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棋盘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为了同学们在图书馆借阅的方便,某班班委准备制作“借阅提示”。下面素材中不必要的一项是( )


A: A
B: B
C: C
D: D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他语无伦次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疯了。
B: 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诚惶诚恐 , 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C: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D: 现在,只有一个人能搭救何满子;何满子望眼欲穿 , 这颗救星却迟迟不从东边闪现出来。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盛夏时节的龙泉驿是个收获的季节。
B: 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C: 通过学习学校发的《消防安全,关爱生命——致家长一封信》,使我们的家长都受到了一次教育。
D: 今年五一期间,我市个别景点由于垃圾箱设置过少,导致游客乱丢垃圾。对此,我们认为景点管理部门并非不无责任。
4、

选出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 )

A: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B: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C: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 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
5、

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深恶痛绝 油光可鉴 抑扬顿挫 颔首低眉
B: 不求胜解 诚惶诚恐 藏污纳垢 广袤无垠
C: 郁郁寡欢 正襟危座 疲倦不堪 孤苦伶仃
D: 暗然失色 郁郁寡欢 拖泥带水 海誓山盟
6、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映称 眨眼 舰艉 轰鸣 迎风招展
B: 揪心 定格 塔台 跟踪 梦想成真
C: 封锁 娴熟 资态 凌波 默默奉献
D: 咔嚓 咆哮 屏幕 风采 振耳欲聋
7、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B: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四世同堂》、《龙须沟》。
C: 马致远,号东篱,元朝著名戏曲家、散曲家。他的散曲代表作是《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戏曲代表作是《汉宫秋》。
D: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品有《蒿里行》、《观沧海》等,《观沧海》写于建安十二年,曹操东征乌桓大胜而归的路上。
8、下面语句的修辞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南国烽烟正十年。(借代,“烽烟”代指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
B: 人间遍种自由花。(借喻,“自由花”喻革命成功、人民获得自由)
C: 取义成仁今日事。(引用,“取义成仁”借用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指为真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牺牲)
D: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疑问,表现作者对自己面临死境、尚未彻底打败敌人的憾恨感情)
9、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颁发 初衷 浩瀚 器宇轩昂
B: 教侮 遏制 推崇 藏污纳垢
C: 荧光 辟邪 遁形 无动于中
D: 斟酌 鲜腴 杀戳 自出心裁
10、下面对古诗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中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是赋。
B: “风烟望五津”中一个“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
C: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苍苍十指黑”,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写出劳动的艰辛。
D: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墊。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解】雪:指梨花。

( 1 )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绘梨花?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
( 2 )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放鹤亭记》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注释】①彭城:古地名,今徐州,时苏轼知徐州。②云龙山人张君:隐者张师厚隐居于徐州云龙山,自号云龙山人。③扉(fēi):门。④陂(bēi);水边。⑤傃(sù):向,沿着。

(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立于陂田 (________) ②甚驯而飞 (________)

( 2 )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独 缺 其 西 一 面 而 山 人 之 亭 适 当 其 缺。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4 )两文都写了四季的景色,分析它们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块有思想的石头

王伟锋

这是一块褐色的石头,外表看上去很普通,内里却蕴藏着美玉。它躺在山间的一条小溪边,寒来暑往,卧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

一年又一年,褐色石享受着阳光,闻着花香,听到淙淙的流水之声,真好啊,褐色石觉得,这就是幸福人生的至高境界了。

每天一觉醒来,褐色石就能感受到生活的诸般美好。游鱼在清澈的溪水里嬉戏,飞鸟倏忽间掠过水面,鱼儿们立刻抱头鼠窜;蛐蛐在草丛里专注地歌唱;梅花鹿蹦跳着跑来溪水找水喝;小松鼠调皮地在它身上蹭痒痒,蹭得它忍不住浑身也痒痒。

