如伏尔泰对其政敌所说的:“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那样。

⑥包容是海纳百川,包容是厚德载物,包容是淡泊明志,包容是宁静致远。当今世界冲突不断,只要人人都多一份包容,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如是我愿!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 3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题目。

①简要分析第三段的论证思路。

②根据第四段的论述的内容,补写画线部分。

( 4 )纵观全文,第⑤段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班上计划编一本“读书成长档案”,邀请同学们用缩写的方式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提示:①要介绍这本书的基本信息;②文章主题部分呈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③可以单设一段,说说这本书对你成长的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魅眸(▲)2ou1”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