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泰宁大田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那女孩打扮得花枝招展 , 真讨人喜欢。
B: 一场春雨过后,田间野外,四处的绿草油然而生
C: 这事让他徘徊了整个下午,傍晚他才拿定主意。
D: 老师的一番话让他感慨良深。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在熹微的晨光中,那只大白鸟停歇在树枝上,不停地啼鸣着。
B: 他说话文绉绉的,由此推测他谈吐并不文雅,举止还欠斯文。
C: 在青海,面对广袤无垠的原野,寸草不生的山峰,心头弥漫着边塞诗的悲壮与苍凉。
D: 对转基因技术的评价,世人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 ①②⑤④③
B: ③⑤④①②
C: ④①⑤②③
D: ④①③②⑤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郭沫若的《石榴》在写法上有三个特点:一是抓住特征,仔细描摹;二是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三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B: 邓拓撰写的《吴汉何尝杀妻》是一篇驳论文,作者以丰富的史料,批驳了吴汉杀妻的说法。
C: 《故乡》中的闰土是当时中国农民形象的代表,杨二嫂是市民阶层的代表。
D: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结尾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让人在思考中增强对环境的忧患意识,进而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诗集《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
B: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都德,他是法国著名作家。
C: 《邓稼先》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D: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6、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那天,谭老师给我讲了好多好多,使得我豁然开朗
B: 如果想把每件事都做到天衣无缝 , 就必须培养多个角度看问题的习惯。
C: 他命运多舛,这些年辗转反侧很多地方,依然居无定所,朝不保夕。
D: 一阵微风吹过,桃树上粉红的花瓣顿时飘落下来,落英缤纷 , 犹如下了一场桃花雨。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预防“山竹”台风的破坏,浦北县各部门提前做好了防御台风。
B: 近日,火箭少女新歌《Light》MV上线,谁都不会否认孟美岐、吴宣仪两姐妹拥抱的画面感人。
C: 49中两千多名师生参加进行防空演练。
D: 高铁“霸座”男孙某被处治安罚款200元,并被限制购票乘坐火车。
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无题》《泊秦淮》的作者分别是唐代的李商隐杜牧,二人并称为“小李杜”。
B: 除夕,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晚上,又称“大年夜”,人们往往通宵不眼,有除旧迎新之意。
C: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中“金经”指佛经,“烽火连三月”中“烽火”指烽火台。
D: 太学是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太学生入学的身份资格,在历代是不尽相同的。
9、《昆虫记》是( )国昆虫学家( )的杰作,记录了他对昆虫的观察和回忆。( )
A: 法国 法布尔
B: 法国 儒勒.凡尔纳
C: 英国 笛福
D: 丹麦 安徒生
10、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看着他在烈日下仍然一丝不苟地工作,我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
B: 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C: 几乎所有的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D: 我们班的语文科代表学写散文一举便成功,他已在校刊上发表了好几篇散文,真是妙手偶得啊!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1 )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________;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________。
( 2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日:“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日:
“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日“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日:“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 1 )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適戍:强迫去戍边。
B: 等死:坐等死亡。
C: 为天下:通“倡”,首发。
D: 惊恐:又惊奇,又害怕。
( 2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不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 )

A: 乃丹书帛曰:“陈胜
B: 置人所鱼腹中
C: 呜呼日:“大楚兴,陈胜王”
D: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 3 )翻译下面句子。
爱士卒,楚人怜之, 吴广以为然

( 4 )选文体现陈胜是一个怎样的将领?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②“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③“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执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④“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⑤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__________。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⑥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⑦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千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致,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⑧“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⑨“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⑩“那有什么不好呢?”