一天,地理学教授跟随驴友团登山,在小溪旁歇脚的时候,他对一块带花纹的石头敲敲打打了许久,蓦地大叫起来——这里有一块璞玉!他庄重地把花纹石抱起来。由于石头太大,他把包里许多东西都丢弃了。

花纹石被带出了大山,这让褐色石很是替花纹石的命运担忧。一块石头,远离大山,远离阳

光、花香和流水,是一件多么可怕而不幸的事情。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褐色石始料未及。地理学教授走后不久,漫山遍野突然来了黑压压许多人,疯狂地在山上找寻着,挖掘着……为了争抢一块石头不惜互相谩骂,甚至打得头破血流。

花纹石真的是一块璞玉啊,可以想象,它现在是多么风光!那么,自己也是一块美玉,怎么没有人发现自己的价值呢?褐色石为自己鸣不平,它大喊大叫起来,希望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没有人理会它,狂热的人们在它身上踩来踩去,就是没有人弯腰捡起它。也有人满怀希望地看它一眼,立刻飞起一脚把它踢开——什么破玩意儿!

褐色石成了出气筒,被人踢来踢去,伤痕累累。世间万物皆有尊严,何况一块蕴藏美玉的有思想的石头!褐色石简直气疯了——这些人真是有眼无珠!

不知过了多久,山里终于安静下来。人们散去了,有的满载而归,有的失魂落魄,还有人把性命丢在了山里,成了孤魂野鬼。

望着天上那轮残缺的月亮,褐色石抚摸着身上的伤痕,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像花纹石那样走出去,见识大世面,出人头地;谁要能把自己带出山去,一定好好报答人家!

难挨的等待中,机遇终于降临。一个瘦弱的小男孩上山来了,他把褐色石随意地捡了起来,连同其他几块石头一起带了下山。

小男孩想把石头卖给玉器厂,老板不屑一顾,要赶他走,但经不住小男孩的苦苦哀求,只好让工人打开。当褐色石的外皮打开时,人们瞬间惊呆了——居然是一块颜色纯正、精美绝伦的翡翠!

小男孩欢呼起来,他上高中考大学的费用没问题了。褐色石对小男孩充满了感激,它也打开心扉,实实在在地报答了人家。

就这样,褐色石——不,如今它已经是一块翡翠了,被玉雕大师精心雕琢,成了一件举世无双的艺术品,在五光十色的华丽灯光下接受络绎不绝的掌声与赞美。

但好景不长,它被一个富豪收藏家买下,安置在地下室,锁进了保险柜,还用厚厚的防弹钢板做成安全罩,严严实实地罩起来。收藏家每年只打开保险柜一次。褐色石头再也见不到阳光了。

它大喊大叫地抗议,但没有人理会它,四周只是一片深沉的黑暗。

它想不明白,自己应该感到幸运还是悲哀。它常常在梦中回到那个阳光灿烂、花香馥郁、流水淙淙的山中小溪。可是,那样自由自在的日子,一去不返,它永远也回不去了。

(摘自《2015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者通过叙述褐色石头的遭遇,揭示了命运的多边性,表达了对世人盲目逐利行为的批评。
B: “褐色石简直气疯了”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在山里疯狂地挖掘石头破坏了自己的生活。
C: 褐色石感激把自己带出大山的小男孩,实实在在地报答人家,这体现了它的知恩图报。
D: 小说采用拟人的手法,从褐色石的角度展开叙述,赋予褐色石“人”的情态,构思新颖。
( 2 )结合语境,品味下面语句,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游鱼在清澈的溪水里嬉戏,飞鸟倏忽间掠过水面,鱼儿们立刻抱头鼠窜;蛐蛐在草丛里专注地歌唱;梅花鹿蹦跳着跑来溪水找水喝;小松鼠调皮地在它身上蹭痒痒,蹭得它忍不住浑身也痒痒。

( 3 )小说叙写花纹石被带出大山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 4 )小说结尾写到褐色石想不明白“自己应该感到幸运还是悲哀”,你认为它是幸运还是悲哀?

