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休身、齐家、治国的地步,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B: 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和环绕冰山的波状褶皱,想象着在慢长的时光里,冰山的前进后退,高低消失,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C: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 永往直前,正像人经历了磨难便有了个性。 D: 名人跟人握手,叫作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 |
2、 | 选出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 ) A: “他没有什么模样,头不很大,圆脸,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特别亮的是颧骨和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这段话描写的人物是《水浒》中的鲁智深。B: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其中他在《二十四孝图》中歌颂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孝道。 C: 在《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在小人国里遭到一种像人的名为“耶胡”的畜生的围攻,幸亏一匹具有智慧的马“慧骃”来给他解了围。 D: 《童年》中的外祖父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谢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过去。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树枝抽得失去知觉。 |
3、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开学在即,各种校外培训机构又在广州大大小小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门前上演“招生秀”,这些培训机构________,而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与广大学子的切身利益________,所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已经________了。 A: 鱼龙混杂 息息相关 刻不容缓 B: 鱼目混珠 息息相关 众望所归 C: 鱼龙混杂 休戚与共 众望所归 D: 鱼目混珠 休戚与共 刻不容缓 |
4、 | 下面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 (陪衬 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②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 (敏感 敏锐)。 ③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 (扑 窜)向云霄里去了。 ④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 (启发 开发)我新的思想。 A: 陪衬 敏感 窜 开发B: 烘托 敏感 窜 启发 C: 陪衬 敏锐 扑 启发 D: 烘托 敏锐 扑 开发 |
5、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扒(pá)窃 枯涸(hé) 背(béi)包 小心翼翼(yì)B: 稽(jì)首 嫉(jì)妒 屏(píng)蔽 迥(jiǒng)异不同 C: 哽(gěng)咽 亢(kàng)奋 豆豉(chĭ) 苦心孤诣(yì) D: 蜷(quán)伏 星宿(xiù) 空乘(chéng) 毛骨悚(sǒng)然 |
6、 |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上购物、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等创新大大丰饶了人们的生活,人们交口称赞。 B: 回想起这几年走过的路,无论于公于私,他都当之无愧。 C: 最新一期美国《环球》周刊报道,有“铁娘子”之称的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近来由于锋芒毕露而树敌无数。 D: 神州十一号像一支离弦的箭,气冲斗牛 , 直上云霄。 |
7、 |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凛冽(lǐng) 要塞(sài) 轻盈(yíng) 锐不可当(dǎng) B: 横蛮(hèng) 炽热(zhì) 酒肆(sì) 颔首低眉(hàn) C: 吹嘘(xū) 佃农(diàn) 不逊(xùn) 深恶痛疾(è) D: 诘责(jié) 滞留(zhì) 和蔼(ǎi) 广袤无垠(mào) |
8、 | 对下面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欢乐颂》讲述了五个来自不同家庭、性格迥异的女孩们共同成长。在句末加上“的故事”。 B: 他能评上三好学生的原因是因为他努力学习,热心为集体服务。去掉“的原因”。 C: 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他们能否形成良好人生观的问题。将“问题”改成“关键”。 D: 教育系统要深入实施“奋进之笔”,为教育新发展新跨越起好步、开好局、奠好基。将“开好局”与“奠好基”互换位置。 |
9、 | 根据下面语段,在横线处填入成语(俗语)、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 2015年10月21日,国家主席在伦敦发表演讲,阐述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努力消除人们对中国崛起的担忧。他引用孔子名言“ ① ”,既表明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相处之道,又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提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他指出日本的侵华暴行给中国人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并引用中国古训“ ② ”,真诚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演讲中,他不仅引用中国的谚语和典故,还多次提到了中英两国知名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家。其中他讲述了自己年轻时代阅读莎士比亚作品的经历,他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哈姆雷特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习主席借此表达的意思很清楚: ③ A: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吃一堑,长一智 ③我努力理解你们,也请你们这样做!B: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③我努力理解你们,也请你们这样做! C: 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②吃一堑,长一智 ③你们应像我一样,充分地理解对方! D: 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③你们应像我一样,充分地理解对方! |