⑪“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⑫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⑬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⑭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⑮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有刀的时候,去承受,去积蓄;在没有刀的时候,去寻找,去打造。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 1 )从文中找出一个能体现中心的词语,作为本文的标题。
( 2 )根据文意,在文中第⑸段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________
( 3 )第⑺段中作者用“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比喻的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 4 )第⑧段中有“谜底”一词,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谜”指的是什么?“底”指的是什么?(每句话不超过10个字)
( 5 )根据语境,解释第⑬段中划线词“芬芳”的意思。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摩耶之艺魂

冯骥才

①摩耶精舍在台北的正北面,毗邻台北故宫博物院,面朝一条从山林深处潺潺而来的溪水。一边是儒雅的人文,一边是天然的山水。大千先生的故居貌不惊人,一座朴素的门楼静静地立在一条弯弯曲曲上坡的小道边,倘若门楣上不是悬挂着台静农题写的“摩耶精舍”的墨漆木匾,谁知这是一代大师的故居?

②摩耶精舍是大千先生为自己“创作”的作品。他把一座别出心裁的双层楼式四合院放在这块土地的中间。前后有花园,中间也有花园。前园很小,植松栽竹,引溪为池,大小锦鲤,游戏其间;房子中间还有小园,立石栽花,曲廊环绕,可边走边赏。至于后园与前边的园子就大不一样了。来到这里,视野与襟怀都好像突然敞开,满园绿色似与外边的山林相连。大千先生还在园中高处搭了两座小亭,以原木为柱,棕榈叶做顶,得以坐观山色溪光晨晖暮霭林木飞鸟。

③这后园一定是大千先生心灵徜徉之地。在园林的营造上,大千先生一任天然,稍加修整而已,好似他的泼墨山水。园内的地面依从天然高低,开辟小径蜿蜒其间;草木全凭野生野长,只选取少许怪木奇花栽种其中;水池则利用地上原有的石坑,凿沟渠引山泉注入其内。院中有一长条木椅,式样奇特,靠背球样地隆起,背靠上去很是舒服。他每作画时间长,便来院中坐在这椅子上,一边歇背一边赏树观山,吸纳天地之气。

④细细琢磨,大千先生这后花园构思真是极妙。矮矮的围墙外是一片自然的天地,园内园外大气贯通,合为一体。房子里边也一样融入了这天地的生气与自然的野趣,到处陈放他喜好的怪木奇石,一排挂在墙上的手杖全是山间的老枝、古藤、长荆、修竹,根根都带着大自然生命的情致和美感。这情致与美感到了他的画上,一定就是绝妙山水了。

⑤摩耶精舍是大千先生精神的巢和心灵的床。这里既没有鄙俗的器物与艳俗的色彩,也不见世俗的享乐和物欲的张扬,更不是名利的展厅与文化的秀场,而是无时无处不体现着——对大自然和艺术本身真率的崇拜与神往。这就更使我明白了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在中国画坛如日中天的大千先生,为什么会忽然远赴大西北的敦煌,举着油灯去临摹幽暗洞窟中那些被历史忘却的千年壁画了

⑥现在,我们把敦煌的大千先生与这里的大千先生合在一起,就认识到了一位大师的精神之本,也就更深刻地认识到他的艺术之魂,这便是故居的意义。

——选自2011年《中国艺术报》

( 1 )作者在重点介绍后花园之前,为什么还要用简洁的笔墨介绍前园和中园?
( 2 )作者认为“这后园一定是大千先生心灵徜徉之地”,那么,请概要说说后花园“景”与“物”的构思理念是什么?
( 3 )细读第⑤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从原文中选4个字精要概括张大千先生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主要做了一项什么工作?

张大千________。

( 4 )你认为张大千先生的精神之本和艺术之魂究竟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 5 )积累链接:请默写出吴均《山中杂诗》的后两句。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美丽,简单说就是好看、漂亮。这是人的一种感官体验,表示对人或事物抱有好感。眼神能传递美丽,传递喜好,传递赞誉……,通过眼神你能读懂世界,读懂友情、亲情,读出人心、人情、世态万象,请以“眼神”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5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坠落、”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