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智能设备本来应该是现代社会辅助学习的最佳工具,但在实践中因使用得当与否而造成了学习障碍。 B: 设立“中国旅游日”,旨在以强化旅游宣传,培养国民旅游休闲意识,提升国民生活质量为目的。 C: 里海萎缩很大程度上是附近发展农业和工业,使得流入里海的河流进行了改道或者水量减少。 D: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
2、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自古以来,备受推崇。文人墨客用各种优美的词句来讴歌和赞美它们。 B: 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河阳之北”指黄河的北面。 C: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我们学过的《曹刿论战》就选自其中。 D: “臣本布衣”与“往来无白丁”中的“布衣”与“白丁”都是指平民,只不过前者指的是没有官职的人,后者指的是没有学问的人。 |
3、 | 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阐述错误的是( ) A: 诗歌中的“意象”,是指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之物。B: 诗歌中的“意境”,是指诗人笔下所描绘的画面或事件与诗人的主观情感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C: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理解为“千里冰雪封盖,万里大雪飘飞”。 D: 《星星变奏曲》中“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含蓄地写出了“阳光”还没有普照大地,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 |
4、 | 例句“当余之从师也”中的“之”字与下列选项相同的一项是( ) A: 虽有千里之能也B: 或置酒而招之 C: 无丝竹之乱耳 D: 何陋之有 |
5、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 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 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 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
6、 | 下面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确凿(záo) 搓捻(niǎn) 热忱(chén) 人声鼎沸(dǐng) B: 直窜(cuàn) 争执(zhí) 水渠(qú) 参差不齐(cēn) C: 倜傥(tì) 鄙薄(bǐ) 琢磨(zhuó) 混为一谈(hún) D: 坍塌(tān) 抽噎(yē) 凌乱(líng) 气喘吁吁(xū) |
7、 | 下列句子中对划线词的词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你理会得甚么!到来只顾吃嘴。(用嘴吃东西) B: 魏延诈败而走,操方麾军回战马超。(旗子) C: 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这里指写文章的功夫) D: 且别说那不成诗,便是成诗,我们的笔墨也不该传到外头去。(书写工具) |
8、 | 下列选项中划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醅(pēi) 蹲踞(jū) 稽首(jī) 长吁短叹(xū)B: 秫秸秆(shú) 广袤无垠(mào) 匿名(nì) 颔首低眉(hàn) C: 祈祷(qĭ) 酷肖(xiāo) 夜阑人静(lán) 缄默(jiān) D: 馈赠(kuì) 瞥见(piē) 正襟危坐(jīn) 锃亮(zhèng) |
9、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繁衍 睿智 粗制烂造 闲情逸致B: 吞噬 磐石 张惶失措 世外桃园 C: 嶙峋 烦燥 抑扬顿挫 草长鹰飞 D: 扶掖 慰藉 根深蒂固 不可名状 |
10、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科学家们锲而不舍地支持减排,希望能将灾难的风险降到最低。B: 由于房价持续下跌,昔日叱咤风云的温州炒房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窘境。 C: 群众对政府的具体改革设想和改革措施一无所知,当然会受别具匠心者的挑唆。 D: 在今年春季举行的房地产展示交易会上,各房企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购房者的关注。 |
阅读诗歌,回答小题。 山行 (清)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①,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注】①蘼芜(mí wú):香草名。 ( 1 )请品析第二句中“窈窕”一词的表达效果。( 2 )结合全诗,分析“一路斜阳听鹧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文言文阅读 任末好学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 (选自《拾遗记》有删节 注:①笈:书箱。②庵:茅草建成的小屋。③刻:划。④麻蒿: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 门徒:一同求学的人。 ( 1 )下列选项不能直接体现出任末好学的一项是( )A: 学无常师,负笈不惧险阻。 B: 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C: 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D: 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 ( 2 )我国古代有许多像任末一样勤学苦读的故事,下列不属于勤学典故的一项是( ) A: 头悬梁锥刺股 B: 凿壁借光 C: 邯郸学步 D: 囊萤映雪 |
灯塔
刘建超
父亲名字叫海,名字叫海的父亲当兵前从来没有见过海。
给父亲起名叫海的爷爷也没有见过海,父亲曾问过爷爷,海是什么?爷爷指着村子里几亩地大的池塘,说,江河湖海都是水,这池塘就是海。去,下海耍吧。
父亲光着屁股在池塘里扑腾,那时他以为,天下有水的地方就是村里的这一方池塘。
父亲参军,跟着部队南下。
首长问,你们谁能爬山?
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从小就上山放羊砍柴,每天翻山越岭如走平地,没啥说的!
首长又问,你们谁会游泳?
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会,村里的海,我能一口气扑腾几个来回,没啥说的!
