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无锡市安阳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雁翔同学有手机对联并归类的好习惯。现在他将下列有关书法的对联整理在了一起,但是其中有一副不属此类,请你帮他找出来。( )

A: 大力可能通纸背,尖豪仍觉吐花香
B: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C: 紫玉池中含雨露,白银笺上走龙蛇
D: 贮水养来青玉案,和烟磨成紫云溪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
A: 校展览会惟妙惟肖地展示了19套校服,勾起了许多人的回忆。
B: 中国足球队首次征战世界杯,许多媒体随声附和 , 竟相报道。
C: 电影《战狼2》以抑扬顿挫的情节和宏伟壮观的场面掀起了全民观影热潮。
D: 尽管霍金被疾病困在轮椅上,但他仍锲而不舍 , 创作了一系列科学著作。
3、对“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一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话只要听者明白就行,不必考虑词序的先后。
B: 这是作者顺手写上的,他没有考虑词序问题。
C: 这样安排词序的先后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D: 安排词序是作者的事,他完全可以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
4、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B: “如果将‘一带一路’比作多国协奏曲的乐章,那么它的基调是共赢”。巴基斯坦中国委员会执行主任菲扎尔·拉赫曼一语中的。
C: 相对于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县,莫言也创造了他文学中的高密东北乡——这个地方在现实中是存在的,这一点与福克纳不一样。
D: 从《新青年》(初名《青年杂志》)创刊到五四运动爆发,一代新青年被唤起,他们表现出勇敢、自信和有理想,成为民族进取心的表达者和时代的先锋。
5、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胸(pú) 妒(jí) 油(kāi) 步(duó)
B: 蝉(tuì) 那(shà) 斑(máo) 脑(suǐ)
C: 谷(bǐ) 渊(bó) 士(shēn) 勤(yīng)
D: 恶(zèng) 梁(jǐ) 情(zì) 摩(suō)
6、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B: 伫立:孤独地站着。
C: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D: 忧郁:悲伤,郁闷。
7、选出对下列名著的相关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浒》中,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人称“豹子头”,被高俅陷害,百般无奈下,逼上梁山。有关林冲的故事:误入白虎堂、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火并王伦等。
B: 鲁智深,原名鲁达,法号智深,又称鲁提辖、花和尚。《水浒》中有关他的故事: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等。
C: 武松,绰号“行者”。《水浒》中有关他的故事:景阳冈打虎、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等。
D: 李逵,小名铁牛,绰号“黑旋风”。《水浒》中有关他的故事:江州劫法场、沂岭杀四虎、火烧瓦罐寺等。
8、

下列划线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谈起互联网,他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 , 使在场的人惊叹不已。
B: 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桑田
C: 我们班的小明视力很差,鼠目寸光 , 看不到远处的东西。
D: 关于甲方与乙方冲突一事,双方各执一词,让公众莫衷一是
9、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休身、齐家、治国的地步,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B: 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和环绕冰山的波状褶皱,想象着在慢长的时光里,冰山的前进后退,高低消失,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C: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 永往直前,正像人经历了磨难便有了个性。
D: 名人跟人握手,叫作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
10、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采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带领观众领略诗词之美。
B: 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C: 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D: 这里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的确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季节。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3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1 )题目中的“      ”表明了这首诗的体裁。

( 2 )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春天来了!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了,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位同学引用岑参诗句是否恰当?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 3 )下面哪一项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在写法和表达的情感上最为接近?

A: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B: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C: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D: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

(甲)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示儿燕

孙枝蔚

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

【注释】①孙枝蔚:清初诗人。②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③遑:闲暇,空闲。④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

(丙)谕儿书

吴汝纶

忍让为居家美德。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疾”,皆至言也。

【注释】①吴汝纶:清代作家。②掌:同“长”。③疢(chèn)疾:疾病,比喻忧患。

( 1 )(释义·懂文)根据文意,选出(乙)(丙)两文标题中“示”“谕”最恰当的义项。

①示(________) A上天对人类显示吉凶祸福 B.给人看 C.表示 D.教导

②谕(________) A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B.告诉 C.知道 D.比喻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

②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

( 3 )(圈点·品味)参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示例)夫学静也,才学也,无以广才,无以成学。

“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①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

②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

( 4 )(摘录·明理)下面是从三则家书中摘录的蕴含着修身治学智慧的话,根据语境把合适的内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④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 ⑤忍让为居家美德 ⑥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⑦生于忧患,存乎疢疾

