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余干县信河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文句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人要善于把握自我,一个人到世界上去奋斗,去追求,也许_______,也许败归。
②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人们________感情的方式越来越方便,但传播内容的雷同也会给传播双方带来厌倦感。
③我们要处理好放开收购市场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关系,________保护好耕地,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A: 凯旋 传达 确实
B: 胜利 传递 确实
C: 胜利 传达 切实
D: 凯旋 传递 切实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我国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向法国总统及法国人民致电慰问。
B: 通过5G全新技术的支撑,让未来数据可视化成为新闻生产的关键性技术。
C: 《复仇者联盟4》上映7天17小时就打破了中国影史“最快破30亿”的成绩。
D: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不仅为世界文明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促进了亚洲各国平等对话。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尖端科学技术不仅要服务于军队国防,而且要服务于人民的美好生活。
B: 通过开展多项宣传活动和加大惩治力度,使我市“礼让斑马线”的现象蔚然成风。
C: 谦虚坦诚比不懂装懂能降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D: 瑞典科学家发现了新的耐药基因,可使细菌具备对抗当前最强力抗生素。
4、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遗(shǔ) 息(bǐng) 坦荡如砥 眼花瞭乱
B: 丰(yú) 延(wàn) 重峦叠障 惟妙惟肖
C: 急(tuān) 然(qiāo) 为富不仁 粗制烂造
D: 慰(jiè) 蒙(mèi) 接踵而至 诚惶诚恐
5、下列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B: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C: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D: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6、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解说:这一句冒号使用正确。
B: “学校见”是偏正式短语,“留在心里”是补充式短语 ,“明天教师节”是主谓式短语。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类型判断全部正确。
C: 她不仅爱诗,而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解说:这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D: 做文明市民,争文明家庭,建文明单位,创文明城市。解说:这一句标语上下衔接,语意连贯。
7、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节日的公园里,游人摩肩接踵 , 十分拥挤。
B: 绍兴的初春,乍暖还寒,春寒料峭。踏着绚烂的晨光,走进了仰慕已久的鲁迅故居。
C: 每过环形的山谷,东张西望 , 许多桥的直线时时划断陡坡。
D: 即使是站姿方向这样很小的错误,都可能导致一次击球的失败,即平常人们所说的“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读经典作品,会拓宽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 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C: 《水浒传》生动地叙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D: 博大精深的《红楼梦》不仅堪称世界文学宝库的一颗璀璨明珠,也达到中国古代小说的高峰。
9、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私熟 惟妙惟肖 重岩叠嶂
B: 掩映 因地治宜 长途跋涉
C: 蔷薇 巧妙绝纶 络绎不绝
D: 喧嚣 就地取材 苦心孤诣
10、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为下(lí) 人不(mèi) 锦帽貂(qiú)
B: 微霜(bìn) 千里(zhàng) 秋容如(shì)
C: 红尘(mǎng) 外声(sài) 霹雳弦惊(pì lì)
D: 下炙(huī) 右苍(qíng) 管悠悠(qiāng)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官阙,今タ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1 )对上述有关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两句表达了词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B: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运用“转”“低”写出月光的流转和时间的推移,“无眠”指诗人因遭受分离之苦而难以入眠。表明诗人思念亲人的形象。
C: “但愿人长久”,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千里共婵娟”,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D: “婵娟”本义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明月。
( 2 )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乐羊子妻

范晔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于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求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注 ①金:银子。②跪:跪坐,跪于坐席之上,臀部挨在脚跟之上。③亡:通“无”,这里指不知道的东西。

( 1 )第二段中“羊子大惭”的原因是什么?

( 2 )第三段中“羊子”为什么归家?又为什么离家?

( 3 )乐羊子妻是怎样的一个人?从她的言行中我们受到哪些启发?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

刘根生

①研究者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训练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动作。是停留在“舒适区”巩固技能,还是在困难中超越自我?选择,影响着结局。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

②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放下过往成就的包袱,苦苦实验二十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周有光50岁前是经济学教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不为已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

③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模拟太空失重条件训练,航天员若感到身体不适,可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在模拟失重的水槽里,景海鹏一泡就是三四个小时,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使人痛苦者,往往蕴藏着促人强大的因子。

④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杨善洲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位置上卸任后,他毅然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广东湛江市政协原主席陈光保离休后,荷着锄头进山开荒,造福一方百姓。这般自讨苦吃,体现了心念苍生、以苦为乐,更以实绩彰显了行动的力量。

⑤哲人有言,有些人过了30岁就“死”了,因为之后的岁月里全在模仿自己,机械地重复习惯之事。模仿自己,就是待在舒适区的惯性使然。比如用新瓶装旧酒,反复显摆曾经的成果,如同照了相洗了很多张照片,底片却还是一张;比如习惯于守成、放弃了创新,在踟蹰不前中被他人超越;比如陷入工作怪圈,忙忙碌碌装样子,有难度的不愿干,没有先例的不敢干。不日新者必日退,模仿自己,难免会在舒适中“过早地死亡”。

⑥非洲有种蝙蝠,能把毛驴杀死。开始时,它会用舌尖轻轻地舔舐毛驴脚踝,接着再咬个小口吸血,毛驴浑然不觉;一只只蝙蝠接力,毛驴终于轰然倒地。安逸享乐,会让人停留于表面的舒适区。这种舒适背后,隐藏着致命的陷阱。摒弃守成心态、抵制“舒适”吞噬,一个人才能在进取中不断赢得新优势,内心也方有长久的安宁。

⑦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的目标伟大。高远的目标,寄托着理想和信仰,能激励精神、催人奋进。高原之上有高峰,目标远大者从不满足于某个特定高度,他们常常自觉选择离开舒适区,艰难踏上新征程。面对生命这颗长满可能性的大树,只要肯努力,向上向善总有无限的拓展空间。

(选自《人民日报》2017﹣04﹣18,有删改)

( 1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文中选取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周有光教授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要走出舒适区必须要“求极限”。
B: 非洲的蝙蝠之所以能够杀死毛驴,是因为毛驴被“舒适”吞噬,安逸享乐。
C: 题目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树以人的生命。
D: 有些人过了30岁就“死”了,是因为他们没有生活下去的动力和活力。
( 2 )从全文来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 3 )指出第④段运用的一种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 4 )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请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面对生命这颗长满可能性的大树,只要肯努力,向上向善总有无限的拓展空间。”的理解。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②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③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④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更加活跃。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⑤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动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 1 )阅读全文,说说数字时代给我们的大脑带来了哪些改变。

( 2 )文章第④段画线部分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指出其中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 3 )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作用。

“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

四、写作(分值:60分)
同学们,进入初中一个来月了,犹记得踏入初中大门第一天的情景吧?一切都是崭新的,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随之也收获了许多新的见闻、感受和想法。

请你拿起笔,围绕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方面,以“初中生活第一天”为题把它写下来。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不得套写、抄袭;③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给我一个肯定回答沵爱我≈”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