10、 | 下列划线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贤者能勿丧耳 B: 腰白玉之环 C: 天下缟素 D: 手自笔录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 1 )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韵脚是________。( 2 )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 ( 3 )“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①。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②记。通籍③后俸④去书来落落⑤大满素蟫灰丝⑥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节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 注释:①形诸梦:在梦中现出那种情形。②省,明白。③通籍:做官。④俸:官吏的薪水。⑤落落:堆积的样子。⑥索蟫:指书里的蠢虫;灰丝:虫丝。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①色愈恭,礼愈至 ________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________ ③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________ ④生固幸而遇予乎 ________ ( 2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B: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C: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D: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 3 )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归而形诸梦 人不知而不愠 B: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故有所览辄省记 C: 无从致书以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 录毕,走送之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 (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 5 )甲乙两文写作目的都是为勉励后生刻苦发奋学习,在说理上有何共同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
赓续①汉字音韵之美
桂从路
①最近,一篇网文《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引发广泛关注。不少网友发现,小时候被语文老师改正的错误读音,如今却得到“认证”。对此,教育部有关部门回应,改后的审音表尚未通过审议,还应以原读音为准。
②说服到底念shuō fú还是shuì
fú,铁骑究竟是tiě qí还是tiě jì?事实上,这些读音出现争议,并非首次。早在2016年发布第三次《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征求意见时,一些经常出现的错误读音就成为规范读音。除了这些日常用语中的读音改动,有些诗词中留存的古音被修改,也引发热议。像“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改为xié)、“乡音无改鬓毛衰”(cuī改为shuāi),这些修改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诗词的合辙押韵,影响了韵律美感。
③“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不宜。”语言作为沟通交流的工具,发音是约定俗成的,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雅言”,到隋唐时期民族融合中塑造的“唐韵”,再到近代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形成的普通话,语音的流变从未停止。如果把语言比作一条河流,那么这条河流中既有河水奔腾而下,也随着支流的汇入、地势的起伏,以及地貌、气候、植被的不同而不断变化,这是一个必然的现象。
④然而河流之下,也有着千万年沉淀而成的河床,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这才是河流的本质。从历史的角度看,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有着文化传承的功能,承载着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我们何其有幸,能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中感受委婉的韵致,能从“天似穹庐,笼盖四野(yǎ)”中体会旷野的苍凉,这是语言文字跨越时空的力量。
⑤诗词作为一种文学形态,更承载着文化与心灵的密码。中国传统诗歌对字词读音相当讲究,既要押韵,更讲平仄,这是中国传统诗歌之所以有独特魅力的重要原因。即便读音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仍能从这些音调韵脚中,领略唐诗宋词的曼妙音符。而那些处于诗句关键位置的“诗眼”,更保留下日常语言中已经不常见的读音,让人从中感悟音韵之美、语言之美,于反复诵读中感受历史的厚重,找到一脉相承的源头。从这个角度看,人们关注字词读音的修改,正是因为存有一份对传统文化的呵护之心。
⑥进而言之,人们希望留存这些“诗眼”,其实也是想为传统文化在汉语发音中留存一些“气眼”,让日常交流的语言,至少在诗歌中能够多一份诗情。我们不可能要求语言一成不变,相反,更有效率、更为实用、更能容纳当下生活的语言文字,本身就是发展的大势所趋。但也应看到,在变动不居中,我们仍然需要找到接续传统的空间。
(摘编自《人民日报》)
【注】①赓续:继续。
(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美丽的桥
①很久以前,一直和睦地生活在相毗邻的两个庄园的一对亲兄弟陷入了一场纠纷,这是40年来两兄弟之间首次发生纷争。
②在这40年当中,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肩并肩地辛勤劳作着,共用农业机具,互换丰收果实。可是这种漫长而有益的合作突然停止了,原因是发生了一起小误会,结果发展到了反目成仇的地步。
③一天上午,有人敲开了哥哥家的大门,一个身背木匠工具的人对哥哥说:“我正在找活干,如果您的庄园需要修缮,我可以帮助您。”“是的,我这里正需要你。”哥哥回答说。
④哥哥说:“你瞧,在小溪另一边的那个庄园住着我弟弟。上周我们两个庄园之间还是一个美丽的大牧场,但是,前几天我弟弟用推土机开了一条渠,从此,一条小溪横在我们的庄园中间。”
⑤“他这样对待我,我要给他点颜色看看。你看到粮仓旁边那堆废木头了吧,我想让你在这里造一个两米高的围栏,此后我永远都不想见到他了!”哥哥说道。
⑥木匠对哥哥说:“我懂了。请给我钉子、挖坑埋木桩用的铁锹。我的活计会使你满意的。”
⑦哥哥帮助木匠准备完所有的材料后,离开了庄园,忙别的去了。
⑧木匠一整天都在忙碌着,又是测量,又是锯木头,又是钉钉……日落时分,当哥哥回来时,木匠已经干完了活。这时,哥哥惊得目瞪口呆,因为他的眼前不是什么两米高的围栏,而是一座小桥,一座穿过小溪连通两个庄园的桥。它静静地沐浴在夕阳的余辉中,精美得简直就像一件艺术品。
⑨这时,哥哥的邻居弟弟从桥那边的庄园走过来,抱住哥哥说:“你真伟大!在我做了对不起你的事之后,你却建造了一座美丽的桥……”
⑩当两兄弟重归于好的时候,他们看到木匠正在一边默默地收拾工具。“请等一下,”哥哥对木匠说,“我这里还有很多活需要你做。”木匠背起工具,微笑着回答:“对不起,我倒是很愿意留下来,但是还有很多桥等着我去造。”
( 1 )这座桥之所以是“美丽的”,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颜色:________
( 3 )两兄弟的哪些做法表明他们已不再和睦友爱?请简要概括。看着小时候的照片,我发现自己和从前不一样了;父亲回来了,家里的“团圆饭”不一样了;就将离开熟悉的校园,去往新的学校,那里的风景也定然不一样。其实每个人都会遇到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事,不一样的情。在不一样的体验中,我们一天天成长……
请你以“不一样的______”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不少于600字;②书写工整,卷而整洁;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班级、学校。