读书须注重方法,务实求知,我们可以按照古人说的“________”去做;面对困境,可以用古人的话“________”来勉励自己;当我们放纵懈怠、内心浮躁时,可以提醒自己“________”;当我们追逐名利、失去目标时,可以告诫自己“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列说明文回答问题。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 1 )第①段中划线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 2 )第②段中提到了“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其实,“资源短缺”的表现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加以说明?
( 3 )第⑥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
( 4 )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阿庆

丰子恺

我的故乡石门湾虽然是一个人口不满一万的小镇,但是附近村落甚多,每日上午,农民出街做买卖,非常热闹,两条大街上肩摩踵接,推一步走一步,真是一个商贾辐辏的市场。我家住在后河,是农民出入的大道之一。多数农民都是乘航船来的,只有卖柴的人,不便乘船,挑着一担柴步行入市。

卖柴,要称斤两,要找买主。农民自己不带秤,又不熟悉哪家要买柴。于是必须有一个“柴主人”。他肩上扛着一支大秤,给每担柴称好分量,然后介绍他去卖给哪一家。柴主人熟悉情况,知道哪家要硬柴,哪家要软柴,分配各得其所。卖得的钱,农民九五扣到手,其余百分之五是柴主人的佣钱。农民情愿九五扣到手,因为方便得多,他得了钱,就好扛着空扁担入市去买物或喝酒了。

我家一带的柴主人,名叫阿庆。此人姓什么,一向不传,人都叫他阿庆。阿庆是一个独身汉,住在大井头的一间小屋里,上午忙着称柴,所得佣钱,足够一人衣食,下午空下来,就拉胡琴。他不喝酒,不吸烟,惟一的嗜好是拉胡琴。他拉胡琴手法纯熟,各种京戏他都会拉,当时留声机还不普遍流行,就有一种人背一架有喇叭的留声机来卖唱,听两出戏,收几个钱。商店里的人下午空闲,出几个钱买些精神享受,都不吝惜。这是不能独享的,许多人旁听,在出钱的人并无损失。阿庆便是旁听者之一。但他的旁听,不仅是享受,竟是学习。他听了几遍之后,就会在胡琴上拉出来。足见他在音乐方面,天赋独厚。

夏天晚上,许多人坐在河沿上乘凉。皓月当空,万籁无声。阿庆就在此时大显身手。琴声宛转悠扬,引人入胜。浔阳江头的琵琶,恐怕不及阿庆的胡琴。因为琵琶是弹弦乐器,胡琴是摩擦弦乐器。摩擦弦乐器接近于肉声,容易动人。钢琴不及小提琴好听,就是为此。中国的胡琴,构造比小提琴简单得多。但阿庆演奏起来,效果不亚于小提琴,这完全是心灵手巧之故。有一个青年羡慕阿庆的演奏,请他教授。阿庆只能把内外两弦上的字眼——上尺工凡六五乙上——教给他。此人按字眼拉奏乐曲,生硬怪异,不成腔调。他怪怨胡琴不好,拿阿庆的胡琴来拉奏,依旧不成腔调,只得废然而罢。记得西洋音乐史上有一段插话:有一个非常高明的小提琴家,在一只皮鞋底上装四根弦线,照样会奏出美妙的音乐。阿庆的胡琴并非特制,他的心手是特制的。

笔者曰:阿庆孑然一身,无家庭之乐。他的生活乐趣完全寄托在胡琴上。可见音乐感人之深,又可见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感悟佛法而出家为僧者,亦犹是也。

——选自《缘缘堂随笔集》

( 1 )根据上下文,解释第2段“其余百分之五是柴主人的佣钱”一句中“佣钱”的意思。
( 2 )第3段描写了许多人旁听留声机卖唱的场景,阿庆与一般旁听者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 3 )“浔阳江头的琵琶”指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琵琶行》中琵琶女弹奏的美妙乐曲,作者为什么说“浔阳江头的琵琶,恐怕不及阿庆的胡琴”?
( 4 )第4段写“有一个青年羡慕阿庆的演奏,请他教授”的故事,用意何在?
( 5 )第4段写西洋音乐史上“一个非常高明的小提琴家”的“一段插话”有何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发生在的一件事

要求:①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记叙文。

②围绕中心选材,注意交代记叙的要素。

③注意细节描写,抒发真情实感。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中国移动我不动”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