请结合文本,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爸爸的白发不是老

李娟

①父亲病了。你问他一件事,回答一句话重复多遍。走路变得慢了,有时,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②我陪他去医院看病,住进住院部十五楼的心脑血管科。

③医生问他,清晨吃的什么饭,有几个孩子。他有时答对,有时答错。医生问,你女儿的生日是哪年?他想不起来了,看着我,向我求助,像个无助的孩子。医生向我摇头,不要我替他回答,他苦笑着,一脸的无奈。我走出病房,再也忍不住满眶盈盈的泪水。

④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大学毕业的父亲,学的专业是建筑设计。那个深夜里伏案设计图纸的父亲哪里去了?那个给我辅导高等数学的父亲哪里去了?那个健步如飞的父亲哪里去了?无情的光阴带走了我年轻的父亲。

⑤下午,在医院的走廊里,我搀扶着父亲练习走路,一步一步慢慢地走。我牵着父亲的手,他的手柔软,温暖,手臂上有了几颗老人斑。我一边陪他散步,一边安慰他,医生说,你的症状是最轻的,要好好运动,就能恢复得和从前一样。父亲点点头,像个年幼的孩子,依恋我,对我的话深信不疑。

⑥握着父亲温暖的手,恍然记起我童年时的那年冬天,故乡白鹿原落了罕见的一场大雪。冬天的寒夜里,父亲要去邻村的学校接我的母亲,他急急忙忙穿着件黑色的毛呢大衣出门了。我一蹦一跳也跟着父亲出了门。只见雪早停了,天并不黑,走在一望无际的田间,雪后的空气清新极了,清冽如甘泉一般。父亲大踏步地走着,穿着小花棉袄的我,迈着小碎步一路小跑,才跟得上父亲的脚步。我的小手握在父亲温暖有力的大手中,父亲问我,冷不冷?我摸摸冻红了的小鼻子,仰着头说,不冷。父亲撩起大衣,让我钻进他的大衣里。大衣里好温暖,我的脑袋只到父亲的腰间,即使躲在大衣里一片漆黑看不见道路,有父亲牵着我,我一点也不怕。在雪地里,一串串大脚印旁伴着一串串小脚印,一步步踩在积雪上“吱吱”作响。

⑦恍惚间,我还是四岁的小妞妞,父亲还是我的天空,是高山,是大树,是我永远依恋的家。可是一转眼间,父亲就老了,岁月的积雪堆满发间。作家朱天文说,爸爸的白发不是老。读着这句话,我的眼泪落了下来。

⑧我们站在医院十五楼的窗口向外张望,父亲说,几十年前,我来汉江之畔的小城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现在都盖满高楼了。

⑨父亲就像是黄昏暮色里的一只倦鸟,卧在高楼上,回忆昔日,回忆往事,回忆他的黑发,他的健步如飞,他的风华正茂-——眼里含着无尽的忧伤。

⑩是谁说过,长寿的代价,是沧桑。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不是吗?你我都来不及慢慢地等,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好好爱他们。因为两代人生命的衔接处,光阴只是窄窄的台阶啊。

(选自《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 1 )文章第④段为什么要回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大学毕业的父亲”?
( 2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⑥段画线句的作用。
( 3 )请赏析第⑨段文字。
( 4 )请结合语境,理解第⑩段画线句“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的深刻含义。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生活中,人人需要掌声,取得成绩和荣誉,掌声给人以褒奖,给人以再创造的活力;面对困难和考验,掌声会给人信心,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奋进的动力,应该说,掌声就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尊重。因此,我们要学会鼓掌:为别人鼓掌,为自己鼓掌,为丰富多彩的人生而鼓掌。

请以“掌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字数不少于500字;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的真实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映在烟火的时光无法挽回。”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