父亲的两个没啥说的,就随着部队的改编成了海军。他以为海军就是要上舰疑,开着军舰像开着坦克车一样。
父亲被派去学习航标灯和柴油发电机的维护和保养。他学得很快,成绩也好。学习结束他被分配到远离大陆的小岛上,岛上只有他一个人,日夜守着航标灯。
排长对父亲说,这个小岛你就是岛长了,所有活着的东西都归你管。岛上活着的东西就是空中的海鸟,海滩上的海龟、螃蟹。
排长说,守护好航标灯就是守护好祖国的领土。能看到航标灯的地方都归你守护,小海,你要自豪呢。
父亲很自豪。父亲每天的日子就是在小岛上巡逻,给航标灯添加柴油。父亲从没有一点儿的失落。
日子单调枯燥,父亲却喜爱上了这座小岛。父亲说,守岛的日子里,他真的学会了游泳,学会了钓鱼,学会了和海鸟说话。
寂寞的时候,父亲就给母亲写信,每周来岛上送给养的船就成了他们传书的鸿雁。父亲的书信封封都是海岛的说明书,岛的静、岛的动、岛的趣、岛的乐,没有半句岛的苦、岛的累。他告诉母亲,坐在礁石上可以看到水中的游鱼,扎个猛子可以捞出红薯大小的海参,晚上睡觉,都会有蜻蜓来敲你的柴门。
母亲被父亲的描绘给迷住了,带着红薯干炒花生到了海岛。母亲上岛的日子遇到了风浪,母亲被颠簸得把胆汁都吐出来了,船还是靠不了岛,只是依稀地看到个人影在挥手。母亲没有上岛,她死心塌地要嫁给父亲。母亲说,那么艰苦的日子父亲都乐观地面对着,跟着这样的男人,靠得住。
排长带着送给养的几名战士,为父母亲举办了简单而又热烈的婚礼。母亲留下和父亲相伴在孤岛上守候航标灯,两个人的世界把寂寞过成了快乐。闲暇,父亲教母亲游泳,在滩头捉蜻蟹抓海参,他们把钓的鱼晾干,让给养船带回连队的炊事班。
父母最快乐的事就是给未来的孩子起名字,两个人对孩子叫什么名字争执不下,父亲说,周一、三、五,叫我起的名,周二、四、六叫你起的名,星期天咱俩一起带出来玩,于是经常听到父亲喊着,海星、海带和我一起出操,正步走!母亲会说,岛儿、灯儿开始做饭喽。
母亲怀着我的时候,遇到一场特大风暴。
浓雾翻滚,暴雨雷鸣,海天像倒翻过来一样,几十米高的巨浪一排排咆哮着疯了般拍到岛上,航标灯都被震得直摇晃。父母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阵势,有些不知所措,偏偏柴油机发生了故障。
母亲说,这么大的风浪,不会有啥船只过往,等风浪小了再上塔修理吧。
父亲背上工具包说,上级交给我的任务就是维护好航标灯,首长说过,岛上的灯塔就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一分钟也不能灭。
父亲登塔,风浪扑得他站立不住。母亲担心,找来绳子系在父亲的腰间,另一端缠在自己身上,两人就这样守护在机器旁,在咆哮的海浪中坚持到天明。父亲看着累瘫在身边的母亲,抚着她的秀发说,今天该哪个孩子陪咱出操了?母亲抱着父亲哭了,父亲说母亲上岛就哭过那一次。
部队裁军,灯塔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父亲也脱下了军装,可他依然留在岛上,父亲在孤岛上守护灯塔四十年,直到退休。
父亲病重期间,我正带着舰队在波斯湾护航。
母亲说,父亲念念不忘他那座小岛。老海啊,你放心,等我俩都走了以后,让孩子给咱办个海葬,把咱俩的骨灰撒进大海,撒在当年的海岛上,我陪着你一起守护大海。父亲欣慰地笑了,伸出枯瘦的手,抹去母亲的泪痕,自己的眼角却淌下泪水。
我是舰长,每次出海执行任务,路过那座小岛,我都会行注目礼。在那座小岛上,仁立着一座无形的灯塔。
父亲给我起的名字叫洋。我告诉父亲,我给儿子起的名字叫深蓝。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9年第20期
( 1 )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的故事情节图补充完整。父亲当兵前没有见过海——________——父亲和母亲相伴守岛——________——父亲守护灯塔直至退休——父亲病重
( 2 )第12段和第22段分别写了排长和首长说的话,起什么作用?父亲欣慰地笑了,伸出枯瘦的手,抹去母亲的泪痕,自己的眼角却满下泪水。
( 4 )结合全文,说说第27段画线句的含义。在那座小岛上,仁立着一座无形的灯塔。
( 5 )本文参加了“我和我的祖国”小小说征文评选,评委们在讨论时,有的提出最后一段删掉更好,有的认为最后一段不能删。你支持哪一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在冬夜里歌唱的鱼
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山岗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
②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敞开来的时侯,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刚风(强劲的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做作业;二姐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⑤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但仍挡不住渗出异香。
⑥鱼熟了,母亲只吃鱼汤泡饭。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在我们茫然的眼神里走出异香氤氲的房间。
⑦寒冷跟随着温暖的小碗,跟随着母亲推开那间草屋的门。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的冰冷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
⑧同样是一个冬天的夜晚,这位孤寡老人孤单地走了。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的时刻是那个冬夜,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
⑨另一个冬天。黄昏,我们不再去那个山岗张望。我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了。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但我们常常想念那样的冬夜,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
⑩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
回味是一种享受,回味是一种借鉴,回味一些还在发光的金子,学得一些还可实用的东西;回味是一种醒悟,醒悟人生的道理;回味是一种升华,因为学而不思则罔。我们需要回味自己所看到的,所学到的,升华自己的人生境界,臻于完美。通过回味,你会发现事物的另一面,体验新的感觉,触碰另一个开始。
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